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 糖尿病(运动员糖尿病几率高吗)
太可惜了,运动健将奥运冠军,得了糖尿病,因为他每天吃这些食物
版权声明:本文首发自【瘦龙健康】,我已委托“维权骑士”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免责声明:以下的文字,不做任何医疗建议,只做信息分享,请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请随意转发到朋友圈,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本文编辑字数3750字,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2000 年,悉尼奥运会上,赛艇运动员Steve Redgrave拿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5枚金牌。
左起第2位是Steve Redgrave,图片来自futuretalented
然而,当时很少有人知道,Steve Redgrave的赛船上其实藏着1个秘密:在船舱内侧靠近自己的位置,他塞了一包糖。
这是因为,3年前的1997年,年仅35岁的他突然频繁感觉口渴,饮水量的诡异增涨让他越发觉得奇怪。
最终,这个疑惑有了答案,原来他患上了2型糖尿病。
这让Steve Redgrave很是崩溃,也从此走上了依赖外源胰岛素的路途(甚至每天注射5、6次)。
比赛需要体力的时候,身体大量消耗葡萄糖,很可能让他迅速陷入低血糖的境地,所以,那包塞在船上的糖在Steve Redgrave看来,不止能保命,还能帮助自己顺利完成比赛。(低血糖就给包里装块糖到底靠谱么?相关阅读→低血糖了,吃颗糖,后果很严重)
看到这里,很多人已经有了困惑,想说印象中,2型糖尿病患者,应该是那些不喜欢动的人,怎么会是一个奥运冠军?
况且Steve Redgrave几乎每天都在训练,为什么还会得糖尿病?不是说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糖尿病风险的么?
在了解背后原因之前,我想告诉大家的事实是:类似的情况其实非常非常多。
热爱运动的他们都得了糖尿病→Tim Noakes
还记得我跟大家聊到过的南非医学教授TimNoakes么?Tim出生在1949年,小时候他就热爱运动,非常喜欢玩板球,也很享受运动过后的畅快感。
等到1972年,20出头的他迷上了长跑,这一坚持,就是近半个世纪。
仅仅在1990年之前,他就参加过70多场马拉松和超级马拉松比赛。
Tim Noakes坚持跑步,图片来自dietdoctor
然而,一直以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健康到无懈可击的他,却最终被诊断出患上了2型糖尿病,最后通过低碳饮食逆转。
→Dwight Howard
Dwight Howard是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曾被誉为NBA第一中锋,在篮球场上可以说是“所向披靡”。
Dwight Howard,图片来自essentiallysports
然而经常运动的他,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般健康,他逐渐出现了双腿麻木、神经功能紊乱、血糖水平高到惊人等糖尿病早期症状。①
→ Sami Inkinen
Sami Inkinen是个企业家(Virta Health的首席执行官),同时也是一个“健身狂”,他尤为钟爱铁人三项运动,甚至拿过业余组的冠军。相关阅读→不吃药不打针,逆转糖尿病|美国机构virta的2年报告
这是一种非常考验耐力的竞技运动,包含游泳、骑自行车、长跑3个部分,运动量是很大的,比如,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的铁人三项比赛由1.5公里游泳、40公里自行车和10公里的长跑组成。
Sami Inkinen本人,图片来自fortune
但不幸的是,即便热爱运动,即便体格强健,Sami Inkinen依旧被诊断出糖尿病前期。
都是热爱运动,甚至以运动为生,这些主人翁为什么都和糖尿病扯上了关系,其实,追踪背后原因,不难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他们都偏爱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先以Steve Redgrave为例,这个世界冠军每天都怎么吃呢?
他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自己每天需要大约7,000大卡的热量,才能保证4到5次训练顺利进行,并且经常吃很多碳水化合物,比如甜甜圈类的食物。②
I needed around 7,000calories a day to keep me going through four or five training sessions a dayand used to eat a lot of carbohydrates, and things like doughnuts.
与此类似,南非医学教授Tim Noakes最开始一直坚持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食(后来180度大转弯开始倡导低碳饮食)。
图片来自tangangatalnakmenaip
上图:(传统饮食指南,要求以米面糖为基石,少摄入油脂类,)
而篮球明星Dwight Howard则经常沉迷于糖果,甚至每天能吃24块巧克力棒糖,这还不算他喜欢的果冻三明治、扭扭糖等等。③
热爱铁人三项的SamiInkinen也一样钟爱高碳水化合物,他平时吃70%的碳水(主食),10%的脂肪,20%的蛋白质。
发现没有?他们的共同点就是:虽然运动量和频次都很高,但是对高碳水化合物类食物的摄入量也非常大,说得直白点,一边在疯狂运动,另一边在疯狂吃高碳水。
很多人想问:那他们为什么这么吃?
为什么他们坚持吃高碳水食物?原因包含2个方面:
一是因为低脂肪高碳水的饮食自从上世纪70、80年代开始被倡导以来,已经被很多人认定为毋容置疑的『标准健康饮食』。(真的健康么?相关阅读→50年前这场糖脂大战,他惨败后,上亿人付出生命)
另外,高碳水化合物能迅速给身体提供葡萄糖,这样就能保证在运动的时候有足够的能量来源,很多运动员在运动途中,还要加吃一些高碳食物,就是为了迅速“攒劲儿”。
但是,即便运动帮你消耗大量葡萄糖,帮你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也架不住你不停“霍霍”(尤其耐力运动员消耗多食量可能更大),频繁用以米面糖为基础的高碳水化合物食物(进入身体转化为葡萄糖)“轰炸”胰腺。
胰腺马不停蹄地分泌胰岛素,帮你处理居高不下的血糖,把它塞到细胞里充当能量,把它塞到肝脏或者肌肉里充当糖原,剩余的给你囤积起来变成脂肪,总之,胰腺忙到怀疑人生……
短期还好,长期如此还不如消极怠工,于是可能带来胰岛素抵抗,出现糖尿病症状。
想要跳出这个怪圈,首先就要打破让你血糖居高不下的模式,比如吃低碳水化合物食物,关于这一点,Steve Redgrave尝试了,但是感觉并不好。
低碳饮食会降低运动能力么?Steve Redgrave在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后确实开始几天的低碳饮食,即吃碳水化合物含量很低的食物。
但是,因为要不停训练,没有了高碳水化合物的加持,短时间内他感觉到非常疲惫,而且有点力不从心,这让他很沮丧,于是又切换到高碳水饮食。
这样的经历也增加了很多人的疑惑:低碳饮食会降低你的运动能力么?
短时间内的确会,我在以前的文章→(哈佛博士后,不吃主食低碳40年,开始反对低碳,不料竟成了生酮泰斗)中也提到过这个问题。
低碳生酮界的泰斗级人物Steve Phinney博士,是业余的自行车骑手,一开始自己尝试低碳饮食,总是会觉得痛苦,因为乏力、焦虑、头晕、便秘等状况不断。
Steve Phinney博士本人,图片来自dietdoctor
其实,这是因为,身体原本是靠高碳水化合物所带来的葡萄糖供能的,大量削减这类食物,身体就会启动另一个供能模式:燃烧脂肪,产生酮体来供能。
供能模式的过渡期一般可能要持续2周时间,Steve Phinney博士在自己的研究中发现,等过了2周,进入第3周后,受试者的运动能力就开始提高,等6-12周之后,运动能力还可能反超最开始的状态。
研究数据表④
也就是说,从高碳水饮食到低碳饮食,短时间内由于葡萄糖缺乏,运动能力的确会下降,但是在经历完过渡期后(一般2周),身体适应了燃烧脂肪供能,运动能力就会开始飙涨。
事实上,很多专业运动员都在坚持低碳生酮饮食,比如长跑运动员MikeMorton:
再比如,超长跑运动员tim-olson:
然而,低碳生酮饮食,并不只是如此,它能从根本上改善你的代谢系统,平稳血糖,消除体内炎症,甚至逆转糖尿病……这一点Sami Inkinen深有体会。
低碳生酮饮食让他逆转了糖尿病前面聊到,Sami Inkinen热爱运动,坚持低脂肪饮食,他一开始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吃那么健康,每天都锻炼,身材那么好,咋会得早期糖尿病。
在挖掘原因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可能是高碳水饮食的触发的,于是,便开始改变自己的饮食结构,从以往的饮食逐渐过渡到了低碳生酮饮食。
图片来自draxe和ruled
短暂的过渡期之后,他首先感觉自己精力越来越好,而且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了,坚持1年左右,Sami Inkinen惊喜得发现,自己的(早期)糖尿病被逆转了。
而且,燃烧脂肪生酮供能,让他的耐力更强大,而且炎症也降低了。
以往锻炼后,Sami Inkinen的身体会经历一段时间的疼痛,但是在低碳生酮饮食后,他明显感觉到疼痛减轻了。
后来他才知道,这是因为生酮饮食有强大的消炎作用。⑤
在2014年发行的一部名叫《谷物杀手》(Cereal Killers)的纪录片类电影中,主人公Donal O'Neill(曾是国际田径运动员)改变了自己的饮食。
电影宣传照,图片来自irishtimes
每天,他摄取70%的脂肪,另外30%包含蛋白质和蔬菜,在坚持了28天之后,获得的结果如下:
关键的瘦龙说·体内脂肪减少,体重下降;
·瘦肌肉增加;
·感到更有活力,并改善了运动能力;
·静息代谢率增加;
·血压恢复正常;
……
在大多数人眼里,糖尿病似乎就意味着肥胖,也意味着不运动,可事实是,很多运动员也没能避免糖尿病。
面对这样的状况,你可能会无比困惑,想说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运动能够降低糖尿病风险,难道都是假的?
并不是,运动确实对预防和改善糖尿病有一定益处,但如果你一边运动,一边仍旧不改“海量”吃高碳水食物(以米面糖为基础)的习惯,甚至比平时不运动吃更多。
这就好似一边吃药,一边服毒,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好处么?
糖尿病的原因是胰岛素抵抗,长期刺激刺激血糖,刺激胰岛素,大量吃碳水化合物,就算你运动量很大,也可能出现问题。
我们看到很多健身教练,也很能吃,但是,当然他们也能消耗,确实增肌,看起来很健康,但是,长期大量吃太多碳水化合物,也可能有糖尿病的风险。
长期高碳水饮食,再好的代谢也都可能紊乱,再强大的胰腺也都有“消极怠工”的时候。
正如文中所述,很多患上2型糖尿病的运动员,在改变饮食结构,以低碳水化合物食物为主,甚至最后加入优质脂肪,践行低碳生酮饮食,不止改善代谢,逆转了糖尿病。
还增强了自己的运动能力,降低了体内炎症,并且精神越来越好……
(叼叼完了,是不是又说多了?)
女排国手患糖尿病16年!坚持拼搏,如今逆袭成芭比娃娃代言人
棕发娃娃手臂上戴粉色血糖监测仪,腰间挂胰岛素泵,这不是普通玩具,而是全球首款糖尿病芭比。 更令人意外的是,它的真人原型正在意大利女排战袍加身,扣出时速超90公里的重炮进攻。
29岁的艾丽丝·德格拉迪,意大利女排国家队主攻手,13岁确诊1型糖尿病,每天需注射胰岛素、监测血糖。 但球场上,她刚在2025年世界女排联赛斩获99分,进攻效率高达41.49%,发球得分率8.66%,以1米82的身高贡献场均1分拦网,数据碾压多数高个子对手。
这款为她量身定制的芭比娃娃,由国际玩具巨头美泰公司推出,手臂血糖仪与腰间胰岛素泵均设计成粉红色,与时尚服饰融为一体。 德格拉迪说:“我想告诉孩子,疾病困不住人生。 你可以戴医疗设备,同时笑得灿烂。 ”
球场上的她更像个“矛盾体”:
重压下反而更稳:糖尿病运动员常面临肌肉流失、体能波动,但她本届世联赛场均得分9.9分,关键球下球能力极强;
矮个子专克高拦网:面对超2米对手,她靠17.86%的拦网成功率筑起防线,比许多顶尖副攻还高效;
发球精准如手术刀:11记发球直接得分,多次制造连续涨分机会,网友调侃“这控糖的手,控球更狠”。
意大利排协主席直言:“她攀登巅峰的历程,让芭比代言人身份实至名归。 ”而德格拉迪的沉默抗争更触动人心,16年来她极少公开病情,直到这次为公益发声:“现在我想成为孩子们的英雄。 ”
运动员与糖尿病的抗争,远比想象中残酷
土耳其女排核心瓦尔加斯26岁确诊糖尿病后,弹跳和扣球威力骤减,体重失控伴随肌肉流失,直接影响球队进攻体系。 医生坦言:“职业运动员需定制化控糖方案,否则运动生涯可能断送。 ”
郎平的父亲因糖尿病并发症去世后,她坚持每日测血糖,并担任公益大使推广综合管理:“不能只盯血糖,血压、体重都要控! ”中国超60%的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超标,仅1/3血糖达标,心血管风险激增。
科学运动成破局关键
柳州糖友会现场,医护人员用“6分钟步行试验”为患者定制运动处方:心肺功能强者练超慢跑(步频130-160步/分),较弱者打八段锦。 中医五音疗法同步调节情绪,音乐频率可降低血糖波动。
专家强调“运动是降糖良药”:
50分钟低强度运动:削平餐后血糖高峰;
60分钟中强度运动:抵消主食碳水冲击波;
心率公式“(220-年龄)×60%~70%”:是安全运动的核心指标。
德格拉迪的INS最新动态里,芭比娃娃与VNL奖杯并列摆放。 配文写着:“疾病是生命的一部分,但定义不了全部。 ”评论区已被各国病患留言淹没:“明天我就戴上动态血糖仪去打球! ”
著名电竞选手uzi宣布退役:查出糖尿病,身体已不允许比赛
来源:澎湃讯
uzi在比赛中
3日中午,中国著名电竞选手uzi(简自豪)在个人社交媒体宣布退役。uzi表示,自己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再继续比赛。
uzi1997年3月29日出生于湖北省宜昌市,2012年接触英雄联盟,并迅速成为职业选手。2013年便第一次打进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并取得亚军。
随后他在2018年获得MSI季中赛世界冠军荣誉——16岁出道,21岁拿到世界冠军,这样的成绩让他一举成为了国内乃至世界上最有名气的英雄联盟职业选手之一。
在2018年的雅加达亚运会,uzi代表中国电竞出战,和队友一起在决赛击败韩国队,拿下宝贵的雅加达亚运英雄联盟金牌。
uzi(左三)和队友为中国拿下亚运金牌
在决赛前,uzi的一封亲笔信《让我告诉你电竞和游戏的区别,伤病是顶级运动员的标签》刷屏了社交网络。
“每个零点几秒,我都要点四次鼠标,这可能就是电子竞技和游戏的区别。一场三四十分钟的比赛,有多少个零点几秒?”
“当然,这样的习惯也导致我的身体现在有些吃不消了,手指、后背、肩膀都落下了一身伤病。成为职业选手以来,我每天的生活就是打电竞,没有工作日、也没有假期,久坐加上肌肉始终维持在高度紧张的状态导致我落下了这样的毛病。2015年的时候,情况开始恶化,我的身体好像在主动提醒我:“你该休息了。”
“现在每次训练赛、比赛结束,我都会接受队医至少半个小时的治疗。但我不会改掉我的操作习惯,还是会坚持我所坚持的,因为正是这些‘伤病’成就了我的荣誉。”
“我也相信,世界上所有体育项目的顶级运动员都是一身伤病,都是在历经普通人无法忍受的痛苦才能站上巅峰的。这是电子竞技选手需要承担的代价。”
“是电子竞技教我如何从一个小孩到一个成年人,教我除了技术之外,怎样与人沟通,怎样处理自己的脾气,怎样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在文中,简自豪提到了一个职业电竞选手经历的身体折磨——手指、后背、肩膀都落下了毛病,他的手臂就像时刻有个“烙铁”……
但参加亚运,让简自豪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使命感的是——“从头到脚换上中国代表团的统一服装,胸口印有五星红旗,后背上是大写的‘China’……”
此后,uzi还签约了耐克,成功为中国电竞“出圈”。
uzi个人声明:
“大家好我是uzi,很遗憾的告诉大伙,自豪决定退役了。”
“因为常年的压力大、肥胖、饮食不规律、熬夜等原因,我在去年体检的时候查出二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指数已经到了11%,正常应该是小于等于6.5%。”
“这半年我有慢慢的改变作息,控制饮食、减肥、运动和吃药,可是情况没有得到改变,并且因为吃药我的精神状态没有以前那么好了,医生也说如果再继续严重下去,并发症很快就会出现,加上我原本手伤就比较严重,我的身体条件不允许我再继续战斗下去了。”
“感谢我的粉丝们这些年对我不离不弃的支持和陪伴,谢谢你们一直都在默默地为我加油,鼓励我,成为我这些年最坚强的后盾,真的很感谢你们。”
“感谢我的家人和婷婷这些年对我的支持理解还有照顾,谢谢你们对我的包容和付出。”
“最后感谢@RNG电子竞技俱乐部 ,谢谢你们对我的照顾和帮助,很幸运我能成为rng的一员。虽然我已退役,但我依然是rng的一份子,会在未来的日子里和rng一起走下去。”
“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