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薏仁米(糖尿病薏仁米能吃吗)

搜狐新闻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人可以吃薏米吗 薏米有助于降低血糖

大家对于薏米知道多少呢,大部分人知道,薏米有减肥的作用。那么薏米除了减肥还有哪些作用呢,哪些人可以吃薏米呢,糖尿病人可以吃薏米吗

带着这些问题和小编一起来看本文吧!

糖尿病人可以吃薏米吗

薏米是我们常吃的很普通的一种食物,它同时也是种中药,常被人们当做药膳来食用。有些糖尿病人相信薏米有保健功效还能够降低血糖,所以他们经常会吃薏米粥。

薏米是我国古老的药食皆佳的粮种之一。它除了富含碳水化合物,还含有较高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微量元素锌、硒、铜、锰等。薏米中含有油酸、亚油酸,以及酸性多糖、薏苡多糖和挥发油。由此可见,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因而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

薏米作为一味中药,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薏米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构、多糖、笆醇、腺苛、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

薏米有降血糖,抗炎、镇静,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以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近年来,大量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薏米具有重要的保健作用。研究显示薏米能够扩张血管,有助降低血压;薏米还有增强免疫力和抗炎作用,薏苡仁油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因此也将其用于肿瘤的辅助治疗。健康人常吃薏米,可减少肿瘤发病几率;薏米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降低血糖,适用于糖尿病患者。此外,薏米具有镇静、镇痛及解热作用。

糖尿病人薏米食疗方

1.薏米最简单的食用方法是将炒过的薏仁当茶来泡水喝,或是将炒熟后的薏仁磨碎,每天服薏仁粉。

2.薏米也可做汤,或是和绿豆一起煮成绿豆薏米粥。值得注意的是,薏米较坚韧,难以煮熟,煮之前需以温水浸泡2—3小时。

薏米大蒜拌茄子

材料:薏米20克、大蒜15克、茄子200克;麻油、盐、味精、醋、酱油各适量。

做法

1.把薏米洗干净后,放在笼上面蒸熟,同时把茄子洗干净,切成一条一条的,再把大蒜切开。

2.将茄子条放入蒸锅内,上笼蒸30分钟出笼,加入酱油、醋、薏米、大蒜末、麻油、盐、味精拌匀即可。

功效:

本菜具有健脾除湿、清热和胃之功,适用于中消型糖尿病患者。注意:茄子性凉,脾胃虚寒及便溏者不宜多食。

薏米的功效与作用

薏仁又名苡仁、苡米、苡米仁,是常用的中药,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

成分

薏仁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维生素B1、B2。

1.薏米因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减少胃肠负担的作用,可作为病中或病后体弱患者的补益食品。

2.经常食用薏米食品对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效果。薏米能增强肾功能,并有清热利尿作用,因此对浮肿病人也有疗效。

3.经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薏米有防癌的作用,其抗癌的有效成分中包括硒元素,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可用于胃癌、子宫颈癌的辅助治疗。

4.健康人常吃薏米,能使身体轻捷,减少肿瘤发病几率。

5.薏米中含有一定的维生素E,是一种美容食品,常食可以保持人体皮肤光泽细腻,消除粉刺、色斑,改善肤色,并且它对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赘疣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6.薏米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对防治脚气病十分有益。

结语:

糖尿病人是可以吃薏米的,薏米有着降低血糖的作用。薏米又因为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所以能够促进新陈代谢以及减少胃肠负担的作用。薏米也是防癌的食物哦!

薏仁米有大功!医生建议:这2种慢性病人常吃,有4大好处

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 福利礼包赠送中】每天将在收藏、点赞并评论留言的读者中抽出幸运中奖者,欢迎大家参与活动!

薏仁米不是药,它的食疗价值已经被多项研究证实。

很多人把它当杂粮吃,也有人用它煮水,但长期坚持吃下去的人,慢慢会发现身体一些慢性状态开始改变,尤其在两个群体中表现更明显。

一是有代谢综合征的人,二是经常水肿或循环差的人。

薏仁米看着普通,实则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像薏苡素、薏仁酯、膳食纤维、钾元素、多酚类抗氧化物质,

这些成分共同作用,在调节代谢、控制炎症、排出体液、稳定血糖等多个环节上形成了协同效应。

很多人搞错一件事,认为杂粮只能提供膳食纤维和饱腹感,没啥营养密度。

这种看法过于表面。真正的高价值杂粮,靠的是对慢病进展节律的干预,而不是热量。

薏仁米属于这种类型。

其中所含的薏仁酯、薏仁脂、植物固醇等脂溶性活性物质能在细胞水平上抑制NF-κB通路激活,降低促炎因子表达。

这条通路在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这些慢性病中都有高度激活。

如果能通过食物降低它的活跃度,很多潜在风险能在前期就被调节。

慢性高血糖人群更适合把薏仁米当主食之一来安排。

它的升糖指数远低于普通精米面,同时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纤维,能延缓餐后葡萄糖吸收速度,减少胰岛β细胞负担。

水肿人群吃薏仁米的改善也不是空谈。它含有丰富的钾离子和低钠成分,能促进钠排泄,调节细胞外液平衡,对轻中度下肢水肿、月经期体液滞留、久坐浮肿等情况都有改善作用。

而且它利水不伤正,和泻药不同,不会造成电解质失衡。

研究还发现,薏仁米中含有一种天然的类碱性多肽,能通过增加肾小管滤过率和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来排水,这种机制接近生理状态,特别适合不能使用强效利尿剂的人群。

尤其在高温季节或久坐办公室的人群中,轻度水肿是常见现象,药物不适合用,食疗反而更安全。

还有个常被忽略的好处,是薏仁的脂类调节能力。不是所有杂粮都能调脂,它能,是因为其中的植物甾醇含量高。

这类物质结构和胆固醇相似,在肠道中与胆固醇竞争吸收位点,降低膳食胆固醇吸收效率,从而帮助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下降。

每天摄入50克薏仁米,连续3个月,总胆固醇平均下降0.7 mmol/L,LDL-C下降0.3 mmol/L,且高密度脂蛋白未下降,说明作用选择性较好,不是全面抑制。

特别适合处于血脂边缘升高阶段的人群,能在不吃药的状态下获得调节空间。

再说一点被大多数人忽视的,是薏仁的抗氧化作用。它富含多种酚类、黄酮类抗氧化物质,在体内能清除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等活性氧,减少氧化应激。

这一机制对老年人尤其重要。自由基攻击是细胞老化和炎症激活的主要源头,而慢性病就是在反复的低强度炎症中发展起来的。

这种抗氧化不是表面清除,而是从酶活性层面提高了清除效率。

很多人疑惑:是不是只要吃了就见效?其实不是。薏仁米的这些作用需要长期、规律摄入,偶尔吃几顿,作用几乎可以忽略。

最理想的使用方式是将它与普通米饭或粥类搭配,每周安排4~5次,每次约30~50克干量,长期坚持才能发挥出慢调机制。

这种慢调不是替代药物,而是为药物控制提供基础支撑,让药效更稳定,风险更可控。

有人担心薏仁偏寒,吃多了会伤脾胃。这种说法来自部分体质偏虚人群的经验反馈,但并不适用于多数人。

从现代营养学角度看,薏仁米偏碱性,含蛋白质、B族维生素、镁、锌等微量元素,能促进胃肠道平衡,只要不过量、不空腹吃,一般不会引起不适。

反而是加工方式出问题,比如没煮熟、和冷饮一起吃、油炒后再食用,这些才容易刺激肠道,导致腹胀或腹泻。

正确做法是水泡4小时以上再煮,和粳米、小米一起做粥,既能温补,又不损脾。

还有一点必须强调,薏仁米虽然对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人群有益,但不适合所有人。

孕妇应避免过量食用,特别在前三个月,有研究指出其含有的生物碱类物质可能刺激子宫收缩。

此外,肾功能严重异常的患者也需慎用,尤其是伴随钾代谢紊乱的人,因其含钾高,过量可能加重高钾血症风险。

对这类人群不是不能吃,而是得根据情况定量定频,不能随便模仿。

如果一个人已经在规律吃降糖或调脂药物了,同时每天也吃一些薏仁米,那这些药物的剂量需不需要相应调整?会不会出现协同过强、血糖或血脂过低的风险?

薏仁米虽然调节作用温和,但在部分敏感人群中确实可能放大药物效果。

特别是初期加用时,建议每周至少监测两次空腹血糖或血脂水平。

若连续两次检测出现明显低值,说明药物 饮食干预已形成协同,就应考虑下调药物剂量。但这个决策不能凭感觉,一定要有连续数据支持。

尤其糖尿病患者,药物控制稳定后引入薏仁米,有可能在某些时段引发低血糖,如夜间或运动后时段。

所以搭配之前,最好有医生或营养师评估每日总能量、碳水比例、药物半衰期,再设定吃的时间和量。不是吃了就健康,是吃对才有用。

结构性调整不是临时应急,而是要有监测、有反馈、有计划的饮食协同路径。

真正的长期控制靠的不是单一工具,而是生活整体配合下的稳定输出。

吃得对,胜过治得狠。薏仁米能帮的,是那些肯坚持、讲方法、有耐心的人。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玫瑰][玫瑰][玫瑰]

参考资料

[1]周程寅,万程,丁学亮.薏仁米中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现代食品,2024,30(23):118-123 130.

学会做粥喝粥滋养身体,糖尿病患者无需拒绝这一美味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喝粥,从古至今都是受到国人追捧的一种养生方法。不过,很多人往往对喝粥把握不当,以致于造成住院患者营养不良、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减肥者体重更高等一系列问题。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些问题。

喝粥营养好,滋养身体

清代赵学敏撰写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米油(煮米粥时浮于锅面上形如膏油的浓稠液体)“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阴之功,胜于熟地,每日能撇出一碗,淡服最佳”。从中可以看出,粥中的营养成分确实很高。不过这里需要提醒的是,米油中所指的不是日常的精白米,在古代更多的是指没有经过加工的糙米或者小米等等,它们中的B族维生素、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要远远高于精白米中的含量。而像另外一些杂粮,如燕麦、红豆、绿豆、黑米等等,其中还含有可溶性的膳食纤维和花青素,能起到促进肠道蠕动和抗氧化的作用。

当然,单单靠粥来提供一天所需的营养成分是不够的,还需要配合其他的食物一起食用,才能保证一天的营养素全面。

怎样喝粥才舒服又营养?

最好不要喝纯粹用精白米熬制的粥,应该根据个人身体需要,适当选取一些杂粮代替部分大米。

如果是身体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对黄豆、黑豆、绿豆等杂豆类尽量少用或者不用,而且粥要尽量煮得软一些,避免因喝粥而增加胀气。

如果有严重腹泻和便溏时,不宜用燕麦、全麦粒等熬粥,而应该选用对胃肠道刺激比较小的小米、糙米、大黄米、山药等容易消化的食材,这时候大米的比重可以占到1/3,同时放些红枣和桂圆增加甜味,让煮出来的粥更加香甜,同时也更易消化吸收。

对于胃酸分泌过多的人来说,不建议加大黄米、糯米等黏性食材,而需要加一些白米、小米、糙米、紫米、百合、花生等,这样不会促成更多的胃酸分泌。

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粗粮的人来说,开始不建议全部用粗粮代替,应先用一半的白米代替粗粮,然后循序渐进,让肠道逐渐适应。

至于粥的软烂度,过软确实能便于消化,但也会导致维生素B1的损失。

糖尿病患者能否喝粥?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喝粥最担心的是增加餐后血糖的数值,所以很多患者都把粥这项主食给放弃了,其实大可不必。糖尿病患者,只要搭配好食材的种类,一样可以享受粥品的美味和营养。

为了严格控制餐后血糖反应,糖尿病患者的粥里,最好记住一点:使用一半以上的杂豆原料,如红豆、绿豆、红芸豆、鹰嘴豆、豌豆等,并且要让熬出的粥稀稠适中。早餐和午餐每次用中等大小的碗喝上近一碗就可以了。

有研究表示,大米粥的血糖指数高达102;一半红豆加一半大米的熬成的杂粮粥,血糖数值能降到73;而只用红豆熬的粥,血糖指数只有24。另外,燕麦粒、荞麦、黑米、薏米、莲子、百合、芡实等都是血糖反应较低的食材,杂粮粥里都可以添加,但糯米、大黄米、黏小米、白米等,则应少于整个熬粥食材量的1/3。还要注意一点:粥不要熬得太过软烂,要让粥有一些咀嚼的口感,这样可以延缓升糖量,使血糖反应更低。

(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讲师-刘红利)

【我们只提供经专业记者编辑采编的靠谱内容,恭请您在此订阅,或移步关注大众卫生报微信公众号“dzws001”,获取更多实用健康卫生资讯】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