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仁糖尿病(杏仁糖尿病人能吃吗)
每天一把杏仁,4大健康益处!
立春一过,从冬天过渡到春天这段时间,冷暖空气交替,易导致肺燥干咳、喉咙干痒。
因此,冬春交替之际,我们需要常吃一些能够润肺、同时还有助于润肠通便的食材。杏仁则就是不错的选择~
每天一把杏仁,有4个健康好处
1
润燥化痰
在《本草纲目》里就有记载,杏仁有润肺、下气、散结、消积的作用,能够起到润燥化痰、有效缓和咳嗽的效果。
2
润肠通便
《本草纲目》中也记载,杏仁具有“清积食”的作用,即可以帮助消化,缓解便秘症状。
而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杏仁的膳食纤维含量也很高,每100克杏仁纤维含量8克,是山药的10倍,萝卜的7.2倍,促进肠道蠕动能力很强~
3
减脂护心
杏仁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降低“坏胆固醇”的水平,有益心脏健康。
研究表明,食用杏仁有助于调控胆固醇水平,选择杏仁作为零食,是预防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一种简单方法。
4
调节血糖
英国《新陈代谢》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含高淀粉的正餐前吃5颗(约28克)杏仁,可以使2型糖尿病患者饭后血糖水平下降30%,健康人血糖水平也会下降7%。
另外,早上起床后容易血糖偏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饮食中如果含有杏仁,餐后血糖水平也会降低。
南北杏仁区别大,别吃错
虽然南北杏仁都是杏仁,但从外观以及口感上,它俩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1
南杏仁,即甜杏仁
南杏仁的个头通常比较大,种皮厚颗粒也较饱满,且味道偏甜,也叫“甜杏仁”。
甜杏仁多用于食用,常见的杏仁露、杏仁酥、杏仁饼等基本用的都是甜杏仁。
2
北杏仁,即苦杏仁
北杏仁体型小,颗粒也比较扁平,形似个心形,味道偏苦涩,故也被称为“苦杏仁”。
需要注意的是其种皮和胚芽部分含有剧毒氢氰酸,食用不当容易造成中毒,严重的甚至会致死!
吃苦杏仁注意2点:① 一定不能生吃苦杏仁,沸水煮1小时、去皮炒制等操作后再吃;② 一定要适量食用苦杏仁,每天6克以内较好。
来源: CCTV回家吃饭
医生发现:糖尿病人若经常吃杏仁,不到半年,血糖水平或有改善
参考文献:
[1] 李明等.《杏仁与血糖调控:临床观察研究》.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36(2):178-185.
[2] 王华等.《坚果类食物在糖尿病饮食管理中的应用》.中国临床营养学杂志,2023;31(4):225-231.
[3] 张伟等.《杏仁多酚类化合物对胰岛素敏感性影响的研究进展》.营养学报,2024;46(1):12-19.
清晨,刘医生的办公室里迎来了一位熟悉的面孔。"刘医生,我的血糖指标比上次好多了!"65岁的张阿姨满脸喜悦地展示着她的血糖记录本。刘医生仔细查看后,确实发现张阿姨的空腹血糖从原来的9.2mmol/L降到了7.1mmol/L,糖化血红蛋白也有明显改善。这位糖尿病患者的惊人改变引起了刘医生的好奇。
"这几个月除了按时服药,您还做了什么改变?"刘医生问道。张阿姨笑着从包里掏出一小袋杏仁:"就是每天吃一把这个,我侄女从国外回来告诉我说对血糖有好处。"这一发现让刘医生决定深入研究杏仁与血糖的关系,结果令人惊讶。
杏仁,这种常见的坚果,正逐渐受到医学界的重视。多项研究表明,杏仁中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膳食纤维、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共同作用,对调节血糖水平有显著效果。在一项涉及218名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观察中,坚持每天食用30克杏仁(约23-25粒)的实验组,在24周后空腹血糖平均下降了0.8mmol/L,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了0.4%。
杏仁中的魔力源自何处?首先是其独特的营养结构。杏仁含有丰富的单不饱和脂肪酸,这种健康脂肪能够改善细胞膜的流动性,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更关键的是,杏仁中含有丰富的镁元素,每100克杏仁约含有270毫克镁,而镁是参与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的重要辅助因子。
血糖上升后,人体需要分泌足够的胰岛素并确保胰岛素能够发挥作用。镁元素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不仅参与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还是胰岛素受体信号传导的必需元素。研究发现,许多糖尿病患者体内的镁水平偏低,补充镁可能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
杏仁的另一大特点是其低血糖指数特性。血糖指数(GI)是衡量食物升高血糖速度的指标,杏仁的GI值只有约15,远低于白米饭(约83)和白面包(约75)。这意味着食用杏仁后,血糖上升的幅度小,速度慢,不会造成血糖的剧烈波动。
值得一提的是,杏仁中的膳食纤维含量丰富,每100克含有约12克膳食纤维。这些膳食纤维能够延缓胃排空,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从而平缓餐后血糖上升曲线。不仅如此,膳食纤维还能促进肠道健康,调节肠道菌群,而健康的肠道菌群对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积极作用。
许多人对坚果敬而远之是因为担心其热量高会导致体重增加。事实上,多项研究发现,适量食用杏仁并不会增加体重。杏仁中的膳食纤维和蛋白质能够增加饱腹感,减少总体热量摄入。更重要的是,杏仁中的热量并非全部被人体吸收,研究发现大约20%的热量会随粪便排出。
从中医角度看,杏仁性平味甘,具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效。中医认为,糖尿病(消渴症)与阴虚燥热有关,而杏仁的滋阴润燥特性,正好对应了这一病机。中西医结合的视角,为杏仁调节血糖提供了更全面的理论支持。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教授表示:"杏仁确实是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选择,但需要注意的是,它应该作为饮食调整的一部分,而不是单一的'特效药'。同时服用降糖药物、控制总热量摄入、增加身体活动等综合治疗措施仍然不可或缺。"
正确食用杏仁也有讲究。生杏仁中含有少量氰苷,虽然含量很低,但大量食用可能有风险。因此,建议选择经过烘焙处理的杏仁。每日食用量以30-50克为宜,相当于一小把,可分2-3次食用。过量食用不仅不会带来更多益处,反而会增加热量摄入。
杏仁的食用方式多样,可以直接作为零食,也可以加入早餐麦片、沙拉或酸奶中。值得一提的是,与主食一起食用杏仁,能够降低整餐的血糖指数,起到"护航"作用。例如,在食用白米饭的同时吃几粒杏仁,可以减缓血糖上升的速度。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在餐前15分钟食用15克杏仁,可以显著降低餐后2小时的血糖峰值。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特别适合需要外出就餐的糖尿病患者。
除了直接食用,杏仁还可以制成杏仁粉或杏仁奶。杏仁粉可以替代部分面粉用于烘焙,降低食品的总碳水化合物含量。无糖杏仁奶则是牛奶的良好替代品,尤其适合那些同时有乳糖不耐受的糖尿病患者。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杏仁对血糖控制有益,但它并非万能的。不同个体对杏仁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有些患者可能因为消化系统特殊或过敏体质而不适合食用杏仁。在开始尝试杏仁调控血糖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
此外,杏仁虽好,但不宜替代药物治疗。对于已经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杏仁应作为综合治疗方案的补充,而非主要治疗手段。定期监测血糖,按医嘱服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仍然是糖尿病管理的基石。
从全球视角看,杏仁作为糖尿病辅助食品的应用已经获得多国认可。美国糖尿病协会将坚果类食物列为糖尿病患者推荐食品;加拿大糖尿病协会建议,糖尿病患者每天可以食用30-60克坚果,其中杏仁是首选之一;而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也发布了类似的膳食指南。
杏仁的血糖调控作用并非孤立存在的。研究发现,坚持食用杏仁的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也有所改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平均下降了0.2mmol/L。这一发现尤为重要,因为糖尿病患者往往面临着心血管疾病的高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产地和品种的杏仁,其营养成分可能有所差异。一般来说,未经过度加工和调味的原味杏仁营养价值最高。市场上常见的盐焗杏仁、奶油杏仁等风味产品,往往添加了盐、糖、油等配料,不太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正在探索杏仁中更多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初步研究表明,杏仁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可能通过抗氧化和抗炎途径,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这为杏仁调控血糖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对于尚未确诊糖尿病但存在高风险的人群,如有糖尿病家族史、体重超标、有妊娠糖尿病史的人群,适量食用杏仁可能具有预防意义。荟萃分析显示,每周食用5次以上坚果的人群,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几乎不食用坚果的人群低27%。
张阿姨的故事只是众多案例中的一个。随着医生们对这一现象的关注增加,越来越多的临床观察正在进行。初步结果表明,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入杏仁等健康坚果,确实能够提升血糖管理的效果。这种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的辅助手段,值得更多糖尿病患者尝试。
健康,从来都不是靠单一食物或药物就能实现的。杏仁虽好,但综合平衡的饮食结构、适当的体育锻炼、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规范的医疗指导,才是糖尿病管理的完整图景。希望杏仁这一小小的坚果,能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增添一份助力。
调查发现:糖尿病人若坚持吃杏仁,不用多久,血糖水平或有变化
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糖尿病是当今社会的常见病,尤其是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逐年上升。患者常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血糖波动,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也增加了长期并发症的风险。
如今,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在尝试通过饮食来控制血糖水平,其中杏仁作为一种健康食品,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调查研究发现,如果糖尿病患者坚持食用杏仁,短期内血糖水平可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杏仁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这些成分不仅有助于降低血脂,改善心血管健康,还对血糖水平的调控有着积极的作用。
单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内的作用类似于润滑剂,能够帮助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灵活性,尤其是胰岛素的作用靶细胞。
在糖尿病患者的情况下,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导致血糖难以有效调控,而杏仁的营养成分恰恰能够帮助恢复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有效降低血糖波动。
很多糖尿病患者发现,适量食用杏仁后,血糖的波动明显减少,尤其是在餐后血糖水平的变化趋于平稳。
另外,杏仁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特别是水溶性纤维。研究显示,水溶性纤维能够延缓胃的排空时间,从而减少餐后血糖的快速上升。
这种纤维在进入肠道后能够与水分结合,形成一种凝胶状物质,延缓糖类的吸收。这一过程有效减少了血糖的急剧上升,进而减缓了餐后血糖的波动。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餐后血糖升高是影响控制血糖的关键环节,而杏仁的高纤维特性正好在这一点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杏仁所含的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E,也在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糖尿病患者体内常常伴随着较高的氧化压力,氧化压力的增加会加速细胞损伤,特别是胰岛细胞的损伤,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杏仁中的维生素E作为一种强力抗氧化剂,能够有效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压力,保护胰腺功能,帮助改善胰岛素的分泌功能。
通过减少氧化损伤,杏仁能够为糖尿病患者的胰岛提供更好的保护,从而进一步控制血糖。
研究显示,坚持食用杏仁的糖尿病患者,他们的血糖波动减小,胰岛素敏感性得到提升,餐后血糖的上升幅度减缓,甚至一些患者的长期血糖水平得到了更好的控制。
这一变化对于糖尿病的管理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时,通常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血糖波动太大,不仅使得疾病难以控制,还增加了并发症的风险。
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尤其是添加富含健康脂肪、纤维和抗氧化成分的杏仁,能够有效减少这些波动,使得血糖控制变得更加稳定。
不过,杏仁作为一种食物,虽然对血糖控制有一定的帮助,但并不是万能的。
糖尿病的管理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努力,包括药物治疗、运动、监测血糖以及合理的饮食。杏仁作为一种辅助食品,在提供营养、改善血糖水平方面具有潜力,但过量食用仍然可能引发体重增加等问题,尤其是对那些需要控制体重的糖尿病患者来说。
杏仁虽然含有丰富的健康脂肪,但它的卡路里也相对较高,因此在食用时要控制适量,避免引发其他健康问题。
更进一步的研究也建议,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该保持多样化,尽量将杏仁与其他富含营养的食物一起搭配,保证全面的营养摄入。
例如,富含膳食纤维的全麦食物、富含蛋白质的鱼类和瘦肉、富含抗氧化物的水果和蔬菜,都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增强身体免疫力的好选择。通过合理搭配,能够达到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那么,还有哪些其他食物同样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是否有一些食物组合能发挥协同效应,更有效地管理血糖水平呢?
除了杏仁,许多其他食物也能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比如,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尤其是全谷物、绿叶蔬菜和豆类,都能有效帮助减缓血糖的上升速度。
全谷物,如燕麦、糙米和全麦面包,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纤维,可以延缓胃的排空,减少糖类的吸收,从而减缓餐后血糖的急剧上升。
尤其是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群而言,食物中所含的纤维能够对肠道吸收糖分的过程起到调节作用,有效防止血糖出现大幅波动。
此外,富含健康脂肪的食物,特别是深海鱼类和植物油,也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健康脂肪能够降低体内炎症水平,改善胰腺的功能,从而增强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血糖的稳定。研究显示,适量摄入这些健康脂肪不仅有助于控制体重,还有助于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风险。
还有,像蓝莓、番茄、胡萝卜这类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能够有效减轻氧化应激给胰岛带来的损害,进而对胰腺的正常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这些食物不仅对血糖控制有益,还能提升整体健康水平。通过合理搭配这些食物,糖尿病患者不仅能够改善血糖水平,还能提升整体健康,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糖尿病人坚持吃杏仁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吴霜,2型糖尿病合并肝损伤及其运动干预研究进展,第二届陕西省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九),2024-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