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骨科与糖尿病(骨科糖尿病足的治疗)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0
文章目录:

联合诊疗!胫骨横向搬移术保住了糖尿病患者的腿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

掌上春城讯 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以下简称:“第九二〇医院”)采用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通过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保住了两名糖尿病足患者的腿,避免了手术截肢。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比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一旦处理不好则需要截肢,让患者饱受病痛折磨,不少糖友可谓谈“足”色变。

前不久,56岁的老常和69岁的老杨因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同时合并脓毒症,心脏功能不全,生命垂危,右腿险些被截肢。

“这次一定要听医生的话,控制好血糖。”第九二〇医院老年医学科/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赵文博给老常换药时,又不厌其烦地嘱咐他。原来,老常2年前查出患有糖尿病,不仅没及时就医、控制饮食,反而经常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没过多久就出现并发症。“当时,他左脚腐臭了,在昭通当地医院治疗后有好转,可谁知道出院后又大吃大喝,去年2月右脚也开始溃烂。”老常的爱人张女士说,老常的右脚很快大面积坏死,伤口流脓,有强烈腐臭味,当地医院无法救治。眼看着病情越来越严重,家人将老常送往昆明求医,多家医院医生诊治后告知要被截肢。来到第九二〇医院骨科就诊,骨科主任医师李福兵查看病情后,告知他们可以做保肢尝试,但要先到老年医学科/全科医学科诊治,先控制全身感染、电解质失衡和低蛋白血症等,等病情稳定后再处理伤口。和老常患有同样疾病的老杨病情更严重。据老年医学科/全科医学科主治医师李媛介绍,老杨来自楚雄,被其家人送入院时,右腿和足部大面积溃烂、坏死,韧带、肌腱甚至骨头都暴露出来,有浓烈的腐臭味,伴有高血糖、低蛋白、贫血症状,精神状态极差。如果病情恶化,可能也要被截肢,危及生命。

两位患者入院时,多项生理指标不正常,李福兵为他们清创换药治疗。在老年医学科/全科医学科主任魏玲的指导下,李媛和赵文博控制好他们的血糖,纠正营养不良状态,进行全身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并多次为患者冲洗伤口,清理坏死组织,使患者病情稳定。

经过严格术前检查,李福兵先后为两位患者实施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术后,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下,老常右脚坏死的地方开始长出新肉,老杨右小腿创面基本愈合,足部创口恢复良好。

据李福兵介绍,所谓胫骨横向骨搬移手术,是通过在患肢小腿骨上制造一处微小、可控的骨创伤,把骨块进行“搬家”机械刺激,使用专用支架牵拉,每天缓慢横向拉1毫米,从而使足部溃疡处血供重建,让感染得到控制、修复,从而解决糖尿病足缺血的根本问题,患者免去了截肢风险。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面小、病情改良快、大幅度减少截肢、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治疗费用低、病情不易复发等诸多优点。患者出院后,一定要严格控制血糖、合理膳食、适度运动。另外,早期的预防、定期门诊随访、增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提高遵医用药的自觉性也很关键。在骨科主任徐永清的带领下,骨科医疗团队从2017年在云南率先开展该项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此项技术处于云南领先水平,救治超过100名患者。李福兵等专家多次在省内外学术会议上分享诊治经验。

魏玲说,老年患者通常具有慢性疾病多、多病共存、并发症多等特点,大多数患者病情较重,病因较复杂,不能只针对某种疾病单一治疗,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及综合诊治,采用多学科联合诊疗非常考验医生的技术和基本功。多年来,科室医生坚持从整体上优化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整体医疗服务。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河清 文/图

责编:毕群

编审:李星

终审:钱红兵

本文来自【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看糖尿病,医生叫我去骨科?这种并发症还真有点复杂|第医线

图说: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足危害很大 来源/网络图

很多糖尿病患者可能都经历过这种情况,不知道什么时候脚上破了点皮,好几个月都不见好,到医院换药后伤口却越来越大,慢慢还出现了脚趾发黑,医生诊断糖尿病足,竟要截肢!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上海新华医院骨科陈晓副教授告诉记者,随着糖尿病患者数量的增加,糖尿病足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并发症,早期症状常被忽视,导致严重后果。其实,只要及时、规范治疗,便可大大提升保肢率。

得的是糖尿病,为什么受伤的却是脚?

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足越来越常见。什么叫糖尿病足?其实就是糖尿病引起的脚部问题,具体来说,是因为血管和神经的病变,导致脚踝以下的皮肤感染、溃烂,甚至深层组织也受到破坏。

老李是一名糖尿病患者,最初他没有意识到脚部干燥和轻微刺痛是问题的信号,认为只是正常疲劳。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脚部出现了小伤口,但由于感觉迟钝,没有及时处理,伤口逐渐感染,出现了红肿和渗出。老李依然没重视,直到出现了脚趾发黑坏死,才到新华医院糖尿病足保肢门诊就诊。

老李不理解,为什么糖尿病会引起脚上的问题,还产生这么严重的情况?接诊的陈晓医生说,糖尿病足早期的症状可能不太明显,比如皮肤干燥、脚趾刺痛麻木等。随着病情加重,走起路来可能感觉脚下像踩着棉花,皮肤会变得很差,肌肉也会慢慢萎缩。到了晚期,疼痛会更加剧烈,脚趾可能发黑坏死,脚底和脚跟也可能溃烂。老李的情况就是一个典型的糖尿病足发展过程。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足呢?陈晓总结了三个主要原因,第一,血管病变。糖尿病会引起血管变窄,血液循环不畅,供给脚部的血液和养分不足。第二,神经损伤。糖尿病会损伤脚部神经,导致患者脚部感觉迟钝,经常伤到了都不知道。第三,免疫力下降。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差,感染的风险增加,容易引发溃疡,甚至坏疽。

图说:典型糖尿病足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

糖尿病足该看什么科?

张老太是一个糖尿病足病人,曾四处求诊,她先去了内分泌科,但医生告诉她需要找专门处理足部问题的科室。接着,她又去了皮肤科,医生建议去看血管外科,因为得这个毛病是血管出问题了。来到血管外科,医生又建议她到伤口门诊换药,换了很长时间后伤口依然经久不愈。最后,伤口中心医生让她去骨科试一试。

陈晓告诉记者,张老太的遭遇其实是许多糖尿病足患者的困惑,单一科室很难对糖尿病足这种复杂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它涉及到内分泌血糖的管理,骨科血运的重建,整形外科软组织的修复以及伤口中心对伤口的护理,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可能都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新华医院骨科牵头成立了糖尿病足保肢MDT联合门诊(骨科、内分泌科、整形外科、伤口中心),为糖尿病足患者提供筛查和治疗的特色服务,主要包括糖尿病高危足筛查和治疗干预,糖尿病足溃疡和坏疽的综合保肢治疗等,使糖尿病足患者能够得到全面、及时的治疗。

图说: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示意图 来源/采访对象提供

糖尿病足应该怎么治?

糖尿病足究竟有多大的危害呢?陈晓说,据世卫组织统计,每6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个会得糖尿病足,而每5个糖尿病足患者中就有1个最终被截肢!所以一定要重视起来。

“糖尿病足的治疗要从多方面入手,需要患者与医生的通力合作。”陈晓说,非手术治疗主要是控制血糖、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还要戒烟限酒。手术治疗可以通过清创换药、介入治疗、胫骨横向骨搬运等手段,促进伤口愈合,避免截肢。当然,如果医生判断需要截肢,也是万不得已的选择,应当遵从医嘱。

陈晓向记者介绍了胫骨横向骨搬运技术的原理。这个手术非常巧妙,它利用了身体的特点,也就是受到持续牵拉的时候,组织会慢慢再生。具体来说,医生会在患者的小腿胫骨上打开一个小口子,然后装上一个特殊的支架,通过这个支架慢慢地牵引一小块骨头,速度大概是每天1毫米。就这样不紧不慢地拉,拉上个10天半个月,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患者的小腿上长出了许多新的毛细血管!当新生的血管足够多时,医生就会把被牵引的骨头放回原位,手术就大功告成了。就这样,通过骨头的缓慢牵引,患者的下肢血运得到了改善,溃烂和坏死的情况也慢慢好转,甚至原本濒临截肢的脚也能成功保肢。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莫让糖尿病成“漏网之鱼”

生活中,有一个“隐形杀手”随时伺机危害人体的健康,这就是糖尿病。这是一个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人群中患病率已达10%。

每年的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尿病早期如何避免漏诊?如何有效控制?怎样预防糖尿病并发症?海南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海口市骨科与糖尿病医院内分泌科执行主任潘洁敏。

只查空腹血糖可能漏诊,餐后血糖更有说服力

澄迈的李阿婆,今年68岁,5年前发现患上糖尿病,从此,原来吃嘛嘛香的李阿婆变得什么都不敢吃。每天测血糖、打胰岛素、吃降糖药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最近李阿婆发现腹部有肿块需要手术时,却因血糖太高无法进行手术,不得已先住进医院“降糖”。

“没想到自己会患上严重的糖尿病。”李阿婆说,家里买了血糖检测仪,平时也会测血糖,每次测的数值在8至10之间,所以没有太当回事。经了解,阿婆每次测的都是空腹血糖。

“若只是空腹血糖,很有可能得出的结果不够精准。”潘洁敏说,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体检时查血糖为正常,突然某一天却发现自己患上了糖尿病。因为大多数人体检时测的是空腹血糖,这种检查方法很可能出现漏诊,餐后测血糖更能及时诊断出血糖升高情况。

为什么说糖尿病是“隐形杀手”?潘洁敏介绍,因为糖尿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很难被及时发现,让一些血糖数值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错过了恢复正常血糖的机会。“糖尿病家族史的人、腹部脂肪堆积的人(大肚子)和怀孕时血糖升高的人,我们建议尤其要测餐后血糖。”潘洁敏说,餐后测血糖,数值7.8以内为正常,7.8至11.1之间,有可能恢复正常血糖,11.1以上则为糖尿病。

潘洁敏介绍,糖尿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有些人不知不觉中患了糖尿病而未及时发现,时间久了,等到出现口干、喝水多、尿频、体重下降等明显状况时,还有可能引发血管并发症,出现糖尿病引起的冠心病、脑卒、肾病甚至视网膜病变,危害患者身心健康。

科学饮食,规范治疗,有效控制血糖升高

李阿婆患上糖尿病,很多美食不敢吃了,可为什么还是无法控制血糖?潘洁敏说,很多糖尿病患者由于用药不规范,血糖指数一直处于高位,导致了系列并发症。目前该院接诊的糖尿病患者多数也已经产生了并发症。

据介绍,作为海南省糖尿病临床医学中心,海口市骨科与糖尿病医院已在门诊建立起一站式糖尿病诊断和筛查流程,在筛查糖尿病的同时,可以检查出患者有没有糖尿病并发症。

李阿婆入院后,每天脖子上挂一个手机似的仪器,这个仪器叫“胰岛素泵”,该仪器会根据病人需要,在不同时段,自动进行胰岛素的精准输入治疗。

潘洁敏说,糖尿病的规范治疗也包括科学饮食,糖尿病人的饮食并不是什么都不能吃,医生可针对每一个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科学食谱。

糖尿病人每年要查一次眼底,预防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但是许多糖尿病人没有这个意识。“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会引起微血管并发症。早期少量的眼底出血很难被发现。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潘洁敏说。

“一些很小的微血管瘤,普通眼底镜可能也发现不了。但可以通过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糖尿病视网膜自动诊断系统,对糖尿病人眼底病变及时作出诊断。”潘洁敏说,对患者而言,就是给眼睛拍个片,很快捷,几分钟内就可以出结果。(记者张惠宁)

来源: 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