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药品代理(糖尿病药品代理公司)

界面新闻 0
文章目录:

华东医药拿下一糖尿病新药代理权,能否重回阿卡波糖一年卖20亿的时代?

界面新闻记者 | 黄华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9月20日,据华东医药微信公众号,企业全资子公司——华东医药(杭州)有限公司与四环医药旗下非全资附属公司惠升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惠升生物”),就脯氨酸加格列净片(商品名:惠优静)在中国大陆的商业化权益达成独家战略合作。也就是,此款降糖药未来在国内的销售工作将由华东医药操持。

惠升生物的惠优静是一款SGLT-2抑制剂,国内获批时间为今年1月,获批的适应症系用于单药治疗或与盐酸二甲双胍联合使用,改善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促胰岛素分泌剂相比,SGLT-2抑制剂不依赖胰岛素,这类产品主要是通过减少肾小管滤过的葡萄糖的重吸收,从而增加尿糖排泄。

据米内网数据,2023年国内样本医院SGLT-2抑制剂的销售规模约50亿元,且同比增长28%。这意味着这类产品良好的商业潜力。不过,在SGLT-2抑制剂领域,惠优静的竞品实在不少。

在2021年底,恒瑞医药的瑞沁获批上市,是国内首个获批的本土产品,也是恒瑞在糖尿病领域的第一个1类创新药。今年6月底,瑞沁新增适应症,成为了目前中国唯一获批与二肽基肽酶-IV(DPP-IV)抑制剂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方案的SGLT2抑制剂。

另在两个国产自研SGLT-2抑制剂之外,国内获批的进口原研SGLT-2抑制剂的数量非常多。比如,阿斯利康的达格列净(安达唐)、勃林格殷格翰/礼来的恩格列净(欧唐静)、杨森的卡格列净(怡可安)、默沙东的艾格列净(捷诺妥)。目前,原研的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全部被纳入医保目录,且均有仿制药获批。

目前,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之中,受专利保护的达格列净还没有集采。中康开思数据显示,在2023年前三季度口服降糖药等级医院市场中,排名第一的为达格列净,销售超24.5亿元,同比增长超13%。同时,达格列净在零售渠道的销售额超15亿元。而恩格列净和卡格列净早在第四批国采之际,就已经成为了集采药物。

前述种种也意味着,在此市场环境下,华东医药代理惠优静的前景喜忧参半。虽然SGLT-2抑制剂属于主流的糖尿病口服药,整体市场容量较大,但华东医药不仅面临着与头部药企争份额的环境,还将面临诸多仿制药的价格压力。同时,在医保控费的大背景下,若是产品日后进入医保,利润水平可能会经历进一步变化。

当然,华东医药过去在糖尿病领域的成就有目共睹,它是国内首仿阿卡波糖的企业,之后一度成为这一领域的“销冠”。同一时期,企业迎来了一轮业绩和股价双双高速增长的时光。

阿卡波糖是国内口服降血糖药市场中的知名品种,原研公司为德国拜耳,产品于1984年研发上市。华东医药的卡博平在2002年获批上市。阿卡波糖的知名度与其历史销售额和近年的市场格局变幻不无关系。

据媒体过往的报道,2017年,阿卡波糖在国内销售额约70亿元。在这个大市场中,原研产品拜糖萍约在国内占据七成市场,华东医药的卡博平几乎获得了余下全部的三成市场。

华东医药的历史财务数据也显示,公司将卡博平卖成了超级大品种。2016年,华东医药的卡博平销售收入约15亿元,同比增长接近30%。2017年,卡博平的全年销售增长再超30%,达到20亿元。

在诸多重磅产品的作用下,华东医药的业绩增长亮眼。在2015年-2019年,华东医药的营收为217.27亿元、253.8亿元、278.32亿元、306.63亿元、354.46亿元。同一时期,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0.97亿元、14.47亿元、17.8亿元、22.67亿元、28.13亿元。

但在后来,阿卡波糖遇到集采。2020年1月,第二批国家药品集采中,拜耳拜唐苹报出了0.181元/片的超低价,按照“同类品种超过最低报价1.8倍即出局”的规则,华东医药的卡博平丢标。这也导致华东医药2020年的营收骤然下降。

而自2020年起,国内仿制药红利不再,这也就导致了仿制药是基本盘的华东医药在营利增长上力不从心。整体而言,该公司在这一阶段虽然维持了营收持续增长的局面,但盈利增长已是十分吃力,公司2023年的盈利数据和2020年几乎在同一水平。这也使得公司不断增强创新药储备,同时通过做大医美业务来提振盈利能力。

业绩数据上,在2020年到2023年,华东医药的营收为336.83亿元、345.63亿元、377.15亿元、406.2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8.2亿元、23.02亿元、24.99亿元、28.39亿元。今年上半年,华东医药实现营收209.65亿元,同比增长2.84%;实现归母净利润16.96亿元,同比增长18.2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25亿元,同比增长13.85%。

目前来看,基于国产1类新药的身份,华东医药要代理的脯氨酸加格列净片(惠优静)可能没有集采风险。但是,这一产品除了面临明年医保谈判的降价风险,其产品定价和市场销售潜力的影响因素不少。尽管华东医药对在阿卡波糖之后找到下一个糖尿病大品种十分渴望,但企业面对的压力也不会小。

作为国内首个获批的自研SGLT-2抑制剂,恒瑞医药的1类新药脯氨酸恒格列净(瑞沁)在2023年初首次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之后,恒瑞医药没有披露过这一产品的销售数据。

另一方面,从华东医药的降糖药布局来看,该公司在这一领域的布局非常全面,这或许有助于其糖尿病新药的推广工作。

目前,按照通用名统计,华东医药已经上市的传统口服产品包括:阿卡波糖片、阿卡波糖咀嚼片、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伏格列波糖片、盐酸吡格列酮片。DPP-4抑制剂之中,已有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和苯甲酸阿格列汀片;SGLT-2抑制剂之中,已有卡格列净片和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GLP-1受体激动剂之中,利拉鲁肽注射液的糖尿病和肥胖适应症均已获批上市。

三生制药终止艾塞那肽代理,全面撤出糖尿病市场

记者 | 黄华

编辑 | 谢欣

2月28日晚间,港股上市公司三生制药公告称,公司将终止艾塞那肽注射液(商品名:百泌达)及艾塞那肽的缓释制剂(百达扬)与阿斯利康签订的独家许可协议。这也意味,三生制药彻底放弃了前述两个产品在国内的商业化工作。

三生制药公告同时表示,子公司香港三生与阿斯利康于2月28日签订终止协议,同意自今年12月31日起,除第三方分销商在终止日期前收购的艾塞那肽注射液(百泌达)许可产品的分销(将于2025年8月31日停止分销),独家许可协议以及其项下许可产品的商业化将终止。

对于此事,三生制药在3月1日回应界面新闻时表示,一切以公告内容为准。

三生制药在公告中提出,由于艾塞那肽注射液对公司财务贡献较小,公司认为终止这一产品的合作对其无重大影响。截至3月1日收盘,三生制药报收8.03港元/股,涨3.21%。

当前,据三生制药官网,肿瘤、自身免疫、肾病、皮肤病组成了该公司的四大产品线,已无代谢领域。但在曾经,这家公司也曾希望在糖尿病领域有所作为。这也是其当初选择和阿斯利康合作的主要原因。

2016年,港股上市刚满一年的三生制药宣布和阿斯利康合作,拿下的产品正是几番易主的艾塞那肽注射液、艾塞那肽缓释剂。它们的海外名字为Byetta和Bydureon,后者在2016年还没有在国内获批。围绕这两个产品,礼来、阿斯利康、百时美施贵宝这三家知名跨国药企均与其有过交集。

据三生制药2016年10月公告,艾塞那肽注射液属于GLP-1受体激动剂针剂药物,每日皮下注射两次,用于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在三生制药和阿斯利康订立独家许可协议前,产品已于2009年8月在中国获批。

另一款产品艾塞那肽的缓释制剂是艾塞那肽注射液的“升级版”,只需每周皮下注射一次。它于2018年1月2日在国内获批上市,是国内首个一周仅注射一次的降糖药。而即使是在当下,“一周一次给药”的降糖类产品也依旧能引发关注。

根据许可协议,阿斯利康授予香港三生在中国对两个产品进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香港三生向阿斯利康支付预付款5000万美元及分期款项最高额5000万美元,总许可价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7亿元。三生制药将根据独家许可协议的条款向阿斯利康支付许可产品预先约定的购买价。并且,这一协议有效期为20年,正常条件下2036年才到期。2023年“叫停”,相当于提前了13年。

之所以斥重金签定长期合作,不仅仅是因为中国有庞大的糖尿病患者人群,原因可能还涉及在海外销售中,这两个产品在上市之初均展示了不俗的销售潜力。艾塞那肽注射液在2005年就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2012年,艾塞那肽的缓释制剂获批上市。2013年,它们的销售额分别为6.06亿美元和2.98亿美元。

2014年,艾塞那肽注射液在国内的销售收入约为7500万元,2015年上升到9800万元,虽然产品与其创造的全球销售规模相去甚远,但仍然吸引了三生制药。当时,三生制药董事长娄竞在接受行业媒体《E药经理人》采访时表示,他认为三生制药就是那个适合开拓产品的团队,“我觉得阿斯利康的策略是对的,在我们的平台这两个产品增长会更好。”

不过,国内糖尿病领域的竞争激烈程度非同一般。同时,在药企商业化决战过程中,能实现多高的销售业绩,以及拥有销售业绩后能创造多大的盈利空间都是考验。而就艾塞那肽的缓释制剂(百达扬)的合作,三生制药在2021年初就已经喊停,也显示了这一事件的难度。据多个平台显示,该产品在国内的售价约1985元/盒。此外,国内的GLP-1领域中,在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大火”之前,比较出名的产品是同公司的利拉鲁肽,它属于医保乙类产品,但艾塞那肽只是地方医保产品。

同在2021年,除了艾塞那肽的缓释制剂,三生制药还放弃了一个胰岛素产品,即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优泌林)。这曾是礼来在糖尿病领域的王牌产品。2017年5月,礼来把优泌林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经销权授予了三生制药,后者全面负责这一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推广工作。

在三生制药2018年中期的财报中,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优泌林)半年的销售额约1590万元。同一时期,艾塞那肽注射液(商品名:百泌达)及艾塞那肽的缓释制剂(百达扬)的销售额为7840万元。由此可见,三生制药在接手这些产品后,实则都卖得一般。对于销售失利的原因,礼来方面曾提出过,系竞品太多。礼来在2020年上半年财报中表示,公司有两款主力产品出现收入下滑,其中,糖尿病成熟产品优泌林下滑11%。

此外,当前的胰岛素已是集采产品。而在三生制药放弃这一产品的时刻,生物制剂集采的声音也已出现。并且,近些年随着通化东宝、甘李药业等国产胰岛素公司的奋起直追,进口胰岛素产品的日子也不比从前,相关公司也在布局更高端的产品。

整体而言,糖尿病领域虽然是个大市场,但要收获绝非易事。而从2020年的第三次集采开始,几十个二甲双胍争取个位数的中标名额,产品报价更是出现以分上报的计价单位,均体现了这一领域的盈利空间在进一步被压缩。

而从企业方面看,近几年,三生制药的业绩也并不稳定。动荡之中,若是想要进一步扩大投入做增量产品难度就更高。据Choice金融终端数据显示,2017年-2021年,该公司的营收为37.34亿元、45.84亿元、53.18亿元、55.88亿元、63.82亿元;盈利为8.06亿元、13.81亿元、10.02亿元、9.09亿元、16.93亿元。

事实上,从三生制药半生的业务结构观察,该公司的主力产品始终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特比澳),主要用于化疗后的血小板减少症;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益比奥),主要用于肾功能不全所致贫血,或者治疗非骨髓恶性肿瘤应用化疗引起的贫血;以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等的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和糖尿病所处的代谢领域重合度不高。

而随着此次合作终止,三生制药也将彻底退出糖尿病领域。

掘金创新药 |“紧跟恒瑞”,四环生物新型糖尿病口服药申报上市 多款同类原研药物已进医保

每经记者:陈星 每经编辑:魏官红

《掘金创新药》由每日经济新闻联合药渡数据共同推出,旨在解读新药研发进展与趋势,剖析产品竞争力与市场前景,洞察医药资本脉络,见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根据药渡数据,2022年2月21日至2022年3月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共收到13家上市公司(含上市公司控股公司)提交的19个化学新药、治疗用生物制品新药申请。

新药申请热榜

2022年2月21日至3月6日期间,恒瑞医药(600276.SZ)申报5个临床申请,复宏汉霖(02696.HK)和东阳光药(01558.HK)各申报2个临床申请,复星医药(600196.SH)、石药集团(01093.HK)、基石药业(02616.HK)、甘李药业(603087.SH)、荣昌生物(09995.HK)、翰森制药(03692.HK)各申报1个临床申请。药明巨诺(02126.HK)、四环医药(00460.HK)、人福医药(600079.SH)、亿帆医药(002019.SZ)各申报一个生产申请。

新药热评

1.四环生物新型糖尿病口服药申报上市 恒瑞同类药物率先获批

2月28日,CDE官网显示,四环医药的1类新药加格列净片上市申请获受理。

四环医药披露信息显示,加格列净是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SGLT-2,减少肾小管对于葡萄糖的重吸收,从而增加尿糖排泄,达到降低血糖水平的作用。

在国际上,SGLT-2抑制剂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新型口服降糖药物,四环医药的加格列净是第二个在国内申请上市并获得受理的国产1类创新药SGLT-2抑制剂。

行业洞察:

据了解,针对2型糖尿病,根据患者的发病及治疗的不同阶段,临床对药物的需求也有所不同。目前,全球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大致可以分为胰岛素类、GLP-1类、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类、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格列奈类、DPP-IV抑制剂类和SGLT-2抑制剂类。

在口服降糖药领域,SGLT-2抑制剂药物属于主流用药。目前国内已上市的SGLT-2抑制剂有5款,包括默沙东的艾托格列净片、强生的卡格列净片、礼来的恩格列净片、阿斯利康的达格列净片以及恒瑞医药于2021年底获批的恒格列净片。其中,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全部被纳入2021版医保目录,且国内均有仿制药上市。

作为首个SGLT-2抑制剂,阿斯利康的达格列净片销售额已迈入10亿元门槛。相关数据显示,2021上半年,达格列净仅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便超过9亿元,同比增长312.19%。

国内药企之中,除恒瑞医药和四环医药率先跨线外,东阳光的荣格列净、天津药物研究所的泰格列净、复星医药的万格列净以及上海艾力斯的艾格列净均已进入临床,东阳光的荣格列净已经进入临床Ⅲ期。

公司点评:

四环医药以仿制药起家,随后其业务逐步涉及医美、创新药等领域。2020年,公司确定了医美 生物制药的双主业战略。

在资本市场和医药行业中,四环医药受到外界关注较多的是其医美业务。代理肉毒素品牌乐提葆等医美业务构成了四环医药业绩中的主要增量,其贡献率也在逐步提升。2021年上半年,四环医药营业收入为19.1亿元,其中医美业务实现收入2.58亿元,占比为13.5%;公司归母净利润6.1亿元,同比大增近308%,其中去年2月在国内获批上市的乐提葆贡献较大。

但目前,四环医药的收入主要来源还是非重点监控目录的仿制药,去年上半年,这部分业务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比例为62.5%。在创新药领域,公司尚未形成收入。

公司的创新药研发平台主要分为轩竹生物和慧升生物,前者布局肿瘤、代谢病、感染等领域,后者则主要布局糖尿病及其他并发症全线产品。

以慧升生物的糖尿病药物管线为例,其目前共布局了约15项产品管线,覆盖了二代到四代胰岛素和速效产品。其中,除上市申请已获受理的加格列净外,第四代德谷胰岛素正在进行III期临床,生物类似药门冬胰岛素等已经完成临床III期,正在进行NDA申报准备。此外,慧升生物还布局了以利拉鲁肽、索马鲁肽等为代表的GLP-1类似物。

《掘金创新药》研究员认为,我国SGLT-2抑制剂药物长期被进口产品占据,国内的仿制药布局也十分活跃。在国内多款原研药物已经进入医保目录和仿制药活跃的背景下,加格列净上市后势必面临激烈竞争。但SGLT-2抑制剂药物由于可以和其他降糖药物机制互补,且其单药/联合治疗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心肾危险因素患者,还有额外增量市场。随着新药开发进程的推进,其应用前景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环医药方面则对研究员表示,截至去年年中,公司拥有1000人以上的专业营销团队、超过3000个分销商以及超过20000名销售经理,其中近40%专门负责销售四环的产品。集团销售网络覆盖医院数近1.5万家,覆盖省份比例高达100%,公司具有完整的销售团队和体系支持加格列净片上市后的商业化

2.国内首款ROR1 ADC 基石药业CS5001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

3月3日,CDE官网显示,基石药业注射用CS5001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这是一款靶向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ROR1)的潜在全球同类最佳抗体偶联药物(ADC),也是国内首款ROR1 ADC药物,曾于今年1月获FDA批准临床。

行业洞察:

CS5001最初由LegoChem Biosciences(LCB)开发。2020年10月,基石药业引入CS5001的全球(除韩国)开发和商业化权益,交易总额为3.63亿美元(1000万美元预付款 3.53亿美元里程金)。

ROR1是一种典型的肿瘤胚胎蛋白,在成体组织中低表达或者不表达,而在多种肿瘤中都有高表达(各类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乳腺癌、肺癌及卵巢癌)。而CS5001是一种靶向ROR1的ADC,具有许多差异化特征,包括专有的位点特异性偶联、肿瘤选择性可切割连接子和前药技术。

目前,FDA批准的ADC药物共有11款。国内已有4款ADC药物上市,分别是奥加伊妥珠单抗、恩美曲妥珠单抗、维布妥昔单抗,以及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

关于ROR1靶点,百利药业申报了PD-L1/4-1BB/CD3/ROR1四抗,是国内首个ROR1靶向新药;默沙东的Zilovertamab vedotin也已于今年1月13日在国内获批临床。

公司点评:

基石药业主要专注于肿瘤免疫及精准治疗领域,已有4款药物在国内获批上市,包括:阿伐替尼、普拉替尼、舒格利单抗、艾伏尼布。其中,阿伐替尼和普拉替尼均是从Blueprint公司引进,艾伏尼布是自Agios引进。

今年初,CS5001获美国FDA批准开展临床研究,被视为基石药业管线2.0战略的又一里程碑。

在基石药业的对外公开表述中,其2.0管线的重点将放在两种新兴治疗模式——ADC及多特异性抗体上。除前述CS5001外,基石药业的CS2006是一款引进自Numab Therapeutics的靶向PD-L1/4-1BB/HAS的三特异性抗体,2021年9月,该药在中国的临床试验申请获批准。

除此之外,基石药业还与多特生物就下一代抗体技术平台达成合作,双方将合作开发多个同类首创或同类最优的抗体类药物。

在公开信息披露中,基石药业表示,预计2022年将提交1至2项IND申请以进一步推进药物研究进展。从CS5001及CS2006的临床申报进展来看,基石药物的前述规划在按照预期节奏进行。

《掘金创新药》研究员认为,在国内新药反复强调“填补未满足临床需求”的背景下,开发FIC、BIC、差异化新药成为有实力的新药研发企业的共同选择。作为已有4款产品上市,构成商业化收入的基石药业而言,构建研发管线2.0是必然选择。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基石药业获批的4项产品中有3项为BD引进产品,前述CS5001及CS2006亦为引进产品。这一现象在考验企业“眼光”的同时,交易金额的不断突破也说明从海外引进的成本正越来越高。基石药业还需要填上更多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上市的空白。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