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 烫伤(糖尿病烫伤一般多久能愈合)

南方都市报 0
文章目录:

泡脚被烫伤毫无痛感,原因竟是糖尿病!医生:严重者或需截肢

南都讯 睡前泡脚总感觉水温不够热,实际却已被严重烫伤、险些面临截肢……近日,珠海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对一名双脚烫伤的患者进行检查,最终发现该患者患有糖尿病。

患者的脚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糖尿病与“感觉水温不够热”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主治医生近日对该病例进行了解析。

病例介绍

长期高血糖导致神经病变

足部对温度感知能力下降50%-70%

据了解,该男性患者48岁,因泡脚时双足严重烫伤(III度)到中山五院就诊,医生查体发现其创面发白、皮肤剥脱、无痛感,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空腹血糖高达18mmol/L(正常值为3.9-6.1mmol/L),确诊为糖尿病。

中山五院创面修复与烧伤外科副主任黄新锋介绍,患者自述“泡脚时感觉水不够热”,其实是因为长期高血糖导致神经病变,足部感知力大幅下降,如果泡脚的时间再长或者水再热一些,可能面临截肢的风险。医疗团队立即为患者进行了手术清创和伤口换药,目前该患者恢复良好,已出院。

据介绍,烫伤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十分危险。患者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周围神经病变,使足部对温度感知能力下降50%-70%。临床测试显示,糖尿病患者足部对44℃以上水温的敏感度仅为健康人群的1/3。

同时,下肢动脉硬化使局部血流量减少40%-60%,创面愈合所需的白细胞、生长因子难以到达损伤部位;高血糖环境中的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下降50%,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增殖速度是正常组织的3倍。因此,糖尿病患者即使是轻微的外伤,也可能溃烂、感染,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

专家提醒

糖尿病患者应缩短泡脚时间

严格控制水温、避用足浴按摩器

糖尿病患者应当如何正确泡脚?黄新锋介绍,患者应将泡脚温度严格控制在37-39℃(健康人群耐受上限为42℃),可使用浮标式水温计或温度计测量;单次浸泡时间不超过15分钟,较健康人群缩短50%;避用足浴按摩器,因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感知迟钝,容易受伤。

糖尿病患者若不慎被烫伤,应当如何处理烫伤处?黄新锋表示,患者应立即用15-25℃流动清水冲洗烫伤处20分钟,切忌冰敷,因温差过大会加重微循环障碍;用灭菌纱布轻轻覆盖创面,避免使用棉絮、卫生纸等易粘连物质;若烫伤严重,要12小时内到正规医院烧伤科就诊,避免伤口感染。

此外,患者切忌自行穿刺水泡,因为糖尿病足水泡表皮是天然生物敷料,穿刺导致感染率飙升83%;不要滥用碘酊、双氧水等刺激性消毒剂,以免杀伤新生肉芽组织;患者更不要迷信民间偏方,如涂抹牙膏、酱油等行为,这可能使创面形成密闭环境,加倍提升细菌增殖速度。

黄新锋提醒广大市民,糖尿病患者如出现足部麻木或刺痛、皮肤干燥皲裂、伤口久不愈合等要引起警惕,及时处理;一旦发现足部有伤口,且24小时内出现恶臭、肤色变黑的情况,应立即到正规医院就医。

“珠海大健事” 栏目出品

统筹:南都记者 王靖豪

课题组成员:张景淞 曾奎达 韦锐佳

糖尿病足烫伤勿轻视!和祐医院介入保肢解危机

74岁的袁大勇(化名)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热水袋烫伤,竟会让他面临截肢的风险。作为一名有10多年糖尿病史的患者,他平时很少监测血糖,直到足背上的水泡越来越大、久久不愈,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这个看似普通的烫伤背后,隐藏着糖尿病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近期,在和祐医院内分泌科医疗团队的精心治疗下,袁大勇转危为安。

十年糖尿病足感觉神经减退

自行处理小伤口酿成大祸

袁大勇患有糖尿病、高血压10多年,长期的高血糖状态悄无声息地引发了神经病变,尤其是足部的感觉神经减退。

作为有50年烟龄的老烟民,他的血管状况一直不好:两年前因急性心梗做过心脏支架手术,7个月前检查提示双下肢动脉多发斑块。基于这些情况,10天前袁大勇用热水袋取暖时,因无法准确感知温度,左足背及小腿被烫出多处水泡。

像很多人一样,他选择自行挑破水泡,局部消毒、外涂药膏。但创面不仅没有好转,反而逐渐变大,发展为足部软组织感染。“我以为就是个小伤口,简单处理一下,过几天就好了。”袁大勇回忆道。

在家人陪同下,他来到和祐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相关检查发现,袁大勇的双下肢动脉广泛钙化,多处血管狭窄。经血管介入科、骨科、伤口造口门诊多学科会诊后,医疗团队当机立断:必须先开通血管,否则创面难以愈合。

为进一步明确血管状况,和祐医院医疗团队当即安排了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左侧髂外动脉重度狭窄,股浅动脉全程闭塞,腘动脉几乎看不到显影——这意味着伤口部位的血液供应严重不足。

“如果不及时处理,感染很可能会继续加重,甚至累及骨质,到时候可能就需要截肢了。”和祐医院内分泌科主任裴剑浩教授向家属解释道。

多学科精心分期治疗

患者成功保肢

在家属的积极配合下,和祐医院医疗团队迅速为袁大勇制定治疗方案:首先由介入科实施下肢动脉成形术开通血管,重建血液循环。随后进行清创换药,清除坏死组织,同时配合抗感染、改善微循环、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等综合治疗。经过精准的分期治疗,患者创面逐渐生长出新鲜肉芽组织,血液循环情况明显改善,最终成功避免了截肢风险。

另一位类似的患者,72岁的欧先生,糖尿病史5年,1个多月前热水泡脚,导致右脚足趾水泡,同样是自己处理,由于血糖控制不佳,餐后2小时血糖波动于10-18mmol/L,自行换药1个月创面仍未愈合,但检查显示其血管状况尚可,没有骨髓炎迹象。通过严格控制血糖、专业清创换药和抗感染治疗,化脓伴坏死的伤口逐渐好转,局部新鲜肉芽组织生长,治疗效果显著。

"很多患者要等到伤口恶化才来就医,这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裴剑浩提醒,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除了严格控制血糖,每年至少要做一次专业的足病筛查,才能防患于未然。

■相关

“糖尿病足”这些信号千万别忽视

糖尿病足的发展往往源于患者对一些早期危险信号的忽视。很多看似平常的小问题,在糖尿病这个特殊背景下,都可能演变成严重的健康危机。以下是三个非常容易被忽略、却至关重要的危险信号:

1.神经病变的危害:足部的触觉、温度觉、痛觉严重减退,会导致糖尿病患者在日常洗脚、取暖时发生烫伤,皮肤碰伤、破损后不易察觉。

2.血管病变的威胁: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会严重影响伤口愈合,通过下肢血管彩超、踝肱指数(ABI)检查就能早期发现问题。特别提醒:吸烟会显著加速血管病变的进展。建议每年复查周围神经及下肢血管情况。

3.自行处理的隐患:临床数据显示,超过60%的严重糖尿病足病例都源于患者自行处理小伤口。很多患者觉得小伤口不要紧,自己处理就行。但这种看似普通的伤口背后,可能合并感染、血糖控制不佳、下肢血运条件差等一个或多个问题,居家自行处理,只会延误治疗时机,导致病情加重、治疗费用增加,如果发展为骨髓炎,将面临截肢风险。

预防“糖尿病足”必知

1、选好鞋袜:不露脚趾、不夹脚、宽松透气

2、禁用取暖设备:电热毯、热水袋、暖宝宝

3、洗脚前必做:用手肘试水温,有条件用温度计(38℃以下)

4、每日足检:一摸二看,重点检查足底、足趾间及足部变形部位

5、当发生皮肤水泡、破溃、甲沟炎等足部问题,及时就医处理创面,不建议居家自行处理。

采写:南方 记者 欧阳少伟

通讯员:李阳洋

医疗5群

【作者】 欧阳少伟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糖友烫伤左脚后未重视,竟致伤口溃烂深可见骨险截肢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

通讯员 李林牧 潘雨茜 胡玲

相比于普通人,糖尿病患者更需要注意保护好足部。武汉市民邓先生(化姓)便是不小心烫伤了左脚后没有重视,竟导致左脚严重溃烂,险些截肢,经过武汉市普仁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专家团队的全力救治,才成功保住了左脚。

2024年3月底,57岁的邓先生在家不小心踢到火盆,烫伤了左脚,形成了一个大水泡。起初他并未在意,只是自行在家上了点烫伤膏,想着过两天便能愈合,怎料两天后水泡不慎破裂出现了破溃。邓先生来到家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经过几天的换药,邓先生左脚上的伤口不仅未见好转,创面溃疡组织还越烂越深,出现了恶臭。4月2日,邓先生来到武汉市普仁医院手足显微外科就诊,经检查被诊断为糖尿病足,创伤部位已经出现了溃疡、感染、坏疽。

“糖尿病患者的足部一旦发生感染便极容易扩散,从而引起全身感染。另外,糖尿病还会引起血管病变,导致足部血液供应不足,伤口愈合困难,因此病变可能迅速恶化,危及肢体存活。其治疗复杂、病程长、康复难度大,为了防止感染扩散到其他部位,严重时还需要截肢。”接诊的手足显微外科主治医师汪冰表示,邓先生的足部感染已经非常严重,深度已达骨骼,末梢感觉欠佳,血液循环也不佳,难以通过常规治疗控制,需要立即进行清创手术,为后续保肢争取机会。

针对邓先生的情况,手足显微外科主任彭汉书迅速带领专家团队为邓先生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制定了周密的“保肢”诊疗方案。考虑到邓先生的足部溃疡面坏死组织深、创面感染严重,在与邓先生进行充分沟通后,彭汉书主任与汪冰医生于4月3日为他进行皮肤和皮下坏死组织切除清创术,随后借助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持续负压抽吸,吸出坏死腐朽的软组织,并密切关注邓先生的感染状况,为后续手术做好充足准备。

经过两周缜密的治疗与观察,邓先生的感染得到了控制,创面坏死、腐烂的软组织也已抽吸充分,满足施行第二次手术的条件。4月18日上午,手足显微外科专家团队在局麻下为邓先生进行慢性溃疡修复术和水泥间隔物置入术,手术仅耗时15分钟,术后邓先生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武汉市普仁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主任彭汉书提醒,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当足部出现伤口或溃疡,且长期不愈合时便需要提高警惕了。糖尿病足的初始表现一般为足部感觉异常,如麻木、疼痛、灼热等,出现红肿、发热等症状,后续如果发现足部有感染迹象,如分泌物增多、异味等,或足部的皮肤颜色发生变化,如变白、变暗等,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另外,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严格控制血糖,同时注意足部护理,保持足部清洁、干燥,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挤压足部,定期检查足部,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进行处理。

更多资讯请扫码加入极目新闻内分泌健康群: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