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吃甜的会得糖尿病(天天吃甜的会不会得糖尿病)
吃糖吃多了容易得糖尿病?答案在这里
甜食,一种充满诱惑力的食物,它能带给人快乐,但同时又让人担忧——吃甜过多,会不会患糖尿病?
吃糖=糖尿病?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很多,比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都在糖尿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单独某一个因素在糖尿病的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小的。
如果没有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参与,只是服用过多的糖,是不会导致糖尿病的。
虽然吃糖跟糖尿病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有研究发现,经常喝甜饮料、吃糖、饮食里含糖过多均可导致肥胖,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也就是说更容易得糖尿病。
因此,我们仍然需要注意将糖的摄入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嗜甜的真正危害
伤肾
2020年广东台报道,广东惠阳三和医院血透室有一位透析患者,大家总爱打趣称他为“可乐哥”。
因把可乐当水喝,一天最少喝两三瓶,当时24岁的他就患上尿毒症晚期,如今已持续透析近10年。
除此之外,很多甜饮料中会添加磷酸盐,并常以磷酸作为酸味剂。
而这两种成分都不利钙、锌、铁等矿物质的吸收,其中的精制糖和咖啡因等成分,会加重钙流失。
所以当人体尿液中钙量和草酸量增多时,就很容易结合成结石。
毁牙
2015年据《武汉晚报》报道,某5岁男孩,每天只喝饮料不喝水,20颗牙齿8颗烂得只剩牙根,6颗齐根折断,不仅吃饭成了难题,现在就连话都说不清楚了。
因为,除了碳酸饮料会腐蚀牙齿表面的珐琅质外,饮料中的高糖,也会发酵产酸,导致牙釉质脱矿溶解。
诱发乳腺癌
美国布法罗大学发表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的《癌症流行病学生物标记与预防》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与从不或很少喝含糖汽水的女性相比,每周喝5次或以上含糖汽水的女性全因死亡率要高出62%,而死于乳腺癌的可能性要高出85%。
此外,该研究的结果间接表明,含糖量较高的饮食是诱发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降低免疫力
一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文章曾揭示果汁的危害:果汁中超高的果糖会损害人体的免疫系统,从而导致人体的免疫力下降。
在小鼠模型中,研究人员对于葡萄糖和果糖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在饮食中加入了果糖的小鼠,其体内巨噬细胞的功能出现了影响,促进了炎症反应的发生。短期的高含量的果糖饮料就可以促进人体的炎症反应,呈现出病理学的特征。
加重抑郁
甜味给人带来短暂的愉快之后,很快会让人重新归于沮丧和抑郁的状态。
对相关观察性研究所做的汇总分析发现,甜饮料消费量增加可能会促进抑郁风险。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一口都不能喝,数据分析表明每天喝2小杯以上才有显著效果,每天喝3罐可乐饮料可以增加25%的抑郁风险。
按糖的摄入量来分析,15克以下的糖摄入量和抑郁风险没有关联,但在15~100克之间,随着摄入量的增加,抑郁相对风险上升。
这些食物,暗含糖分:
很多人认为戒糖只要把那些尝起来是甜的食物戒掉就行了。
事实上,很多尝起来并不太甜、名字也没有相关信息的食物也是储糖大户!
番茄酱
在此类产品的配料中,除了水和番茄泥,含量最高的就是糖了,一般在15%~25%,最高可达30%以上。
速冲糊粉
超市卖的速冲糊粉,也是含糖大户。有的产品中,糖甚至排在配料表的第一位,购买时一定要多注意。
蜜饯
山楂片、话梅等酸味零食,本身有机酸含量丰富,口感较酸,加工中需要加入大量糖,口感才能酸甜适宜。
红烧类菜品
红烧肉、鱼香肉丝等其实都是高糖食物。很多人做菜喜欢用糖调味,尤其是餐馆里的厨师更是喜欢大量用糖提味。
此外,一些加工肉制品,如肉干、肉脯里,也含有不少糖。
部分水果
让人意外的是,猕猴桃、橙子居然比西瓜的含糖量高。含糖量在8~12%的水果,苹果、桃、猕猴桃、橙子等,12%以上香蕉、石榴、柿子、无花果等。
资料来源据健康时报、南方周末、维他狗营养家、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范志红_原创营养信息等。
每天一杯奶茶 金华25岁姑娘喝出糖尿病
这几天,“我想要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莫名奇妙火了。很多人的朋友圈纷纷被它刷屏,画风也很清奇。不过,奶茶可不能多喝。这不,金华一位25岁姑娘晓雅(化名)就因每天一杯奶茶,喝出了糖尿病。
“医生,我最近总是口渴,喝了很多水还是不解渴……”前几天,金华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郑伟英正在坐诊,一位姑娘一进来就嚷嚷开了,满脸忧愁。
一番了解后,医生给她测了血糖,发现明显升高,其后确诊为糖尿病。
“啊?这不是老年人才会得的吗?”晓雅一听就懵了,自己年纪轻轻,家里也没有糖尿病家族史,怎么就会得上糖尿病?
郑主任追问之下才得知,原来晓雅的作息非常不规律,每天吃饭基本靠外卖。她还是个十足的奶茶控,把奶茶当水喝,每天至少1杯。最近2年,体重已增加了40多斤。“这次真的是甜到忧伤了!”晓雅悻悻地说。
眼下天气越来越凉,很多奶茶控已纷纷调侃,“适合喝热奶茶的季节又到了!”
你知道一杯奶茶里,什么含量最高吗?“是糖和脂肪。”郑伟英主任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建议,一个成年人每天的摄糖量不要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脂肪摄入量大约50g至60g。根据相关调查,一杯600ml的奶茶中,含糖量约58.86g。好喝的奶盖茶,平均的脂肪含量达到6.3g/100mL,最高可达41g的脂肪。一般人主餐基本不会减少,奶茶只是作为一种饮料或者调味品,无形中额外增加很多热卡摄入,长期高热卡摄入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晓雅则说,奶茶中,她最爱的是含奶盖的,下单时经常都是点双倍奶盖。这下,她后悔莫及,以后她不仅要戒奶茶,很多东西都不能随便吃了。
【浙江新闻 】
那么,糖尿病人在秋季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医生也给大家做了科普:
1.注意节制饮食
秋季气温下降,出汗减少,容易导致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加,人们食欲大增,这是血糖升高的因素之一,对于糖尿病人来说,不可为了一时的食欲大吃大喝,要控制食物的摄入量。
2.注意昼夜温差大导致的感冒
一旦感冒,患者的肺部就比较容易受到感染,使血糖急剧升高,让病情失控。早晚记得增添衣服,防止着凉导致感冒。
3.晚饭一定要吃
入秋以后,夜长昼短,如果晚饭或晚点不能维持整个夜间所需能量,就容易发生夜间低血糖。晚饭最好保持小量低糖,晚饭可以搭配粗粮食用。
4.主食不能只吃粗粮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粗粮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食用过量,可能会出现上腹不适、嗳气、腹胀、食欲下降等问题。膳食纤维食用过量还可能影响微量元素的吸收,如钙、铁、锌等。糖尿病饮食中主食要尽量做到粗细粮合理搭配,把粗粮和细粮掺和起来吃。
5.尽量少吃点心
中秋佳节将至,很多人已经吃上了月饼。但是糖尿病人尽量不要吃,实在想吃,吃四分之一即可。其他标注“无糖”的点心也不代表可以放心吃,这些点心一般是米、面粉做成的,碳水化合物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
值班主编:杨振华
专家解惑:吃糖过多会引发糖尿病吗?
中新网银川11月14日电 (记者 杨迪)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发布的《全球糖尿病地图(第10版)》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1年,中国糖尿病患者达到1.41亿人,预计中国糖尿病患者将在2045年达到1.74亿人,糖尿病患者数量持续为全球第一。糖尿病的名称有何由来?引发糖尿病的原因主要有哪些?近日,中新网记者采访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李红梅,对此解答。
李红梅介绍,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所引起机体的代谢紊乱,糖尿病在中国古代医书《黄帝内经》中便有记载,被称为“消渴症”。因患者尿糖常为阳性,即“尿甜”,便被称为“糖尿病”。
吃糖过多就会引发糖尿病吗?李红梅表示,这一说法并不全面。“引发糖尿病的原因有多种,除了不合理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导致的肥胖症、遗传等因素,都可能引发糖尿病。”
李红梅介绍,糖尿病患者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可导致各种组织的慢性损害和功能障碍,并可引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如不及时救治,会导致代谢紊乱,甚至危及生命。此外,糖尿病所引发的慢性并发症,会导致糖尿病眼病、肾病等,严重的可导致患者失明、罹患尿毒症。
那么,公众应如何有效防治糖尿病?李红梅建议,公众应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适量运动;如果确诊糖尿病,应及时接受治疗,阻止和延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