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低热(糖尿病低热无力是什么并发症?)

中国糖尿病同伴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感冒”发烧了,要怎么处理,做到9点,血糖稳还保健康

目前,全国新冠疫情仍处于流行态势。既往虽然有不少数据指出糖尿病是导致新冠肺炎加重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新冠肺炎也被认为是加重糖尿病患者疾病状态的原因。然而,已有大量数据证实奥密克戎的致病力已大幅度降低,感染者多为轻症或无症状感染者。

因此,糖友对于即将降临的新冠病毒感染也无需过度紧张,在家做好以下准备,做到“从战略上藐视,从战术上重视”,保持积极的心态平稳度过感染期。

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阳性感染者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

在感染初期,由于病毒承载量低,抗原检测未必一开始就显示阳性,一般感染后2-3天可以检测出来。

对于糖友而言,若有无法解释的血糖升高/胰岛素剂量增加,也有可能是感染初期的症状。

糖尿病友们应当做好的居家准备

在疫情防控下,为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流动增加新冠感染的风险以及感染新冠后隔离场所限制带来的不便,糖友需注意以下几点:

①准备足够的用药相关物资。其中包括口服药物、胰岛素泵耗材、胰岛素等。在偏远地区或物资紧张缺乏的地区,可以考虑线上购药的形式储存足量的药物(至少三个月)。线上购药的途径有互联网医院送药到家、各种线上APP药店,以及线下药店邮寄方式等。

②准备足量的血糖监测物品。包括血糖试纸、血酮试纸、动态血糖监测装置、酒精、采血针、棉签等。

③在家积极储备知识。通过各种途径(微信群、APP、公众号、书籍、专家栏目等)储备糖尿病相关知识,为疫情期间控制好血糖做准备。

④准备适合的隔离/消毒物品。消毒是阻断传染病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及手段。隔离物资为基本的防护口罩,佩戴防疫认准的防护口罩,切忌买伪劣产品。

⑤另外,除每日开窗通风之外,消毒物品如含有效氯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75%酒精可以用于对垃圾以及被痰液、唾液等污染的物品的消毒;含有效氯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用于厕所消毒;含有效氯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可用来消毒门把手、水龙头等,作用时间均为30分钟。

糖尿病人发烧就要用退烧药吗?

人正常体温正常值为:36.3℃~37.2℃,体温在37.3℃~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热,39.1℃~40℃为高热,40℃以上为超高热。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在发热状态下,体内抗体生成增多,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增强,有利于协助消灭入侵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

因此,不建议一发烧就马上吃退烧药。一般说来,如果患者只是低热,多喝水、适当休息即可,不必使用退烧药;只有当体温超过38.5℃时,方考虑使用退烧药。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些患者体温38.0℃~38.5℃,但全身关节肌肉疼痛及头疼症状特别明显,也可以服用解热镇痛药,以缓解患者自觉症状。

特别强调以下九点:

1、注意退烧药物和常用药之间的互相作用。

如果正在服用降糖药,且血糖控制不佳,感染新冠发烧的情况下最好不要服用布洛芬易损伤肝、肾功能。如出现心率加快,体温大于 38.5℃,要选用一些无糖的药物退热或者使用退热贴,体温没有超过38℃可以选用物理降温,还可以使用一些抗病毒药物,比如连花清瘟,利巴韦林,根据自己的体质和用药情况咨询医生后在服药。

2、注意观察血糖及用药量。

备足降糖药物,根据血糖调整,避免因发烧引起的应激性升高,血糖波动太大,特别是高龄、平时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友,一定要避免出现酮症酸中毒;如果因为发烧没有胃口吃的少了,要注意根据血糖的数值调整降糖药的用量,避免因超量用药引起的低血糖,每天多测几次血糖,早、中、晚都测一下空腹和餐后血糖,睡觉之前也测一下,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即可。

3、注意是否合并感染。

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较差,容易合并感染,如果服用了退烧药,体温还是降不下来,超过3天甚至超过5天,要及时调整退烧方法或者及时就医。

4、注意患者的排痰和咳嗽情况。

如果出现咳嗽过于频繁,有痰咳不出,黄痰多等症状,要注意是否有严重细菌感染的情况,及时就医;如果深度痰液不易咳出,可以先吸气,呼气反复三次双手按压上腹部,爆破性的咳嗽2~3次。

5、高龄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心脑血管疾病。

高龄糖尿病患者容易诱发心脑血管问题,如果出现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征兆,如出现心慌、心悸、晕厥、眼前黑曚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6、补充充足的水分和蛋白质。

大量水分的摄入会适当缓解体温的升高,而且发烧出汗的同时体内大量水分流失,需要及时补水,也可以补充电解质水,如果选择电解质的饮料,要注意最好选无糖的,米粥和罐头这些都不适合糖友食用。在补充水分的同时,适当的补充蛋白质,比如鸡蛋、牛奶、鱼肉、虾、大豆来增强免疫力。

7、可以吃一些清凉解渴的水果,补充维生素。

血糖控制比较平稳的情况下,可以少量吃一些低糖的水果,比如猕猴桃、草莓、柚子和西红柿等。

8、调整好心态。

不要太焦虑,以免因为过分焦虑而使血糖升高,要每天开窗通风30分钟左右,勤洗手,注意多休息。

9、解热镇痛药注意事项

①避免重复用药

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同属于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两者合用,不仅疗效不会明显增加,反而有可能引起急性肝损害,最近这方面屡见报道。另外,目前临床上用的许多感冒中成药里面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等成分,原则上不要与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合用,以免因药量过大导致药物毒副反应。

②避免过量用药

新冠属于自限性疾病,而退烧药只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它不是新冠治疗药物,无助于缩短病程,过量应用还会增加药物毒副作用。例如: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可导致急性肝损伤;大剂量布洛芬会导致胃黏膜出血;过量服用镇咳药右美沙芬可引起精神混乱、兴奋、紧张、烦躁、神志不清等一系列症状。

③避免频繁用药

每种药物的起效时间和半衰期都不一样,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时间间隔服用药物,切忌因为高烧不退频繁用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烧时,两次用药须间隔4~6小时,一天内用药不超过4次。

④注意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退热往往会伴随大量出汗,造成体液及电解质大量丢失,因此,一定要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如温开水、淡盐水等),坚持每天饮水2000~2500毫升水,这样不仅可以防止脱水,维持体液平衡,还有助于稀释血糖、改善循环、增加尿量、清除酮体。

最后,当体温在38.5℃以下时,可以采取物理降温。物理降温的方式有冰袋冷敷、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部位)、温水浴等等。体温高于38.5度时,应先服用退烧药,效果不好时,可同时配合物理降温。注意:对婴幼儿禁止用酒精擦拭,以免因透皮吸收而导致酒精中毒。

疫情当下,现就糖尿病新冠患者居家期间饮食、活动、心理、作息、血糖监测、降糖用药注意事项及方案调整、新冠用药注意事项、糖尿病及伴发病病情监测与应对等方面,针对于糖尿病患者新冠病毒感染居家治疗的人群,给出如下实用建议

1、饮食管理

保持清淡均衡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注意三大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营养均衡,感染期间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鱼、肉、奶),应保证充足的新鲜蔬菜、适量水果。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需要注意:

①如果发热食欲不好,实在进食差时,可以少食多餐,进食流质饮食(小米汤、鸡蛋汤等),注意相应减量降糖药物并多次监测血糖。

②感染期间要适当多饮水,尤其是发热患者,也要克服困难(比如喝水嗓子疼)保证饮水,这一点非常重要。老年的糖尿病患者如果有其他的基础疾病,比如心脏不好,建议多次少量饮水,短时间内不要大量饮水,避免增加心脏负担。

2、生活作息

作息时间要规律,不能熬夜,要保证充足良好的睡眠,这样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利于疾病的恢复,居家期间必须戒烟戒酒。

3、心理调整

利用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等放松心情,和家人朋友聊天交流,保持心态平稳。必要时可通过心理咨询热线或互联网医院与心理医生进行沟通咨询。

4、活动方面

适当活动有助于控制血糖,但感染期间要根据病情而调整。需要注意:

①身体允许前提下可以适当活动,但避免大强度活动,可考虑室内原地踏步、太极拳和八段锦等。

②活动前有必要检测一下血糖、血压和体温,若身体明显不适、高热,就不能运动,防止因身体虚弱而发生摔倒等意外。

③等疾病恢复,视身体情况可逐渐增加到平素的活动量水平。

5、居家环境方面

做好适时通风,保持空气湿度。需要注意:

①患病虚弱时期务必注意居家环境,尤其是卫生间里注意防滑防跌倒,避免骨折。

②糖尿病病程长的患者尤其老年人伴心脑血管病,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及晕厥的发生,因此起身、行动要慢,需要家人加强看护。

③洗脸、泡脚等涉及到用热水时,要注意避免烫伤,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温度觉会有减退,需要让家人帮试水温或利用温度计调水温。

6、糖尿病用药

若整体病情平稳,可以继续按照以前的降糖方案进行治疗,家中备好目前使用的降糖药或胰岛素,居家期间应加强血糖监测,如果血糖持续升高,特别是严重偏离目标值,及时在医生指导下根据情况调整用药量或调整治疗方案。利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互联网医院可以方便快捷地与内分泌科医生取得联系,获得用药指导。需要注意:

①请不要随意自行换药,尤其是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胰岛素种类繁多容易用错药物。

②若能正常饮食,要按时按量规律应用降糖药物。若食欲不好,不能正常进食,根据进食量,降糖药需要减量或暂停,进一步治疗方案,需详细咨询内分泌医生。

③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比如格列美脲、格列齐特等)的糖尿病患者,服药后要注意按时进餐,不要因为一时的身体不适而不进食,容易出现药物引起的低血糖。

④正在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如果出现严重感染、脱水(严重的腹泻或呕吐、严重发热大汗或液体摄入量减少)、缺氧等,应暂停使用二甲双胍并咨询医生。

⑤正在应用GLP-1受体激动剂(如艾塞那肽、利拉鲁肽、度拉糖肽等)的患者如果感染期间存在进食很差或呕吐,需考虑暂停用药,咨询医生。

⑥正在服用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的患者,要注意保证饮水量,严重脱水的患者需暂停用药,咨询医生。

⑦特别提醒1型糖尿病患者不要自行停用胰岛素,容易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7、血糖监测

糖尿病患者在家中使用血糖仪测量血糖水平。,Diabetes patients use a sugar

糖尿病人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会出现血糖波动,尤其症状明显者,因此应加强血糖监测,包括餐前、餐后和睡前血糖,必要时额外随时测血糖,确保血糖水平保持平稳,防范严重高血糖和低血糖。需要注意:

①如遇高血糖,应适当多饮水,调节饮食,并咨询医生。

②感染期间进食不好尤其要警惕低血糖,一旦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出汗、心悸、头晕、手抖、饥饿感等,则立即测指尖血糖(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3.9mmol/L即诊断低血糖),同时尽快进食含糖食物、果汁、葡萄糖水、糖果等,若症状持续不能缓解或加重,或反复低血糖,应及时就医。手边常备含糖食品。

③新冠感染的老年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可以适当放宽一些,以避免低血糖发生并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8、新冠相关用药

糖友如果出现了发烧、咳嗽等症状,可能涉及口服相关药物治疗。需要注意:

①避免退热药与含有退热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合用,避免同类和同种药物重复使用。

②服用退热药物后注意适当多喝水,避免用药后大量出汗脱水。

③一些含片、冲剂或止咳药液含糖,尽量选择相应的不含糖或低糖产品(如溴己新片、氨溴索片、乙酰半胱氨酸片、右美沙芬片、肺力咳胶囊等),或者注意监测用药后血糖变化。

④药物自行加量前需查看说明书,尤其肝肾功不全者。

9、整体病情监测与应对

患病期间不仅要监测血糖,也要注意监测血压、心率,注意观察新冠相关的感染症状包括体温、呼吸等情况,密切关注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新冠病情等病情的发展,及时调整对策。需要注意:

①若居家血糖持续升高,居高不下,尤其1型糖尿病患者,或伴有其他不稳定的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病、未控制的高血压等,要及时通过互联网医院与医务人员取得联系,或到医院就诊。

②血糖持续较高,尤其出现原因不明的口渴、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脱水(舌质干燥、皮肤黏膜干燥、眼窝凹陷等)、嗜睡、神志改变、短时间内视力下降等,要特别警惕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应尽早去医院就诊。

③持续出现严重低血糖、不明原因反复低血糖的,也要尽早去医院就诊。

④新冠症状重的,比如出现呼吸困难或气促、经药物治疗后仍持续长时间发热、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等等,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声明:以上内容仅供参与,不做用药指导,因个体化差异,用药或治疗,请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经常午后低热、咳嗽不止,警惕肺结核

肺结核是全球头号传染病杀手。它常悄悄到来,在疾病的早期,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即便有也常表现为轻微的咳嗽、咳痰,患者很容易误认为自己患了“感冒”而忽视。但如果咳嗽一直也不好,需要警惕是否得了肺结核!

肺结核有哪些征兆?

1.咳嗽

是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咳嗽时间大于3周的应该找医生好好检查,是否患了肺结核。还有一种咳嗽叫呛咳(类似进食时不注意,误入气管以后的咳嗽)也可称刺激性咳嗽,大部分发生在支气管内膜结核的患者身上,有时会连续呛咳甚至透不过气来,这种患者痰液中结核杆菌呈阳性的可能性极大。

2.咳痰

起病初期咳痰不明显,或者有少量的白色泡沫痰,但随着病情加重,痰量就会增加,有其他细菌感染时痰量也会更多,且可出现黄脓样痰。

3.胸痛

当肺部病变波及胸膜时,可以出现。

4.咯血

当发现痰中带血丝或血块,甚至满口鲜血,应想到是否患了肺结核。

5.低热

是肺结核的重要症状。所谓低热是指体温在38℃以下,这种低热一般在午后和傍晚时出现,且持续的时间长,有时患者不易自己觉察。发热时,可出现厌倦、全身不适和疲劳的感觉,有的人脸颊部轻度发红,休息后体温不能恢复正常。

肺结核为什么可怕?

就肺结核本身而言,病人可出现支气管扩张、胸膜炎、胸腔积液,导致呼吸功能受损,或出现呼吸困难、呼吸窘迫,还会出现咳嗽、咳痰、咯血,如果咯出的血块较多、量较大,容易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随时有生命危险。

就结核杆菌而言,个体一旦感染,将终身携带病菌,约有10%-15%的感染者会在一定条件下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成为新患者并继续传染给其他人。对于不坚持规律治疗的患者,其体内的结核杆菌会反复繁殖,导致疾病迁延不愈,形成慢性排菌。患者的排菌期延长,意味着他的传染期延长,可传染更多的健康人。

你是肺结核易感人群吗?

正常人体内也可以检查出结核杆菌的感染,但不是所有人都会发病。据统计,正常人群中结核杆菌的感染者中,大约有10%的人在一生中可能发病。感染结核杆菌后是否发病取决于人体免疫力的强弱。

对于免疫功能相对较弱的人群,一旦感染就很容易发病。如艾滋病毒感染者、糖尿病病人、尘肺病人、老年人、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者、接受免疫抑制疗法者等都是易感人群,在有症状的情况下,应每年定期进行结核病检查。

预防结核病刻不容缓!

1.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的源头

早期发现病人,尤其是菌阳性者,及时给予足量足疗程联合抗结核治疗是现代防痨工作的中心环节。

2.切断传染途径

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咳嗽、喷嚏、大笑、大声说话等),因此禁止随地吐痰。对菌阳性病人的痰、日用品,以及周围的东西要加以消毒和适当处理,室内可用紫外线照射消毒,被褥在烈日下暴晒;平时应保持室内通风、空气清洁,勤洗澡、勤换衣。

3.保护易感人群

婴幼儿细胞免疫系统不完善,老年人、HIV感染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慢性疾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都是结核病的易感人群。

目前在国内肺结核还是比较高发的,如果出现经常午后低热、咳嗽不止的问题,应尽早进行相关检查。与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人群,也不必恐慌,增强个人免疫力,保证良好睡眠和营养,注意通风和个人防护,必要时可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一起来关注健康吧!

糖尿病患者咋退烧?不宜发汗

数九寒天里,感冒的人很多,河北石家庄71岁的糖友孟先生最近就“中招”了。在接连吃了5天感冒药后,他突然恶心、呕吐,还差点晕倒。在医院检查后发现,原来其所服感冒药含糖,导致其血糖升高了。

石家庄市第二医院糖尿病-中西医结合科主任谷春芳介绍,一些感冒药中的确含有甜味剂或少量的葡萄糖,所以糖尿病人在选择解热止疼药或感冒药时,一定要仔细看说明书,选择无糖的。

感冒时伴有发烧是常有的症状,糖尿病人若出现低烧,建议先用物理降温,这样体内脱水不会太严重。物理降温时,要用毛巾蘸温水擦颈部两侧和腋窝,不要擦手心、脚心、前胸、后背。如果发烧到38℃,最好用口服退烧药退烧而不用注射剂,以免升高血糖。如果发烧到了39℃及以上,需要打退烧针的话,最好不要打地塞米松,因为这种药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须注意,糖尿病病人发烧后不能用“发汗”的土法来退烧。因为发汗后身体会脱水,易导致血液黏稠,从而引起糖尿病血液并发症,如脑梗塞、心肌梗塞、眼底血管梗塞等。

(据《快乐老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