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糖尿病晚期(什么糖尿病晚期最严重)
糖尿病一旦进入晚期,3大表现随之而来,出现任意一个都别大意
糖尿病一旦发展到晚期,不仅患者要承受很大痛苦,而且治疗难度也会加大。那么本期视频啊,我就从中医的角度,来跟大家讲讲糖尿病一旦进入晚期,身体往往会出现哪些表现,大家可以自测一下。
第一个症状呢,就是下肢、尤其是双脚的麻木疼痛。
这个症状啊,跟神经病变、甚至糖尿病足息息相关。中医认为啊,一旦糖尿病人患病时间长了、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的时间长了,便会引起血管经络的堵塞,从而导致肢体的末端出现麻木疼痛的现象。很多糖尿病人啊,都没把这个症状当回事,消极治疗,结果拖成了糖尿病足。
第二个症状呢,就是视物模糊、视力急剧下降。
中医认为啊,肝开窍于目,而肝肾同源,糖尿病人一旦肝肾阴虚了,肝火上炎灼伤经络,往往会导致目失所养,加上高血糖的影响,会加重眼部血管的损伤,糖尿病人因此也会出现双目干涩瘙痒、视野模糊、视力下降等问题。
我之前就接诊过一位这样的患者,她呢,58岁,有糖尿病史快十年,视物模糊3个礼拜才去医院治疗,结果发现了眼底出血,在医院治疗了一个多礼拜也没啥效果,之后来到我这里治疗。患者舌红少苔,脉弦数,而且有眼睛疼痛发胀,平时呢,有明显的口渴多饮的现象,还总感觉浑身没劲。
那么她呢,就是典型的肝肾阴虚了,在治疗上呢,我用到了很多清热解毒、清泻肝火的药材,比如丹参、玄参、夏枯草、谷精草、菊花等等,还能起到明目的作用。除此之外啊,我还用到了生地黄、枸杞、山萸肉等药材,补养肝肾,最后呢,我还在方子里加入了活血止血、化瘀通络的药材,比如丹参、三七、土鳖虫等药材,从而缓解眼底出血、眼部胀痛的现象。患者到目前啊,也是一直接受中药治疗,视力也是有所恢复。
糖尿病晚期的第三个典型表现呢,就是食欲不振、胃肠功能下降。
因为随着糖尿病病情的加重,机体脏腑功能下降,患者往往也会出现全身的问题,尤其是会出现胃肠的异常表现。比如患者会发现自己胃口变差了,不是便秘就是拉肚子,浑身也是非常乏力,消化不良,同时呢,血糖可能也特别不好控制。
总之啊,糖尿病人出现以上这3种情况的任意一种,都不能大意了,在平时呢,就得把中药治疗给重视起来,改善脏腑机能、提高身体抵抗力,将并发症扼杀在萌芽之中。
糖尿病晚期如何判断?这3个身体信号,出现任何一个都要立即就医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且影响深远的慢性疾病,正悄然影响着无数人的健康。尽管如今人们对糖尿病的认知度在逐步提升,但仍有不少人对糖尿病晚期的症状及潜在风险知之甚少。
身为一名有着丰富经验的医生,在临床工作中,常常会遇到那些直到糖尿病晚期才来寻求医疗帮助的患者。他们往往因为忽视了早期的症状,致使病情不断恶化,最终面临诸多严重的健康问题。
由此可见,了解糖尿病晚期的身体信号是极为重要的,这不仅能让患者及时就医,还能切实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一、脚部溃疡和感染
脚部问题,尤其是溃疡和感染,是糖尿病晚期的常见表现之一。长期高血糖会导致神经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和血液循环不良(糖尿病血管病变),进而影响脚部的微血管和神经系统功能。
这种状态下,脚部的感觉逐渐丧失,轻微的创伤、摩擦或压迫都可能导致感染或溃疡,患者甚至难以察觉。
我曾接诊过一位60岁的男性患者,他在确诊糖尿病时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并发症,血糖控制也较为稳定。但随着年龄增长,他开始出现脚部麻木和感觉迟钝的现象。
一次例行检查中,他提到右脚脚底有一个小伤口,但他并未在意,认为只是个小问题,可能会自行愈合。两周后,伤口不仅没有愈合,反而开始发炎和化脓。
检查发现,他的糖尿病已经进入晚期,伴随有明显的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最终,他的脚部溃疡加重,需要进行局部处理和更为复杂的治疗。
这一病例让我深刻意识到,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脚部溃疡和感染,往往意味着病情已经进入晚期。这时候,神经和血管已经受到严重损害,治疗难度也大大增加。
二、眼部问题
糖尿病晚期常常伴随着眼部问题,尤其是视网膜病变。长期高血糖会损伤视网膜血管,进而引发视网膜病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失明。视力模糊、眼底出血,甚至视力丧失,并非一朝一夕发生,而是长期血糖不稳定导致的病变结果。
我曾接诊过一位60多岁的女性患者,她有多年的糖尿病史,但并未特别注意眼部健康。直到最近几个月,她突然发现视力模糊,尤其是晚上,视力更差,眼睛还常常感到干涩。
经过眼科检查,发现她的眼底有明显的出血点,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由于长期高血糖,她的视网膜血管已经严重受损,导致视力下降。
幸运的是,经过及时治疗和激光手术,她的视力有所恢复,但病情并未完全逆转,仍需长期监控和治疗。
这一病例提醒我们,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特别是当出现视力模糊、眼睛干涩等症状时,不要拖延,应尽早就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往往没有明显的早期症状,但一旦出现视力问题,可能已经进入糖尿病的晚期阶段。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失。
三、持续的疲劳和体力下降
疲劳和体力下降是糖尿病晚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许多糖尿病患者在病情进入晚期时,体内的代谢功能出现明显异常,导致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葡萄糖,从而产生持续的疲劳感。由于血糖无法有效转化为能量,患者往往感到精力不足、全身乏力,甚至运动能力明显下降。
我还记得接诊过一位年纪较大的患者,糖尿病患病多年,他告诉我,近年来自己越来越感到疲劳,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总是觉得精力不济,做些轻微的家务活就感到力不从心。
体检结果显示,他的血糖水平长期偏高,且他常常没有严格控制饮食,导致胰岛素抵抗加剧。他的体内糖分堆积,未能及时转化为能量,导致全身无力、困倦感加重。
经过调整饮食、合理使用药物和增加运动量,他的体力有所恢复,疲劳感明显减轻,但病情仍需长期关注。
这一案例非常典型,许多糖尿病患者在进入晚期时,都会面临体力逐渐下降的问题。这时候,糖尿病的并发症已经严重影响了身体的代谢功能,导致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支持正常的日常活动。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病,其晚期表现往往是隐匿的,但一旦出现上述三大信号,往往意味着糖尿病已经对身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因此,保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
参考资料:
[1]迟家敏.实用糖尿病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葛坚,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标准(2022)[J].中华眼底病杂志,2022,38(5):345-352.
“糖魔”糖尿病,一旦发现多为晚期?出现3个症状,要及时就医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糖尿病,仿佛每个人都懂得它,但又好像没有几个人真心了解它。
人们总是听到“糖尿病”就下意识地想到了“血糖高”,但如果要问它对身体造成的真实威胁,不知道有多少人能够说得清楚。
其实,糖尿病的“魔爪”早已悄然伸向了身体的各个角落,而真正能察觉它并采取行动的人,少之又少。就算发现了,常常都已经是晚期,问题严重时,一切就已经晚了。
“糖魔”,就像是藏匿在你体内的隐形杀手。它不像感冒那样让你突然发烧流鼻涕,或者像高血压那样容易通过一些常规检查就能发现。
它非常“狡猾”,往往在你不经意之间悄悄侵蚀着你的身体,直到有一天,你发现自己怎么坐着就不舒服,走路就气喘,甚至尿频得不像话。
这个时候,很多人可能才会开始慌了,跑去医院检查,才知道,哎呀,自己得了糖尿病!
但糖尿病并不是“突然”就来了。它的前兆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悄悄在体内埋下了伏笔,问题的根源常常是长期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比如,天天吃高糖、高脂肪的食品,习惯性地熬夜,缺乏运动等等,都是糖尿病的“催化剂”。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肥胖者或者不运动的人才会患上糖尿病。
事实上,很多“苗条”的人也会突然被这个“糖魔”找到上门,而问题的发生时常让人措手不及。
有一点大家要记住,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是一个“慢性”的过程。
你可能一直都没感觉到什么不对劲,直到某一天,症状开始变得明显,但这个时候常常是糖尿病已经进入了“晚期”,
也就是所谓的“并发症”阶段,眼睛、肾脏、神经、心脏等器官可能已经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可能出现截肢、失明、心梗等严重后果。
那么,糖尿病的前兆究竟有哪些呢?很多人都会说:“嗨,我就是爱吃点甜的,不至于那么严重吧。”
但问题恰恰出在这里,糖尿病的前期症状常常并不明显。你可能会觉得这些症状就像是“身体的小抱怨”,没什么大不了的。
但如果这些“抱怨”持续出现,尤其是持续时间较长,警惕一下,可能就是糖尿病在向你伸出“魔爪”。
1. 尿频与口渴不止糖尿病的第一个典型症状就是尿频和口渴。这两者常常是糖尿病患者的“招牌”症状。如果你突然发现自己去厕所的次数剧增,而且每次都想喝水,喝完了又马上渴了,那就要警觉了。
血糖过高时,肾脏就会“忙不过来”,大量的糖分会被排泄到尿液中,导致尿量增多。同时,糖分的排出带走了水分,身体会因此变得特别口渴,想不停地喝水。
科学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尿液的排出量在1.5至2.0升左右,而糖尿病患者的尿量往往超过2.5升,甚至达到3升以上。
而为了弥补水分的流失,糖尿病患者通常会频繁地口渴,喝水的频率也非常高。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发现并控制血糖,患者的身体将会越来越虚弱,甚至出现脱水等严重问题。
2. 体重减轻与疲倦乏力糖尿病的另一个典型症状是体重突然下降。
看上去这个现象似乎让人觉得“减肥有道”,但实际上,它是因为体内的糖分无法被充分吸收,导致能量供应不足,进而开始消耗身体的脂肪和肌肉,从而使体重骤然下降。
更糟糕的是,糖尿病患者往往会感到异常疲倦。很多人可能会说:“我就是熬夜太多,身体有点累。”
但如果你发现自己明明没怎么熬夜,甚至睡了很长时间,仍然感觉像是跑了十公里马拉松一样累,那就要警惕了。
这是因为糖尿病导致的能量供给问题,使得身体处于长期的“能量短缺”状态,结果让你时刻感到乏力。
根据一项研究数据,大约60%的糖尿病患者在初期都会感到异常疲劳,甚至是连上楼梯、走一段路的体力都明显下降。
即使休息之后,依然感觉身体疲倦,工作效率低,甚至会影响到日常生活的质量。
3. 视力模糊与伤口愈合慢糖尿病的另一个常见症状就是视力模糊。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患者的眼睛容易出现问题,但你知道它是如何影响视力的吗?
糖尿病通过引起血糖升高,导致血管受损,从而影响到眼睛的微血管,进而引发眼底病变或白内障等眼部问题。尤其是血糖长期不控制时,眼睛的视力可能会迅速下降,甚至出现失明的风险。
此外,糖尿病还会让身体的伤口愈合速度变得异常缓慢。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高血糖状态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导致伤口愈合过程中的修复功能减弱。
甚至一些小伤口,都可能因为愈合不良而引发感染,长期下去,可能会发展为严重的溃疡,甚至需要截肢。
怎样才能避免糖尿病“魔爪”?虽然糖尿病的前期症状看似无关紧要,但如果这些“轻微”的问题持续存在,并且未能及时就医,往往会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很多糖尿病的并发症往往就是在这个阶段悄然发生。而真正的难题是:很多糖尿病患者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病情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直到医生告诉他们时,问题已经非常严重。
那么,怎么才能避免糖尿病“魔爪”的侵袭呢?最重要的就是定期检测血糖。不管平时感觉如何,一年至少检查一次血糖,尤其是40岁以上的成年人,最好每年都做一次。
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想要降低糖尿病的风险,控制体重,避免摄入过多糖分和脂肪,增加运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措施。
但对于那些已经出现上述症状的人来说,不要再等了,尽快去医院检查,尽早治疗,才能避免糖尿病带来更为严重的健康问题。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1]黄晓燕,臧循雄,吴海娜,等.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及并发症发生的风险预测模型[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5,40(01):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