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金典糖尿病(金典糖尿病人可以喝吗)

北青网 0
文章目录:

“神医”张文荣出诊的北京金典糖尿病医院是家什么医院?记者暗访大吃一惊

北京头条客户端消息,日前,随着“神医宇宙”中的“变装卖药”的张文荣被曝光,他背后的医院也浮出了水面。到底是什么样的医院能容忍一名乐于做虚假养生广告的医生在此看诊?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暗访了其坐诊的北京金典糖尿病医院,发现这里疑点重重。

对“神医”网开一面的医院

“经过深思熟虑,我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把XX的秘方无偿捐献给国家。”同样的话出现在不同的节目中、出自不同的40人之口,所谓的秘方也是各种不同的药品,这其中的问题也就不言自明了。随着网友将在各家电视台播出的各种养生广告做了归纳总结剪成视频后,被戏称为“神医宇宙”的药品、保健品、养生广告乱象也被披露在大众视野中。

随着网络发酵,在当大部分网友认为这些所谓的“神医”都像几年前被曝光的刘洪斌一样是演员时,却惊讶的发现这其中居然真的有一位医生。这就是在多家中医医院出诊的张文荣。

就在这位“神医”在广告中变换身份“卖药”的事情被曝光后,与张文荣有关的医院都在急忙撇清关系,或是停诊,或是免职。而一家医院虽然将张文荣的介绍取下,但是院长却表示对其“网开一面”。

3月12日,北京金典糖尿病医院院长佟伟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张文荣2020年被外聘到该院,执业期间未发现违规,暂不会撤销其执业备案。

这家对“变装卖药”的张文荣如此“宽容”的医院是一家怎样的医院?聘请“神医”坐台的医院会不会也是一家“挂羊头卖狗肉”的医院?北青-北京头条查询公开信息了解到,该医院是一家民办医院,成立于2003年,是一家一级甲等专科医院。而记者近期也暗访了该医院,发现这家以治疗糖尿病为“卖点”的医院,疑点重重。

疑点一:难以找到的挂号系统

预约挂号,对于市民来说已经是看病就医不可缺少的步骤,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已经熟悉了用手机或上网挂号。而在疫情后,为了保证安全,一些医院甚至一度取消了现场挂号,部分民营医院也在大门口打出“非急诊不预约挂号都无法看病”的告示。

但是,就在医疗系统几乎全系统“预约”的情况下,北京金典糖尿病医院却成了异类。

114、京医通等常用的第三方挂号平台上没有该院的任何挂号信息,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在网上搜索该医院官网,也是毫无收获。不仅通过搜索平台没有任何官网信息,就连其曾经备案注册的官方网址不是“404”,就是已经成为了充斥了各种广告的“垃圾网址”。

在该医院的官方微信号上,除了几篇文章外,就连该医院的日常出诊信息都没有披露,更别说挂号信息。

随后,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拨打了该医院的电话。接线员表示,该医院只能通过现场挂号的方式进行。一些医院为了方便老年患者保留的电话预约挂号,在该院已也无法实现。而当记者问及该医院是否有官网或其他网络系统可以挂号时,对方表示暂时没有上述渠道。

疑点二:曾有“傍名牌”的不良记录

北京金典糖尿病医院位于北二环外临河一片临街楼群中。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在该院外看到,医院除了挂在二楼、三楼之间的医院名称外,还在大门正上方立着字体更大的红色“医保定点”字样。而在大门两侧类似对联的金属牌匾上一侧是“钱学森人体自修复技术研究基地”,另一侧则是“中国航天特种医学中心临床基地”。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随后通过网络并没有找到“中国航天特种医学中心”这一机构。而另一家机构却在企查查中所有记录,是一家名为“临沂市蒙山钱学森人体自修复技术研究所”的机构,其成立于2018年,位于蒙山旅游度假区柏林镇邢家庄村北,是一家民办非企业单位,注册资本50万元。按照该机构的微信公众号内容,大部分为推荐“富氢水”以及“氢气治疗疾病”的文章。

而在该医院西面的墙上,在一众金属牌匾之间,有三块明显被取下,围在四周的胶印还没有完全去除。这可能与此前该医院被曝出“傍名牌”不无关系。

根据公开的消息,早在2012年,人民网曾针对北京金典糖尿病医院宣称与白求恩医学院开展研究合作向后者求证。而该院办公室王老师回复说:“白求恩医科大学于2000年6月12日与吉林大学合并,现在是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早已不使用‘白求恩医科大学’这个名称,也从未跟所谓的‘北京金典糖尿病医院’有任何联系,更不用说研究合作。”

疑点三:来挂号被推荐“专业客服”

为了弄清这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医院,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以患者家属的身份到该院挂号咨询。

在一进门就一名穿着白大褂的女士询问记者的来意,在得知记者是来咨询糖尿病治疗并且是第一次来到该院时,表示可以先登记。在记者登记了姓名、电话、地址后,记者去挂号处排队。而这位女士则对记者表示,如果来咨询可以先不挂号,让“专业客服”带记者去咨询医生。其拨打了几个电话后,出来一个身穿便服、自称姓周的女士。

她带领记者带到二楼一间诊室处,一位姓张的大夫接待了记者。在简单询问了所谓病人的情况后,这位大夫推荐了该医院一种疗法,并表示后续情况可以由周女士继续介绍。

疑点四:可以停药的“四位(音)疗法”

随后,周女士带领记者来到了该医院的一间办公室,并向记者推荐了“四位(音)疗法”。这钟疗法主要分为四部分:医生开的中药、脾胃伴侣、天然活性水和一周两次的理疗。

而不论是在周女士这里,还是楼下的医生处,均表示使用这一疗法3个月左右,糖尿病人就可以“停药”。周女士在随后的介绍中,还强调虽然单吃中药也能有此效果,但是“四位(音)疗法”更快。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随后查询到,北京金典糖尿病医院在其官方微信号中,也推荐了同款治疗套餐,只不过名字换成“中医特色糖尿病解决方案”,具体推出的机构叫做“东方国医金典医院”。而在北京金典糖尿病医院中,“东方国医”的字号以及二维码也出现在前台以及办公室等地。

在这一方案的微信号介绍中,还有该方案“逆转糖尿病”的案例,并在其中罗列了“两周停掉胰岛素”“三个月治愈糖尿病”等多个案例。

众所周知,除了器官再造以外,糖尿病是无法治愈的慢性病。而根据内分泌科专业医生的意见,作为慢性病的糖尿病,控制饮食和锻炼身体确实能起到稳定血糖的作用,但即使是血糖控制平稳,医生也不建议患者停药。有的科普医生甚至曾经坦言,跟患者说糖尿病不用再吃药的都是骗子。

不过,这也不是金典糖尿病医院第一次“承诺”可以停药了。早在2012年,该医院就曾经被曝光其推荐的“金典胰岛β细胞修复疗法”,号称经过3个疗程治疗就可把所有的药物停掉。而国内内分泌领域知名教授李光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此疗法则表示“从未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看到相关类似文献,我认为不靠谱。”

疑点五:万元“疗法”中含有升糖食品

而就是这一套包含了6包中药、4盒脾胃伴侣、90份水和8次理疗的一个月方案,售价高达9800元到16800元,而且是疗程越往后越贵。即使如此,根据微信显示,也有至少89人坚持完了三个月的疗程,也就是共计花费了39400元/人。还有33人仅购买了最便宜的第一个月的方案。按照此计算,仅微信平台,该医院靠销售这一方案就获得了383万元的费用。

不过,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注意到,除了中药和理疗外,该方案中的脾胃伴侣就是一种由多种食材混合的粉。记者随后在网上找到同款产品,其品名为“人参山药茯苓粉”,类别属于“其他方便食品(冲调类)”。从外包装上看,其并非特医食品,只是固体饮料。在配料表中显示,其含有麦芽、红枣、高粱米等成分。而这些食品是很多糖尿病人需要少吃甚至不吃的升糖较快的食品。并且在很多医生看来,主要原料为粮食的代餐粉,不建议糖尿病人食用,因为这类以淀粉为主原料的糊状食品会快速升糖,不利于血糖的平稳,而血糖的平稳控制是糖尿病的关键。

将有可能导致血糖快速波动的冲调粉纳入了“治疗糖尿病”的方案,并在客服的推荐中,成为方案中患者主要的营养来源。这也不是该医院首次“明知故犯”。

公开的消息显示,2012年,有媒体曝出该院销售的药品“虚汗停胶囊”虽然其说明书注明“【禁忌】尚不明确”,但是与其成分一致的另外一家药业生产的“虚汗停颗粒”其【禁忌】则明确“糖尿病患者禁服”。而专业医生则表示,该药成分中含有浮小麦、大枣、糯稻根等成分,都是高糖、高淀粉类中药,显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服用。

早在2006年,央视《焦点访谈》曾经曝光该医院为患者开出的金典胰岛修复、降糖理血胶囊和其他药品,不仅导致患者腹痛腹泻症状,甚至血糖不降反升。经检验,该院卖的降糖理血胶囊为假药。

疑点六:有“制造糖尿病”前科 多次被列为“老赖”

为何北京经典糖尿病医院频频将升糖食品或药品纳入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案呢?

事实上,该医院此前还曾经被人民网曝出在“免费检测血糖活动”中做手脚,让被检测者的血糖“升高”一事,甚至被证实通过测血糖让普通人“变成”了准糖尿病患者。而业内人士则认为这是一种销售降糖药的手段:用血糖高引发患者焦虑,再以西药不好为由推荐中药治疗,随后达到卖“方案”的目的。

在北青-北京头条记者的暗访中,“客服”周女士也表示西药对肝肾是一种腐蚀,伤害特别大,绝对不建议再吃。而由于糖尿病导致神经病变和溃疡、感染作用形成的糖尿病足,在周女士的口中也成了因为糖无法进入“胰岛”,随着血管集中到脚导致的糖“腐蚀”。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查询企查查平台了解到,北京金典糖尿病医院有限公司存在自身风险46条,关联风险73条。其中,有19条历史被执行人信息,总计279.37万元的被执行金额,目前,其作为被执行人,仍有一条金额为1.23万元的劳务纠纷案件,于今年1月15日立案。该医院和法人、实际控制人孟召元还被列为“老赖”,目前仍旧被限制了高消费。而在企查查平台查询到的40条法院裁判文书中,该医院均为被告,其中合同纠纷案件的原告多为其供货商。而该医院还有4条行政处罚,其中东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其“提供医药价格服务不标明价格”以及“中药房内用于称重中药材的度盘称未经计量检定”。

原标题:315调查|“神医”张文荣出诊的北京金典糖尿病医院是家什么医院?记者暗访大吃一惊

违背祖训献出秘方?“神医”“神药”为何屡禁不绝

近期,多名假神医信誓旦旦“违背祖训”“无偿献出秘方”的视频备受关注,再一次极大伤害了公众对祖国传统医学的信任与信心。相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调查“神医”及其代言的“神药”。

邪气不祛,则正气不彰。业内人士呼吁,一方面要持续正本清源,建立长效机制,坚决打击利用公众对中医药的喜爱信任,进行欺骗牟利的行为。同时,中医药行业也需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让公众身边有更多的好中医,让“神医”“神药”不再有生存土壤。

“神医”“神药”屡禁不绝抹黑中医形象

“我反复思想斗争了一个月,终于做出了一个违背祖训的决定,把祖传秘方无偿献给了国家。”重复类似的话术、代言各种来路不明的“中药”、宣称能包治疑难疾病,近日,中医张文荣与其他40多名假“神医”为多款“神药”代言的视频被剪成合集,被网友热议并戏称为“神医宇宙”。

这些“神医”在镜头前穿着中山装或夸张的民族服饰,兜售着各种所谓“古方”“秘制”神药。蒙古族服饰、苗族服饰,各种民族传统医药被悉数代言。调查发现,绝大部分白发苍苍的“神医”“老医生”都是群众演员,其中个别如张文荣这样有行医资质者,欺骗性和危害性更大。

早在张文荣和“神医宇宙”出现之前,近年来最知名的一位“神医”是三年以9个身份活跃在多个节目的刘洪滨。2017年7月,当时的国家工商总局集中公布了一批典型案例,10家电视台因播“神医刘洪滨”广告被罚。然而,一个“刘洪滨”倒下,近40位操着同样台词的“张文荣”们又出现了。

“神医”“神药”傍名家、装名医、“治百病”,这些建立在虚假蒙骗之上的产业链,却实实在在抹黑了中医形象,伤害了公众对祖国传统医学的天然信任和深厚喜爱。“神医”们声称“祖传秘方”能短时间内有效治疗多种在正规中西医领域的疑难杂症,为了让更多患者受益等“崇高理由”,“无偿将秘方献给国家”。假借献“给国家”之名,为来路不明的中药和保健品“背书”,严重损害了公众对中医药的信任,误导了公众对医学的科学认识。

目前,北京鹤年堂中医医院、北京金典糖尿病医院等张文荣曾多点执业的民营医院已与其解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部门已联合对“神医宇宙”开展调查。

“神医宇宙”绝非个例。尽管已加大了处罚力度,近年来各类假借中医之名,蒙骗群众的劣质药品和保健品仍层出不穷。

一批“张文荣”被查后几大行业问题仍待解决

近年来,无论是对刘洪滨还是张文荣,舆情发生后,有关部门都及时采取了处理措施,但不正规的中医药保健品和“神医”仍难免“春风吹又生”。随着“银发经济”的崛起,中医药养生保健成为资本紧盯的一块蛋糕,不少老人甚至因此倾家荡产,家庭关系破裂,几大行业问题仍需从根本上解决。

一是媒体监管难,从电视屏幕转战手机屏幕。记者梳理发现,在这些“神医”的背后,存在多条灰色产业链,一些传统媒体“同流合污”,操盘的公司赚得盆满钵满。近年来,电视媒体普遍面临收视率下降等经营困境,有的媒体划出了大量广告时段,让一些“神医”“神药”广告有了更多生存土壤,甚至有制作班底将正规养生节目的主持人“挖走”,参与“李鬼”节目的录制。一些“神医” “神药”与时俱进,侵占新媒体短视频平台,一些保健品营销广告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流传,包装成“养生文化”等名义,诱导老年人购买,具有更强的隐蔽性,为监管带来更大挑战。

二是保健品“重审批,轻监管”带来可乘之机。北京中医药大学医院管理处副处长周春宇认为,我国对保健品的市场监管一直实行的是“重审批,轻监管”的模式,容易导致保健品企业受利益驱动钻漏洞牟取暴利。保健品的监管、虚假广告的监察等分属不同部门。不少保健品由于历史原因,功效不甚明确,对于保健品的功能,以及功能得以实现的原料、成分、工艺等方面,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一些保健品依靠虚假宣传、夸大功效作为生存之道,形成产业链。

三是中医领军人才存在断层,导致部分公众过于迷信“白胡子”。天明国际投资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姜明表示,由于工资低、就业前景等问题,当前中医药的人才缺乏,现在中医药的人才只有15万人,百姓身边的基层中医药人才缺乏。一些年轻医生为了就业容易,学中医但不干中医,不少成了医药代表。中医资质缺乏透明度监管,导致传媒成为验证资质的重要渠道。同时,互联网时代,公众接受的涉中医宣传信源广、消息种类五花八门,缺乏官方权威的信息渠道。

发展中医药“扶正”方能更好“祛邪”

中国中医科学院原院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曹洪欣等专家认为,“神医宇宙”等事件层出不穷,对中医信任造成了严重消解,不仅提示保健品、中医药等行业监管亟须补漏洞,也反映出中医药行业亟须“扶正祛邪”,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做强基层等方式,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简便验廉等优势,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守护增强公众对中医药的信任和信心。

中药保健品行业需加强行业自律和自身建设。中医药往往是通过复方配伍综合发挥作用,一些作用机制和药理研究并不明确,加上中医药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和群众基础,让中医药治疗存在较大的“想象空间”。专家建议,中医在加强文化自信、避免“用西医的尺子量中医”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建设和行业自律,避免公众希望通过中医药治病、保健的心理被不法分子利用,从而被“谋财害命”,贻误病情。

多部门应联合建立持续长效监管机制。“假神医”“假神药”往往通过媒体、网络平台跨地区产生影响,其监管涉及市场监管、中医药、卫健等多个部门,要避免在运动式治理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尤其是对一些养生保健产品转战新媒体短视频平台的现象,亟须建立多部门协调的长效监管机制,常态化织密监管网,同时进一步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渠道,确保百姓拥有安全健康的消费环境。

进一步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当前,很多基层中医药服务供不应求,亟须进一步鼓励青年中医药人才到基层实践锻炼,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从而让“神医”“神药”“江湖游医”等没有生存土壤。一些公众希望,除每个医院的专家出诊信息之外,随着多点执业的发展,希望能有便捷渠道对中医诊所、中医资质进行验证,加强中医行业便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来源:经济参考报)

糖尿病的经典药物:二甲双胍,您清楚是饭前吃还是饭后吃吗?

糖尿病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而我国糖尿病流行形势尤为严峻,近年来患病率不断攀升,患病人数高居世界第一。糖尿病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另一个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糖尿病近年来的流行趋势:

近几十年来,我国开展了数次大规模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虽在此过程中诊断标准发生了一些变化,但糖尿病迅猛增长的趋势已成定局。

目前中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从1980年的0.67%飙升至11%左右,估算糖尿病患者数量1.14亿,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35% (2010,ADA标准)左右。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为患者及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医疗和经济负担,我国糖尿病的防控管理面临巨大挑战。[1]

近年来,我国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尤其是低龄儿童。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类型仍以1型为主,约占儿童糖尿病的90%。但是,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儿童肥胖亦显著增加,伴随着2型糖尿病呈上升趋势。全国14个中心的调查显示2013年5~19岁2型糖尿病平均年龄标化发病率为1.96/10万。[1]

治疗糖尿病的经典药物: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是一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抗糖尿病药,已被证明可以降低空腹血糖。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自从1957 年问世,已经在临床使用了五十多年,在我国也已有近20年的使用历史。

目前,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并且被推荐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治疗药物。 它可预防由糖尿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能降低血浆胰岛素水平和减少胰岛素抵抗、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逆转前期糖尿病[2],并且它的价格低廉,不良反应较少,所以是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药物。

服用二甲双胍应该饭前还是饭后?

对于万全盐酸二甲双胍片,这类药物对肠胃可产生一定的刺激,因此不建议空腹时服用,建议在饭后或吃饭时服用,可减轻胃肠道反应。用药初期应小剂量服用,待肠胃适应之后再逐渐增加剂量,为保证药效,服用时应整片吞服。

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控制饮食,少食多餐:忌食:血糖生成指数高的食物比如:各种糖类糖制品、果糖、蜂蜜等。少食:土豆、芋头、奶油、猪油、羊油、黄油、花生、瓜子、动物内脏等。少吃油脂,盐及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芥茉等。宜食:粗杂粮(荞麦、豆麦、燕麦片、豆制品等),苦瓜也是很好的。食物尽量多样化,宜粗不宜精。多食蔬菜、粗粮等。

2、坚持锻炼增大消耗,适当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血糖的控制,增大了消耗,可以减轻胰腺的负担。长期坚持可明显减缓病情的发展。

3、定期监测血糖,遵照医嘱,合理用药。

4、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良好心态对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也很必要。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华糖尿病杂志2018 年1月第10卷第1期.

[2]王珍,秦旭平,二甲双胍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8 年 5月第46卷第 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