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尿崩症糖尿病(尿崩症糖尿病适用什么药)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血糖正常仍口干多尿 原来是尿崩症惹的祸

本报讯(记者 叶芷蔚 通讯员 林鹭平 李晓兰)许多人知道糖尿病会引起嘴干、多尿的情况,但您知道“尿崩症”也会如此吗?近日,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收治了一名尿崩症患者,目前患者已治愈出院。 一个多月前,40岁的陈女士莫名出现了嘴巴干、爱喝水的情况,每天需要至少3个热水瓶的水才能缓解口渴,每天排尿次数也随之增多,每晚平均要起夜6-7次,严重影响睡眠质量,体重也快速下降了4斤。有一定医学常识的陈女士猜想自己患上糖尿病,遂到附属二院内分泌科检查,发现空腹血糖高达7.89 毫摩尔/升(血糖正常值为空腹3.9~6.1毫摩尔/升)。根据医生的建议,陈女士进行了饮食调整和药物治疗,在家中自测血糖已下降到正常范围,但是尿多、夜里频繁起夜的情况并没有缓解。 陈女士再次来到医院,医生对陈女士进行了详细问询,考虑她在血糖控制稳定后仍尿得多、夜里频繁起夜,可能是合并了另外一个疾病——尿崩症。 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医生明确了陈女士除有“糖尿病”外,还患上“中枢性尿崩症”。通过药物治疗,陈女士尿量较前明显减少,而且睡眠质量明显改善。摆脱了尿得多、夜里频繁起夜的困扰,陈女士于近日顺利出院。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分泌科林鹭平主任医师介绍,尿崩症是以多尿、烦渴、多饮以及低比重尿、低渗尿为特征的一类疾病,是由于肾小管重吸收水的功能障碍所致。尿崩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少年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1。 医生提醒:尿崩症和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多尿、口干、多饮症状,若出现口干、多饮、多尿症状后,要及时到医院诊治。这个病例也提醒医务人员在临床中一定要细心询问患者病史,观察患者治疗后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时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来源: 厦门晚报

什么是尿崩症?症状、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

尿崩症(DI)是一种罕见疾病,患者身体会产生过多的尿液,并且无法正常地保留水分。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即使喝了东西也会感到非常口渴,而且尿液通常无色无味。

尿崩症无法治愈。根据个人情况和病因,尿崩症可能是慢性的,也可能是暂时的,但可以通过一些治疗方法来缓解症状。

概述

什么是尿崩症?

尿崩症是一种罕见疾病,患者会持续感到口渴,并伴有尿量过多。美国糖尿病协会初级保健副总裁、医学博士、公共卫生硕士凯文·彼得森( Kevin Peterson )表示,尿崩症是由一种名为“血管加压素”的激素缺乏引起的。加压素(有时称为抗利尿激素或 ADH)可帮助您的肾脏平衡体内携带的液体量。

尿崩症常常与糖尿病混淆,后者通常简称为“糖尿病”,表现为高血糖(进一步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或妊娠期糖尿病)。但糖尿病与尿崩症并无关联。

由于糖尿病与尿崩症类型的混淆,有研究者呼吁将尿崩症改名为“精氨酸加压素缺乏症”或“精氨酸加压素抵抗症”,分别取代中枢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 有关该病症亚型的更多信息,请参见下文。

“这是一种经常被误解的疾病,因此花些时间了解你的疾病、你的药物如何起作用、如何调整你的液体摄入量并与你的身体保持联系非常重要,”纽约长老会/哥伦比亚大学欧文医学中心的神经内分泌学家雪伦·沃德洛( Sharon Wardlaw )医学博士说。

尿崩症的类型

患有尿崩症的患者无法正常平衡体内的液体水平,但造成液体失衡的原因取决于尿崩症的类型。尿崩症分为四种类型。

  • 中枢性尿崩症:这是最常见的尿崩症类型,是由于身体无法产生足够的加压素而引起的。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脑垂体或下丘脑受损时,这两个部位都位于大脑中,负责产生和管理加压素的水平。
  • 肾性尿崩症:当您的脑垂体释放足够的加压素,但您的肾脏对激素没有正常反应并且无法保留水分时,就会发生这种类型的尿崩症,导致频繁去洗手间。
  • 致渴性尿崩症:这种情况下的尿崩症是由下丘脑的问题引起的,与血管加压素的产生无关,但会导致你持续感到口渴。由于你喝了更多液体,你可能需要更频繁地排尿。
  • 妊娠期尿崩症:妊娠期尿崩症是一种罕见的暂时性疾病,可能在怀孕期间发生。当胎盘产生过多分解血管加压素的酶时,就会引发妊娠尿崩症。怀有多胞胎的女性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
尿崩症的体征和症状

尿崩症的典型体征和症状包括:

  • 您非常口渴,经常喜欢喝冷水。
  • 您会产生大量尿液。
  • 您夜间经常起床喝水和小便。
  • 您的尿液呈苍白色或无色。
  • 由于夜间频繁排尿和睡眠中断,您感到疲倦。

请记住,成年人通常每天平均排尿一至三升,但患有严重尿崩症且饮用大量液体的人每天可能会产生多达 20 升的尿液,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垂体中心医学教授兼医学主任医学博士罗伯托·萨尔瓦托里( Roberto Salvator )医学博士说。“最明显的迹象就是排尿——尿量会急剧增加。病人会告诉你,尿液看起来基本上就像水一样。”

对于婴幼儿来说,尿崩症的症状包括:

  • 大量浅色尿液导致尿布沉重、潮湿
  • 尿床
  • 非常口渴,喜欢喝水和冷饮
  • 体重减轻
  • 增长缓慢
  • 呕吐
  • 易怒
  • 发烧
  • 便秘
  • 头痛
  • 睡眠问题
  • 视力问题

如果您停止喝水,同时又不断去厕所小便,尿崩症可能会导致脱水。

尿崩症的病因和危险因素

彼得森说,尿崩症是由于身体无法制造或使用加压素引起的,而加压素可以帮助肾脏平衡体内携带的液体量。

据沃德洛博士介绍,尿崩症最常见的病因包括:

  • 手术、严重头部损伤或颅骨骨折导致下丘脑或垂体受损
  • 影响下丘脑或垂体的肿瘤
  • 一种自身免疫反应,导致免疫系统损害产生加压素的健康细胞
  • 遗传基因突变——在遗传性肾源性尿崩症中,至少存在两种基因突变,例如
  • 某些药物,例如锂和四环素
  • 血液中钾含量低
  • 血液中钙含量高
  • 某些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或强迫症,可导致尿崩症

与此同时,妊娠期尿崩症是一种罕见疾病,会影响孕妇。当胎盘产生过多分解血管加压素的酶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克利夫兰诊所指出,这种疾病在多胎妊娠中更为常见。

据波士顿儿童医院介绍,约有 30% 至 50% 的尿崩症病例是特发性的,这意味着它们的病因不明。

如何诊断尿崩症?

萨尔瓦托里博士指出,如果你感到极度口渴,并且经常去厕所,影响了晚上的睡眠和白天的工作或学习,这可能是一个警告,你需要去做尿崩症检查。

他说,由于尿崩症和糖尿病都有经常口渴和排尿的共同特征,因此诊断尿崩症的很大一部分就是排除任何一种糖尿病和其他疾病。

您的医生可能会问您一些问题,例如:

  • 您的症状何时开始的?
  • 您排尿的次数比平时多多少?
  • 你每天喝多少水?
  • 您晚上会起床小便和喝水吗?
  • 你怀孕了吗?
  • 您正在接受治疗或最近接受过其他疾病的治疗?
  • 您最近头部受伤过吗?或者做过神经外科手术吗?
  • 您的家人中有人被诊断患有尿崩症吗?

请记住,尿崩症有多种类型,病因和潜在并发症各不相同。医生可能会安排多项检查以确定正确的诊断。

诊断可能包括以下测试:

  • 禁水试验:是诊断尿崩症的基线检查。该检查要求患者在几个小时内完全不饮水,以观察身体的反应。如果您患有尿崩症,您会持续排出大量稀释的浅色尿液,而没有尿崩症的人则会排出少量浓缩的深黄色尿液。医生会确保您在检查期间受到密切监控,因为脱水可能引发脱水。他们还会检查您的体重变化、身体产生的尿液量、尿液浓度、血液中的钠含量以及血液浓度。
  • 血液检查:通过血液检查来检查加压素水平。
  • 尿液分析:用于检查尿液中的浓度水平。如果尿液中含有过多水分,则提示患有尿崩症。
  • 影像学检查:例如MRI (磁共振成像),用于筛查垂体或下丘脑的问题。
  • 基因检测:特别是如果您的家人中其他人被诊断患有尿崩症或有排尿过多的问题。
尿崩症的治疗和药物选择

尿崩症无法治愈,但萨尔瓦托里说,医生和患者可以采取很多措施来控制这种疾病,减少其对工作、学习和睡觉的影响。

哪种治疗或治疗方案适合您取决于您患有的尿崩症类型。

药物选择

某些药物可以帮助尿崩症患者控制症状。

  • 去氨加压素:是治疗中枢性尿崩症的一线药物。本质上,去氨加压素替代了缺失的激素——血管加压素。您可以通过注射、药丸或鼻喷雾剂服用。它也用于治疗妊娠期尿崩症。萨尔瓦托里表示,这是治疗中枢性尿崩症患者的主要药物,因为它可以减少肾脏产生的尿量。
  • 噻嗪类利尿剂:会减少肾脏产生的尿液量。这种药物通常与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搭配使用 ,例如布洛芬,以帮助减少尿量。这种方法常用于治疗肾性尿崩症,这种疾病更为复杂,可能需要多种疗法联合使用。

此外,如果某些药物或几种处方药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引发尿崩症症状,您的医生可能会建议您更换正在服用的其他药物。

尿崩症的预防

萨尔瓦托里说,尿崩症是无法预防的,因为它是由遗传问题或其他情况引起的,例如头部受伤后下丘脑和垂体受损。

尿崩症的生活方式改变

由于尿崩症无法治愈,因此某些生活方式的调整是有帮助的,特别是当您没有需要医疗干预的严重症状时。

  • 保持水分充足:如果您患有轻度尿崩症,可能根本不需要药物治疗,但医生可能会建议您持续喝水,以避免因持续排尿而脱水。计算出您需要喝多少水因人而异。萨尔瓦托里说,患者通常会与内分泌科医生一起评估适当的饮水量,以避免脱水,同时安排合理的排尿次数。随身携带饮用水,以免出现无法获得水的情况。 如果医疗保健提供者建议您限制水的摄入量(或完全避免喝水)以准备手术或治疗,请告知他们。
  • 注意钠的摄入量:由于肾脏对加压素的反应不正常,如果你患有肾性尿崩症,医生可能会建议你坚持低钠饮食。这种调整将有助于降低肾脏产生的尿量。
  • 管理好你的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萨尔瓦托里提醒,患者及其医生必须谨慎行事,切勿过度治疗,因为过度治疗会导致低钠血症。他表示,医生会与你共同评估你可能需要的去氨加压素剂量以及服用时间。例如,大多数患者在晚上服用,这样他们就能安然入睡,无需频繁上厕所。但如果服用过量,你的身体会滞留水分,稀释钠离子水平,从而增加低钠血症的风险。“我始终建议患者,如果有疑问,宁可少用,也不要过量。”
尿崩症会持续多久?

沃德洛说,尿崩症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取决于其病因。

尿崩症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是神经外科手术并发症(影响或损伤垂体)。沃德洛说,在这种情况下,尿崩症通常会在几天到几周后自行消退,因为垂体会在术后自行修复和调节。

妊娠期尿崩症会在产后四到六周内随着体内抗利尿激素(ADH)水平恢复正常而缓解。但她表示,这种情况可能会在后续怀孕中再次出现。

沃德洛说,如果脑垂体或下丘脑受到更严重的损伤,则会导致永久性的尿崩症,并且无法治愈。

如果您患有垂体附近的肿瘤,例如颅咽管瘤,尿崩症可能是不可逆且无法治愈的。

最后,自身免疫性和遗传性尿崩症也往往是慢性(或终身)疾病。

尿崩症并发症

萨尔瓦托里表示,尿崩症的一个显著并发症是脱水,因为身体排尿和流失水分的速度过快。严重脱水可能导致癫痫发作或永久性脑损伤。

需要注意的尿崩症脱水迹象如下:

  • 感到头晕或头重脚轻
  • 感觉疲倦
  • 口干、唇干、眼干
  • 难以完成简单的脑力任务
  • 恶心
  • 昏厥

沃德洛表示,与尿崩症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电解质失衡,即低钠。在这种情况下,服用去氨加压素时,钠和钾等被称为电解质的矿物质可能会被稀释,从而导致尿潴留。

在这种情况下,症状可能包括:

  • 虚弱
  • 恶心
  • 呕吐
  • 食欲不振
  • 困惑

电解质失衡很危险,因为如果严重的话,会导致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昏迷、癫痫或心脏骤停。

萨尔瓦托里说,不要低估持续口渴和不断去厕所小便的麻烦——不过,只要你能用上水龙头和厕所,这些症状就不一定是危险的。

研究与统计:有多少人患有尿崩症?

尿崩症很罕见,大约每 25,000 人中就有 1 人患有此病,占全球人口的 0.004%。

中枢性尿崩症是最常见的类型,估计在男女和任何年龄的发病率都相同。

研究人员认为,这是最常见的类型,原因是脑外伤、感染、垂体或下丘脑失血、神经外科手术和肿瘤。

萨尔瓦托里补充说,如果尿崩症是由肿瘤引起的,通常是颅咽管瘤,这种疾病通常发生在儿童或老年时期。

相关疾病

某些疾病与尿崩症有关,包括:

  • 脑肿瘤:如果脑肿瘤干扰了下丘脑或垂体(这两个部位都负责产生加压素),就可能导致尿崩症。头部受伤或肿瘤切除手术也可能引发尿崩症。
  • 感染:影响大脑的感染,例如脑膜炎或脑炎,可能会导致尿崩症,因为下丘脑或垂体受到该疾病的影响。
  • 肾脏疾病:肾性尿崩症是指肾脏对血管加压素反应异常。慢性肾病、肾脏感染(肾盂肾炎)和髓质海绵肾等肾脏疾病都可能损害肾脏功能,导致肾性尿崩症。
总结

不要与糖尿病(更常见的亚型名称是:1 型、2 型和妊娠期糖尿病)混淆。尿崩症是一种罕见疾病,会导致患者感到口渴,每日尿量高达平均水平的 10 倍。尿崩症是由一种名为抗利尿激素(血管加压素)的激素缺乏引起的,这种激素负责调节体液。严重的头部损伤或影响下丘脑或垂体的肿瘤都可能引发尿崩症,也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果您出现难以抑制的口渴、尿频以及尿液呈淡色或无色,请咨询医生。

文章来源:Carmen Chai,《每日健康》

免责声明:康加号聚焦健康科学权威研究进展,文章根据公开资料编辑,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权益争议,敬请在线留言处理。内容专注健康科普,不能作为独立诊疗依据;如需精准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疗机构诊疗。

糖尿病患者经常起夜也是病,学会这些应对方法,让您睡个踏实觉

糖尿病患者经常起夜,很多时候就是夜尿增多,医学上是指夜尿量超过白天尿量或者夜尿持续超过750毫升,或者是夜间排尿次数和尿量明显增多,尿量也超过全天总尿量的一半。

正常人晚餐后一般饮水少,不进食,入睡后体内代谢率低,血流缓慢,经过肾小管的原尿可充分回吸收,故夜尿显著少于白天尿量。

但糖尿病患者,排除生理性因素外,夜尿增多并不如此简单。

糖尿病患者经常起夜与这4种因素有关,如何应对你得知道。

原因一:高血糖引起的高渗性利尿

我们经常俗称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症状,这里的多尿是由于血糖浓度的增高,导致原尿中糖浓度很高,以至于肾小球没能力将其全部重吸收入血,从而尿液中渗透压增高,水分自然也会被渗透吸入,导致糖尿病患者多尿。

在这里提醒大家,属于糖尿病前期高危人群,若出现多尿,应立即至医院筛查糖尿病。

若是已经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此时,你应立即测血糖,若血糖>13.9mmol/L,伴或不伴有乏力、口干、多饮等症状,你都应立即至医院就诊,警惕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的发生。

原因二:糖尿病性肾病

我们知道,糖尿病性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病变疾病。糖尿病患者由于高糖、炎症、氧化应激因素等使肾脏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使肾脏排泄代谢废物和维持机体钠、钾、钙等电解质的稳定及酸碱平衡的功能下降。

当肾脏功能病变到一定程度时,导致肾脏不能在白天将体内代谢产物完全排出,需要夜间继续排泄,以致夜尿增多,这通常发生在糖尿病肾病早期,如果一旦尿中有大量蛋白尿,就提示肾小管结构已严重遭到破坏,再不及时就诊,很快进入晚期,此时,血液净化也未必能帮你解决肾脏问题。

因此,每3个月1次的尿常规、肾功能检查很必要,病史超过10年的糖尿病患者,肌酐清除率一定要查。

原因三:糖尿病性泌尿系感染

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常见于这几类患者:

1.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的患者。

由于血和尿中葡萄糖含量较高,而葡萄糖是细菌的主要营养物质,为细菌的繁衍提供了绝好的环境。糖尿病患者的白细胞功能降低,白细胞吞噬功能、趋化功能、游走功能及杀菌功能均低于正常人,较正常人更容易受细菌的感染。

2.糖尿病病程相对较长且高龄段人群。

老年女性雌、孕激素水平下降,使女性泌尿生殖道pH值降低,泌尿道黏膜变薄,易发生尿路感染;老年男性前列腺病包括前列腺增生、细菌性前列腺炎明显增多,致尿液引流不畅,残余尿增多,细菌易逆行进入膀胱而致病。

病程较长的患者由于出现自主神经病变、形成糖尿病性神经性膀胱,泌尿系感染的发生率可在 90%以上。

3.合并糖尿病肾病者。

糖尿病肾病患者较合并其他并发症者更易发生尿路感染,可能是由于蛋白从尿中排出,使血清蛋白水平降低,抵抗力下降,部分患者肾功能受损,尿量减少,通过排尿对细菌的冲刷作用减弱有关。

另外,女性患者尿道短而宽,较男性更易发生尿路感染。在临床上,尿路刺激症状不明显的糖尿病患者更多,即没有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但经尿液的化验检查提示的确是患了泌尿系感染。

提醒大家,无症状可能与糖尿病病程长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使尿道局部敏感性、刺激性减低有关,也可能与老年人反应迟钝、多种疾病症状重叠,以及高血糖、多尿掩盖了膀胱刺激症状有关。

因此,血糖平稳、安全达标,预防糖尿病并发症,也可减少尿路感染带给我们的困扰。

原因四:伴发心功能不全

特别是合并有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扩张性心肌病等造成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下降,导致心功能不全时,夜间平卧后回心血量增多,肾血流量亦随之增加,尿量亦增加。

因此,建议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及时筛查冠心病的高危因素,强烈强调需绝对戒烟,血压、血脂、血糖、尿酸控制达标,已经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冠心病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他汀类降脂药绝不能随意停药,即使没有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情况下,也要将尿酸降至正常,并注意坚持长期检查。

其他原因

其他非糖尿病性相关引起的夜尿增多,如合并尿路结石、神经性尿频、尿崩症、其他原因导致膀胱容量减少等也会造成夜尿增多的情况。

防治夜尿增多的方法

1.适时调节生活压力及不良情绪,避免夜间紧张、焦虑。

2.保持外阴清洁、勤洗澡、勤换内裤。

3.长期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尿酸指标等正常。

4.若有糖尿病肾病,定期至医院就诊,根据医生意见长期口服相关药物,避免发展到终末期肾病。

5.若有心功能不全症状,随时关注身体有无浮肿、夜间呼吸困难等症状,如有上述症状,及时至医院就诊。

6.每3个月1次的尿常规、肾功能检查很必要;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一定要查肌酐清除率,必要时肾脏穿刺活检等。

7.合并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患者,注意无症状性尿路感染。

8.老年男性糖尿病患者,不止关注前列腺增生问题,其他引起夜尿增多的疾病也要警惕。

9.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时,特别是糖尿病肾病患者,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肾毒性小的抗生素,切忌自行随意口服。

以上是引起糖尿病患者夜尿增多的原因及对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坚持控糖的好习惯对糖友有很多益处,希望你每夜好眠、每天开心健康!

作者:沐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