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中医辩证(中医辨症糖尿病)
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
糖尿病在中医里面是属于消渴病的范围,临床上根据症状及舌脉,一般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1)阴虚燥热型,患者常感异闷热
(2)七阴两虚型。
(3)七阴两虚兼于瘀滞者,可以选用养阴活血方。
(4)辩证如果属于肝肾阴虚的,可以选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
(5)辩证属于阴阳两虚的,可以用金匮肾气丸进行治疗。
比如患者的主要症状,除了多饮多尿,多食以外,还伴有口咽干燥大便干燥,倦怠乏力,容易疲劳,或者心悸气短,盗汗或头晕耳鸣,舌体比较胖,有齿痕舌苔属于白,脉玄细,这个辩证的话就属于七阴两虚,可以选用生脉散增液汤,进行加减治疗,糖尿病发展到后期基本上都是阴阳两虚,冬天怕冷,热天怕热。创作不易感谢缘主的转发,点赞,长期吃西药的,大部都会消化不良,明天我将给大家分亨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来改善糖友的体质
消渴与视物模糊: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及经典方药解析
糖尿病症状可分为典型表现、非典型及并发症相关症状,不同阶段和类型差异显著。
首先,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这是最经典的表现,在1型糖尿病中尤其明显。
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症状并不典型。比如皮肤问题(黑棘皮病、皮肤感染、干燥瘙痒),视力模糊,疲劳乏力,以及伤口愈合缓慢等。
糖尿病还会引起一系列急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会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深快、呼气有烂苹果味等症状。慢性并发症则包括:视力下降,手脚麻木刺痛,以及糖尿病足导致的足部溃疡等。
病例:刘某 男 66岁 退休干部 2型糖尿病 2022年初诊
症状:口渴多饮、食量增大、小便偏多;体形肥胖,精神差。检查,尿糖( ),空腹血糖13.4mmol/L;血压、心电图正常,舌苔薄白润、舌体胖大,脉缓偏弦。
我给开方:生黄芪、山药、玄参、苍术、生地、百合、知母、天花粉、石斛、乌梅。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配合小剂量消渴丸。
服药80剂后,精神好转,口渴减轻,小便正常,夜尿1-2次,食欲稳定;复查尿糖阴性,餐前血糖正常。血压130/89mmHg;其它无任何不适,舌淡润,脉缓柔和。按原方加丹参,每日一剂,再服一月,另外小量消渴丸合六味地黄丸巩固疗效。
按上中下三消分治;初期(三多症明显)后期(症状缓解,仅尿糖/血糖异常):以补益为主,禁用清热、利尿等攻法.
总结
通过健脾益气、滋阴生津,成功改善症状、控制血糖;辨证分阶段治疗(初期攻邪,后期补虚)及个体化加减用药;消渴病不等于糖尿病,需辨证施治,避免滥用降糖药。
中医分析糖尿病:五型辨证施治,中医古方助你降糖!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常见的疾病——糖尿病。
《糖尿病全球地图》显示,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在不断增加,预计到未来几十年内还将继续增长。同时,中国作为糖尿病大国,其糖尿病患者人数也位居全球前列,并且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那么什么是糖尿病呢?先说说西医对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是一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利用缺陷所引起。简言之,就是体内糖分代谢紊乱导致的血糖升高一类疾病。
在中医里,糖尿病被称为“消渴病”,这一名称来源于它的主要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
当然是得辨证论治了!这里给大家分享5个治糖尿病证型的治法以及中药。
1.肺热津伤证
表现:口干舌燥、烦渴欲饮、尿频量多、烦热多汗。
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方药:消渴丸。
2.胃热炽盛证
表现: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结。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方药:玉女煎。
3.气阴两虚证
表现:口渴多饮、多食、便溏、精神不振、浑身无力。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七味白术散。
4.肾阴亏虚证
表现:尿频量多、浑浊如脂膏、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
治法:滋阴固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
5.阴阳两虚证
表现:手足心热、口干舌燥、腰膝酸软、怕冷、男性阳痿、女子月经不调。
治法:滋阴补阳,
方药:金匮肾气丸。
中医对糖尿病的辨证论治主要基于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如果用药之前不太确定自己的类型,最好还是咨询专业医生看看,不要盲目跟风用药。
今天的分享到这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