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课题(糖尿病课题讲座)

南方都市报 0
文章目录:

获中医药局批复!这一防治糖尿病及视网膜并发症课题已立项

南都讯 记者马建忠 在《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发布后,中医药在防止糖尿病领域的临床研究已在加速推进。2月19日,贵州百灵发布公告,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该公司共同承担的“苗药糖宁通络片防治糖尿病及视网膜并发症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和机制探讨”研究课题,已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复(国中医药科技函〔2021〕18 号),正式成为国家级科研课题。

公告显示,此次多中心临床研究将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为联合项目承担单位,联合北京、上海、四川、福建等多地医疗机构及专家,按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多中心的循证医学方式,针对苗药糖宁通络片,以“心身疏泄学说”为理论指导,开展糖宁通络对糖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索糖宁通络对糖网超早期危险因素的预防机制等三项研究。

上述公告还显示,本次项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主任委员、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叔禹教授为课题负责人,临床研究方案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李小英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倪青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银海眼科医院段俊国教授等十余位糖尿病领域权威专家共同参与设计,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安慰剂对照”的研究方式,并将邀请国内多家知名综合及中医医院共同参与完成。

糖网是最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根据此前英国医学杂志(BMJ)发表的中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的最新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为12.8%。在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者中,糖网患病率为24.7%~37.5%,按此估算,糖网患者已超过3000万,但对于这种致残率高、不可逆的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有效防治的临床药物。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分泌科学科带头人曾龙驿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得了糖尿病后,如果不注意血糖控制,全身的器官都像泡在“糖水”里,包括眼睛。而如眼睛患上了糖网,则可能会致盲。

据悉,目前我国87%的糖尿病患者就诊于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基本诊疗措施和适宜技术却在三级医疗机构实施。因此,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不仅在主观意识上缺乏“糖网病筛查”意识,同时也受到就医的客观条件限制。一旦患者出现视力下降再找眼科医生就诊时,往往已经到了病变的晚期,不仅治疗成本大大增加,而且常常得不到好的诊疗效果,最终可能导致永久失明。

生命之源发布“糖尿病精准逆转方案”有效率达78% 已申报国家年度重点课题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熊楚玥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研究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糖尿病发病数字整体呈高发爆发的态势。近日,深圳生命之源精准健康医疗集团召开学术发布会,该企业负责人、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科技博士后研究员李泠乐博士在会上公布了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生命之源精准健康糖尿病逆转方案”,此方案在临床试验应用的近百个病例中,总有效率超过78%。

我国糖尿病患者10年增幅56%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数据显示,过去的10年间(2011年~2021年),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由9000万增加至1亿4000万,增幅达56%,其中约7283万名患者尚未被确诊,比例高达51.7%。未来20余年,虽然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增幅会趋于下降,但患者总数将增加到2030年的1.64亿和2045年的1.75亿。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病,被称为人类健康的“第二杀手”,她不仅会造成体内的物质代谢紊乱,所引发的各种并发症还会损伤肾脏、眼睛、心脑血管等多个器官及组织,严重时甚至影响生命健康。如何能让病人脱离药物依赖,实现有效的糖尿病逆转,一直以来是医疗界、学术界面临的难题。

糖尿病的预防和逆转 需要系统性方案及全方位精准健康管理

糖尿病与一些疾病及不良生活方式相关。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有糖尿病家族史,这些都是糖尿病高危因素。而超重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显著增加是因为肥胖患者更易产生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功能受损。肥胖症、四高问题和糖尿病往往是伴生互生的关系,形成恶性循环,给患者带来全身性的疾病痛苦。

因此,逆转糖尿病,除了要恢复机体自我调节血糖的能力,还需要一个个性化、整体性、全方位的病程控制管理方案。在管理糖尿病的同时,需要整体性的协调管理肥胖症和四高问题,才能真正解决患者的全身性疾病问题。

“生命之源精准健康糖尿病逆转方案”是以预测(Predictive)、预防(Preventive)、个性(Personalized)、参与(Participatory)、精准(Precision)、周期(Periodicity)的“6P理论”为整体医疗指导方针的方案。以执业医师、专科护士、健康管理师、营养师、运动康复师、心理咨询师在内的“糖尿病精准逆转管理团队”,会根据每一位患者的临床指征,科学规划包括血糖监测、药物治疗、饮食管理、运动管理、心理疏导、生物技术等国际前沿科技医疗手段在内的综合性的逆转治疗方案,并执行临床和生活精准管理,最终实现糖尿病、肥胖症和四高问题的综合性精准逆转。

临床试验应用近百例 总有效率超过78%

目前,生命之源精准健康糖尿病逆转方案,已开展临床试验应用3年,积累病例数据近百例,90%以上的患者体感良好,总有效率超过78%。

在临床试验中,44岁的患者朱先生II型糖尿病发,糖尿病2年未用药不进行及时干预,今年出现了睡眠障碍,视力模糊等症状。经过生命之源的糖尿病精准逆转干预,只用了四个月,就停用了降糖药,血糖稳定,眼睛的不适症状也已好转。

目前,该项目已申报国家年度重点课题,以期惠及全国糖尿病患者。该国家年度重点课题由国家卫健委“十四五”规划,由全国重点课题组牵头,《医疗卫生资源区域配置策略研究》总课题组、国家卫健委医药卫生基金管理办公室具体实施和备案。

【读创 糖尿病最偏爱的6类人

  1.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
  1. 身体质量指数BMI≥24或中心性肥胖的人群
  1. 有“四高问题”的人群
  1. 40岁以上的人群
  1. 熬夜、睡眠质量不佳的人群
  1. 久坐、经常不运动的人群

审读:孙世建

中国糖尿病患者超亿人 专家支招防控及诊疗技术创新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教授肖新华。主办方供图

中新网北京11月29日电 (记者 杜燕)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数据,2017年全球约4.25亿成人患糖尿病。其中,中国是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2017年患病人数达到1.14亿。国内知名专家汇聚北京,就中国基层糖尿病的防控策略、糖尿病诊疗技术创新、糖尿病并发症的综合诊疗等话题展开探讨。

今天,记者从第三届华夏糖尿病诊疗与健康管理高峰论坛上了解到,2017年国际糖尿病联合会出版的IDF糖尿病地图集第8版估计,在这一年中,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为1.14亿,相当于全世界超过1/4的糖尿病患者(全球共4.25亿)来自中国。同时,全国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发病率在过去10年里增长迅速,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可以归咎于人口老龄化、城市化、工业化、营养变化、肥胖症流行和体力活动少。

“糖尿病的大爆发,主要源于预防手段的缺失和教育不到位。”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教授肖新华指出,应对糖尿病的挑战,要做到关口前移。他呼吁,狙击糖尿病要做到:全人群预防,加强全民教育,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全人群筛查,早期筛查与检出高风险人群,促进早期诊治;防治结合,个体化治疗,提高控制率,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及其死亡率;综合化管理,多因素共同防治与综合管理,提高生存质量。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院内分泌科教授郭立新指出,胰岛素是迄今使用最久远的、具有明确疗效的糖尿病治疗药物。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式给药,给许多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较大的痛苦和不便。因此,改善给药方式、拓展给药途径,同时研制出使用方便、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胰岛素新剂型,是目前国际、国内医药界共同关注的课题。

“我国也开始研制和在临床上推广无针注射器。”他表示,无针注射器主要采用透皮弥散给药技术,不借助针头,药液从小孔径高速喷出到达皮下组织,进而吸收入血,这有助于促进胰岛素的吸收,达到更好的降糖效果,且避免了患者对针头的恐惧,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教授段海峰谈到双基因修饰自体脂肪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时表示,基因技术与干细胞技术的结合,大大提高了对糖尿病的治疗预期,具有疗效显著、疗效持久、控制慢性炎症、安全性高等特点,可缓解长期用药给患者带来的不便和痛苦,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和预期寿命。

糖尿病是一个慢性进展性的疾病,而心血管风险在糖尿病进程中持续存在。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305医院内分泌科教授祝开思表示,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等危症”,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体重,及时检测血脂、血糖和血压,并有针对性地用药治疗。另外,生活方式干预也非常重要,包括戒烟、节制饮酒、优化饮食结构、限制钠盐、放松心情、适当增加运动等。

据悉,近年来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学者积极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通过智能网络系统将国内三甲医院的专家资源与各地基层医院进行“无缝对接”,以业务培训、技术指导等为纽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能力,探索构建糖尿病健康管理的医疗协同模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