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 肉包(糖尿病患者可以吃肉包吗)

医者真言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大可放心吃的3种包子!建议您照着做

包子是很常见的主食,爱吃包子的糖尿病人也不在少数,只不过,包子毕竟是面粉做成的,对血糖的影响也很大,今天分享几位糖尿病人自己做的3种包子,营养好吃,而且对血糖的影响并不大,建议糖尿病友可以经常吃!

1、全麦面粉纯廋猪肉包菜胡萝卜包子

我今天做了全麦面粉纯廋猪肉包菜胡萝卜包子,觉得很好吃,分享给大家。

准备材料:面粉,猪肉,包菜,胡萝卜,酵母粉。100克面粉配一克酵母粉,50克水。

和面做法:先把酵母粉用温水化开,再倒进面粉里把面和好,保证三光,盆光,面光,手光,粘手就说明比例不对,面团揉好后用盖子盖着发酵。

如果温度还比较低,可以放在30一40度的温水里,这样发酵会快点。等到面发开比原来大一倍,有蜂窝状就可以了,然后糖友一定要记得把发好的面揉匀,使面里的气泡排干净,再切成小块,把小块压平包肉馅。

肉馅做法:把包菜,肉,小葱切碎,撒上盐,虾皮粉,胡椒粉,葛粉,淋一点酱油和亚麻籽油,搅匀就可以了。

之后就是包包子了,包好后放二十分钟,第二次发酵,水烧开后放上蒸笼,蒸30分钟后关火,再放10分钟就可以了,蒸出来的包子有弹性,很好吃,而且因为在材料上,我加入了多种蔬菜,而肉类放的比较少,所以对血糖的影响也不算大。

2、蔬菜杂粮包子

今天分享一下我做的包子,一种白面包子,一种杂粮包子。家里人吃白面的,我吃杂粮的。我们这里很少吃米饭,杂粮包子就是我的主食,有时也吃点白面包子。

原料:白面粉、黑麦面、苦荞麦面粉、纯牛奶、各种蔬菜馅料

首先是发面,白面包子直接放入发酵粉用水和好发酵就可以了。杂粮包子,我用的白面粉、黑麦面、苦荞麦面粉,用的.1:1.:1的比例,我都是用的纯牛奶和的面,加入适量的发酵粉。

现在温度还低,我一般用温水捂着面盆,发酵的效果会好些。或者把微波炉空着加温5分钟,然后关掉电源,把面盆放入微波炉也可以。

这次的包子馅,品种有点多,有鸡肉,胡萝卜,黑木耳,口蘑,豆干,葛根粉丝,鸡蛋,黄瓜,首先鸡蛋在锅里炒熟捣碎,豆干和口磨先焯水,然后把菜全部切碎,拌入做料,加点切碎的小葱,放入适量橄榄油,拌匀即可。

面发好后,揉一下,切成小块,压成圆形面片,包入肉馅,放入加了温的微波炉,第二次发酵,再放入开水锅里蒸30分钟,冷5分钟,包子就蒸好了。包子蒸好后,尝了一下,味道不错。

糖尿病友做包子,面粉最好选择杂粮的,然后馅料,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跟爱好,选择多种蔬菜,搭配一点肉类,这样既保证了营养,而且味道也好,对血糖的影响也不大哦!

3、胡萝卜香菇杂粮包

杂粮包子是比较适合糖尿病友的,我今天早上的主食就是杂粮包子。

原料:1份绿豆面,1份玉米面,1.5份白面,先发酵;包子馅由胡萝卜、香菇、黑木耳、豆腐、鸡蛋组成。

将发酵好的面揉成团,包好后用锅蒸熟;一般每次我都包得多,吃不完的放冰箱里冻起来,吃时提前拿出来,加热后再吃。

有时候我也会做一点其他的蔬菜馅包子,比如白菜包子,杂粮红豆沙包子等等,糖尿病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

比如我今天的早餐:黑木耳30克,山药27克,秋葵117克,坚果11克,桑椹6颗,生花生米6颗。

早餐的主食:一个自制杂粮豆沙包子,约35克,山药。辅食:黑木耳,坚果,枸杞子,桑椹,花生米,一个清水鸭蛋,一袋奶粉泡水,一盘水煮秋葵。

降糖小能手—胡萝卜馅包子|糖尿病食谱

胡萝卜馅包子

每100克胡萝卜中,约含蛋白质0.6克,脂肪0.3克,糖类7.6~8.3克,铁0.6毫克,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1.35~17.25毫克,维生素B10.02~0.04毫克,维生素B20.04~0.05毫克,维生素C12毫克,另含果胶、淀粉、无机盐和多种氨基酸。

面粉500g,胡萝卜4根,酵母粉5g,五花肉250g,食盐适量,酱油5ml,味精3g,葱2根,料酒5ml,香油3g,水250ml,十三香3g,黄酱15ml。

1、酵母放在面粉中,加入温水搅拌成絮状后揉成光滑的面团,用保鲜膜盖好,在温暖的地方发酵至两倍大。

2.发酵好的面团放在案板上排气后重新发酵至两倍大,发面团即完成

3.胡萝卜擦成茸,五花肉搅成馅,葱切碎备用。

4.将肉馅放在器皿中,用筷子顺着一个方向快速搅打,边搅打边淋入少许清水,至搅打上劲。

5.将胡萝卜茸、葱花和所有的馅料调料放在一起,顺时针搅拌上劲即可。

6.将面团揉成长条后等分成大小均匀的面剂子,擀成皮后包入馅料,整形成包子形。

7.蒸锅里注入水,篦子上铺笼布,大火烧至上气后将包好的包子放入,旺火足气20分钟。

8.时间到后不要立即打开盖子,熄火后2分钟再打开,包子不回缩。

营养功效:

胡萝卜中的木质素,有提高机体抗癌能力和消灭癌细胞的作用。所含丰富的果酸(10%)有利于糖脂代谢,用石油醚提取的物质,有明显降低血糖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其血液中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因,正是这些自由基因破坏了人体内胰岛素的活性。胡萝卜中含有大量的β胡萝卜素,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因此日常饮食中多吃胡萝卜对防治糖尿病有极大的帮助。

收看《糖尿病食疗要方》可添加糖顾问微信号:tangguwen

少吃包子!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爱吃面食的人,不想住院就少碰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一口热气腾腾的包子,香气扑鼻,谁能抵挡?可你知道吗?看似无害的一口,却可能是糖尿病患者住进医院的“第一步”!

为什么?答案藏在本文的每一行字里,且听细细道来。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面食因方便、美味,成为不少人餐桌上的“常客”。然而,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反复提醒:高碳水、高血糖负荷的食物,是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隐形杀手。

尤其是白面包子、馒头、面条等精制面食,吃得多了,血糖就像脱缰的野马,想拦都拦不住!

面食为何成了“血糖炸弹”?

从一粒麦子到一张白面饼,需要经历多次精细加工。这个过程中,膳食纤维、维生素B族等宝贵营养素大量流失,只剩下纯粹的淀粉。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研究,普通白面食品的血糖生成指数(GI值)高达85以上,属于“高GI食物”。

高GI食物意味着,食用后血糖会在短时间内迅速飙升。这就像往火堆里猛加干柴,火势一发不可收拾。血糖快速波动,不仅增加胰岛β细胞的负担,还容易诱发胰岛素抵抗,加速糖尿病的进展。

而一份发表于《中华糖尿病杂志》的大型流行病学调查指出,中国成年居民中,糖尿病知晓率不足40%,很多人已经血糖异常,却浑然不觉,继续大口吃着包子、炒面,直到出现并发症才追悔莫及。这不是危言耸听,是无数真实病例凝结的血泪教训。

真实案例:一顿早餐,换来一个月的住院

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有这样一位患者,姓赵,52岁,体型微胖,平日工作忙碌,早餐常常是两个大肉包、一杯豆浆。

赵先生自认为吃得健康,从不油腻,哪知某天突然出现口渴、多尿、视力模糊,被家人紧急送医。

检查结果令人震惊:空腹血糖19.6mmol/L,糖化血红蛋白11.2%,已经发展成典型的2型糖尿病急性期,且伴有酮症倾向。医生指出,赵先生长期高碳水饮食,尤其是偏爱面食,不控制摄入,是导致血糖失控的罪魁祸首。

赵先生在医院整整住了一个月,期间需要每天多次胰岛素注射,严格饮食控制,心理压力也极大。出院时,他感慨地说:“早知道,哪还敢天天吃包子!”

一个不起眼的早餐习惯,让健康打了水漂。这样的教训,值得每一个人警醒。

包子、面条、馒头,真的不能碰了么?

当然不是!医学上讲究的是“量”和“质”,而不是一刀切地禁食。包子、面条不是毒药,关键要看怎么吃、吃多少、和什么一起吃。

首先,控制总量。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主食总量应分配合理,避免单次摄入过多,尤其是高GI主食,比如白面食品。一次吃俩大包子,血糖肯定受不了。

其次,调整结构。可以选择部分粗粮面食,比如全麦包子、荞麦面条、杂粮馒头,膳食纤维含量更高,有助于延缓血糖上升速度。

更重要的是,搭配蛋白质和脂肪食物。如一顿早餐,搭配一个鸡蛋、一杯无糖酸奶、一些坚果,可以有效降低整体餐后血糖反应。

正如《中华医学杂志》一项研究指出,合理搭配膳食结构,比单纯控制碳水摄入更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记住一句话:吃得聪明,比什么都重要!

为什么爱吃面食的人更易“中招”?

从生理机制来看,精制碳水化合物进入体内后,迅速被消化吸收,导致血糖短时间内大幅上升,刺激胰岛素大量分泌。长期如此,胰岛β细胞疲劳甚至凋亡,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最终形成糖尿病。

而一项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数据表明,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已超过1.2亿,且每年以近10%的速度增长。其中,饮食结构失衡被认为是重要因素,尤其是高碳水高热量饮食模式

在临床中,常见一些农村或小城市的中老年人,天天以馒头、面条、花卷为主食,蔬菜少、蛋白质少,血糖控制自然越来越差。不少患者自己还“美滋滋”地说:“我又没吃肉,肯定健康”,殊不知,血糖早已悄悄超标。

吃得不对,再多运动也补不回来。就像一边往水里舀水,一边又不停地打洞,怎么能盛得住?

实用建议:想健康,吃面食记住这几点

第一,主食多样化。全谷物、杂豆、燕麦、荞麦、小米,这些低GI、富含膳食纤维的食材,要常常出现在餐桌上,别只盯着白面。

第二,控制食量。每餐主食量控制在拳头大小,细嚼慢咽,避免暴食。特别是早餐,少吃精白面制品,多搭配蛋白质和脂肪。

第三,合理搭配。每餐确保有蔬菜(尤其是绿叶菜)、优质蛋白(如鱼、蛋、豆制品),减少单一碳水化合物摄入。

第四,关注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要定期监测血糖,把握自身变化,及时调整饮食和用药。早发现、早干预,胜过亡羊补牢。

第五,心理建设也很重要。很多人一听到“不能吃包子”就焦虑、抗拒。其实,科学饮食不是剥夺快乐,而是延续健康。就像古人说的:“小不忍则乱大谋”,一时的嘴快,不值得用健康去交换。

医者心声:预防胜于治疗,人人有责

作为医护人员,深知糖尿病并发症的可怕:失明、肾衰竭、截肢、心梗、脑卒中……每一个都是沉重的家庭负担,沉痛的人生转折。

而事实上,70%以上的2型糖尿病,是可以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预防的!这不仅是医生的责任,更是全社会、每一个人的责任。关心自己,关心家人,从一日三餐做起,从减少一个包子开始,便是最真挚的健康守护。

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每一位朋友,都能带着笑容迈向健康,而不是带着病痛走进医院。

记住,生活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谁懂得节制,谁就能笑到最后。

少吃包子,不是让快乐打折,而是让生命加分!

参考文献

[1]王丽敏,赵文华,杨文玲,等. 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流行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12):1898-1905.

[2]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04):315-409.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