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想吐(糖尿病想吐头晕怎么回事)
【健康科普】糖尿病患者频繁呕吐,要警惕胃轻瘫
糖尿病往往会伴随着相关的并发症,像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心梗,很多糖尿病患者可能都早有耳闻。湖南医药学院总医院专家提醒,如果血糖控制不好,还会累及到胃,出现胃轻瘫的病症,胃轻瘫也属于糖尿病十分常见的并发症。
一、高血糖正在“腐蚀”你的胃
糖尿病胃轻瘫不是简单的消化不良,而是长期高血糖引发的神经病变。持续升高的血糖如同腐蚀性液体,悄悄损伤着支配胃肠道的迷走神经。当这些“信息电缆”出现故障,胃部肌肉的收缩节律就会紊乱,食物在胃里滞留时间可能长达正常人的2-3倍。
这类患者往往在餐后出现明显不适,特别是进食高纤维、高脂肪食物后。需要警惕的是,很多患者初期仅表现为轻微的腹胀、食欲减退,往往误以为是普通胃炎而延误诊治。
二、这些信号要警惕
糖尿病胃轻瘫的典型症状呈“三联征”:餐后饱胀感可能持续4-6小时,就像胃里装着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反复出现的恶心呕吐常在进食后2-3小时发作;体重在半年内下降超过5%就要引起警惕。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矛盾性症状”:明明胃胀得难受,却会突然感到强烈的饥饿感,这是因为血糖波动干扰了正常的饥饿信号。
临床接诊中发现,很多患者误将这些症状归咎于“胃寒”或“慢性胃炎”,自行服用健胃消食类药物,结果反而加重病情。建议糖尿病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时,及时进行胃镜、胃排空试验等专项检查。
三、科学管理三步走
血糖控制是根本: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是预防神经病变的关键。建议每周至少监测3次空腹及餐后血糖,特别注意避免餐后血糖“过山车”式波动。
饮食管理要精细:采用“少量多餐”原则,每日5-6餐,每餐主食不超过100克。选择南瓜泥、龙须面等低纤维食物,避免粗粮、竹笋等高纤维食材。烹饪时可用橄榄油替代动物油,肉类选择去皮的鸡胸肉、鱼肉等低脂蛋白。
药物治疗需规范: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促胃动力药物,配合营养神经。对于严重呕吐患者,可采用短期肠内营养支持。近年来,胃起搏器植入术为顽固性胃轻瘫患者提供了新选择,其原理是通过电刺激恢复胃部节律性收缩。
胃轻瘫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预警信号,及时干预不仅能改善消化功能,更能有效预防后续的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连锁反应。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半年进行一次胃功能评估,将并发症防治关口前移。
面对糖尿病胃轻瘫,既无需过度恐慌,也不能掉以轻心。记住:控制血糖就是保护神经,科学饮食胜过灵丹妙药,及时就诊方能把握先机。
(陆小玉)
糖尿病患者突然乏力呕吐?警惕这个可能致命的急症!
上周急诊来了一位五十多岁的大叔,拖着酸软的四肢来看病,说自己恶心呕吐了两天,喘气也比平时急。他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还说最近血糖控制得“挺好”。但凭着经验,我第一时间让他测了指尖血糖——数值高得吓人,再查尿酮体和血气分析,果然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好在送医及时,住院治疗后才转危为安。这个病例给所有糖尿病患者和家属提了个醒:有些“小毛病”可能是要命的信号!
一、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简单说,当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不够用(或作用差)时,身体无法利用血糖供能,就会分解脂肪产生“酮体”。酮体是酸性物质,在体内堆积过多就会引发酸中毒,严重时可能昏迷甚至死亡。
关键误区:很多人以为只有血糖“爆表”才会出事,但实际上,感染、停药、应激(如感冒、手术) 等都可能让血糖“突然失控”,哪怕平时控制得不错,也可能中招!
二、这些症状别当“胃病”!
大叔的症状很典型却容易被忽视:
1、肢软乏力:全身没劲,走不动路,像灌了铅;
2、恶心呕吐:吃不下东西,吐完也没好转;
3、呼吸急促:喘气又深又快,有时能闻到“烂苹果味”(酮体的气味);
4、精神差:没精打采,严重时可能意识模糊。
划重点:如果糖尿病患者出现这些表现,千万别先当“胃肠炎”自己吃药,一定要先测血糖 尿酮体!
三、糖尿病患者如何“自救”?
(一)牢记“3个及时”:
1、及时测血糖:发现血糖>13.9 mmol/L或持续升高,别犹豫;
2、及时查酮体:药店有尿酮试纸,阳性就需警惕;
3、及时就医:出现呕吐、乏力、呼吸异常,别等!拖延可能导致休克。
(二) 应激时更要“多上心”:
1、感冒、拉肚子时,每隔2小时测一次血糖;
2、千万别擅自停胰岛素!很多DKA患者都是因为“怕低血糖”而漏打胰岛素。
四、管好糖尿病,要打“组合拳”
1、定期复查:每3个月查糖化血红蛋白,每年查肾功能、眼底;
2、学会看“信号”:把“乏力、呕吐”当成DKA的“警报器”,别硬扛;
3、随身带“救命卡”:写明病史、用药情况,方便急诊救治。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并发症的忽视。记住:当身体发出“异常信号”时,及时检查就是最好的保护!别让小症状酿成大危机!
简说内分泌 | 糖友反复腹胀、恶心呕吐,除了慢性胃炎,当心这个病
【简说内分泌】血糖波动、甲状腺异常、体重失控等复杂问题,多与人体内分泌系统相关。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刘振杰主任带领团队,科普中医药在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的预防、识别、治疗及养生保健知识。
45岁的陈女士患2型糖尿病10余年,长期血糖控制欠佳,近3月余反复出现腹胀、恶心、早饱、呕吐等症状,饮食后加重,数次辗转于当地多家医院治疗未果,遂前往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就诊。入院时测血糖>33.3mmol/L,精神疲倦,伴腹胀、恶心,呕吐清水,四肢末梢麻木,外院完善胃肠镜提示慢性胃窦炎,肌电图提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完善腹部平片检查排除了肠梗阻,结合陈女士的症状、病史及辅助检查结果,内分泌科医生考虑她患上了2型糖尿病的一种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性胃轻瘫。
什么是糖尿病胃轻瘫?
糖尿病胃轻瘫(DGP),是糖尿病常见的消化道慢性并发症,以胃动力下降、胃排空延迟、胃节律紊乱等为主要发病特点,而又不伴有机械性梗阻的一组综合征,属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范畴。长期高血糖损伤迷走神经及胃肠起搏细胞,导致胃动力下降、排空延迟。患者常表现为反复的餐后饱胀、恶心呕吐、体重下降,严重者可因营养不良加重血糖波动。
糖尿病胃轻瘫的诊断要点
糖尿病胃轻瘫的诊断首先应确诊为糖尿病且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同时具备餐后饱胀、早饱感、恶心呕吐等典型症状,并通过胃肠镜、腹部超声排除胃出口梗阻、消化性溃疡、肿瘤等器质性病变,胃排空检查为本病诊断金标准。虽然陈阿姨胃肠镜结果提示慢性胃窦炎,但结合腹胀、恶心、早饱、呕吐,餐后加重等典型症状及长期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病史,临床诊断为糖尿病胃轻瘫。
糖尿病胃轻瘫的现代医学治疗
糖尿病胃轻瘫的西医治疗以综合干预为主。首要措施是严格控制血糖,维持血糖稳定。药物治疗方面主要联合使用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促胃肠动力药,胃复安等对症止吐药,泮托拉唑等护胃药,甲钴胺等营养神经药。然而,这些治疗方案虽能在短期内改善病人症状,但疗效维持时间相对较短,病情容易反复。
中医如何治疗糖尿病胃轻瘫
中医虽无糖尿病胃轻瘫明确病名,但根据其症状可归入“痞满”“呕吐”等范畴。刘振杰主任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分为急性期与缓解期,急性期以痰饮停胃,胃失和降为主,重点在于温阳化饮,可选用五苓散、苓桂术甘汤等经典方,将胃中水饮排出;缓解期痰饮表现不明显,以脾胃虚寒为主,治疗在于健脾温胃,选用香砂六君子汤,帮助脾胃恢复运化动力,防止复发。
刘振杰主任查房后考虑陈女士属于痰饮停留胃中,在给予降糖、促进胃动力、止吐等常规治疗基础上,选用经典的化饮方五苓散温阳化气利水,另一方面重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强止吐之功(全方由茯苓、生姜、砂仁、法半夏、桂枝、猪苓、泽泻、酒白芍、白术、黄芩组成),同时配合中药热奄包、皮内针、穴位注射等中医特色疗法。经过10余天的治疗,陈女士的血糖逐渐趋于平稳,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完全消失,十分满意的出院了。
糖尿病胃轻瘫的注意事项
(1)忌生冷、水果、油腻、粗纤维食物,饮食注意少食多餐,以软烂流质为主,饭后适度活动助消化。
(2)糖尿病胃轻瘫容易复发,要坚持用药,在医生指导下可予健脾养胃类中成药,如香砂六君子丸,并定期艾灸足三里、中脘穴调和脾胃,预防复发。
(3)定期筛查:每6-12月评估胃排空功能及神经病变进展。
(4)情志调摄:避免焦虑诱发胃肠症状,可配合耳穴压豆(胃、交感穴等)。
(文中方剂需在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内分泌科
科室以优化的纯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方案,结合中药烫熨、熏洗、针刺、艾灸、穴位贴敷等中医特色疗法,诊治各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荣获广东省中医院“中医特色杯”、评为“中医特色最明显的科室”,获“广东省中医院科技成果奖二等奖”。优势病种如:
1.采用“动-定序贯范氏八法”指导糖尿病诊疗;
2.依据“因消致痛”理论,中医综合方案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
3.采用中西医、内外法结合治疗糖尿病足;
4.“温阳利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
5.运用“扶阳运枢”理论治疗代谢综合征;
6.运用健脾行气、润肠通便法改善糖尿病胃肠病;
7.中医内外结合治疗痛风;
致力于临床科研一体化,对优势病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形成了基于“因消致痛”中西医理论及综合治疗方案,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围绕代谢综合征开展了系列研究,包括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形成了“扶阳运枢”理论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中西医综合防治方案。
主持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授权专利5项,主编学术专著10余部,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
供稿 | 梁庆顺 彭幽
初审 | 张靓雯
审核 | 王军飞
审定 | 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