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花生米 糖尿病(花生米对糖尿病有没有好)

内科袁医师科普 0
文章目录:

花生米的秘密:糖尿病患者的福音!牢牢留住

花生,常见得不能再常见,几乎家家厨房里都有。

可谁能想到,这颗看似普通的小米粒,竟藏着对糖尿病人群如此友好的秘密。

许多中老年人一听说“花生油大”“高热量”,本能地就把它列入“忌口名单”。但真相却恰恰相反。只要吃得对、吃得巧,花生米反而可能成为糖尿病管理的好帮手。不是靠传言,不靠“偏方”,而是靠科学研究,一点点揭开它的营养密码。

饭桌边的误会,说到底,还是对花生的成分了解不够全面。

花生的脂肪确实不低,但其中大部分是对人体有益的单不饱和脂肪酸,这类脂肪酸在橄榄油、鳄梨中也很常见。它们有助于稳定血糖,减少胰岛素的波动,给身体一个更“安定”的代谢环境。而花生恰好提供了丰富又稳定的这种脂肪。

除了脂肪,花生中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纤维的作用不只是促进肠道蠕动,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延缓碳水的吸收,让饭后血糖不至于快速飙升。蛋白质也有类似的“缓冲”效果,对糖友来说,正是需要这种“稳”。

说到这里,想起了社区里一位60多岁的老陈,退休后开始认真对待自己的二型糖尿病。以前总觉得“不能吃这个、不能吃那个”,结果越控制越焦虑,血糖反而起伏不定。

后来在营养师建议下,早餐加了一小把生花生米,午饭前也会吃几粒当作零嘴。没想到三个月下来,体重轻了两公斤,饭后血糖也比以前平稳不少。

花生的“秘密武器”远不止这些。研究发现,它还富含一种叫白藜芦醇的天然物质。这种成分在红酒中也有,被认为具有抗氧化、抗炎的作用。

虽然花生中的含量不及红酒,但对不喝酒的人来说,是一个更安全的替代来源。白藜芦醇的抗炎作用,对胰岛功能的保护可能是个潜在好处。

再看微量元素。花生中含有,这种矿物质在糖尿病管理中正被越来越多地关注。镁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也就是说,身体更容易“听懂”胰岛素发出的信号,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而很多糖尿病患者,恰恰存在轻度的镁缺乏。

花生再好,也得吃得讲究。不炒不炸,保留原味,才是真正的健康吃法。油炸花生、咸味花生、糖衣花生这些加工品,不仅破坏了营养,还引入了大量过多的钠和反式脂肪,对血压、血脂都是负担。

更不能忽视的是量的问题。再好的东西,吃多了也会出问题。糖友适量摄入花生,一天控制在15克到20克左右,基本是一小把,足够提供营养,又不会增加过多热量。

夏季来临,血糖受气温波动影响不小。高温天气易导致食欲下降,饮食不规律,反而容易造成血糖波动。此时,用花生米作为加餐或点心,既能提供稳定能量,又不会让血糖起伏太大,是不少营养师推荐的夏季小食。

很多人担心花生“上火”,或者“湿气重”。这是对体质和食物属性的泛化理解。生花生偏凉性,熟花生偏温,关键在于个体差异和调理方式。糖尿病人群本身体质多偏虚寒,适当吃些炒熟但不过度油炸的花生,反而有益而无害。

而对于体重控制有需求的中老年人,花生还有一个不小的优势。它的饱腹感比一般主食更强,有助于减少其他高升糖食物的摄入。也就是说,吃了花生,可能会少吃点米饭、馒头,间接地也在帮血糖减压。

过敏史的人群,要特别注意,花生属于八大过敏原之一。不确定是否过敏的群体,应在专业指导下尝试或避免。

近年来,花生甚至被一些科研机构列为“功能性食材”,与大豆、燕麦等一同被研究用于代谢综合征的膳食干预中。虽然还没有被列入任何治疗指南,但它的潜力确实越来越被重视。

糖尿病的管理,归根结底是对日常生活的细节把控。饮食不是禁忌,而是选择。在琳琅满目的食材中,花生米这颗“被误解”的小食,或许正是那一粒值得留在碗边的种子。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贾伟平,王曦,徐东.糖尿病患者膳食结构与血糖控制的关系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04):261-265.

[2]陈立夫,李红,刘蕾.植物源白藜芦醇的营养功能与健康效应[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3,35(03):280-285.

[3]刘建平,赵宁.镁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5,45(02):152-155.

花生是糖尿病的“加速器”?医生提醒:保护胰岛,要牢记3吃3不吃

“花生不能吃,升糖快”“花生油太油,糖尿病人要远离”“吃花生会伤胰岛”……关于花生的争议,最近在网上吵得厉害。

有些说法听着像是有理有据,甚至连身边的老邻居都开始避着花生走,可真相到底如何?

花生是不是糖尿病的“加速器”?其实还真不能一概而论。

花生本身脂肪含量高,确实不适合大量食用,尤其对血糖控制不理想的人来说,更要注意。但也不能一句话就把它打入“黑名单”。关键在于吃的方式、量的控制,还有个体状况的差异。

把花生当零食猛吃一把,和饭后嚼几粒垫胃,效果完全不同。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真正需要注意的从来不是某一种食物,而是整个饮食结构、生活方式、胰岛功能是不是被“压垮”。这其中,花生的角色,既可能是帮手,也可能是“推手”。

有人可能还记得前些年一位退休老教师,患糖尿病多年,平时饮食特别小心。可有段时间,他爱上了炒花生米,每晚看电视时都要来一小碟。几个月后,体重悄悄上升,空腹血糖也越来越不稳。

医生一查,原来他每天摄入的花生热量,已经超过了一顿正餐。再加上夜宵时间吃,胰岛负担加重,血糖一整晚都处于高位,胰岛功能自然越来越差。

花生不是毒药,但也绝不是“随便吃”。

要避免把花生吃成“加速器”,首先得搞清楚它的几大特性。它富含脂肪,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有益心脑血管,但热量也高得惊人。每100克花生的热量接近580大卡,相当于两碗米饭还多。

如果再用油炸、炒制,热量和脂肪含量更是“翻倍升级”。

对糖尿病人来说,热量超标比糖分更危险。因为血糖升高并不只是单纯吃糖造成的,高热量、慢吸收的脂肪类食物,同样会让胰岛疲于应对。长此以往,胰岛素抵抗更重,血糖控制更难,甚至可能加快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

花生也不是一无是处。它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维生素E、镁、钾等,对心血管确实有益。而且在控制量的前提下,适量吃些原味花生,有助于延缓胃排空,避免血糖快速上升。但关键就在于“适量”和“方式”。

医生普遍建议,糖尿病人要牢记“3吃3不吃”,才能真正做到吃得健康、吃得安心。

适合吃的,首先是生花生或煮花生。未经油炸处理,脂肪氧化少,热量也相对可控。适量食用,有助于增加饱腹感,控制总进食量。

其次是带壳花生。剥壳这一步,其实能有效“减速”,让进食节奏变慢,进而防止不知不觉摄入过量。而且带壳花生往往不易被加工成高盐、高油状态,相对更天然。

还有一种是花生仁混搭蔬菜一起吃,比如凉拌菠菜、炒芹菜花生米。这样搭配可以增加膳食纤维,减缓碳水吸收速度,有助于血糖稳定

相对不推荐的,则包括油炸花生米。高温处理后的脂肪氧化产物,对血管和胰岛细胞都不友好。尤其是反复加热的油中含有大量致炎物质,会加重身体的代谢负担。

糖衣花生也是大忌。表面那一层糖衣,看似不多,其实含糖量极高。每吃几粒,就相当于喝了几口含糖饮料,对血糖控制极为不利。

还有一种是花生酱类制品,尤其是市面上一些调味型花生酱,往往添加糖分和氢化植物油,极易诱发胰岛素抵抗,不适合长期食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很多老年人牙口不好,喜欢将炒花生嚼碎后拌入白粥或米饭中,这种吃法表面看起来软和,实则容易导致摄入总热量过高,得不偿失。

除了吃法,吃的时间也很关键。饭后两小时内少量进食花生,血糖波动相对平稳。若在空腹或晚上临睡前吃,容易造成夜间高血糖,影响胰岛修复和休息。

在控制血糖的路上,保护胰岛比控制数字更重要。一旦胰岛功能衰竭,哪怕血糖再低,也失去了主动调节的能力。饮食的每一口,都在影响着胰岛的未来。

还有一点容易被忽略,那就是个体差异。有些人天生代谢能力强,吃点花生无碍;而另一部分人,即便只吃一小把,血糖也会波动剧烈。如果不确定自己的反应,最好的办法就是记录血糖,自我观察,找出适合自己的饮食模式。

在现实生活中,不乏一些糖尿病患者控制得非常理想,他们没有完全禁食某种食物,而是掌握了“平衡”的诀窍。该吃的吃,该戒的戒,关键是不贪、不撑、不乱搭配。饮食这事,讲的是会吃,而不是一味地禁吃。

眼下正值夏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时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也更明显。在饮食上稍不留神,就可能引发大问题。花生虽小,却也藏着不少“门道”。

与其一刀切地禁掉它,不如学会如何更聪明地吃它。关键是时间、方式、量的配合,以及与其他食物的搭配。只有真正理解身体的需求,才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守住健康底线。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李志强,刘秀芹.糖尿病患者营养治疗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4,32(3):198-202.
[2]王磊,张慧.花生摄入与2型糖尿病风险的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23,29(5):44-48.
[3]陈红,黄颖.中老年人膳食结构对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健康营养,2025,35(2):65-68.

花生是糖尿病的“导火索”?若想胰岛强壮,3种食物尽量少碰

今年56岁的王大娘就在上个月的体检中被确诊了糖尿病。

事情是这个样子的,王大娘虽然年龄越来越大了,但是身体一直以来都还挺不错的,几乎没有什么疾病。但是前段时间,王大娘的身体却出现了一些令她非常在意的异常状况。

王大娘是一位美食达人,经常自己烹饪一些美味的食物,尤其是甜点,王大娘非常擅长。

经常吃甜食,导致王大娘的体重偏高。但是由于自己年龄已经比较大了,王大娘也没在意这些问题。

可是就在最近,王大娘的身体出现了一些反常。

曾经王大娘居高不下的体重,最近一段时间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从以前的70KG直接掉到了现在61KG。

然而,在体重明显下降的背后,王大娘的食欲以及食量却没有降低,反而吃得更多,而且更爱吃了。这个反常现象令王大娘感觉到十分的纳闷。

除此之外,王大娘的老伴注意到,王大娘最近饮水的频次明显比之前变高了。不仅饮水频率变高,饮水量大,与之相对的,王大娘去厕所的频次也变得异常的高。

王大娘的老伴甚至怀疑王大娘是得了泌尿系统的疾病。

最终,无法忍受自己身体出现异常的王大娘决定到医院进行体检。

经过检查,医生排除了王大娘泌尿系统出现疾病的可能性,但是告诉王大娘,王大娘可能患了糖尿病。

第二天早上,王大娘空腹到医院进行了血糖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王大娘的空腹血糖值为,7.8毫摩尔/升,超过了参考值3.9~6.1毫摩尔/升。最终,根据王大娘的情况,医生将王大娘确诊为糖尿病。

而随后的糖抗原检查结果显示,王大娘得的是二型糖尿病。而王大娘之前表现出来的症状,正是二型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以及体重减少。

在得知自己被确诊为糖尿病之后,王大娘非常地震惊。她实在是搞不明白,自己好好的身体,怎么突然就得了糖尿病。在冷静下来之后,她突然想起来,自己以前一位得了糖尿病的朋友告诉自己,吃花生可能会导致糖尿病,而王大娘平时也很喜欢吃花生。

大娘赶紧向医生询问,自己经常吃花生这个习惯是不是自己得糖尿病的原因。医生听了以后,示意王大娘坐下慢慢说,因为要想找到病因,需要对患者的生活习惯进行细致的了解才行。

花生跟糖尿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它是否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医生表示,很多人在确诊糖尿病之后,都不敢再吃花生,甚至觉得花生是导致自己糖尿病发生的“导火索”,这些想法实际上是不够准确的。花生跟糖尿病的发生之间只有间接的联系,而没有直接的关联。

为了了解这其中的原因,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可能导致糖尿病发生的因素,然后再对比花生中的主要成分。

导致二型糖尿病出现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遗传因素是最常见的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的朋友,患糖尿病的概率是要比正常人高上47%左右的。

除此之外,数据统计表明,肥胖和二型糖尿病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联。

这里的肥胖指的是BMI超过25。这些朋友患糖尿病的概率要远高于体重控制到比较好的人。而且过高腰臀比的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也要更大。

饮食习惯也是导致二型糖尿病最常见的因素之一。

通常,那些有高糖饮食习惯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会大大上升。近些年来还有一些研究表明,糖尿病和饱和脂肪酸的过多摄入之间也有一定的关联性。

接下来我们再来聊一聊花生的主要成分。花生中最主要的成分是不饱和脂肪酸。这种物质虽然和饱和脂肪酸的名字之间只差了一个字,但是这两种物质对人体的影响完全是相反的。

饱和脂肪酸不仅被列为导致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而且跟各种由动脉粥样化病变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之间也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饱和脂肪酸正是导致动脉硬化、动脉中出现斑块的高危因素。

而不饱和脂肪酸则可以通过改变血液中高密度脂肪酸与低密度脂蛋白的比例、加快人体对胆固醇等脂类物质的代谢等途径,来降低血管中出现斑块以及粥样化病变的可能性,从而使得人们远离心脑血管疾病。所以说不饱和脂肪酸也被人们称为“好的脂肪酸”。

除此之外,花生中还含有一定的卵磷脂。这种物质可以被人体轻易的吸收。它不仅是构成人体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而且还是一种非常好的生化溶剂。

胆固醇等脂类物质,就非常容易溶解于卵磷脂之中。

所以说食用花生对人体保持健康是有一定帮助的。

但是我们同时要注意,花生是一种热量非常高的食物,100克花生中含有313大卡的热量,这个含量是要大于很多同质量的食物中的热量的。

如果过多地食用花生,可能会导致人变得肥胖。而我们刚才说过,肥胖是导致糖尿病发生的因素之一。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过量的食用花生,是可能导致人们肥胖,进而间接引发糖尿病的。

但是总的来说,只要食用花生的量合适,食用花生是不会成为糖尿病的“导火索”的。就算是已经得了糖尿病的患者,也是可以适量地食用花生的。医生同时指出,在饮食中,真正应该注意的,是接下来要说的这几类食物。

要想胰岛强壮,要尽量少吃这三种食物

二型糖尿病的根本病因,是人体中胰岛素的含量不足,这很可能和胰岛的功能下降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所以要想控制糖尿病的发展,改善胰岛功能,是非常有必要的行为。要想改善胰岛的功能,一定要尽可能的远离以下几种食物。

1,含糖量比较高的食物,比如糖果,蛋糕奶油等

二型糖尿病患者患病的原因跟其身体胰岛素分泌不足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患者继续摄入糖分,可能会进一步加大胰岛等器官的压力,导致糖尿病的情况恶化。

此外,二型糖尿病患者如果继续摄入糖分,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血糖失控。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况,不仅可能会导致患者很多生理功能受损,还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别的器官的正常工作。

2,淀粉过多的食物,如:大米、白面,糖尿病患者也应该谨慎摄入

很多人说起糖,想到的就是葡萄糖、乳糖等。实际上,淀粉在进入了人体之后,也会被分解为葡萄糖。所以说,食用淀粉含量比较高的食物,也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血糖出现异常波动,胰岛功能受到影响。

3,脂肪含量丰富的食物

在饮食中,有一类常见的脂类物质叫做甘油三酯。这种物质不仅是动脉粥样化病变的罪魁祸首,而且它也可以被分解为葡萄糖,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并且损害患者的胰岛。动物的内脏、肥肉等食物中,都含有甘油三酯。

以上几种食物都是糖尿病患者需要在饮食中留意的食物。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控制糖尿病是一个需要多管齐下的过程,需要患者在生活中注意多方面的细节。

除了饮食,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还应注意这些问题。

医生在给王大娘介绍了糖尿病的饮食禁忌之后,还告诉王大娘,糖尿病病人要想控制病情,单靠饮食是不够的。在生活中,糖尿病患者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要按照医生的要求用药。像王大娘这种二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注射胰岛素,来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除此之外,针对不同病人的不同病情,医生还会安排各种药物的服用。这些药物往往对控制病情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患者应当按照医嘱坚持服用。

除此之外,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也对控制糖尿病的恶化有着比较好的效果。

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提高人体对糖类物质的代谢水平,以此来起到一定的控制血糖的效果。但是对于患病的中老年朋友来说,锻炼一定要选对方法,而且要注意坚持。

最后,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是控制糖尿病的一种重要手段。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系统疾病,而不良的作息习惯则会严重影响人体循环代谢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工作,这对控制血糖都是极为不利的。所以各位患者一定要保持良好的作息,保证优质的睡眠。

引起糖尿病的因素非常多,肥胖、饮食不健康、遗传因素,都可能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但是花生跟糖尿病之间并没有特别显著的直接关联。而且花生的适量食用对人体健康是有利的,所以各位朋友没有必要对花生保持警惕。

确诊糖尿病之后,一定要按照医生给自己制定的治疗方案,坚持进行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饮食习惯、坚持服用药物。只要配合治疗,糖尿病患者也可以获得比较好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双虎,黄辛. 来自母亲的糖尿病是怎么遗传的?[N]. 中国科学报,2022-05-19(001).
  2. 董超. 防糖尿病,晚饭吃得要像乞丐[N]. 保健时报,2022-03-10(005)
  3. 张晓宁,孙兴维. 防控糖尿病要重视非药物疗法[N]. 解放军报,2022-03-20(007
  4. 文韬,卢芳,贾薇薇. 得了糖尿病 活动比减重更重要[N]. 医师报,2022-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