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吃二甲双胍(糖尿病吃二甲双胍有副作用吗)

中医魏大夫 0
文章目录:

为什么2型糖尿病患者,大部分去医院开的药,都是二甲双胍?

常有2型糖尿病患者拿着药单问:“医生,降糖药这么多,为啥您总先开二甲双胍?”

这问题问得好,要知道,2型糖尿病不只是血糖高那么简单——《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2023年数据显示,糖友患心梗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4倍。

所以现在选降糖药,不光看能不能降血糖,更要看能不能护血管、减少并发症。而二甲双胍,就是这样一个“全能选手”。

为啥二甲双胍能成“一线首选”?

打开任何一本糖尿病指南,比如《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年版)》,第一句话就明确:2型糖尿病患者只要没有禁忌,都该优先用二甲双胍。

这可不是随便定的。从1957年上市至今,它积累了60多年的临床数据,全球超1.5亿患者用过。

不管是刚确诊的年轻人,还是病程十几年的老人,只要身体条件允许,都能从中获益。

尤其适合超重/肥胖的糖友,以及合并血脂高、血压高的代谢异常人群。

这4大核心优势,让它稳坐“首选”宝座

1.降糖、降脂、控体重

它的降糖能力很实在,单独使用能让糖化血红蛋白(反映3个月血糖的指标)降低1.0%-1.5%,这在单药里算优等生。

而且,它还能顺带帮着降血脂——让甘油三酯降低10%-15%,还能让体重轻个1-3公斤。

《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2022年研究显示,超重糖友用二甲双胍6个月,腰围平均缩小2.3厘米,这意味着脂肪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更利于血糖控制。

2.帮脂肪肝“减负”

约50%的2型糖友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而二甲双胍能改善肝脏的脂肪代谢。

《糖尿病学杂志》2021年研究发现,每天吃1500毫克二甲双胍,坚持1年,患者的肝酶(ALT)水平下降30%,肝脏脂肪含量减少25%。

对于没达到糖尿病但有脂肪肝的人,小剂量二甲双胍也能帮忙预防病情进展。

3.护血管,降低心梗脑梗风险

这是它最“值钱”的优势,著名的UKPDS研究(针对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跟踪了30多年,发现用二甲双胍的糖友,心肌梗死风险降低39%,中风风险降低41%。

该研究也证实,二甲双胍能让心血管死亡风险下降 24%。

为啥能护血管?

因为它不光降血糖,还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4.可能降低部分肿瘤风险

这个得说清楚,不是说它能抗癌,而是观察性研究发现,长期用二甲双胍的糖友,结直肠癌、乳腺癌的风险比用其他降糖药的人低15%-20%(《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2022年数据)。

目前认为,可能和它调节细胞代谢、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有关,但具体机制还在研究,不能当“抗癌药”用。

用对二甲双胍,记住这3点

1.胃不舒服

约20%的人刚开始吃会恶心、腹泻,别担心,从小剂量(每天500毫克)开始,随餐吃,2-4周慢慢加量,大多能适应。

2.肾功能不全者别硬吃

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30ml/min时不能用;30-45ml/min之间要减量;

做造影检查或手术前,需停药1-2天。

3.这几类人不适合

有严重肝病、代谢性酸中毒(如酮症酸中毒)患者,以及孕妇、哺乳期女性,要避开二甲双胍。

但记住,它不是“神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用,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和血糖。

糖尿病管理就像盖房子,二甲双胍是坚实的“地基”,但还需要饮食、运动配合。

把药吃对、把习惯养好,才能真正远离并发症,活得健康又自在。

糖尿病的经典药物:二甲双胍,您清楚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吗?

糖尿病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而我国糖尿病流行形势尤为严峻,近年来患病率不断攀升,患病人数高居世界第一。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另一个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糖尿病近年来的流行趋势:

近几十年来,我国开展了数次大规模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虽在此过程中诊断标准发生了一些变化,但糖尿病迅猛增长的趋势已成定局。

目前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从1980年的0.67%飙升至11%左右,估算糖尿病患者数量1.14亿,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35% (2010,ADA标准)左右。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为患者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医疗和经济负担,我国糖尿病的防控管理面临巨大挑战。[1]

近年来,我国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尤其是低龄儿童。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类型仍以1型为主,约占儿童糖尿病的90%。但是,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肥胖亦显著增加,伴随着2型糖尿病呈上升趋势。全国14个中心的调查显示2013年5~19岁2型糖尿病平均年龄标化发病率为1.96/10万。[1]

治疗糖尿病的经典药物: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是一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抗糖尿病药,已被证明可以降低空腹血糖。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自从1957 年问世,已经在临床使用了五十多年,在我国也已有近20年的使用历史。

目前,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并且被推荐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药物。 它可预防由糖尿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能降低血浆胰岛素水平和减少胰岛素抵抗、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逆转前期糖尿病[2],并且它的价格低廉,不良反应较少,所以是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药物。

服用二甲双胍应该饭前还是饭后?

对于万全盐酸二甲双胍片,这类药物对肠胃可产生一定的刺激,因此不建议空腹时服用,建议在饭后或吃饭时服用,可减轻胃肠道反应。用药初期应小剂量服用,待肠胃适应之后再逐渐增加剂量,为保证药效,服用时应整片吞服。

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控制饮食,少食多餐:忌食:血糖生成指数高的食物比如:各种糖类糖制品、果糖、蜂蜜等。少食:土豆、芋头、奶油、猪油、羊油、黄油、花生、瓜子、动物内脏等。少吃油脂,盐及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芥茉等。宜食:粗杂粮(荞麦、豆麦、燕麦片、豆制品等),苦瓜也是很好的。食物尽量多样化,宜粗不宜精。多食蔬菜、粗粮等。

2、坚持锻炼增大消耗,适当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血糖的控制,增大了消耗,可以减轻胰腺的负担。长期坚持可明显减缓病情的发展。

3、定期监测血糖,遵照医嘱,合理用药。

4、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良好心态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也很必要。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 年1月第10卷第1期.

[2]王珍,秦旭平,二甲双胍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8 年 5月第46卷第 3 期.

二甲双胍“出局”了吗?2型糖尿病首选药物,应该用什么?

有位糖尿病友跟华子说,他看到一则消息,说“神药”二甲双胍不神了,不再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治疗用药了。他一直在服用二甲双胍,以后还能不能吃了,如果不吃了要换成什么药?

华子告诉他,这个消息他只看到了一半。治疗2型糖尿病时,二甲双胍的地位并没有动摇,但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近几年研制出的糖尿病新药,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预防中,会发挥比二甲双胍更好的心血管保护效果。

一、2型糖尿病首选治疗药物有了更多选择

关于二甲双胍“出局”的消息并不是“空穴来风”,起因是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EASD)联合制定的《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指南》、《ESC心血管疾病预防临床实践指南》中提出建议:

“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心血管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首选胰高糖素样肽-1(GLP-1RA),或选择钠-葡萄糖共转运体-2抑制剂(SGLT-2i)。”

“合并慢性肾脏疾病(CKD)、或是合并射血分数减少心力衰竭的2型糖尿病患者,推荐首选SGLT-2i。”

二、二甲双胍并没有“出局”

以上只是上述《指南》中的一部分建议,之后还有一条建议:“不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不合并慢性肾病或心力衰竭的2型糖尿病患者,仍建议将二甲双胍作为一线降糖药物。”

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的推荐:“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降糖药物,只要患者可以耐受并且没有禁忌证,应持续使用二甲双胍,必要时加用其他降糖药物。”

“对于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或高危因素,或是有肾病、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将SGLT-2i或GLP-1RA纳入降糖治疗方案中。”

三、3种首选药物的不同选用条件

对以上术语进行解释,通俗地说,以前治疗2型糖尿病只有二甲双胍一种选择,但是现在多了两种选择,在不同条件下,选用不同的药物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二甲双胍:如果只有2型糖尿病,但没有心、肾方面的疾病,可以作为首选药物,服用后只要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就要一直吃。如果单用二甲双胍控制不好血糖,可以加用其他降糖药物。

2、GLP-1RA:常用药物有利拉鲁肽、度拉糖肽、艾塞那肽等药物。如果有ASCVD或是高危因素(如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塞、颈动脉斑块等),或是有肾脏疾病、心力衰竭等疾病,同时又患有2型糖尿病时可以作为首选用药。

3、SGLT-2i:常用药物有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等药物。患有肾脏疾病或心力衰竭的2型糖尿病患者,建议作为首选。同时也可以用于有ASCVD以及高危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首选用药。

总结一下,二甲双胍仍然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用药,但是合并有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GLP-1RA、SGLT-2i两种药物作为首选用药。三种药物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用药。需要根据患者不同情况,由医生进行选择用药。对用药有疑惑,要咨询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