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和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区别)

整合糖尿病防治教育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肾病有什么症状?有哪些原因?怎么预防?我们告诉你

一、糖尿病肾病是因为长期血糖高损害造成的一种肾脏疾病

糖尿病肾病是也是一种慢性肾病,肾脏有助于调节体内液体和盐的含量,这对于控制血压和保护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而且肾脏要把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出体外,对健康至关重要。。

糖尿病导致高血糖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高葡萄糖水平与炎症会损害身体的各个部位,包括心血管系统和肾脏,导致的肾损伤被称为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一个主要发展是长期肾病和终末期肾病(ESRD)的。在ESRD中,肾脏不再能够很好地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ESRD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并可能导致危及生命的后果。

二、什么是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1型、2型糖尿病都可能发生。

高血糖水平影响体内动脉,肾脏从这些动脉中过滤血液。

2016年一项研究的作者指出,20-40%的糖尿病患者患有某种肾病。

测试可能表明某人具有以下一项或两项:

尿白蛋白水平高:当肾脏是健康的,尿液应该没有包含被称为白蛋白的蛋白质。

低肾小球滤过率(GFR):肾脏的一个关键功能是过滤血液。肾脏损害会影响他们这样做的能力。理想情况下,肾脏的功能应为100%,或者GFR为100。如果测试显示GFR为60%或以上,医生将不会诊断肾脏疾病;从15%到60%,为有肾脏疾病;低于15%表示肾功能衰竭。

ESRD是肾脏疾病的最后阶段。糖尿病肾病是发达国家ESRD最常见的原因。所有ESRD病例中约有40-50%与糖尿病有关,ESRD患者需要透析或者肾移植。

三、怎么降低糖尿病肾病风险

控制血糖水平可以降低风险。无论一个人患有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他们都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降低患糖尿病肾病的风险:

1、监测血糖水平并将其保持在目标范围内

2、拥有低糖和低盐的健康饮食

3、定期运动

4、遵循治疗计划,可能包括使用胰岛素或其他药物

5、保持健康的体重

四、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周期

糖尿病肾病发展缓慢。根据一项研究,三分之一的人在诊断出糖尿病15年后在尿液中显示出高水平的白蛋白,但是,这些人中只有不到一半会患上完全肾病。

统计数据表明,患有糖尿病的人不到10年,肾脏疾病并不常见。此外,如果一个人在糖尿病开始后20 - 25年没有肾病的临床症状,那么他们之后发病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患有糖尿病的人有效地控制其葡萄糖水平,则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性较小。

由于血管受损,高血糖水平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患有高血压或高血压可能导致肾脏疾病。

五、糖尿病肾病主要风险因素

1、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会严重损伤血管,危害肾脏

2、高血压:高血压会大大增加肾脏病风险

3、吸烟:肾脏受损可能是因为吸烟与较高水平的炎症之间存在联系。虽然吸烟与糖尿病之间的联系尚不清楚,但吸烟者中糖尿病,高血压和肾脏疾病的发病率似乎更高。

4、年龄:肾脏疾病,特别是低GFR在65岁及以上的人群中更常见。

5、性别:这种情况在男性中比在女性中更常见。

6、健康状况:肥胖,慢性炎症,高血压,胰岛素抵抗和血脂(脂肪)水平升高都可能导致肾脏疾病。

其中一些风险是糖尿病的促成因素或并发症。

六、糖尿病肾病不同阶段

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阶段,一个人可能不会注意到任何症状。然而,血压的变化和体内的体液平衡可能已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废物会积聚在血液中,导致症状。

根据GFR,医生可以分解肾脏疾病的阶段,GFR也代表有效肾功能的百分比。

第1阶段:肾功能损害,但肾功能正常,GFR为90%或以上。

第2阶段:肾功能损害,功能受损,GFR为60-89%。

第3阶段:轻度至中度功能丧失,GFR为30-59%。

第4阶段:功能严重丧失,GFR为15-29%。

第5阶段:肾功能衰竭,GFR低于15%。

七、糖尿病肾病症状

在第4或第5阶段,诸如深色尿液的症状可能是显而易见的。

在早期阶段,一个人可能不会注意到任何症状。在第4或第5阶段,他们可能会感到不适并出现以下症状:

因水潴留而使脚踝,脚,小腿或手部肿胀

尿液中的血液会导致尿液变黑

呼吸急促

因血液中缺氧而导致疲劳

恶心或呕吐

口中有金属味

晚期肾病的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

筛查涉及一个人进行尿液检查以检查尿液中的蛋白质。然而,在尿液中含有蛋白质并不一定表示肾脏疾病,因为它也可能是由于尿路感染。

八、怎么治疗糖尿病肾病

早期控糖治疗可以延缓或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作。

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维持和控制血糖水平和血压,这可能涉及使用药物。

1、药物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s)可以帮助降低血压,保护肾功能,并防止进一步的损害。

医生也可能开处方维生素D,因为患有肾脏疾病的人通常维生素 D水平较低,或者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

201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发布指南,建议对2型糖尿病和CKD患者使用钠 - 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或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s)。这些药物可降低CDK进展,心血管事件或两者的风险。

2、饮食变化

如果一个人患有肾病,他们的医生可能会要求他们跟踪以下营养素:

水:虽然必不可少,但过多的水或液体可能会增加肿胀和高血压的风险

钠:这可以升高血压,因为它是盐的成分。

蛋白质:对于患有肾脏疾病的人来说,蛋白质会导致血液中的废物积聚,给肾脏带来额外的压力。

磷:这种情况发生在许多蛋白质和乳制品中。过多的磷会削弱骨骼并对肾脏施加压力。

钾:患有肾病的人可以摄入比健康更高的钾,这可能会影响神经细胞。

3、控制血糖水平

这对于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至关重要,例如肾病,心血管疾病和影响神经系统的糖尿病神经病变。

这些条件也会导致进一步的复杂化。控制血糖水平也有助于防止这些发展。

4、晚期治疗方案

如果糖尿病肾病进展为ESRD,那么一个人需要透析或肾移植。他们通常需要透析他们的余生,或直到肾移植可用。

血液透析:血液通过前臂中的针头离开身体并通过管道进入透析机。机器过滤身体外的血液,血液通过另一个管和针返回。

一个人可能需要每周三到七次这样做,并且在一个会话中花费2到10个小时,这取决于他们选择的选项。

腹膜透析:使用腹部衬里或腹膜来过滤体内血液。

在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中,透析液通过导管进入腹部。流体在里面停留数小时,在排出之前过滤废物。排水需要30-40分钟。

在连续循环辅助腹膜透析(CCPD)或自动腹膜透析中,一个人在透析机上花费8-10个小时连接到透析机,同时他们睡觉。机器控制流体的排出。

一个人可以在家中,工作中或旅行时进行腹膜透析。它提供了灵活性,使人可以控制自己的状况。例如,一个人需要学习如何使用必要的设备,并确保他们在旅行时拥有所需的所有用品。

九、怎么预防糖尿病肾病

1、糖尿病患者降低糖尿病肾病风险的最佳方法是正确控制血糖水平和血压。

2、 生活方式的变化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包吃富含纤维和低糖的营养膳食,加工过的碳水化合物和盐。

3、经常锻炼

4、限制酒精摄入量

5、避免烟草(戒烟,不吸入二手烟)

6、定期检查血糖水平

7、遵循医生建议的任何治疗计划

8、尽可能限制压力

9、 尽可能多地学习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知识,包括肾脏疾病,可以帮助他们更自信,更能控制自己的病情和预防方法。

总结:

1、患有糖尿病的人的得糖尿病肾病的前景将取决于他们如何管理他们的血糖和血压水平以及他们接受诊断的阶段。早期治疗开始,前景越好。

2、治疗可以延缓或预防糖尿病肾病的进展。糖尿病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参加筛查,并采取早期措施预防肾病进展。

糖尿病肾病必查7项!漏掉第4项,5年后透析率翻倍


糖尿病肾病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早期不痛不痒,等出现症状时往往已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数据显示,约4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展为肾病,其中1/3可能走向尿毒症。但令人震惊的是,90%的早期肾病通过常规检查就能发现,关键是要查对项目

我们就来揭秘糖尿病肾病必查的7项关键指标,特别是那个容易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第4项,漏查它,5年内进展到透析的风险直接翻倍!

第1项:尿微量白蛋白,肾损伤的"第一滴泪"

肾脏就像人体的"滤网",健康时不会漏出蛋白质,但当肾小球开始受损,微量白蛋白就会悄悄"溜"进尿液。这个变化比血肌酐升高要早5-10年,是糖尿病肾病最早期的信号。

北京医院肾内科的研究显示,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的糖尿病患者,3年内进展到显性蛋白尿的概率是阴性者的8倍,建议每3-6个月查一次,留晨起中段尿最准确

关键点,>30mg/g即为异常,但一次阳性别慌,要重复检测确认。

第2项:尿蛋白肌酐比,比尿常规更灵敏

很多糖尿病患者只查尿常规,发现"-"就以为没事。其实普通尿常规要尿蛋白>300mg/dl才能检出,漏诊率高达60%!

更科学的做法是查尿蛋白肌酐比(ACR),它能发现微量的蛋白尿,上海瑞金医院的数据证实,ACR持续>30mg/g的患者,5年内肾功能下降速度是正常者的3倍。

注意,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女性要避开月经期。

第3项:血肌酐,别被"正常范围"骗了

化验单上血肌酐没标箭头就万事大吉?大错特错!肌酐正常不代表肾功能正常,因为肾脏有强大代偿能力,只有当50%以上肾单位损坏时,血肌酐才会明显上升

更值得关注的是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这个由肌酐值计算出的指标更能反映真实肾功能,eGFR<60ml/min/1.73m²持续3个月,就是慢性肾病3期。

重要提醒,肌肉量大的人肌酐值偏高,老年人偏低,要结合其他指标判断。

第4项:血清胱抑素C,最易漏查的"预警器"

这就是开头说的那个关键指标!胱抑素C是一种由所有有核细胞产生的蛋白质,不受年龄、性别、肌肉量影响,能比肌酐更早发现肾功能异常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追踪了800例糖尿病患者,发现胱抑素C升高但肌酐正常的人群,5年内进展到透析的比例是两项均正常者的2.3倍。

可惜这项检查尚未普及,很多医院甚至不主动开具,行动建议,下次复查时,主动要求加查这项(约80-120元)。

第5项:肾脏超声,看清肾脏的"真面目"

糖尿病肾病早期,肾脏可能已经发生体积增大(高滤过状态),晚期则会萎缩。超声能直观显示肾脏大小、结构,还能发现结石、囊肿等共病

特别要关注肾动脉阻力指数(RI),这个超声指标能反映肾内小动脉硬化程度。浙江大学的临床研究表明,RI>0.7的糖尿病患者,肾功能恶化风险增加4倍。

检查频率,确诊糖尿病5年以上,建议每年做一次。

第6项:眼底检查,眼睛是肾脏的"窗户"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肾病就像"孪生兄弟",都源于微血管损伤,北京同仁医院的统计显示,出现视网膜病变的糖尿病患者,83%同时存在肾脏损害

眼底检查不仅能发现早期视网膜病变,还能间接判断肾脏受损风险。如果眼底已出现微动脉瘤或出血点,要格外警惕肾病进展,实用技巧,散瞳检查最准确,但做完后6小时内不要开车

第7项:血尿酸,被低估的"帮凶"

高尿酸不只会引发痛风,还是肾功能下降的加速器。尿酸结晶会直接损伤肾小管,同时促进肾内炎症反应。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研究证实,血尿酸>420μmol/L的糖尿病患者,eGFR年下降速度比尿酸正常者快1.5倍,将尿酸控制在300-360μmol/L,能显著延缓肾病进展。

饮食注意,少吃动物内脏、浓肉汤,每天饮水2000ml以上。

一个真实案例:漏查的代价

2019年,一位52岁的中学教师因"脚踝水肿"就诊。他患糖尿病12年,每年查尿常规都"正常",血肌酐也在参考范围内,医生建议查尿微量白蛋白和胱抑素C,他却认为"没必要"。

3年后,他因恶心呕吐再次就医,此时eGFR已降至18ml/min(尿毒症期),不得不开始透析治疗。回溯发现,5年前他的胱抑素C就已经升高,错过了最佳干预期

护肾三招:越简单越有效

血压管理,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每降低10mmHg收缩压,肾病进展风险下降40%,优先选择普利类或沙坦类药物(需医生指导)。

蛋白质摄入,每天0.8g/kg,过量蛋白质增加肾脏负担。一个60kg的人,每天吃肉不超过手掌大小,鸡蛋1个,牛奶250ml。

运动处方,每周150分钟,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但要避免剧烈无氧运动加重肾小球高压。

查对指标,守住肾的底线

糖尿病肾病的发展就像下坡滚雪球,早期干预能有效"刹车"。记住这7项检查,特别是那个容易被忽略的胱抑素C,它可能是挽救你肾功能的关键。

参考文献:《中国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指南》[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8): 762-784.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标志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肾脏病杂志, 2022, 38(5): 385-392.

《中国慢性肾脏病早期筛查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杂志, 2023, 62(3): 231-240.

声明:"非诊疗建议,如有不适请就医"。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旨在科普健康生活,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涉及人物侵权、图片版权、事件部分存疑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内容!

糖尿病肾病,中西医如何治疗?

我是肾病科邓立武医生,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领域深耕30多年。今天要和大家聊聊这个被称为"消渴病肾病"的并发症(中医命名),它就像糖尿病患者的"隐形杀手",若不及时干预,5年内约30%的患者会进展至肾衰竭。


一、中医怎么看糖尿病肾病?

中医称之为"消渴病肾病",核心病机是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浊毒内蕴的三阶段演变。早期多表现为口干、乏力(气阴两虚),中期出现水肿、畏寒(阴阳两虚),晚期则见恶心、皮肤瘙痒(浊毒瘀阻)。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关键策略

1. 西医基础治疗

  • 血糖控制:首选SGLT-2抑制剂(如达格列净等),可降低肾功能恶化风险40%
  • 血压管理:ARB类降压药(如缬沙坦等)能减少蛋白尿
  • 饮食调整:每日蛋白摄入控制在0.8g/kg体重

2. 中医辨证用药

  • 早期(气阴两虚):中药对证汤剂,如黄芪 生地黄 山药等(减少微量白蛋白尿)
  • 中期(阴阳两虚):中药对证汤剂,如制附子 肉桂 茯苓等(改善水肿)
  • 晚期(浊毒瘀阻):中药对证汤剂,如大黄 丹参 土茯苓等(降低血肌酐)

3. 特色疗法

  • 中药对证汤剂:临床数据显示可延缓eGFR下降1.5-2ml/min/年
  • 药浴疗法:发散排浊汤(含艾叶、红花等)缓解皮肤瘙痒有效率83%

三、给患者的五个建议

1、每月必查: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比尿常规更敏感)

2、忌口清单

绝对禁忌:杨桃(含神经毒素)

严格限制:咸菜、火腿(每日盐<3g)

3、运动原则:每天快走30分钟(改善胰岛素抵抗)

4、中药禁忌:关木通、广防己等马兜铃酸药材禁用

5、绝对不能做:擅自停用降压药(哪怕血压"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