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蜜(1型糖尿病蜜月期过后还会再来嘛)
每天喝蜂蜜水会得糖尿病吗?答案来了
昨天,都市快报报纸及官微推送了一篇报道,杭州34岁的IT工程师常先生(化名)工作繁忙,吃饭、作息不规律,妈妈心疼他,便在每天儿子回家时都端上一杯泡得浓浓的蜂蜜水,给他“补身体”。此外,常先生自己每天也吃好些时令水果。两个多月过去,常先生变得容易口渴、总是跑厕所,体重还降了10公斤。经医院检查,他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性酮症、高脂血症、脂肪肝。
报道发出后,引发了读者的热烈讨论:
“这个和喝蜂蜜水有关系吗?蜂蜜可是单糖!”
“这是用了假蜂蜜吧,正宗土蜂蜜肯定不会这样。”
“就算是真蜂蜜也架不住‘浓浓’的量呀!”
“不管是真是假,也不管是不是土蜂蜜,蜂蜜成分的绝大部分就是糖啊。”
“一天一杯蜂蜜水也不至于引发糖尿病吧,估计自身存在其他不良因素,蜂蜜水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
蜂蜜的成分是什么?蜂蜜水和糖尿病之间到底有没有必然联系?蜂蜜有没有养生作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浙江省蜂业学会秘书长、浙江大学动科院副教授郑火青以及浙江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内分泌科、营养科专家。
蜂蜜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至少60%
也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蜂蜜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是蜜蜂的排泄物或是呕吐物吗?
浙江省蜂业学会秘书长、浙江大学动科院副教授郑火青介绍,蜂蜜是蜜蜂采集植物花蜜、分泌物或者蜜露,与自身分泌物混合后,经充分酿造而成的甜味物质。蜜蜂酿蜜,第一步就是采集花蜜,负责采蜜的工蜂通常用长长的管状舌头来吮吸花蜜,然后把它储存在体内的专用“背包”中。这个“背包”位于蜜蜂的食管和前胃之间,不具备消化功能。等到“背包”装满,蜜蜂就回到家中“卸货”,通过“背包”的收缩,花蜜返回到口腔并吐出。因此,蜂蜜既不是蜜蜂的排泄物也不是它的呕吐物,只不过蜜蜂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搬运和加工的作用。
在搬运的过程中,蜂蜜的酿造已经开始。花蜜中的糖大部分都是蔗糖,在蜜蜂体内分泌的转化酶的作用下,开始转化为果糖和葡萄糖,当蔗糖含量降到10%以下时(根据种类的不同,有些蜂蜜是5%以下),花蜜就成功变成了蜂蜜。同时,花蜜里水分含量大约占到30%-50%,经过蜜蜂的酿造,水分含量逐渐下降,关于水分的标准要求,不同种类的蜂蜜也都存在差异,普遍要求在20%以下。
“根据国家标准,蜂蜜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至少要达到60%,蔗糖含量不得超过10%。所以市面上的蜂蜜,含糖量大约占到70%-80%之间。这些糖中,绝大多数是果糖和葡萄糖,以及非常少的蔗糖。除去糖分,蜂蜜成分中第二多的就是水,水分越少,蜂蜜的品质也越好。此外,蜂蜜中还含有少量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活性酶类等各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物质。”郑火青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营养科主任张片红教授表示,蜂蜜中的糖含量,也可以通过参考瓶身上标注的营养成分表得知。记者在超市随机挑了四种不同品牌的蜂蜜,发现它们中含量最多的是碳水化合物(各种不同类型的糖的总称),分别是每100g中75g、79.8g、75g、65g,占比均在60%以上。
果糖和葡萄糖
都会转化形成甘油三酯
但果糖的代谢不需要胰岛素介导
浙江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斯彩娟提到,糖是一个大类,根据分子量的不同,可以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单糖是不能被水解的最简单的碳水化合物,能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蜂蜜中的果糖和葡萄糖是同分异构体(即相同成分,不同结构),它们都属于单糖;双糖则是两分子单糖缩合而成,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构成的蔗糖就是其中之一;而由10个或以上单糖组成的大分子糖就被称为多糖,其中包含一些人体能够消化吸收的糖,比如淀粉、糊精等,还有一些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斯彩娟说,其实它们之间的关系很好理解,就像是搭积木,单糖是或圆或方不同形状的最小单位积木块,双糖和多糖就需要用这些最小的积木块搭起来,搭成不同的样子,但大家的本质都还是一样的。
“我们常说要控糖,因为糖类是升高血糖最直接最明显的物质。”斯彩娟说,不同食物对血糖的影响不同,我们通常用血糖生成指数(GI)来评价食物对血糖的影响,所谓血糖生成指数,是指在标准定量下(一般为50克)某种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进入人体两个小时内引起血糖升高的相对速度。GI>70的为高GI食物,55≤GI≤70的为中GI 食物,GI
浙大二院营养科主任张片红表示,果糖和葡萄糖对于人体影响的区别在于,果糖进入人体后,不需要胰岛素介导,主要在肝脏进行代谢,但它和葡萄糖一样,最终会转化形成甘油三酯,过量摄入后容易导致肥胖、高血脂,而肥胖则是糖尿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而葡萄糖的代谢需要胰岛素,如果长期过量摄入葡萄糖,就需要更多的胰岛素分泌,要是长久下来胰腺一直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就容易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出现胰岛素的代偿性分泌,胰岛素分泌较多,但发挥作用不足,发展到后来就容易变成糖尿病。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糖尿病人早期都存在高胰岛素血症的情况的原因。
健康人每天喝一勺没问题
但血糖高的人少喝
不过,上述两位营养科专家都表示,单纯因为每天喝蜂蜜水就导致了糖尿病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首先,对于健康人来说,平时食用一些蜂蜜或者泡一杯蜂蜜水完全没有问题。
根据相关标准,成年人每天摄入的糖分应该控制在25g-50g左右,以一杯蜂蜜水加入一勺蜂蜜来计算,估计在5g左右,即使是每天饮用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同时,由于蜂蜜中含有维生素、矿物质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物质,长期服用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比如润肺、润肠、帮助解决便秘问题等。不过,斯彩娟也提到,蜂蜜润肠通便的作用可能也不一定在每个人身上都管用,部分人可能本身就存在果糖不耐受的情况,喝了蜂蜜水之后确实能起到一定促进排便的作用。
“相对于润肠通便,蜂蜜最大的作用是调味。”张片红表示,果糖是糖类中甜度最高的,相较于蔗糖,更少的量就能达到同样的甜度,相对热量更低,较不容易发胖。但要注意,果糖的本质还是糖,不要以为用蜂蜜代替蔗糖就万事大吉,不注意把控量,还是会有问题出现。
另外,糖尿病是一种多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疾病,主要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浙江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黄虹主任医师是常先生的接诊医生。她表示,常先生的身高在170cm左右,体重150斤上下,从BMI指数(即身体质量指数,是国际最常用来量度体重与身高比例的参考标准)上看存在超重的情况。“在问诊的过程中,患者还提到,因为工作性质的关系,平时经常久坐,吃饭、作息也不规律,可以说生活习惯方面还是有比较多的不良因素的。”先不论常先生每天喝的“浓浓的”蜂蜜水是否已经加入超出正常量的蜂蜜,每天他还会吃比较多的应季水果,而水果中糖的含量也非常丰富,再加上米饭等主食中含有淀粉等多糖类,很容易就导致糖的过度摄入。
黄虹还表示,此前,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也许之前已经存在这一疾病,只不过因为症状较轻而一直没发现,高浓度的蜂蜜水恰好让症状加重,从而发现糖尿病。“所以,如果要说是单纯因为喝了两个月蜂蜜水就导致一个健康人患上糖尿病,并不科学。对于健康人来说,适时摄入适量的蜂蜜是可以的,而对于已经出现血糖升高或已确诊糖尿病患者来说,建议尽量少吃或不吃。”
来源:橙柿互动·都市快报记者 张慧丽
通讯员 王婷 吴玲珑 方序 童小仙
蜂蜜可以增加胰岛素,降低血糖?糖友到底可以吃蜂蜜吗?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合理健康的饮食,但并没有统一的饮食模式,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而以甜著称的蜂蜜,就被许多糖友列入饮食的“黑名单”之中了。
蜂蜜富含碳水化合物,主要以葡萄糖和果糖等单糖的形式存在,与白砂糖不同的是,蜂蜜中还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抗氧化剂,所以在吃“糖”的同时,还有不少保健功效,因此,糖友到底能不能吃蜂蜜,一直都被关注。
01蜂蜜对于糖尿病患者可能有益已有几项研究发现蜂蜜可增加内源性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
关于蜂蜜和糖尿病患者血糖之间的关系,2017年的一篇综述研究提示蜂蜜可以降低空腹血糖,升高空腹以及餐后2小时的C肽水平,而C肽有助于调节胰岛素分泌,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
其他研究还表明蜂蜜还具有抗菌、抗氧化以及抗炎的特性,蜂蜜可以降低与糖尿病和代谢疾病相关的并发症风险,有助于伤口的愈合。
022型糖尿病患者能吃蜂蜜吗?蜂蜜可能对健康有益,与其他形式的糖相比,它可能会升高内源性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
但长期食用蜂蜜最终仍会引起血糖水平升高,毕竟其中的简单糖能快速升糖,因此,研究者还是建议糖尿病患者谨慎食用蜂蜜。要搞清楚糖尿病患者到底能否安全食用蜂蜜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03糖友食用蜂蜜要谨慎如果糖友的血糖控制比较理想时:
可以适当服用蜂蜜(建议吃一小勺,5g左右)
应避免空腹食用;
同时减少主食摄入量,长期食用蜂蜜要注意监测血糖。
如果食用蜂蜜引起血糖水平异常,立即暂停食用蜂蜜。
如果糖友的血糖控制不佳,则不要食用蜂蜜,以免引起血糖波动。此外,蜂蜜的选择也要注意,一些制造商生产的蜂蜜可能添加糖或糖浆,糖友选择蜂蜜时要在保证品质的情况下,尽量选择果糖含量高、不宜结晶的蜂蜜。
\u0026#34;一口蜂蜜如十副药\u0026#34;?糖尿病患者常食蜂蜜,血糖会升还是会降?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喜欢的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蜂蜜对身体好,能润肺止咳,还能补充能量。”不少人都听过这样的说法,甚至有人称蜂蜜是“天然药物”。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蜂蜜到底是“良药”,还是“毒药”?吃了蜂蜜后,血糖是升,还是降?
王阿姨今年62岁,是个地地道道的退休教师。平日里,她喜欢养花、散步,也很注重养生。特别是蜂蜜,她每天早上都会泡上一杯蜂蜜水,说是能清肠排毒、延年益寿。
可最近,她的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口干舌燥、总是觉得乏力,甚至有时候眼睛模糊。邻居张大姐提醒她,“你这症状,可得查查血糖,别是糖尿病!”
王阿姨一听,心里咯噔一下。“我这么注意养生,怎么会得糖尿病?”虽然心里不情愿,但第二天一早,她还是让儿子陪着去医院做了检查。
医生接过检查报告时,眉头微微皱了起来:“王阿姨,您的空腹血糖已经超过了7.1mmol/L,糖化血红蛋白也高达8.2%,这是典型的2型糖尿病。”
听到这个结果,王阿姨当场愣住了,连忙问:“医生,我平时吃得很健康啊,怎么还会得糖尿病呢?”
医生耐心地解释:“糖尿病的发生,不仅仅和饮食有关,还和遗传、年龄、体重、生活方式等多个因素密切相关。您每天喝蜂蜜水的习惯,可能也是一个诱因。”
王阿姨惊讶地问:“蜂蜜不是天然的东西吗?它还能引发糖尿病?”
医生点点头:“蜂蜜确实是天然的,但它的主要成分是果糖和葡萄糖,这两种糖都能快速被人体吸收,直接进入血液。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这无异于在‘火上浇油’。”
王阿姨听了有些不甘心:“可是我听说蜂蜜还有降血糖的作用,网上很多人都说吃蜂蜜能治病呢。”
医生叹了口气:“网上流传的这些说法,其实是对蜂蜜功效的误解。蜂蜜确实含有一些微量元素和酶类物质,对健康人群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比如润肠通便、缓解咳嗽等。
但蜂蜜的糖分含量高达75%到80%,其中大部分是单糖。糖尿病患者吃蜂蜜,不但不能降血糖,反而可能让血糖水平进一步升高。”
王阿姨还是有些疑惑:“那为什么有些人说蜂蜜是‘天然胰岛素’呢?”
医生笑了笑:“所谓‘天然胰岛素’,是因为蜂蜜中的某些成分,比如多酚类化合物,可能对胰岛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这些作用非常微弱,远远不足以抵消蜂蜜中高糖分带来的危害。更何况,这种效果还缺乏足够的临床研究支撑。”
听到这里,王阿姨终于明白了,连忙问:“那我以后是不是一点蜂蜜都不能吃了?”
医生点点头:“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蜂蜜应该尽量避免,特别是空腹吃蜂蜜,血糖波动会更大。不过,如果您的血糖控制得非常好,偶尔吃一点点,问题也不大,但一定要控制量,不能超过5克。”
王阿姨点点头,又问:“医生,那除了蜂蜜,我平时还能吃什么?有什么食物是对降血糖有好处的吗?”
医生耐心地给她列了一些推荐食物:“比如燕麦、苦瓜、南瓜、洋葱、紫薯,这些食物都有助于平稳血糖。此外,高纤维食物,比如全麦面包、糙米、豆类,也对糖尿病患者非常友好。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做一些调整。”
听到这里,王阿姨心里踏实了不少。但她又想到自己平时的生活习惯,忍不住问:“医生,我是不是得改掉很多习惯啊?比如每天散步是不是不够了?”
医生笑着说:“其实糖尿病的管理,核心是合理饮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再配合必要的药物治疗。您的散步习惯很好,但要注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建议每天坚持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游泳或骑车。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降血糖。”
王阿姨听了,心里顿时有了方向。她又问:“那我这病是不是一辈子都好不了了?”
医生安慰她:“糖尿病虽然暂时无法完全治愈,但通过科学的管理,可以很好地控制病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很多糖尿病患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血糖水平基本接近正常,生活质量也完全不受影响。”
王阿姨点点头,感慨道:“看来以后真的要好好注意了,不能再随便听信那些养生偏方了。”
医生附和着补充:“对,像网上说的‘一口蜂蜜等于十副药’这样的说法,其实是夸大宣传,不能轻信。糖尿病患者如果盲目相信这些,可能会延误病情,反而增加治疗难度。”
回到家后,王阿姨把家里的蜂蜜瓶子收了起来,还认真写了一份“健康计划表”,上面列着医生交代的饮食、运动和作息要求。三个月后复查时,她的血糖控制得非常好,医生还特地夸奖她:“王阿姨,您是个特别自律的患者,这种态度,很多年轻人都比不上!”
其实,王阿姨的经历告诉我们,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疾病的无知和侥幸心理。科学管理,合理饮食,才是控制血糖的关键。
最后,再给大家一些温馨提醒: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蜂蜜并不是好东西,要尽量避免。同时,平时的饮食也要注意避免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果,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保持良好的心态,按时复查,糖尿病也能“听话”!
愿所有患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健康之路!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