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能吃苹果吗吗(糖尿病能吃苹果醋饮料吗)
谁说糖尿病人不能吃水果
目前正是苹果、梨、柚子大量上市的季节,但对于不少“糖友”来说可能就要哀叹自己没口福了。难道,得了糖尿病真的就要和水果划清界限了吗?这是个误会,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水果的。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天,我们就请北京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所的专家,教“糖友”们掌握吃水果的诀窍。
疾控专家表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糖尿病防治指南中说,糖尿病患者不可以吃水果。美国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建议里,第一条就是要多吃水果和蔬菜。
可是水果里面明明有很多糖分呀?其实,我们日常食用的大部分水果,主要由水分构成;其次才是碳水化合物,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糖”;此外,水果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和微量元素,这些对糖尿病人是有益的。
因此,只要种类适当、食用量适宜、食用时间合适,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水果的。
首先,糖尿病患者在水果的种类上要有所选择。可以参考食物血糖生成指数(GI),GI表示食物与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不要根据口感甜度来判断含糖量。糖尿病患者最好选择低GI的水果,比如樱桃、桃子、柚子、草莓、苹果和梨等。
糖尿病患者每天吃多少水果合适?注意啦,这个“量”也很有讲究。即使是血糖生成指数低的水果,也不是想吃多少都可以。专家建议,一般情况下每天可食用水果200克(4两)左右,同时应减少25克(半两)主食。
当然,水果也不是什么时候都适合吃。一天当中,为了减少血糖波动,可以选择在两餐之间吃水果。如果血糖近期控制得不好,可以暂时不吃水果。
糖尿病,可以说是21世纪全球所面临的最严重、最紧急的健康问题之一。据统计,2019年,全球有4.63亿成年人患有糖尿病,这相当于每11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预计到2030年,糖尿病患者数将上升到5.78亿。
专家介绍,做好生活中的“选择题”有助于对抗糖尿病。例如,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可以延缓食物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峰值,有利于改善血糖、血脂代谢紊乱;适量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控制好体重,使超重肥胖者体重指数达到或接近24,或体重至少下降7%,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5%~58%;避免使用烟草,减少患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一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建议每半年检测一次空腹血糖或餐后两小时血糖。(记者李洁)
来源: 北京青年报
苹果的功效!医生实话:糖尿病患者常吃苹果,降低4种并发症风险
►
本文1807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张阿姨62岁,患糖尿病已10年。她控制饮食特别严,从不沾甜食,水果也很少吃。直到一次复查时医生建议她每天吃半个苹果,她才半信半疑地尝试。
三个月后,她的糖化血红蛋白下降了0.6%,血脂也更稳定,整个人精神了不少。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怕水果,生怕吃了血糖飙升。但医生想告诉你,不是所有水果都要回避,关键是懂得怎么吃。其中,苹果是糖尿病患者可以放心吃、还能带来健康收益的水果之一。
苹果,到底能不能吃?糖尿病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血糖控制。苹果含糖,但含的是天然果糖和葡萄糖,同时富含膳食纤维、果胶和多酚类物质,这些成分能延缓糖分吸收,餐后血糖升得慢,幅度小。
一项发表于《中国糖尿病杂志》的研究显示,每天食用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并不会引起明显血糖波动,反而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
当然,前提是吃的方法对。苹果要带皮吃,不能打成果汁,更不能空腹大口吃。
常吃苹果,有科学依据支持苹果虽常见,但营养成分不简单。每100克苹果中含有约2克膳食纤维,其中的果胶更是糖尿病患者的“天然调节器”。
它能在肠道中形成胶状物质,减缓葡萄糖吸收速度,同时还能促进胆汁酸排出,有助于降胆固醇、稳定血脂。
更关键的是,苹果中含有丰富的多酚类抗氧化物,能对抗氧化应激,减轻慢性炎症状态。这些作用在糖尿病的并发症预防中非常关键。
降低4种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1. 心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人最怕的就是心梗、脑梗。苹果中的多酚和果胶,能抑制坏胆固醇(LDL)氧化,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有帮助。
一项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队列研究发现,经常食用苹果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了约28%。
2. 视网膜病变
苹果富含类黄酮,比如槲皮素和花青素,这些成分被证实有保护视网膜微血管、防止毛细血管破裂的作用。
糖尿病人长期高血糖最易伤眼,苹果中的抗氧化成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视网膜的损伤进展。
3. 肾病风险
糖尿病肾病是慢性并发症中最隐蔽却最危险的一种。研究发现,苹果中的果胶和天然抗氧化剂,具有一定抗纤维化和抗炎作用,有助于延缓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
当然,苹果不是药物,不能替代正规治疗,但作为膳食干预的一部分,它的辅助作用值得肯定。
4. 神经病变
苹果提供的B族维生素和抗氧化物,有助于保护神经末梢免受高血糖损伤。一些动物实验表明,槲皮素能改善糖尿病小鼠的神经传导速度,对改善早期神经病变症状有一定潜力。
怎么吃,才不怕升血糖?糖尿病人吃苹果不是说吃就吃,要讲究吃法。
第一,控制量。建议每天吃半个到一个中等大小苹果(150克以内),不要多吃。
第二,吃整果。苹果最好带皮吃,果皮中抗氧化物含量更高,纤维也更多。但务必清洗干净,避免农残。
第三,餐后吃更稳妥。餐后半小时吃苹果,能减少血糖波动,避免空腹吃导致快速升糖。
第四,别打成果汁。果汁损失了纤维,糖分被“释放”,升糖速度快得多。糖尿病人要避免果汁形式摄入。
哪些人不适合吃苹果?虽然苹果好,但也不是人人适合。胃酸过多、胃溃疡的人,吃苹果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加重不适。
肾功能严重受损的糖尿病患者,摄入过多钾可能会增加肾脏负担,这类人群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水果摄入。
此外,对苹果过敏的人群当然也要避免。
苹果虽然普通,但作用不普通很多人把苹果当作普通水果,甚至觉得“没味道”,不如芒果、香蕉好吃。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苹果是最安全、最稳妥的水果之一。
它不但能帮助控制血糖,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慢性并发症的风险。而这些并发症,正是糖尿病最致命的地方。
医生提醒:别怕水果,怕的是不会吃很多糖尿病患者一听“水果”两个字就紧张,其实真正应该远离的是高升糖指数、低纤维的水果,比如西瓜、荔枝、榴莲。
而像苹果、梨、猕猴桃这类低升糖指数 高纤维的水果,适量吃是完全可以的,甚至长期来看还有助于稳定血糖。
关键在于:吃得对,吃得稳,不贪嘴,懂节制。
结语:糖尿病的管理是一场持久战,药物只是手段之一,饮食才是基础中的基础。苹果虽不是“灵丹妙药”,但它的营养成分决定了它在糖尿病日常饮食中值得拥有一席之地。
与其把水果一刀切,不如学会挑选、学会吃法,让糖尿病管理变得更科学,也更轻松。
参考资料:① 张文宏, 黄建始. 糖尿病患者膳食结构调整建议[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2, 14(2):109-114.
感谢关注!有你在,我们会变得更好!
苹果的功效!医生直言:糖尿病患者常吃苹果,降低5种并发症风险
“吃水果会不会让血糖飙升?”这是不少糖尿病患者常问的问题。尤其是苹果,既甜又脆,很多人纠结:能不能吃?其实,问题的关键从来不是吃不吃,而是怎么吃、吃什么。
苹果,作为高纤维、低热量的代表性水果之一,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结构中,常常被“冤枉”了。
在临床观察中,许多长期食用苹果的人,血糖控制得更平稳,甚至并发症的风险也有所降低。这不是夸张,而是实打实的观察数据。苹果真的这么“神”?它对糖尿病人有哪些帮助?今天就从医学的视角,带你一层一层“剥开”苹果的秘密。
先从它的“主打成分”说起。苹果富含膳食纤维,其中一种叫果胶的可溶性纤维,在肠道中像海绵一样吸附糖分,延缓其吸收速度。
这意味着血糖不会像坐过山车一样上下波动,而是更平稳地释放能量,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这是极大的福音。
当然,苹果的作用远不止于此。它还有助于减少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人体如果长期摄入高脂高糖,会让胰岛素像“喊破喉咙”的交警,没人理会。而苹果中的多酚类抗氧化物质,能减缓胰岛素受体的“迟钝”,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更值得关注的是,苹果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作用逐渐被证实。这不再是坊间传闻,而是越来越多研究支持的方向。先来看看苹果在哪些方面“出手”了。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隐形杀手”。苹果中的类黄酮,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炎能力,有助于保护眼底血管不被高血糖侵蚀,延缓视网膜病变的进展。此外,它还能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眼压波动。
再看糖尿病肾病,那是很多患者最担心的“终极并发症”。苹果中富含的钾元素与膳食纤维,能帮助调节体液平衡,减轻肾脏负担。有研究指出,规律摄入富含植物多酚的食物,有助于延缓肾功能的下降。
说到糖尿病并发的心血管疾病,这个“老对手”可不好惹。苹果中的抗氧化物质,包括维生素C和槲皮素,可减少血管内皮损伤,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的氧化速度,进而降低动脉硬化风险。
更有趣的是,苹果还能“照顾”到神经系统。糖尿病神经病变常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甚至走路不稳。苹果里的维生素B群,能支持神经传导功能,配合良好的血糖控制,有望缓解这些困扰。
别忘了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并发症:糖尿病足。这个问题表面看是脚,其实根源在血管和神经的综合受损。
苹果中含有的天然抗炎成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微循环,延缓病情发展。虽然不能替代治疗,但作为饮食辅助,苹果绝对不是“过路客”。
当然,吃苹果也要讲方法。我们常说“一个苹果一天医生远离我”,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适量摄入才是关键。每天吃半个到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连皮吃效果更佳。
果皮中有丰富的类黄酮和抗氧化物质,别轻易削掉。不过,牙齿不方便的老人可选择蒸软后再食用,既保营养又护肠胃。
值得一提的是,苹果的升糖指数(GI值)较低,一般在36-40之间。相比香蕉、榴莲、葡萄这些“高糖大户”,苹果属于“温柔派”。它释放糖分的速度慢,更有利于血糖的稳定。
从中医角度看,苹果性平味甘,入脾胃经,有生津止渴、润肺养胃的作用。对那些口干舌燥、胃肠虚弱的糖尿病人群而言,苹果更像是一个调和肠胃的小助手。不少老中医认为,苹果适合体质虚弱、气阴两虚者食用,是“润而不腻”的水果代表。
心理层面上,苹果也是一种“疗愈食物”。它带有天然的果香,咬一口酸甜适中,既能唤起食欲,又能缓解焦虑。
有研究指出,长期摄入富含植物多酚的水果,能改善情绪状态,间接促进血糖控制。因为压力大时,人体激素紊乱,也容易让血糖“失控”。
苹果的优势还体现在它强大的“适配性”。可以直接吃、蒸着吃、打成果泥甚至搭配燕麦做早餐。只要不加糖、不用油炸,怎么吃都不会错。这也是它成为糖友餐桌“常青树”的原因之一。
在营养价值上,苹果不仅热量低,每100克只含52千卡,还富含维生素C、钾、镁、铁等微量元素,是天然的“能量棒”。对控制体重、预防便秘、改善肠道菌群也有帮助。我们常说“肠道健康是第二大脑”,而苹果正是调理肠道的好帮手。
当然,不建议空腹吃苹果。空腹状态下胃酸浓度较高,苹果中的果酸可能刺激胃粘膜,尤其是胃功能弱的老年人,建议餐后半小时食用更佳。这不仅保护肠胃,还能避免血糖快速上升。
关于苹果的研究,国内外都有不少。例如,2019年《中华糖尿病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规律摄入中等量水果的糖尿病患者,其微血管并发症风险显著降低。
而2021年美国营养学会年会上也有一项报告指出,每周至少吃三次苹果的人群,其糖尿病相关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低于不吃水果者。
不过再好的东西也要适量。糖尿病患者如果摄入过量,即便是低GI的苹果也会增加碳水总量。尤其是合并高血脂、高血压的患者,更要注意整体饮食结构的平衡。
我们常说“药补不如食补”,苹果正是“食补”的典范,它不像药那样来得快,但贵在稳定、温和、全面。用科学的方式吃水果,本就是糖尿病管理的一部分。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对饮食控制有误区,以为水果统统不能碰,其实这会导致营养不均衡。苹果作为低糖、高纤维的水果之一,是可以放心纳入日常饮食的,关键在于摄入方式与总量控制。
其实,健康管理说到底不过是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个苹果,似乎不起眼,却可能在日积月累中,悄悄帮你稳住血糖,守护血管,保护双眼,照顾神经,预防并发症。不求立竿见影,但求日久见功。
如果你身边也有糖尿病患者,不妨分享这篇文章给他们。或许一个小小的建议,就能帮他们少走弯路。如果你自己也有类似困扰,从今天开始试试每天一个苹果的力量。你不一定要改变一切,但可以从这一口开始。
健康,从来不是大张旗鼓,而是悄无声息的坚持。愿你我都能在日常中找到自己的健康节奏。
参考文献:
[1]张艳芳,吴冬梅.适量水果摄入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9,11(5):289-293.
[2]李静,王建华,陈嘉伟.苹果摄入与糖尿病并发症关系的流行病学观察[J].中国公共卫生,2021,37(12):1638-1642.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