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 肥胖(2型糖尿病肥胖体重减不下来)
为什么2型糖尿病人多数都肥胖?减肥能控好血糖吗?本文为你讲清
肥胖人群是2型糖尿病的高发人群,而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也都存在肥胖的问题,那么通过减肥,能够改善糖尿病问题呢?当然是可以的!控制体重是糖尿病控制的重要生活方面,对于一些轻度的糖尿病患者或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异常等糖尿病前期情况,通过合理的减肥,控制好体重,甚至能够达到控制血糖达标的作用。
为什么肥胖的人更容易出现糖尿病问题,这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密切相关。有肥胖问题的朋友,不光是外表看起来胖,也往往伴随着内脏脂肪偏多的问题,在2008年的时候,就有专家提出,糖尿病的发生,实际上与肝脏、胰腺的脂肪过多堆积有关,这些脂质的堆积会引起肝脏的胰岛素抵抗,导致肝脏合成葡萄糖的功能失调,为了调节肝脏的葡萄糖合成,肝脏的胰岛素浓度会进一步升高,而胰岛素又有促进肝脏脂肪合成的作用,会进一步促进肝脏合成更多的脂肪,胰岛素的分泌功能受到脂质堆积的影响而下降,导致血糖的升高,高血糖又会导致胰岛素代偿性的分泌增多和分泌时间的延长,以胰岛素的浓度升高,又会刺激肝脏脂肪进一步堆积,从而在胰岛内形成恶性循环,过量的胰腺脂肪会导致胰岛β细胞去分化及功能丧失,最终发展为糖尿病,这就是糖尿病的“双循环假说”。这种机理的提出,其基础其实就是“能量的过剩”,这也是肥胖者更容易出现2型糖尿病的可能原因之一。
基于上述理论,目前对于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首要靶点,就是应该“纠正能量过剩”的问题。因此,对于肥胖问题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通过合理的控制体重,纠正身体的能量过剩,对于血糖的加强控制,就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了。从根本上来说,纠正能量过剩,就是减少身体的摄入,增加能量的消耗,这两方面,也恰恰是肥胖者减肥过程所需要做到的,也正因为如此,饮食控制和加强运动,才被作为与糖尿病合理用药同样重要的糖尿病治疗的重要因素之一。
建议有肥胖问题的朋友,应该定期的监测自身的血糖水平,不要等到确诊糖尿病的时候才想到去减肥和控制血糖,应该在血糖出现上升趋势,甚至在出现糖耐量异常或空腹血糖受损之前,就应该注意体重的控制,健康的体重和腰围,不光是美观,对于身体的健康各个方面,特别是血糖控制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糖尿病前期的情况,或新发糖尿病,胰岛功能还很好的情况,通过合理的饮食和加强运动锻炼,把每天的能量摄入和消耗控制好的同时,在长期的饮食和运动调理血糖的过程中,往往也能减脂减重,把肥胖的问题控制住了,很多时候,血糖也就控制住了。
但需要提醒的一点是,对于已经确诊有糖尿病问题的朋友,减肥千万不要太过着急或激进,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调节能力变弱,不单单是血糖升高方面的问题,过度的节食和过度的运动,还容易引发低血糖的风险,因此,不论是饮食的控制,还是运动锻炼,都要注意适度合理,过于激进,反而不利于身体健康和血糖的控制。
对于糖尿病病程较久,胰岛功能减退较严重的情况,单单光靠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控制好体重就远远不够了,这种情况下,要在生活调理,控制体重的基础上,合理的通过药物来控制好血糖水平,有些药物对糖尿病人的体重有负面影响,比如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胰岛素等药物,都是会导致体重增加的药物,而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达格列净等)、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等)则有减重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考量选用。#清风计划# #2019算数健康大会# #慢性疾病的冬季调理#
糖尿病患者为何总伴有肥胖?
#文章首发挑战赛#在当今社会,糖尿病和肥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两大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这两种状况经常同时出现在同一位患者身上,这并非巧合。
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与肥胖有着密切的联系。肥胖,特别是腹部肥胖,增加了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肥胖导致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即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是调节血糖水平的重要激素。当细胞对胰岛素不够敏感时,血糖水平上升,从而增加了糖尿病的风险。
胰岛素抵抗是肥胖与糖尿病联系的核心。在正常情况下,胰岛素帮助身体的细胞吸收并使用血液中的葡萄糖作为能量。然而,在肥胖的情况下,身体的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减弱,这意味着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有效被利用,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肥胖特别是腹部肥胖,导致脂肪组织特别是内脏脂肪的增加。这些脂肪组织不仅存储能量,还能产生多种激素和炎症因子。这些物质可以干扰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胰岛素抵抗。
4.肥胖与糖尿病的其他共同危险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如高热量饮食、缺乏运动和压力,既是肥胖的危险因素,也是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高糖、高脂肪的饮食不仅导致体重增加,也会增加血糖水平,从而加重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和肥胖之间存在着一种循环关系。肥胖增加了糖尿病的风险,而糖尿病本身也可能促进体重增加。某些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可能导致体重增加作为副作用,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循环。
鉴于糖尿病和肥胖之间的密切联系,有效的预防和管理策略应同时针对这两个问题:
- 均衡饮食:限制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全谷类、蔬菜和低脂蛋白质的摄入。
- 定期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 体重管理:通过健康的饮食和运动来达到和维持健康体重。
- 定期健康检查:定期检查血糖水平,特别是有肥胖或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肥胖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紧密的,理解这种联系对于有效预防和管理两者都至关重要。通过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变,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的风险,并帮助管理肥胖。重要的是要意识到,改变生活方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努力和承诺。
向青年人科普Ⅱ型糖尿病 关键词“肥胖”更能引起重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近日,“中国糖尿病科普核心信息”专题研讨会在线上举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肖新华在会上强调:“Ⅱ型糖尿病‘三级预防’中,第一级是针对糖尿病的潜在人群,防患于未然,这是最重要的。”
《中国Ⅱ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指出,Ⅱ型糖尿病防治中的一级预防目标是控制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预防Ⅱ型糖尿病的发生;二级预防的目标是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在已诊断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中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三级预防的目标是延缓已发生的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我国糖尿病发病率高,但知晓率低。《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将糖尿病列为需要重点防控的四大慢病之一。防控糖尿病,仅局限于治疗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从源头抓起,加强预防。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表示:“‘健康中国行动’中提出了一些关于糖尿病防治的核心信息,如饮食控制、科学运动等,在健康科普宣传中,可以针对不同年龄层的个人、针对不同机构推出个性化的宣传内容,如对青年而言,直接提关键词‘肥胖’可能比‘糖尿病’更能引起他们的重视。”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洪天配补充说:“Ⅱ型糖尿病前期的症状一般不太明显,了解相关症状有助于尽早发现和治疗。一般而言,Ⅱ型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还有许多患者没有典型的临床表现,仅表现出体力的减退、精神萎靡、乏力、易疲劳、易感冒、工作能力下降等,因此,通过科普唤起高危人群对于Ⅱ型糖尿病的重视非常重要。”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中国家庭报社主办、诺和诺德公益支持,国家部委相关部门领导、糖尿病领域多名专家及企业代表参与研讨。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