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眼底出血治疗(糖尿病眼底出血图片)
糖尿病眼部病变要小心,4件事建议做到,常喝1款茶有助于修复
糖尿病患者往往集中精力应对血糖波动、控制饮食,却往往忽视了另一个潜在的危险:眼部病变。
糖尿病眼病,虽然常常被忽略,却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最常见的之一,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失明。而这一切,往往在早期是没有明显症状的,因此早期预防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糖尿病眼病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有哪些预警信号?又该如何有效防治?
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血液中的糖分会不断地影响眼睛的健康,尤其是眼底的微血管。
当血糖过高时,血管内壁容易出现损伤,长期累积下去,微血管可能出现阻塞或渗漏,导致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是眼睛中最为精密的部分,它负责将外界的光线转化为视觉信号,传递给大脑。
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往往伴随着视力逐渐模糊、眼花、甚至严重的视力丧失。尤其是糖尿病持续多年或血糖控制不当时,眼部病变的风险会大幅提高。
在中医的角度看,糖尿病眼部病变与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等内在因素有密切关系。
肝藏血,肾藏精,二者共同调节眼部的气血供应。如果肝肾不足,眼睛的养分供给不足,就容易引发眼部问题。
而过高的血糖,正是导致这些功能失调的一个外在原因。因此,及时调理肝肾、增强气血,成为防治糖尿病眼部病变的关键。
糖尿病眼病的表现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视力模糊
这是糖尿病眼病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可能会感到视力逐渐下降,视物模糊不清,特别是早晨醒来时视力较差,经过一段时间的清醒后稍有改善。
眼花或视物扭曲
糖尿病患者在某些时刻,可能会出现眼花、视物重影或物体变形的情况。尤其是在血糖波动较大时,这种现象会更加明显。
眼部疼痛或不适
尽管糖尿病眼病早期大多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会感到眼睛沉重、疼痛、干涩等不适感。这是眼部微血管受损的表现。
视野丧失或视网膜出血
眼底病变严重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视野盲点,甚至出现部分视力丧失的情况。如果眼底微血管出血,患者还可能看到眼前有漂浮物或“黑点”出现。
这些症状,尤其是前两种,常常被患者忽视,因此,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检查眼睛,避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糖尿病患者应当从日常生活中开始,注意一些基本的防治措施,尽可能地减缓眼部病变的发生。
严格控制血糖
控制好血糖是预防糖尿病眼病的第一步。长期高血糖不仅加剧眼部病变,还会引发其他糖尿病并发症。
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当保持血糖稳定,避免剧烈波动。通过合理的饮食、规律的运动以及按时服用药物,患者可以有效降低眼部病变的风险。
定期检查眼睛
即使没有出现视力问题,糖尿病患者也应定期进行眼底检查,特别是对于那些已经有糖尿病多年病史的人。眼底检查能够早期发现眼部病变,及时进行干预,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增强肝肾功能
从中医的角度看,糖尿病眼部病变与肝肾虚弱密切相关。
因此,增强肝肾功能,调节气血,对于糖尿病患者尤为重要。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或饮食补养,来改善肝肾功能,保持眼部的健康。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健康的作息、避免长时间用眼、适当休息等,都是保持眼部健康的重要措施。尤其是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现代人,应注意眼睛的休息,避免眼疲劳过度,保护眼部血管的健康。
一款茶饮助力糖尿病眼部修复除了常规的控制血糖、增强肝肾功能外,日常中还可以通过一些天然的食材来帮助眼部修复和保养。例如,枸杞菊花茶便是一款非常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茶饮。
枸杞含有丰富的天然抗氧化物质,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增强眼部微血管的健康。而菊花则具有清肝明目、舒缓眼疲劳的作用。
将这两种材料搭配在一起,不仅能有效改善眼睛的血液循环,还能缓解眼部的炎症和不适。长期饮用,对防止糖尿病引起的眼部病变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这种茶饮不仅有助于眼部健康,还有助于提高整体免疫力,尤其适合糖尿病患者。每天坚持饮用,能够有效改善视力模糊、眼疲劳等问题。
糖尿病眼部病变虽然是一个潜在的健康威胁,但如果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入手,做到早期预防与调理,完全可以避免或延缓其发展。
控制好血糖、定期检查眼睛、调养肝肾、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都是糖尿病患者保护眼部健康的重要措施。同时,适量饮用一些天然茶饮,如枸杞菊花茶,也能起到辅助修复作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更应珍惜这扇窗,保护好眼部的健康。让我们通过科学的调养,保持健康的眼睛,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参考文献:
【1】张涛. (202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策略》. 中华眼科杂志, 57(6), 432-435.
【2】李华, 王军. (2020).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探讨》. 中国糖尿病杂志, 28(9), 517-520.
【3】陈艳. (2019). 《中医药在糖尿病眼病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学刊, 25(11), 1076-1079.
直播预告 | 眼底慢病反复发,中西医结合如何挽救视力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曹露婷
半年前,35岁的高先生(化名)中心视力突然下降,看东西感到朦胧和灰暗,在嘉兴市中医医院眼科、嘉兴市眼科医院副院长翁文庆的评估下,被诊断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
中浆是指眼底黄斑区或者后极部由于色素上皮屏障功能受损,液体进入神经上皮下导致的神经上皮脱离,还会伴有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与视网膜其他层分离,极大威胁视力健康。
在眼科临床,激光光凝渗漏点是中浆首选的治疗办法。一般,激光光凝后约一周左右,神经上皮层浆液性脱离开始消退,2~3周内会完全消失。但遗憾的是,中浆会反复发作,随之可能带来视功能不可逆转的损害。
“对于激光治疗后复发或无法做激光治疗的患者来说,中医治疗就能发挥优势。” 翁文庆为高先生开了协定方,使用两周后,高先生中浆发作时引起的眼底黄斑水肿基本消退,视力也逐渐上升。
在嘉兴市中医医院眼科、嘉兴市眼科医院,像高先生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翁文庆领衔的眼科专家团队是浙江省糖尿病眼底出血“小而强”临床创新团队,科室更属于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在中西医结合诊疗领域享有盛名。
“中医治疗眼底病,不仅能减少西医手术、激光等治疗带来的并发症和副反应,在术后患者的快速康复阶段,也具备优势。”眼科副主任、副主任中医师和艳艳介绍,目前科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中浆、视神经炎等疾病中疗效显著,为无数眼底慢病患者赢回了视力希望。
哪些人群需要重点筛查眼底病?
处于糖网不同分期的患者,分别该进行哪些中西医结合治疗?
眼底手术后,中医怎么帮助快速康复?
……
2025年6月26日19:00-20:00,浙江大健康名医直播间,将邀请嘉兴市中医医院眼科、嘉兴市眼科医院翁文庆主任中医师、和艳艳副主任中医师,带来主题为《眼底慢病反复发,中西医结合如何挽救视力》的深度科普,揭开眼底疾病致盲的原因,掌握中西医结合的科学防治之道。
直播还将设答疑环节,如果您有眼健康的困惑,扫码预约直播,在直播时留言时注明年龄、性别、病史,专家将面对面解答,提供个体化建议。
“转载请注明出处”
忽视糖尿病眼病,男子双眼视网膜脱离险失明!专家提醒:糖友务必重视眼底检查
极目新闻通讯员 裴霓裳
一年前发现眼底异常却未重视,44岁的“糖友”蒋先生(化姓)双眼视力急剧恶化,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双眼视网膜脱离。
44岁的蒋先生患糖尿病已10年,一年前,他开始感觉双眼有黑影遮挡,视力下降并伴有视物变形,虽然当时检查已发现眼底异常,但他并未引起足够重视。今年6月中旬,蒋先生双眼视力下降明显加重,在当地医院被建议手术治疗。在家人的陪同下,他来到湖北爱尔眼科医院就诊。
该院眼底病专科主治医师韩梦瑶博士接诊检查发现,蒋先生双眼裸眼视力仅剩0.02。更为严重的是,散瞳检查显示,其右眼后极部可见环形增殖膜牵拉视网膜,左眼上方视网膜血管弓处也可见增殖膜牵拉,已导致视网膜脱离并累及负责中心视力的黄斑区。结合其10年糖尿病史,以及半年糖尿病足、半年糖尿病肾病病史,蒋先生最终被确诊为双眼2型糖尿病性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患者视网膜表面可见新生血管,玻璃体腔内可见由新生血管破裂导致明显积血混浊。”韩梦瑶博士介绍。考虑到蒋先生的复杂病情,眼底病专科会诊后制定了分步治疗方案:首先需通过右眼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抑制新生血管活动、控制出血风险,随后才能进行关键的玻璃体切除手术复位视网膜。
6月13日,韩梦瑶博士为蒋先生施行了右眼玻璃体腔抗VEGF药物注射术,有效控制了新生血管。6月16日,由该院眼底病专科副主任医师张睿主刀,成功为其右眼实施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硅油填充术。待右眼病情稳定后,蒋先生又于6月20日接受了左眼抗VEGF注射术,并于6月23日完成了左眼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硅油填充术。6月27日出院时,蒋先生的眼部病情平稳,情况良好。
眼内注药准备中
“长期以来,许多糖尿病患者更关注糖尿病足以及心脑血管、肾脏等并发症,而对糖尿病引起的眼部病变往往轻视甚至忽视。”韩梦瑶博士指出,健康的视网膜血管如同完好的水管,能为视网膜输送充足的氧气和养分。而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的小血管在长期高糖环境下变得脆弱,容易出现渗漏和出血,从而导致视网膜病变,可引发视物模糊、黑影等症状,甚至导致失明。她强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还可能并发玻璃体出血、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等严重问题,最终可致失明。
韩梦瑶博士特别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病程越长,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风险越高。她呼吁,糖友们务必充分认识到高血糖对视力的巨大危害,做到早期接受专业的眼底检查、坚持定期随访、及时干预治疗,切莫因疏忽大意而延误病情,错过挽救视力的黄金时机。
更多资讯请扫码加入极目新闻眼健康群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