糖尿病 高血压 饮食(糖尿病高血压能吃什么食物最好)
健康知识第十二集:当高血压遇上了糖尿病
持续为您的健康加油!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饮食指南:避开5个致命雷区,吃对了少跑医院!
为什么说“吃错一口,药白吃三顿”?
当高血压遇上糖尿病,血管就像同时被“高压水枪”和“蜜糖”侵蚀——高血糖会加速血管内皮损伤,高血压则让血管长期承受冲击,二者叠加会使心梗、肾衰、眼底病变的风险暴增3倍!而饮食管理正是打破这个“死亡循环”的关键第一步。
雷区1:「重口味陷阱」——高盐高糖双暴击
错误操作:咸菜配粥、糖醋排骨、奶茶当水喝……
致命危害:
食盐超量(>5g/天)会导致血容量增加,血压飙升;
精制糖(如蔗糖、果糖)会让血糖像坐过山车,同时诱发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升高血压。
正确吃法:
✅ 用葱姜蒜、柠檬、花椒等天然香料代替盐,炒菜时加醋提味;
✅ 甜味来源换成低GI水果(苹果、蓝莓),或用赤藓糖醇、甜菊糖等代糖;
✅ 警惕“隐形盐糖”:酱油(10ml≈1.5g盐)、蜜饯、方便面调料包。
雷区2:「主食刺客」——精制碳水吃太多
错误操作:顿顿白米饭、馒头,早餐油条配豆浆
血糖血压双冲击:
精制碳水(小麦粉、白米)升糖指数(GI)超70,吃完2小时血糖直冲11.1mmol/L;
血糖骤升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导致血压短期内升高20mmHg。
黄金替换法:
✅ 主食“1 1”原则:1/3全谷物(糙米、燕麦、藜麦) 1/3杂豆(红豆、鹰嘴豆) 1/3精制主食;
✅ 举例:午餐吃“二米饭”(大米 小米),搭配蒸南瓜代替部分主食;
✅ 注意:土豆、红薯算主食,吃了要减少米饭量。
雷区3:「脂肪迷局」——坏脂肪偷偷堵血管
危险信号:油炸食品、动物内脏、植脂末奶茶天天见
血管杀手组合:
饱和脂肪(肥肉、黄油)会升高低密度脂蛋白(LDL-C),加速动脉硬化;
反式脂肪(油炸食品、烘焙点心)同时升高血糖和血压,诱发炎症反应。
聪明吃脂肪:
✅ 优选Omega-3脂肪酸:每周2次深海鱼(三文鱼、秋刀鱼),或每天1小把核桃;
✅ 烹饪用油选橄榄油、菜籽油,避免反复油炸;
✅ 警惕“健康伪装者”:椰子油、棕榈油含大量饱和脂肪,别多吃!
雷区4:「纤维缺失」——肠道和血管都缺“清道夫”
常见误区:觉得蔬菜“占肚子”,不如多吃点肉
双重损失:
膳食纤维不足(<25g/天)会导致便秘,排便用力时血压可瞬间升高30mmHg;
可溶性纤维(如燕麦、菌菇)能吸附肠道糖分和胆固醇,缺了它血糖血压更难控制。
纤维补给清单:
✅ 早餐:燕麦片 奇亚籽(10g奇亚籽≈5g纤维);
✅ 午餐:炒杂菌(平菇、香菇) 凉拌芹菜;
✅ 加餐:带皮苹果 一小把杏仁(带皮吃纤维更多)。
雷区5:「饮食混乱」——饥一顿饱一顿毁代谢
危险行为:熬夜后狂吃宵夜、空腹吃药后不及时吃饭
连锁反应:
暴饮暴食会导致血糖在3小时内从4.9mmol/L飙升至16.7mmol/L,同时血压骤升;
空腹吃药 延迟进餐,易引发低血糖,低血糖又会反跳性升高血压,形成恶性循环。
时间管理法:
✅ 固定三餐时间:早餐7-8点,午餐12-13点,晚餐18-19点;
✅ 吃药与进餐配合:磺脲类降糖药需饭前30分钟吃,吃完15分钟内必须吃饭;
✅ 睡前加餐原则:血糖<5.6mmol/L时,可吃1片全麦面包 100ml低脂牛奶。
终极饮食公式:“321餐盘法”,照着吃就对了!
区域 食物类型 示例
1/2盘 非淀粉蔬菜 菠菜、西兰花、番茄
1/4盘 优质蛋白 鸡胸肉、豆腐、虾仁
1/4盘 全谷物主食 糙米饭、荞麦面
一拳 健康脂肪 10颗杏仁 5ml橄榄油
最后提醒:这3种“假健康”食物别踩坑!
1. 无糖饼干:淀粉含量高,升血糖速度不输白面包;
2. 咸味坚果:100g盐焗腰果含钠500mg,相当于1/4勺盐;
3. 果蔬汁:榨汁后纤维流失,喝1杯=吃3倍糖分,建议直接吃水果。
饮食管理 规律用药 定期监测(血压≥140/90mmHg或血糖≥7.0mmol/L需立即就医),才能真正降低并发症风险。转发给需要的人,让科学饮食成为健康的“保护伞”!
高血压人群饮食要注意什么?
首先明确的原则是: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该吃降压药的时候一定要吃,如果没那么严重,就要从源头来解决问题。在饮食层面,只要做到以下六个方面,至少就不会给你拖后腿。
第一:要均衡饮食。
给老爸老妈打电话,经常问他们吃啥饭了,回答基本都是白菜土豆 米饭,为什么不炒两个菜,答复是太麻烦了,一个菜就够吃了。讲了很多道理,都听不进去,几十年的习惯真的不是苦口婆心几句话能改变的。
所谓均衡,就是既要种类齐全,有不能缺乏某种营养素,还要配比合理,真的是既要又要还要,可是如果真对身体好,这算得上什么呢?再苦苦不过药吧,碳水、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微量元素,五大营养素餐餐必备也不难啊。每天保持10~15种食物就可以,比如西红柿牛腩 洋葱胡萝卜炒西蓝花,这就5种食材了,一天10种以上妥妥的。
第二:保持合适的体重,控制每天摄入的总能量
如果想知道摄入的能量是多少,很简单,打开AI豆包直接问,100g的猪肉热量是多少,就可以了。如果懒得问,那就是每日减少主食150g开始,特别主要减少米饭、面条、蛋糕、糖果,饮料等食物的摄入,要多吃蔬菜和水果等低热量食物来代替。
第三:控盐,重口味的要严控,轻口味的适度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北方人,从小就是在盐罐子里长大了,习惯了重口味,到上海以后,别人眼里的重口味菜到我这里都是适中或者太淡了。不过入乡随俗,时间久了,也慢慢适应了清淡的口味,上海的浓油赤酱更多的是甜。
有时候会有疑问,父母辈以前没那么多讲究,也没见三高,现在这么多。以前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多,干活的时候,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能量被消耗掉,氯化钠随着汗水挥发出去,所以很少有人得高血压、糖尿病;现在很多人都在空调房里,汗都不出了,盐分自己也就长期存留在体内了。
研究表明,平常食用的盐越多,患高血压的风险就越大;日均钠盐摄入量每增加2克,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会升高2毫米汞柱和1.2毫米汞柱。钠盐摄入量减少后,血压水平和与之相伴的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风险也会下降。
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隐形盐”,因为少盐对身体好大家都知道,在烹饪的过程中也都会少放盐,但是隐形变形的我们无法识别。比如,一碗面条的含盐量有5~6克,也就是我们一天所需的食盐量,没有想到吧;此外,加工食品中,海藻酸钠、抗坏血酸钠、碳酸氢钠(小苏打)、苯甲酸钠、柠檬酸钠、氢氧化钠、亚硫酸钠、磷酸氢二钠、谷氨酸钠(味精)等,都含有钠。
第四:摄入足量的蛋白质
很多人一有高血压,高血脂,就不敢吃肉了,好像三高就是吃肉造成的,其实不然,肉也分瘦肉和肥肉,瘦肉是蛋白质,肥肉是脂肪,要区别对待。适量的补充优质蛋白反而有利于降血压。
老话说得好: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的,两条腿的不如一条腿的,一条腿的不如没有腿的。一句话,就把蛋白质的等级道明白了,牛羊猪的红肉不如鸡鸭的白肉,鸡鸭的白肉用不如菌菇类的植物蛋白,菌菇又不如河海里的鱼虾。当然,鸡蛋和牛奶也是好的蛋白质来源。
第五:脂肪也要吃够量
很多宣传丑化脂肪,好像它是万恶之源似的,尤其是有减肥需求的人,其他脂肪不仅不可怕,反而对人体的组织器官非常重要,通过脂类的摄入,人体能得到能量、磷脂、必需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等生命必需的元素。
很多人为了避免摄入脂肪,把炒菜改成煮菜或者蒸菜,还想尽量保持蔬菜的营养;其实,不管是炒还是煮,只要经过加热这道工序,营养肯定是受损的。炒菜味道更好,可以打开你的味蕾,摄入更多的膳食纤维,从营养学的角度上来说,高温时间短,有利于保留营养素。另外,胡萝卜、西红柿等蔬菜在油性的环境下,会产生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对人体健康有利的营养成分。
经常买零食的亲们应该会知道,成分表中都会标注“反式脂肪酸为零”,但是很多的甜点中都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酸,所以尽量远离这些糖衣炮弹,千万不要掉到蜜罐子里。
第六:膳食纤维要保证
膳食纤维主要在粗粮和蔬菜水果中,肉和鸡蛋里没有,米面中也很少。长期缺少膳食纤维,不仅容易导致肥胖和高血压,还会引发糖尿病和结肠癌。含膳食纤维多的食物有蔬菜、粗粮、水果、豆类等;主食尽量选择粗粮,比如,白薯、土豆、玉米、燕麦等。
不爱吃肉的人少,不爱吃菜的人很多,尤其是孩子,所以培养吃蔬菜的习惯尤为重要。曾经的我是肉食动物,蔬菜只吃有限的几种,比如豆角、卷心菜,芹菜、白菜、油菜基本是不沾的,因为真的不好吃。自从意识的膳食纤维的重要性后,每餐必须要吃蔬菜,即便是最难吃的油菜、鸡毛菜、上海青,总比药好吃吧。
糖友遇上高血压,专家教您科学管理
2025年6月,我国糖尿病和高血压领域的专家联合发布了《成人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为同时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者提供了科学的防治建议。这两类疾病常常“结伴而行”,若不加以控制,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等严重后果。那么,糖友该如何管理高血压呢?
一、为什么糖友要特别关注血压?
糖尿病和高血压就像一对“坏兄弟”,互相加重危害。约一半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血管,而高血压又会加速血管硬化,增加心梗、脑卒中和肾病的风险。因此,糖友不仅要控糖,还要严格管理血压。
二、血压控制目标是多少?
根据《共识》,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30/80 mmHg以下(但需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如果年纪较大或合并其他疾病,医生可能会制定更宽松的目标,避免降压过度。
三、生活方式调整是关键
- 饮食:低盐、低糖、高纤维:每日盐摄入不超过5克(约一啤酒瓶盖),少吃咸菜、酱油、加工食品。多吃蔬菜、全谷物、优质蛋白(如鱼、豆类),减少油腻和高糖食物。
- 运动: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活动: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都很适合,每周至少5天,每次30分钟。避免久坐,每隔1小时起来活动一下。
- 减重:减轻5%-10%的体重就有显著益处:超重或肥胖的糖友,通过饮食和运动减轻体重,能明显改善血压和血糖。
- 限酒戒烟:酒精会升高血压,男性每日饮酒不超过25克(约1两白酒),女性减半。吸烟会损伤血管,务必尽早戒烟。
四、降压药怎么选?
如果生活方式调整后血压仍不达标,医生可能会开具降压药。常用药物包括:
- 普利类(ACEI)或沙坦类(ARB):优先推荐,既能降压又能保护肾脏。
- 地平类(CCB):适合老年患者或合并动脉硬化的糖友。
- 利尿剂:可能用于部分患者,但需注意血糖和血钾的影响。
注意:用药需严格遵医嘱,不可自行调整或停药!
五、定期监测很重要
- 在家自测血压:每天早晚各测一次,记录数据供医生参考。
- 定期复查:每3 - 6个月检查血糖、血压、血脂和肾功能,早发现并发症。
六、特殊情况需个体化管理
- 老年人:降压目标可能放宽至<140/90 mmHg,避免血压过低导致头晕或跌倒。
- 合并肾病或心脏病:需更严格的血压控制,药物选择也需调整。
总结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管理需要“双管齐下”:健康生活方式是基础,合理用药是保障,定期监测不可少。通过科学管理,糖友完全可以降低并发症风险,享受健康生活!
(本文基于2025年《成人2型糖尿病的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编写,具体治疗方案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