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可以包子(血糖高的人早餐可以吃包子吗)
糖尿病人大可放心吃的3种包子!建议您照着做
包子是很常见的主食,爱吃包子的糖尿病人也不在少数,只不过,包子毕竟是面粉做成的,对血糖的影响也很大,今天分享几位糖尿病人自己做的3种包子,营养好吃,而且对血糖的影响并不大,建议糖尿病友可以经常吃!
1、全麦面粉纯廋猪肉包菜胡萝卜包子
我今天做了全麦面粉纯廋猪肉包菜胡萝卜包子,觉得很好吃,分享给大家。
准备材料:面粉,猪肉,包菜,胡萝卜,酵母粉。100克面粉配一克酵母粉,50克水。
和面做法:先把酵母粉用温水化开,再倒进面粉里把面和好,保证三光,盆光,面光,手光,粘手就说明比例不对,面团揉好后用盖子盖着发酵。
如果温度还比较低,可以放在30一40度的温水里,这样发酵会快点。等到面发开比原来大一倍,有蜂窝状就可以了,然后糖友一定要记得把发好的面揉匀,使面里的气泡排干净,再切成小块,把小块压平包肉馅。
肉馅做法:把包菜,肉,小葱切碎,撒上盐,虾皮粉,胡椒粉,葛粉,淋一点酱油和亚麻籽油,搅匀就可以了。
之后就是包包子了,包好后放二十分钟,第二次发酵,水烧开后放上蒸笼,蒸30分钟后关火,再放10分钟就可以了,蒸出来的包子有弹性,很好吃,而且因为在材料上,我加入了多种蔬菜,而肉类放的比较少,所以对血糖的影响也不算大。
2、蔬菜杂粮包子
今天分享一下我做的包子,一种白面包子,一种杂粮包子。家里人吃白面的,我吃杂粮的。我们这里很少吃米饭,杂粮包子就是我的主食,有时也吃点白面包子。
原料:白面粉、黑麦面、苦荞麦面粉、纯牛奶、各种蔬菜馅料
首先是发面,白面包子直接放入发酵粉用水和好发酵就可以了。杂粮包子,我用的白面粉、黑麦面、苦荞麦面粉,用的.1:1.:1的比例,我都是用的纯牛奶和的面,加入适量的发酵粉。
现在温度还低,我一般用温水捂着面盆,发酵的效果会好些。或者把微波炉空着加温5分钟,然后关掉电源,把面盆放入微波炉也可以。
这次的包子馅,品种有点多,有鸡肉,胡萝卜,黑木耳,口蘑,豆干,葛根粉丝,鸡蛋,黄瓜,首先鸡蛋在锅里炒熟捣碎,豆干和口磨先焯水,然后把菜全部切碎,拌入做料,加点切碎的小葱,放入适量橄榄油,拌匀即可。
面发好后,揉一下,切成小块,压成圆形面片,包入肉馅,放入加了温的微波炉,第二次发酵,再放入开水锅里蒸30分钟,冷5分钟,包子就蒸好了。包子蒸好后,尝了一下,味道不错。
糖尿病友做包子,面粉最好选择杂粮的,然后馅料,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跟爱好,选择多种蔬菜,搭配一点肉类,这样既保证了营养,而且味道也好,对血糖的影响也不大哦!
3、胡萝卜香菇杂粮包
杂粮包子是比较适合糖尿病友的,我今天早上的主食就是杂粮包子。
原料:1份绿豆面,1份玉米面,1.5份白面,先发酵;包子馅由胡萝卜、香菇、黑木耳、豆腐、鸡蛋组成。
将发酵好的面揉成团,包好后用锅蒸熟;一般每次我都包得多,吃不完的放冰箱里冻起来,吃时提前拿出来,加热后再吃。
有时候我也会做一点其他的蔬菜馅包子,比如白菜包子,杂粮红豆沙包子等等,糖尿病友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
比如我今天的早餐:黑木耳30克,山药27克,秋葵117克,坚果11克,桑椹6颗,生花生米6颗。
早餐的主食:一个自制杂粮豆沙包子,约35克,山药。辅食:黑木耳,坚果,枸杞子,桑椹,花生米,一个清水鸭蛋,一袋奶粉泡水,一盘水煮秋葵。
少吃包子!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爱吃面食的人,不想住院就少碰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李医生在最近一次公开健康讲座中指出,长期大量食用包子等高碳水化合物面食,对糖尿病患者和有糖尿病风险的人群可能构成严重健康隐患。
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4亿,且每年仍以惊人速度增长。面食作为中国人饮食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血糖影响的问题亟待重视。
2024年4月15日,在"全国糖尿病防治宣传周"活动中,李医生接受了记者采访。他坐在医院会议室内,身着整洁的白大褂,神情严肃地翻开一份最新的临床研究报告。
"很多糖尿病患者并不了解,一个普通的肉包子能迅速将血糖推至危险水平。我们病房里约30%的急性并发症患者,都与不当饮食有关,而面食过量是最常见的诱因之一。"
面食危机:糖尿病患者的隐形杀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数据显示,我国居民谷薯类食物摄入量平均为337克/天,其中面食占比超过40%。面食在北方地区尤为普遍,很多人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面食。
"问题的关键在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特性,"李医生指着投影仪上的血糖曲线图说道,"面食中的淀粉在消化过程中会迅速转化为葡萄糖,导致血糖快速上升。
对普通人来说,这一过程由胰岛素调节;但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这就像是一场无法控制的'血糖风暴'。"
中国医学科学院代谢病研究所王教授的研究团队于2023年发表在《中华糖尿病杂志》上的研究表明,一个普通的肉包子(约100克)含有约50克碳水化合物,相当于3.3两米饭的碳水含量。
更令人担忧的是,面食中的精制面粉升糖指数较高,进食后血糖上升速度远超同等碳水的粗粮。
北京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2024年第一季度收治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中,有87位患者入院前24小时内曾大量食用包子、馒头等面食。其中,58岁的张先生在食用8个包子后,血糖飙升至28.7毫摩尔/升,出现酮症酸中毒,被紧急送医。
"面食本身并非'罪魁祸首',关键在于食用方式和数量,"李医生强调,"我国传统的'主食为王'饮食模式需要与时俱进地调整,特别是对于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人群。"
包子作为中国传统面食之一,深受国人喜爱。而在便利与美味背后,隐藏着多重健康风险。
2024年3月,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一项针对市售包子的营养成分分析研究显示,普通肉包子(100克)平均含有约280千卡热量,其中碳水化合物约50克,脂肪约5克,蛋白质约9克。
对于每日总热量控制在1800千卡的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一个肉包子就占了总热量的15.6%,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则达到日推荐量的25%以上。
"更值得注意的是包子的加工工艺,"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张教授指出,"传统包子制作过程中添加的碱、油脂以及精制白面粉,都会增加其升糖指数。相较于粗粮,包子等精制面食会导致血糖更快速攀升。"
李医生进一步解释道:"包子的馅料也是一个问题。肉馅包子虽然增加了蛋白质含量,但同时也增加了脂肪和盐分摄入。对于已经出现肾脏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这种高盐、高脂的组合尤为不利。而甜馅包子则更是'糖上加糖',血糖负担倍增。"
在李医生门诊中,有一位65岁的王阿姨,糖尿病病史15年,习惯每天早晨吃3-4个包子。她的糖化血红蛋白长期徘徊在9%-10%之间(健康控制目标为7%以下),多次调整药物方案效果均不理想。
在李医生建议下,王阿姨将早餐改为1个鸡蛋、1杯酸奶和少量燕麦,三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下降至7.2%,用药剂量也相应减少。
科学应对:面食爱好者的健康之道李医生并非主张糖尿病患者完全禁食包子等面食,而是强调"科学选择,合理控制"的理念。
"面食在我国饮食文化中根深蒂固,贸然全面禁止既不现实,也容易导致患者的抵触心理,"李医生表示,"科学的做法是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国家卫健委2023年发布的《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糖尿病患者碳水化合物摄入应占总能量的45%-60%,且应优先选择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基于这一原则,李医生提出了以下建议:
"对于不愿意完全放弃面食的糖尿病患者,可以考虑全麦面粉制作的包子,或添加燕麦、荞麦等粗粮的混合面食。这类面食升糖指数较低,且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葡萄糖吸收。
同时,一次食用的数量应严格控制,一般不超过一个中等大小的包子。"
中国营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赵教授指出:"进食顺序也很重要。研究表明,先食用蔬菜和蛋白质食物,再食用碳水化合物,可以减缓血糖上升速度。因此,糖尿病患者若食用包子,最好先吃些蔬菜和鸡蛋等蛋白质食物。"
李医生在门诊中推广的"四分之一原则"也得到了患者的积极反馈。即将餐盘虚拟分为四等份,蔬菜占据两份,优质蛋白质占据一份,碳水化合物仅占一份。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掌握平衡膳食的要点。
"不只是糖尿病患者,所有爱好面食的人群都应当警惕过量食用面食的风险,"李医生说,"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超重肥胖、高血压等高危人群,更应提前调整饮食结构,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2024年5月1日,李医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织的公益讲座上,向居民展示了多种健康替代方案,如全麦馒头、燕麦粥、杂粮窝头等。他同时强调,合理膳食只是糖尿病管理的一部分,规律运动、按时服药、定期监测血糖等综合措施同样不可或缺。
"我们的目标不是剥夺患者的饮食乐趣,而是帮助他们找到健康与美食的平衡点,"李医生说,"毕竟,真正的美食应该是既满足口腹之欲,又呵护身体健康的。"
少吃包子!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爱吃面食的人,不想住院就少碰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参考文献: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2年版
《碳水化合物摄入与2型糖尿病相关性研究》中华医学杂志
《高糖饮食对胰岛素敏感性影响》中国营养学杂志
医院内分泌科病房里,近三成住院患者都与不当饮食习惯密切相关。特别是那些习惯将包子、馒头、饺子等面食作为主食的糖尿病患者,往往因血糖控制不佳而反复入院。
临床观察发现,过量摄入精制面食会导致血糖急剧波动,加速糖尿病并发症的发展进程。这不仅关乎糖尿病患者,也是所有面食爱好者需要警惕的健康隐患。
一只普通肉包子的碳水含量相当于两碗米饭,这是很多人不了解的事实。从营养学角度看,面粉经过精细加工后,膳食纤维大量流失,剩下的淀粉在消化过程中迅速转化为葡萄糖,导致血糖快速升高。
多中心研究数据表明,连续两周每天摄入3个以上包子类面食的糖尿病患者,其空腹血糖平均上升1.7mmol/L,糖化血红蛋白增加0.5%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包子等面食的危害不仅来自面皮。馅料中常添加大量糖分和淀粉增加口感,使得整个食物的血糖负荷进一步提高。
北京地区某三甲医院营养科追踪调查显示,每周食用10个以上包子的人群中,新发糖尿病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出37%。
糖尿病患者过量食用包子、馒头等面食后,常见三大危险信号:血糖波动加剧、餐后高血糖持续时间延长、胰岛素需求量增加。
这种血糖的"过山车"式变化会对血管内皮产生慢性损伤,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纵观疾病发展过程,持续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微血管并发症风险增加,包括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
临床实践中我们看到,依赖面食为主食的患者常出现一种特殊现象:即使空腹血糖控制理想,餐后血糖仍然显著升高。这种"隐匿性高血糖"往往被患者忽视,却是并发症的主要推动力。
近期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的频率每增加10%,微血管并发症风险就会提高15%。
面食中的精细碳水化合物会引发短时间内的胰岛素大量分泌,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这无疑是给已经疲惫不堪的胰岛β细胞增加额外负担。
从病理学角度看,这种长期的过度刺激会加速胰岛功能衰竭,使得血糖控制更加困难。国内一项追踪2000名糖尿病患者五年的研究发现,高面食摄入组患者口服降糖药物失效、需要注射胰岛素的时间比低面食摄入组平均提前了1.7年。
对于非糖尿病的面食爱好者,长期大量摄入精制面食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岛素抵抗风险。这就像汽车一直踩着油门行驶,最终导致发动机过热损坏。医学实践证实,每天摄入超过300克精制面粉制品的健康人群,其5年内发展为糖尿病前期的概率是正常饮食人群的2.3倍。
我们经常将食物分为主食和副食,殊不知对糖尿病患者而言,这种分类方式可能误导治疗方向。就医学机制而言,需要关注的是食物的血糖指数和血糖负荷,而非简单的食物类别。包子、馒头、饺子等面食虽作为传统主食,但其血糖指数普遍高于糙米、燕麦等全谷物,更不利于血糖管理。
那么,糖尿病患者和面食爱好者应该如何调整饮食策略?面食不必完全禁止,但需严格控制摄入量和频率。对糖尿病患者而言,一天最多摄入相当于一个中等大小包子的精制面食,且最好安排在上午活动量较大的时段食用。可以尝试将普通面粉与全麦面粉按1:1比例混合制作,既保留熟悉的口感,又能降低血糖反应。
从淀粉结构改变着手,适当延长面食发酵时间可降低其血糖反应。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会抑制淀粉酶活性,减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研究显示,经12小时以上发酵的面食,其血糖指数可降低15-20%。
吃面食时搭配适量蛋白质和纤维素食物,能有效缓解餐后血糖峰值。具体做法是先吃一小碗蔬菜沙拉或一碗蛋花汤,再食用面食,这样可以将血糖峰值降低约30%。
当你特别想吃包子馒头时,试试这个"5分钟延迟法":先吃其他菜品5分钟,再少量品尝面食,往往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而不过量。同时,记录进食后1小时和2小时的血糖变化,找出个体对不同面食的血糖反应模式,据此调整饮食策略。
对于已经习惯面食的患者,可采用"渐进替代法":每周减少一天的面食摄入,用粗粮、薯类或豆类代替,三个月后能形成新的饮食习惯。面对面食诱惑时,先问自己:"这一时的满足值得换来几小时的高血糖和可能的并发症风险吗?"
当你走过早餐摊位,闻到包子的香气,想一想:这小小的面食可能引发的不仅是瞬间的血糖升高,还有长期的健康隐患。糖尿病不是一种简单的"血糖高"的疾病,而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紊乱,精制面食的过量摄入无疑会加剧这种紊乱。你愿意为了短暂的口腹之欲,付出健康的代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