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的怎样饮食(糖尿病人饮)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别再不敢吃主食了!糖尿病饮食指南收好

不少糖尿病患者刚确诊时常常充满焦虑:担心血糖升高,又害怕吃多出问题,仿佛从此就要与美食说再见。

其实,糖尿病饮食管理≠忍饥挨饿!只要方法得当,糖友们一样可以吃得营养、吃得饱、吃得好!

糖尿病饮食的三个常见误区,你中招了吗?

误区一:主食是“洪水猛兽”?

不少人听到“碳水化合物”就觉得是升糖元凶,其实不然。正常成年人每天大约需要130克碳水来维持身体运转,过度限制主食不仅导致能量摄入不足,还可能诱发饥饿性酮症,甚至引发低血糖。

研究显示,完全不吃碳水的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高达43%。关键不在于“吃不吃”,而在于“吃得对”。

误区二:“无糖食品”能随便吃?

很多糖友迷信“无糖”两个字,但无糖不等于无碳水。比如“无糖饼干”虽不加蔗糖,却含有大量面粉、淀粉、麦芽糊精等,进入体内后照样转化为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

糖友在选择“无糖”产品时仍要看营养成分表,适量摄入才是关键。

误区三:吃素更健康?

长期素食,容易摄入蛋白质不足,导致肌肉流失、体力下降,甚至加重胰岛素抵抗。有研究指出,蛋白质摄入不足的糖尿病患者,肌肉流失速度是正常人的2倍。

而且,缺乏蛋白质和脂肪带来的饱腹感,还可能导致总热量摄入超标,反而对控糖不利。

糖尿病饮食管理的3大黄金法则

法则一:掌握升糖指数(GI)密码

GI值越低,升糖速度越慢。

建议优先选择GI≤55的低GI食物,比如:燕麦片(GI 55)比白米饭(GI 84)更适合糖友;全麦面包替代白面包;红薯、山药优于精制面点。

特别推荐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中的β-葡聚糖,既有饱腹感,又能延缓血糖上升。

法则二:改变烹饪方式,少油更健康

控制血糖不仅看“吃什么”,还要看“怎么吃”。

推荐的烹饪方式包括:清蒸、水煮、炖煮、凉拌,少用油煎、油炸、浓油赤酱。

例如:蒸鱼代替煎鱼,清炒西兰花优于红烧茄子,既保留营养,又减少热量。

法则三:合理安排饮食顺序

“汤→菜→蛋白→主食” 的顺序进餐,能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先喝汤润胃,增强饱腹感;再吃蔬菜和蛋白质(如豆腐、鸡蛋、鱼);最后吃适量主食。

这种顺序有助于减少碳水摄入量,防止血糖“蹭蹭往上飙”。

科学控糖 ≠ 饥饿抗争 精致生活的智慧管理

糖尿病饮食管理是一门平衡的艺术。我们既要遵循“低GI、高纤维、优质蛋白”的科学原则,也要兼顾营养、口感与饱腹感。

控糖不是自我惩罚,而是掌握更聪明的生活方式。吃得好、吃得对,糖友也能拥有精致、自由的人生!

转自: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服务号

来源: 中国吉林网

糖尿病患者控糖难?实用饮食小技巧助您更好管理血糖!| 吃出健康来

来源:健康中国

糖尿病患者实用饮食小技巧,助您管理血糖。

按时进餐仍感到饥饿难忍怎么办

一是多吃些低热量、高容积的食品,如西红柿、黄瓜、白菜等蔬菜。

二是少食多餐,将正餐的主食匀出一小部分作为加餐用,加餐时可选用低热能蔬菜、半两主食或1个鸡蛋(50克)、1杯牛奶(150毫升)等。

三是选用粗杂粮代替精细粮,可以产生更强的饱腹感。

四是将口味变清淡,吃饭速度放慢,真正做到细嚼慢咽,也可以降低过于旺盛的食欲。

如何准备早餐

如果不吃早餐,就容易产生用药的问题:继续用药容易发生低血糖,不用药血糖将升高;另外,早餐不吃就容易在午餐时吃得过多。

所以,早餐最好吃些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荤素搭配。单纯只吃鸡蛋或牛奶,可能会浪费其中宝贵的优质蛋白质。

糖尿病患者怎样吃水果

吃水果,一是可以改善口味;二是可以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水果对血糖有一定的影响,但每天1~2种水果是可以的,应多选择含碳水化合物较低的水果,但仍要计算能量,例如吃200克左右的苹果或橘子,就需要相应减少主食25克。

吃水果还要掌握好时间:一般将水果作为加餐,避免单次摄入糖类过多,导致血糖升高。

文字来源:人民卫生出版社《食养是良医》

得了糖尿病,管住嘴是关键:7 个饮食坏习惯,尽快改掉!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一旦患上糖尿病,饮食控制就成为了治疗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合理的饮食有助于稳定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不良的饮食习惯则会导致血糖波动,加重病情。以下这 7 个常见的饮食坏习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尽快改掉。

坏习惯一:主食单一,精细粮为主

许多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中习惯以精米白面等精细粮作为主食,这类食物经过精细加工,膳食纤维含量极低,进入人体后消化吸收速度快,会迅速导致血糖升高。长期单一地食用精细粮,不仅不利于血糖的控制,还可能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糖尿病患者应调整主食结构,增加粗粮的摄入,如燕麦、糙米、玉米、荞麦等。这些粗粮富含膳食纤维,能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使血糖上升速度更为平稳。将粗粮与精细粮搭配食用,如蒸二米饭(大米和小米)、煮杂粮粥等,既能保证口感,又有助于控制血糖。

坏习惯二:大量摄入高糖水果

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对健康有益,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并非所有水果都能随意食用。一些高糖水果,如荔枝、龙眼、榴莲、甘蔗等,含糖量极高,食用后会使血糖在短时间内大幅升高。即便有些水果含糖量相对较低,若食用过量,同样会对血糖产生较大影响。糖尿病患者在选择水果时,应优先选择低糖水果,如苹果、柚子、草莓、蓝莓等,并控制食用量。一般来说,每天食用水果的量不宜超过 200 克,且最好在两餐之间食用,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坏习惯三:偏爱高脂肪食物

油炸食品、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脂肪食物口感诱人,但却不适合糖尿病患者。这类食物热量高、脂肪含量高,摄入过多会导致体重增加,加重胰岛素抵抗,影响血糖的控制。同时,高脂肪饮食还会增加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糖尿病患者应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选择低脂肪的蛋白质来源,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等,这些食物既能提供优质蛋白质,又不会对血糖和血脂造成太大影响。

坏习惯四:忽视食物分量

很多糖尿病患者虽然知道要控制饮食,但却不注重食物的分量。即使是健康的食物,若食用过量,也会导致热量摄入超标,使血糖升高。例如,有些患者认为蔬菜是健康食品,就毫无节制地食用,却忽略了一些根茎类蔬菜,如土豆、山药、莲藕等,含有较高的淀粉,过量食用同样会使血糖上升。糖尿病患者应学会使用食物秤或量杯等工具,准确控制每餐的食物分量,根据自身的病情和活动量,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

坏习惯五:爱喝含糖饮料

市面上的各种含糖饮料,如可乐、果汁饮料、奶茶等,含有大量的添加糖,饮用后会迅速被人体吸收,导致血糖急剧升高。长期饮用含糖饮料还会增加肥胖、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避免饮用含糖饮料,选择白开水、淡茶水、柠檬水等无糖饮品。如果实在想喝有味道的饮料,可以选择一些低糖或无糖的替代品,但也要注意查看配料表,避免摄入过多的添加剂。

坏习惯六:晚餐吃得过晚、过多

晚餐时间过晚、进食量过多,会使身体在夜间无法充分消化吸收食物,导致血糖在夜间升高,影响睡眠质量。同时,晚餐后活动量相对较少,多余的热量容易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加重体重负担。糖尿病患者应尽量保持规律的晚餐时间,一般在晚上 6 点至 7 点之间为宜,晚餐的进食量也应适量控制,以七八分饱为宜。此外,晚餐后可以适当进行一些轻度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促进消化,降低血糖。

坏习惯七:吃饭速度过快

吃饭速度过快会导致大脑来不及及时接收到饱腹感信号,使人在不知不觉中进食过多。同时,快速进食还会使食物在口腔中咀嚼不充分,进入胃肠道后消化吸收速度加快,导致血糖迅速上升。糖尿病患者应养成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每口食物咀嚼 15 至 20 次,这样既能增加饱腹感,减少进食量,又有助于控制血糖上升速度。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控制是一场持久战。改掉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养成科学合理的饮食方式,是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应多学习糖尿病饮食知识,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并严格执行。同时,要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以保持血糖的稳定,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