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空腹血糖正常(糖尿病空腹血糖7.1正常吗)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漏诊率超50%!几亿人的误区!空腹血糖指标正常不等于没病……

奶茶不离手,甜点心头爱

这种嗜糖如命的生活习惯

不仅会令人肥胖

更会增加糖尿病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

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也将持续受到高血糖的侵蚀

从而面临各种并发症的危害

今天,上海中医药大学

金牌健康讲师团讲师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

内分泌学分会副会长

主任医师吴坚教授

将教大家摆脱“甜蜜的忧伤”

空腹血糖检测正常

就说明没有糖尿病吗?

吴医生明确指出,这是一种误区。部分糖尿病早期病人的空腹血糖是正常的,但是餐后血糖,特别是做糖尿病的诊断实验、口服糖耐量试验(喝了一定的糖水以后,糖负荷后两小时血糖)是达到糖尿病标准的,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即平均2~3个月的血糖水平)也是达到糖尿病标准的。

上述检查一般体检不会做,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会漏掉此类糖尿病高危人群。

吴医生建议,糖尿病高危人群体检加做餐后血糖检查项目。

糖尿病患者往往只监测空腹

而忽视餐后血糖

因此,造成漏诊率高达50%

这是一个常见误区

专家提醒:

关注餐后2小时血糖指标

尤!为!重!要!!!

所有降糖药都是空腹吃吗?

对此,上海中医药大学金牌健康讲师团讲师徐艺医生介绍,根据不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胃肠道反应、以及作用时间和用途,每种药物服用时间各不相同。

例如,临床上使用较多的磺脲类的促泌剂(格列美脲、格列喹酮等),就是要空腹服用的;

而部分控制餐后血糖的药物(例如阿卡波糖),则是要在吃第一口饭后服用,即随餐服用;

另外,常用的胰腺药物(例如二甲双胍),如果是缓释片,餐前、餐中、餐后都可服用;但如果是平片的话,就会有一定的胃肠道刺激性,建议患者餐中或餐后服用。

来源: 名医话养生

空腹血糖正常≠没糖尿病?医生揭秘:糖尿病的\u0026#34;终极裁判\u0026#34;藏在这里

01 一个让医生皱眉的检查结果

50岁的装修工陈师傅最近有点懵:饭量大增却暴瘦10斤,饿起来心慌手抖。工友提醒他测血糖,社康结果显示6.3mmol/L——医生说“没到糖尿病标准”。可到了三甲医院,空腹血糖6.1mmol/L还是“临界值”,但一个叫“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却飙到了8.6%!最终糖耐量试验确诊:糖尿病。

“为什么单点血糖正常,却被确诊了?”陈师傅的经历,戳中了无数人的认知盲区:测血糖就像拍快照,而糖化血红蛋白才是记录血糖“长期表现”的监控录像。

02 血糖VS糖化血红蛋白:谁是真正的“实力派”?

很多人以为:血糖高就是糖尿病,血糖正常就万事大吉。但真相是:

• 血糖的“表演型人格”: 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只能反映某个时间点的数值。比如陈师傅,可能只是空腹时血糖“装正常”,餐后或夜间血糖早已“爆表”。

• 糖化血红蛋白的“铁面无私”: 它是红细胞里血红蛋白和葡萄糖的“结合产物”,红细胞寿命120天,它就像“时间戳”,把近2-3个月的血糖平均值牢牢“刻”在报告上。

举个通俗的例子:血糖像每天的天气预报,糖化血红蛋白则是整个季度的气候总结。你可能某天温度低,但整个季度高温频发——这时候只看某天温度,就会漏掉“气候异常”的真相。

03 看懂糖化血红蛋白报告:这组数字决定健康走向

先划重点:世界卫生组织(WHO)把糖化血红蛋白≥6.5%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之一。 但不同数值背后的含义,远比你想的更关键:

数值(HbA1c) 临床意义 该怎么做?

<4.0% 低于正常,警惕贫血等血液病 挂血液科排查

4.0%-5.7% 正常范围 保持健康习惯

5.8%-6.4% 糖尿病前期 马上控糖!每3-6个月复查

≥6.5% 糖尿病(需结合糖耐量试验) 找内分泌科制定方案

6.5%-7.0% 血糖控制良好 继续保持

7.0%-8.5% 控制一般 调整方案!每降1%,并发症风险降37%

>8.5% 控制不佳 立即就医!并发症风险飙升

划重点: 很多人觉得“糖化血红蛋白高一点没事”,但研究显示:每降低1%,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降35%,肾脏病变风险降33%!

04 这些情况会让糖化血红蛋白“说谎”

别以为糖化血红蛋白绝对可靠,这4类人要注意:

• 贫血患者: 红细胞太少,指标可能“假性降低”;

• 孕妇: 孕期红细胞更新快,结果可能偏低,需结合其他检查;

• 脾切除人群: 红细胞“寿命延长”,指标可能“假性升高”;

• 高原地区居民: 红细胞代偿性增多,数值可能比实际高。

05 给糖友的实用建议:多久查一次?

• 未确诊人群: 45岁以上、肥胖、有家族史者,每年查1次;

• 糖友: 初诊或调整治疗方案时,每3个月查1次;控制稳定后,每6个月查1次。

提醒: 糖化血红蛋白不受饮食、运动影响,不用空腹就能查,比糖耐量试验更方便!

空腹血糖不高,可能也有糖尿病?医生告诉你→

在中国,糖尿病已经成为

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的

第三大威胁人们生命安全的疾病

对于糖尿病的指标问题

有网友询问:

到底血糖多少,才算确诊糖尿病?

对于这一问题,有请

上海中医药大学金牌健康讲师

来自针灸推拿学院的刘又宁

进行详细解答

刘又宁介绍,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我国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占10.4%,若长期存在高血糖,将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以及功能障碍。

普通人的空腹血糖应小于6.1mmol/L,糖负荷后两个小时的血糖应小于7.8mmol/L。目前国际通用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和分类是WHO (1999年) 标准[1]。即如果有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包括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加上一次的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者糖负荷后两个小时的血糖大于11.1mmol/L,或者随机血糖大于11.1mmol/L就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如果没有典型症状,则需要患者改日复查血糖以确认。

那如果空腹血糖

在6.1~7.0mmol/L之间

算什么情况呢?

对于这个问题,刘又宁解释,要提到糖尿病的前期——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异常。

空腹血糖受损是指患者查空腹静脉血糖值为≥6.1mmol/L且<7.0mmol/L,而服糖后2小时血糖正常<7.8mmol/L。

而糖耐量异常又称为糖耐量减低,是指空腹静脉血糖值<7.0mmol/L,而服糖后2小时血糖值为≥7.8mmol/L且<11.1mmol/L。

如果确定为以上两种情况,则可以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如控制每天饮食的总热量,保持低脂肪、低糖、高纤维素的饮食。同时进行规律、适当的运动,避免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快。

如果确诊了糖尿病,则需要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谨遵医嘱,积极治疗,以控制糖尿病症状、预防急慢性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38(04):292-344.

本文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刘又宁

本文审核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医医院 张毅

(均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金牌健康讲师团)

科普内容 仅供参考

如有不适建议及时就医

来源: 名医话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