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粉葛糖尿病(糖尿病人能不能吃葛根粉)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日常控糖 中医有招

明明很小心了,怎么血糖还是一下子就高了?到底该怎么忌口才好?其实,糖尿病血糖升高并不可怕,要命的是可能累及心、脑、神经、肾等身体器官和组织,引发各种并发症。日常生活中到底该怎样控制血糖?

近日,由广东省中医药局指导,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岭南中医科普大讲坛”最新一期请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刘敏教授,为糖友讲解中医药对付糖尿病的妙招,并提出日常食疗、起居运动等方面的实用建议。

中医药控糖有“奇兵”

刘敏介绍,糖尿病的发病跟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吃多动少自然容易导致血糖升高,健康管理和良好的生活饮食方式显得尤其重要。

糖尿病早期十分隐蔽,往往发现时已经比较严重,不少人等到糖尿病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发生才被确诊。实际上,糖尿病最普遍易识别的是“三多一少”的症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如果一段时间突然有“三多一少”症状出现,千万不要大意。

刘敏说,在降低血糖、逆转糖尿病并发症方面,中医药阵营里面不少“奇兵”都有制敌“杀器”,比如,黄连、忍冬藤、翻白草能够以苦制甘;石膏、知母、生地能以寒制热;人参、黄芪、熟附片能够以补制虚;四逆汤、附子理中汤则有以温祛寒的本领。这些中药针对不同体质人群能够各自发挥作用。需要留意的是,中医药的使用必须辨证施治,不能盲目自行服药,务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比如黄连以苦制甘,但性质苦寒败胃,体质虚寒脾胃虚弱的人就不一定合用了,一定不能自行服用。

血糖指标怎么看?记住“7和11”

糖尿病患者人数众多,当下我国大约每10人中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普及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很多人都知道通过看血糖的指标可以诊断糖尿病和评估病情控制的效果,但这个指标的多个限定条件很多人其实一知半解。

糖尿病有什么样的诊断标准呢?刘敏介绍,医学上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血糖指标:正常健康的血糖范围应该在3.0-6.1mmol/L之间,如果指标达到以下标准:空腹血糖≥7.0、餐后2小时血糖≥11.1、随机血糖≥11.1、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那就基本可以诊断为糖尿病了。这就是血糖的“7和11”标准。

需要提醒的是,空腹血糖在6.1-7.0之间还不能诊断为糖尿病,但也属于疾病的前期,需要拉响警铃;而“餐后2小时”指的是从用餐开始后的两个小时,而不是用餐结束后。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糖指标的控制标准可以相对放宽——70岁放宽到7,80岁为8,90岁为9。

刘敏提醒,定期监控、记录血糖,做好“功课”,还可以提高就诊效率,让医生快速掌握情况。

另外,患者还需要每三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血糖指标的检测很容易受进食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是医生诊断的另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生活中如何预防糖尿病?

饮食:

对于糖友和有糖尿病风险的人来讲,生活中吃什么不会升血糖?首先要先了解不吃什么。最显而易见的是太甜、含糖量高,一入嘴就感知甜的甜腻食品。其次是稀粥、米糊等,淀粉含量高,容易快速升高血糖,造成血糖大幅度波动,增加胰岛B细胞负担。需要提醒的是,进食不要过饱也很重要,过饱同样容易造成血糖升高;同时不要为了“节约”而经常进食残羹剩饭;也不要只图口感好吃,就只吃精制的大米。

同时避免吃与体质偏性相悖的食物,要多关注食物的偏性。比如体质虚寒者,少吃寒凉性食物,多吃温热食物。“天上飞的”禽类偏温热可以多吃,海底生存的虾蟹是寒性食物,可以少吃,免得拉肚子。食物偏性也可以帮助纠正人体体质的偏颇。虚寒体质还应该少吃花旗参。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刘敏提醒大家,不要神化“药膳”。中药材放太多,影响食物风味,不如直接喝中药,更不要盲目追随偏方验方。

建议多吃五谷杂粮,比如荞麦、燕麦、豆类、番薯(适量)、玉米、山药、粉葛、谷糠饼等,既解决饱腹感又不易升血糖。晨起常喝姜枣茶,生姜能散寒、开胃、解毒,大枣健脾养血、美颜。另外,葱、姜、蒜、花椒、芫荽都是糖友适宜的食物;动则气喘、汗多恶风寒者,可常喝人参黄芪水;心情烦躁、难以入眠者,不妨喝些莲子心水。

起居:

首先要坚持早睡早起、生活规律。辰时起,亥时眠,午未小憩心脑健。按照古人的经验,宜清晨6时闻鸡起舞,尽量晚上11时前入睡。不要熬夜,否则就会引来糖尿病、肿瘤、失眠、疲劳综合征、多汗、盗汗、小便失禁等问题。

日常还要注意适当运动,动静结合,劳逸结合、心境平和、豁达心宽。(全媒体记者周洁莹 通讯员胡嘉鸿)

来源: 广州日报

今日养生方 | 夏季无病三分虚,今天就喝这款汤,健脾利湿还能补虚损

夏季人体最容易感受暑湿之邪气,“脾喜燥恶湿”,湿气太盛,就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脾气亏虚,平时肠胃不好的人,或贪凉喜冷、情绪抑郁、挑灯夜战之人,更容易出现苦夏的症状,因此民间有“夏季无病虚三分”的说法。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梁文能副主任中药师推荐一款粉葛鲫鱼汤,健脾利湿还能补虚损。

粉葛鲫鱼汤

材料:

鲫鱼2条(约0.5公斤),粉葛200克,赤小豆60克,陈皮1块,大枣4颗,姜6片。

做法:

鲫鱼去内脏洗净,用厨房用纸擦去水分备用。粉葛和姜去皮切片、红枣和陈皮洗净、赤小豆洗净用清水泡一个小时。锅中烧油,油温5成热的时候加盐防黏锅,加入鲫鱼小火慢煎,加入姜片煎两分钟后放入热水烧开,加入粉葛、赤小豆、大枣、陈皮,大火煮五分钟后转小火一个半小时,最后关火加盐调味。

功效:

粉葛粉葛以根入药,中药名为葛根,味甘、性辛凉。具有解肌退热,生津,升阳止泻,透疹;主治外感发热头痛,项强,口渴,消渴,泻泄,热痢,高血压颈项强痛,麻疹不透。

赤小豆味甘、酸、性平,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陈皮苦、辛而温,有理气、燥湿、健脾、化痰的功效,搭配具有健脾利湿、和中开胃、活血通脉、温中下气的鲫鱼煲汤食用,可以达到健脾利湿、补虚损、强身体的效果,适合脾胃虚弱、高血压、糖尿病和胃溃疡者饮用。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辉

通讯员 刘庆钧

了解更多

粉葛作用大揭秘,养生必备

粉葛,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那么,粉葛究竟有哪些神奇的功效?它又是如何助力我们的健康生活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粉葛的神秘面纱,探寻它的功效与作用。

一、粉葛的神奇功效探秘

粉葛,即葛根的粉质加工品,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它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如葛根素、大豆黄酮等,这些成分赋予了粉葛独特的药理作用。

1.1 解热作用:粉葛具有很好的解热效果,对于感冒引起的发热,适量服用粉葛可以帮助降低体温,缓解不适感。

1.2 抗菌抗病毒:研究表明,粉葛中的某些成分对多种细菌和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如流感病毒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体的抗感染能力。

1.3 改善心脑血管循环:粉葛能够扩张心脑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二、粉葛如何助力健康生活

除了上述的药理作用外,粉葛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诸多应用,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助力我们的健康生活。

2.1 食疗养生:粉葛可以与其他食材搭配,制作成各种美味的汤品、粥品等。如粉葛炖猪骨汤,不仅味道鲜美,还能起到滋补养生的作用。

2.2 调节内分泌:对于女性而言,粉葛中的大豆黄酮等成分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缓解更年期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2.3 促进消化:粉葛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对于缓解便秘等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三、粉葛作用大揭秘,养生必备

粉葛作为一味多效的中药材,其作用远不止于此。它还可以从多个方面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3.1 增强免疫力:粉葛中的多种活性成分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帮助人体更好地抵御外界病原体的侵袭。

3.2 抗氧化防衰老:粉葛中的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缓细胞老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

3.3 辅助降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粉葛中的某些成分能够辅助降低血糖,但需注意,它并不能替代降糖药物。

综上所述,粉葛凭借其多样的功效与作用,确实可以称得上是养生必备的一味良药。然而,任何药物的使用都需讲究适量与合理。在享受粉葛带来的健康益处时,我们也应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择使用方式,并遵循医嘱,以确保安全有效地利用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