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玉米须与糖尿病(治糖尿病玉米须和谁搭配最好)

邱医师讲科普 0
文章目录:

研究发现:玉米须很常见,但对糖尿病患者,6大调节作用不容忽视

他是一位62岁的退休电工,患糖尿病十年,血糖波动不定,尤其每到夏天,餐后血糖总是升得厉害。一次复查后,他带来一个不起眼的塑料袋:“医生,我最近每天泡这个,感觉人轻快多了。”

袋子里,是晒干的玉米须。门诊中,越来越多患者开始关注“天然植物调节”。玉米须,这种被许多人扔掉的玉米“胡子”,其实在中医里早已被称为“龙须”,早在《本草纲目》中便有记载:甘平无毒,利水消肿,止渴生津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玉米须含有多种黄酮类、多糖、皂苷、钾盐及挥发油成分,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肾功能等多个系统具有积极影响。尤其在综合调控代谢方面,展现出独特潜力。

这位电工患者,配合饮食、运动及基础药物治疗,每天晚上泡一壶玉米须水,坚持三个月后,空腹血糖从8.3降至6.9mmol/L,且餐后血糖波动明显减小,精神状态也改善不少。

玉米须的第一个作用是延缓葡萄糖吸收。其中的多糖及黄酮类物质可抑制α-淀粉酶活性,降低食物中淀粉转化为葡萄糖的速度,相当于“减缓血糖上升的刹车”。

“我早上吃半碗米饭,血糖还是飙上来了。”这句抱怨是许多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玉米须水并不是“降糖药”,但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缓餐后血糖曲线,减少高峰冲击。

第二个作用是利尿排钠,辅助降压。高血压与糖尿病往往相伴而行。玉米须中的钾盐成分可促进钠的排出,增强尿量,缓解因高钠引发的血容量上升,对稳定血压有辅助作用。

第三个调节作用是抗氧化,保护胰岛功能。糖尿病的进展,核心是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玉米须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一定抗氧化能力,可以减少自由基对胰岛细胞的损伤,延缓病程发展。

一位50岁的女职工,患病7年,一直担心口服药“吃久了肝肾受不了”。她坚持泡玉米须水,每次用10克干品,温水冲泡,搭配晚饭后快走30分钟,三个月后HbA1c下降了0.7%。

第四个作用是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血脂。很多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高胆固醇或高甘油三酯。研究表明,玉米须提取物可促进胆固醇代谢、减少肝脏脂肪沉积,对预防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有益。

第五个作用是保护肾脏。糖尿病肾病是并发症中最隐匿却最危险的杀手,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玉米须具有一定的抗炎、抗纤维化作用,能缓解肾小球压力,延缓肾功能衰退。

一位67岁的老教师,血糖控制尚可,但尿蛋白始终偏高。医生建议他在药物基础上加用中医调理。他选用了玉米须与黄芪、茯苓同煎服,半年后尿蛋白由“ ”转为阴性,晨起水肿也缓解不少

第六个作用是缓解口渴、尿频等症状。中医称之为“消渴证”,玉米须在《中药大辞典》中有明确记载:“主治小便频数、咽干口渴。”

尤其夏季炎热时,糖尿病患者常因失水引发电解质紊乱。玉米须水性平,利水而不伤阴,既能补液,又避免冷饮带来的刺激性血糖波动

玉米须并非万能。医生不建议将其视为“降糖替代药”。它更适合作为一种“辅助调理手段”,尤其在中早期糖尿病、或血糖波动期投入使用,效果更为明显

“那怎么喝才对?”这是门诊中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建议每日使用干玉米须1015克,用开水冲泡或煮水510分钟饮用,分2次服用。可适量搭配决明子、桑叶,增强调脂清热作用。

不建议连续长期大剂量饮用。玉米须虽性平,但属利水之品,中气虚弱、脾寒便溏者不宜久服。同时,服药期间如有明显头晕、乏力、低血糖表现,应及时调整剂量或停用。

玉米须虽小,但其背后反映的是一种“回归自然、合理调控”的理念。糖尿病的管理早已不能仅靠药物,它是一个涵盖饮食、运动、作息、心理、社会支持的系统工程。

医生常说:“与糖尿病相处,不是打仗,而是谈判。”谈判的前提,是对身体的理解。正如玉米须这种被忽略的自然之物,或许正是调节身体节奏的钥匙

中医讲“天人合一”,糖尿病的调养亦是如此。推荐每日以五谷为主食,控制总热量,每天摄入20~30克膳食纤维,适当增加豆类、菌菇、苦瓜、洋葱等低升糖指数食物。

运动方面,建议每周快走5次,每次30分钟。睡前不看手机30分钟,避免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血糖波动。保持早睡早起,胃肠节律才能稳定,胰岛功能才有恢复空间。

情绪上,稳定比激烈更重要。长期焦虑、情绪波动会使胰岛素抵抗加重。建议进行冥想、书写、绘画等方式调节压力,每日固定一段“静心时间”,哪怕只有10分钟,也能改变神经-内分泌轴的反应。

“一个玉米须,能不能改变一场慢病的轨迹?”或许不能。但它带来的不只是指标的改善,更是一种“自我照顾”的觉醒。它提醒患者:生活中每一个小细节,都是身体的“谈判筹码”。

未来,或许会有基于植物药成分的个性化控糖方案,甚至微生态与植物成分联用的智能营养系统。但今天,泡一壶玉米须水,走一圈傍晚小路,或许就是最朴素也最有效的调糖方式之一。

声明:本文内容根据权威医学资料及作者个人观点撰写,仅用于健康科普,不构成任何医学建议,若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田颖,张德刚.玉米须提取物对糖尿病大鼠降糖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草药,2022,53(7):1923-1928.
[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大辞典(第2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
[3]王莉,杜志强.玉米须多糖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23,39(3):410-415.

中医说:糖尿病的控糖“密码”和季节有点关系,玉米须也可以降糖

本文1807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刘大爷今年62岁,退休后每天早起锻炼、饮食清淡,可体检却发现空腹血糖总是偏高。医生告诉他是“糖尿病前期”,他一头雾水:“我都这么注意了,怎么还控不住?”

后来,他在一次社区健康讲座中听到一个说法:糖尿病的控糖节律,其实和季节变化有点关系。这让他好奇不已。尤其是讲座中提到一种“老土方”——玉米须水,说也能帮助控糖,他更是将信将疑。

但真相到底如何?中医怎么看糖尿病?控糖真的和季节有关系?玉米须真的有用吗?

控糖难,不只是你一个人的事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4亿。也就是说,每10个人中,就有1人是糖尿病患者。

更值得警惕的是,糖尿病的“隐蔽性”极强,很多人都是在体检或出现并发症时才被发现。而一旦确诊,一生都得“与糖共舞”。

但为什么有些人控制得好,血糖平稳不波动;而有些人吃药、锻炼、忌口都做了,却还是控制不住?除了生活方式,另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因素是“节律”。

中医讲“天人相应”,控糖节律有讲究

在中医看来,人体和自然界是相互关联的。四季变化,不只是冷了热了,对身体的代谢、气血运行也有影响。

比如:冬天阳气潜藏,代谢偏慢,血糖容易上升;夏天阳气最盛,机体代谢较快,血糖反而更容易波动。

一项由《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刊登的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在冬季普遍高于夏季,尤其是老年人群Ⅱ型糖尿病者,季节波动更明显。

也就是说,控糖不是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而是要顺应季节做调整。

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糖尿病人别忽视了

四季养生,是中医的基本理念。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通过调理脏腑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春天重在疏肝,肝气太旺易伤脾胃,血糖易波动;

夏天重点养心,出汗多,糖尿病人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秋天燥邪当令,肺阴易伤,糖尿病人要防口干舌燥;

冬天则要重在温补肾阳,避免因寒致血糖升高。

季节变了,饮食、运动、用药都要做出调整,这就是“控糖的节律密码”。

玉米须水:被忽略的“控糖小助手”?

玉米须,在农村被称为“龙须”,以前多被当成废物扔掉。但在中医里,它却是一味常用的利水渗湿、清热平肝的药材

《中药大辞典》记载:玉米须有利尿、降压、降糖、利胆等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也发现,玉米须中富含黄酮类、多糖类等活性成分,能够促进胰岛素分泌、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起到辅助降血糖的作用。

2021年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项动物实验显示,玉米须提取物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并改善其胰岛β细胞功能。

当然,玉米须不是“神药”,不能替代正规药物治疗。但作为一种安全性高、价格低廉的中药调理方式,在医生指导下适当应用,是可以加分的。

玉米须该怎么喝?这几点要记住

玉米须虽好,但喝法也有讲究:

选新鲜或干净的干玉米须,每次取5~10克,清水煮15分钟;

可与黄芪、葛根等搭配,增强益气健脾、调糖效果;

建议饭后饮用,避免空腹饮用引起低血糖;

孕妇、低血糖患者慎用,用前最好咨询中医师。

别小看这杯“草根茶”,只要坚持,可能悄悄帮你把血糖稳住。

控糖这件事,光靠药是不够的

很多糖友一确诊就盯着降糖药,忽略了生活调养的重要性。

中医强调“治未病”,也就是在病没加重前就提前干预。饮食、作息、情绪、运动,每一样都不能落下。

饮食要清淡,少糖少油,多蔬果粗粮;

运动要规律,推荐快走、太极、八段锦;

作息要规律,晚睡熬夜会让血糖飙升;

情绪要稳定,焦虑紧张会干扰胰岛素功能。

有些人血糖高并不是因为吃得多,而是因为压力大、睡眠差、节律乱。这些“隐形杀手”,一样会让血糖失控。

糖尿病,是管出来的病

糖尿病不是一天得上的,控糖也不是三天能见效的。它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

中医讲究顺势而为,懂得“控糖节律”,再加上一点玉米须的智慧,或许你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稳糖节奏。

刘大爷现在每天饭后喝点玉米须水,按季节调饮食,血糖稳了,人也更有精神了。他说:“原来,控糖也有窍门,就看你会不会找。”


参考资料:

[1] 《中药玉米须对糖尿病大鼠降糖作用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2021年
[2]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季节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2023年
[3] 国家卫健委《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医生发现:玉米须很常见,但对糖尿病患者,4大调节作用不容小觑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玉米须对糖尿病患者有哪些好处?我听说它对血糖有帮助,是真的吗?”

这句提问来自一位年约六十的患者,她在家中偶然接触到玉米须,因其在传统医学中的使用而产生了好奇。

尽管这一传统草药成分已经在世界各地被人们了解并使用多年,但它对糖尿病患者的实际效果如何,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玉米须的“辅助降糖”作用是它最受瞩目的功效之一,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受限,导致血糖过高的慢性疾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血糖可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问题及神经损伤等。

玉米须中的一些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和多糖,能够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增强其作用,帮助降低血糖水平。有研究显示,玉米须水煮液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改善餐后血糖反应。

对于那些长期依赖药物控制血糖的患者,尤为重要,因为它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然的辅助选择,有助于减少对药物的依赖。

玉米须中所含的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和多糖,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实验证明,玉米须提取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糖的升高,并促进胰岛素的作用。

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其是在控制餐后血糖方面提供了天然的帮助,通过辅助作用,玉米须不仅能改善血糖水平,还能够缓解因血糖波动引发的不适感。

很多患者发现,使用玉米须后,自己的血糖波动较以前更为平稳,尤其是在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没有明显改变的情况下,血糖控制有了显著的改善。

玉米须的“利尿作用”也同样不可忽视,在糖尿病患者中,常常会出现血糖过高导致的水肿现象,尤其是在四肢和腹部的积水,这使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感到不适。

玉米须可以促进尿液的排出,从而帮助减少体内的多余水分,缓解水肿症状,通过增强肾脏的排泄功能,玉米须有助于维持体液平衡,避免由于体内过多水分滞留而引发的健康问题。

通过这一机制,玉米须不仅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舒适度,还能间接促进血糖的正常化。

研究表明,玉米须的利尿作用能够通过提高肾脏的过滤能力,增加尿量,从而有助于排出体内多余的钠、废物和水分。

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其是在发生水肿时,玉米须可以为他们带来缓解,减轻因体内水分过多所引起的不适。

在日常的糖尿病管理中,利尿作用有助于保持体内液体平衡,预防由水肿引起的血压波动和其他潜在的并发症。

尤其是对于那些存在肾脏功能问题的患者,玉米须的利尿作用起到了辅助肾脏健康的作用。

至于“抗氧化”这一作用,玉米须也并不逊色,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长期过高,往往伴随有强烈的氧化应激反应。

这种反应会导致体内的自由基增加,进而对细胞和组织造成损伤,最终引发各种并发症。

玉米须中的天然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C、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损伤。

研究表明,适量使用玉米须制成的饮品,能够有效提升体内的抗氧化水平,帮助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细胞功能,并降低因自由基引发的慢性病风险。

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处于长期高血糖状态,这种状态容易导致氧化压力的增加,进而损伤细胞和器官。玉米须通过其抗氧化作用,帮助减轻氧化损伤,保护重要器官如心脏、肾脏和神经系统等。

许多糖尿病患者发现,在饮用玉米须水后,他们的体能和健康状况有所改善,尤其是在感觉精力充沛、体力恢复方面更为明显。

玉米须中的黄酮类成分,尤其是槲皮素、山奈酚等,已经被多项研究证实具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

这些天然物质能够清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减缓衰老过程,增强细胞的再生能力,有助于延缓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

玉米须在“调节血脂”方面的作用,亦不容小觑,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往往较为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水平偏高,这使得患者处于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中。

玉米须的黄酮成分能够有效降低血液中的总胆固醇及LDL胆固醇,同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胆固醇的水平,从而起到保护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通过对血脂的调节,玉米须不仅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还能为他们的心脏健康保驾护航,避免发生心脏病、动脉硬化等并发症。

研究表明,玉米须能够通过调节肝脏的脂质代谢,帮助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

通过其天然的成分,玉米须不仅有助于降低LDL胆固醇,还能提高HDL胆固醇的水平,从而有助于预防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合理的血脂水平是维持健康的关键之一,玉米须的作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帮助他们维持健康的血脂水平,避免因脂肪堆积而导致的心血管疾病。

尽管玉米须的四大调节作用在糖尿病管理中展现了它的独特优势,但在实际使用中,患者仍需注意一些事项。

玉米须作为一种天然草药,并非对每个患者都适用,尤其是对于一些患有严重肾脏问题或过敏史的患者来说,使用前应咨询医生。

玉米须不应作为唯一的治疗手段,而应作为常规治疗的辅助方法,尤其是在血糖控制方面,它不能代替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在使用玉米须时,应当谨慎把握其用量,并与其他治疗方案相结合,以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玉米须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常吃玉米对血糖好[J].陕西档案,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