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舌头发麻与糖尿病(舌尖发麻 糖尿病)

智媒资讯 0
文章目录:

舌头堪称你的“血糖仪”,若经常出现3种异常,或许血糖失控了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其中,血糖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美食博主李大伟,就因为身体出现的一些异常状况,而开始了他的求医之旅。

李大伟作为一名颇有名气的美食博主,平日里尽情享受着各类美食带来的乐趣。然而,近一个多月来,他的身体却发出了一系列不寻常的信号

每天早晨,他从睡梦中醒来,都会被口干舌燥的感觉所困扰,喉咙仿佛要被点燃一般,即便大口喝水,也无法缓解这种强烈的口渴感。以往那些令他垂涎欲滴的美食,如今也变得味同嚼蜡,他的食欲明显减退


不仅如此,在拍摄美食视频的过程中,他的心情也变得异常烦躁,常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对摄影师发脾气。

李大伟的妻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意识到丈夫的身体状况可能出现了问题,不能再这样拖延下去。于是,她坚决地拉着李大伟前往医院进行检查

在医院里,他们见到了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老专家仔细地为李大伟进行诊断,面色凝重地表示,李大伟的身体状况可能是血糖出了问题。李大伟听后,心头一紧,满脸疑惑地询问医生为何会有这样的判断

医生解释道,从李大伟的一些症状来看,很有可能是血糖异常导致的口干舌燥、食欲减退等症状,都可能是血糖升高的表现

随后,医生详细地阐述了舌头与血糖之间的密切关系。医生指出,舌头不仅仅是品尝味道的器官,更是反映身体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窗口,尤其是在血糖变化方面,舌头往往会提前发出信号。

当血糖升高时,舌头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其中,舌苔厚腻是一个典型的信号

医生进一步解释说,当血糖过高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增多,这为细菌和酵母菌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微生物在舌头上大量滋生,就会导致舌苔增厚、发白。


李大伟按照医生的建议,仔细观察了自己的舌头,发现舌苔果然如医生所说,变得又厚又腻,仿佛沾了一层东西,而且很难清除。除了舌苔厚腻,舌头发红也是高血糖的一个表现。医生指着李大伟的舌头说,他的舌头颜色比正常情况要红一些。

这是因为血糖过高会破坏毛细血管的正常结构,导致舌头上的微血管充血,舌体颜色也就变得更加红亮,甚至还会有灼热的感觉。在更严重的情况下,这种充血可能会导致舌头变得光滑,舌乳头萎缩,表面看起来就像被打蜡了一样。


这种光滑的舌头不仅是血糖失控的信号,还可能预示着营养不良,尤其是维生素 B 族的缺乏。李大伟听后,心中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越发担忧。这时,医生又提到了一个案例

之前有个出租车司机,患有糖尿病,平时饮食习惯很不好,经常吃高糖高油的快餐。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舌头变得通红,还伴有痛感,但他没有当回事。


直到口腔溃疡严重到无法忍受了,才来医院看病一检查,糖化血红蛋白竟然高达 9%,说明他的糖尿病控制得非常不理想

这个案例让李大伟深刻地认识到,当舌头颜色明显加深时,一定要尽快检查血糖,以免小问题变成大麻烦。

医生接着询问李大伟是否有舌头发麻刺痛的感觉。李大伟回忆了一下,说有时候吃东西舌尖会觉得麻麻的,他原本以为是辣椒放多了。

医生摇摇头说,这可不是辣椒的问题。舌头发麻可能是高血糖的信号,主要与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有关


长期的血糖失控会损害周围神经,而舌头作为神经末梢密集的部位,自然会最先受到影响医生进一步解释道,这种现象在糖尿病患者中相当普遍起初可能只是轻微的麻木,随着病情的加重,可能会发展为口腔异味、味觉异常,甚至失去味觉

这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让患者在饮食中遇到更多问题,从而进一步加重病情有研究数据显示,约 40%的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前后会经历不同程度的舌头麻木,而这往往是周围神经损伤的早期信号


如果能够及时发现并控制血糖,就有可能避免严重的并发症。为了让李大伟更加清楚地了解高血糖对舌头的影响,医生详细解释了其中的多种机制高血糖会通过多种途径对舌头产生影响

首先,高血糖会损伤毛细血管内壁,使其变得脆弱、通透性增加。这样一来,舌头就容易充血、肿胀,甚至可能出现微血管破裂的情况


其次,高血糖会破坏周围神经的髓鞘结构,导致神经传导异常。这就如同电线的外皮受损,电流传输就会出现问题。

反映在舌头上,就是麻木、刺痛或者感觉改变。最后,高血糖会促使有害菌的繁殖


糖分的增加为这些有害菌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导致舌苔异常增厚,同时加重口腔炎症。李大伟在听了医生的讲解后,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时,他想起了一个问题,便问道:“医生,那现在流行的无糖饮料,里面的甜味剂真的不会影响血糖吗?对舌头健康有没有影响呢?”医生思索了片刻,回答道:“虽然甜味剂不会直接导致血糖升高,但它对舌头和身体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长期大量饮用无糖饮料,可能会影响味觉敏感度,让你对其他味道的感知变得不那么敏锐此外,甜味剂也可能对肠道菌群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间接影响身体的健康


李大伟听后,陷入了沉思。他开始反思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意识到自己之前对健康的忽视。

他决定回家后认真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比例

同时,他也要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期检查血糖,不能再让健康问题恶化下去。

糖尿病患者如何通过舌象,判断有无并发症出现?

糖尿病患者通过舌象来判断有无并发症的出现,虽不是现代医学的直接诊断标准,但结合中医的观察经验,也可以作为一种辅助判断的依据。

以下是通过舌象判断糖尿病并发症的一些方法:

一、舌底络脉观察:将舌头翘起,舌尖抵上腭,可以看到舌底左右各有一条络脉。通过观察这两条络脉的状态,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糖尿病并发症:

1. 舌下络脉充盈或轻度迂曲,色泽发紫:这可能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阻塞,即“络滞”,可能与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相关。

2. 舌下络脉充盈加重,迂曲较重,色泽紫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可能意味着糖尿病的血管病变已经比较严重,即“络瘀”。此时,患者应高度警惕,及时检查是否存在眼部、肾脏等部位的并发症。

3. 舌下络脉呈串珠样的小黑瘀斑,密布于舌底,颜色暗黑:这种情况可能表示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阻塞,即“络闭”。这通常是糖尿病并发症严重的表现,患者应立即就医。

二、舌苔和舌体的观察:除了舌底络脉,舌苔和舌体的变化也可以提供一些线索:

1. 舌苔厚腻、发黄:这可能是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的表现,长期的高血糖状态可能引发口腔内的炎症反应,导致舌苔颜色改变。持续的高血糖状态还可能增加各种并发症的风险。

2. 舌体胖大: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可能导致脂肪分解供能,使得脂肪堆积在身体各处,包括舌头,导致舌体胖大。这可能与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等糖尿病并发症相关。

三、其他舌象变化:

1. 舌头麻木、疼痛:这可能与糖尿病的神经病变有关。当糖尿病患者的神经受损时,可能会出现舌头麻木、疼痛等症状。

2. 味觉减退、口干口渴:这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到味觉神经和唾液腺所致。这也可能是糖尿病并发症的表现之一。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舌象变化只是糖尿病并发症的初步判断依据,并不能作为最终的诊断结果。如果出现这些舌象变化,糖尿病患者应及时就医,结合现代医学检查进行确诊和治疗。同时,糖尿病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控制好血糖水平,以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我是中医博士王树鹏,大家有糖尿病等疾病的相关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我。

糖尿病人出现这4种症状,可能是神经病变的表现,要警惕!

63岁的王先生在十年前被确诊为糖尿病,平时每日应用胰岛素早晚各注射一次来控制血糖,半年前的一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结果提示8.3%,其主治医生叮嘱他,血糖控制不佳,平时要注意饮食,加强监测,并且根据他的血糖监测结果帮他进行了胰岛素的用量调整。

王先生在后来的日常饮食上严格遵医嘱,控制食物的摄入量,医生不让吃的甜食和油炸食品也绝对不碰。

王先生虽然吃得少了,但是他却总感觉肚子胀,常有打饱嗝的现象,而且吃完饭两三小时后也还是觉得胃胀,总觉得食物没下去;大便也不那么痛快,不仅三四天才能解一次,每次解的时候都很困难,需要在卫生间努力二十多分钟。家人在知道王先生的情况后,陪同他前往医院就诊。

医生在了解到王先生的情况后,为其进行系列检查,最终王先生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医生提醒,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与糖尿病的病程长短、血糖控制好坏等密切相关,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以远侧对称性神经病为主要表现,麻木、疼痛、痛觉过敏、肌无力等。

除此之外,患者的胃肠道系统也可能会受到影响,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腹泻、便秘等不适。

糖尿病已成为最困扰国人的慢性病之一,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4亿,即每4例成人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例来自中国。

而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足溃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糖尿病神经病变分为弥漫性神经病变、单神经病变、神经根或神经丛病变三种类型,而弥漫性神经病变又分为远端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DSPN)和自主神经病变。

其中DSPN是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糖尿病神经病变的75%,通常也被一些学者称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约5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发生DSPN。

另外,多达50%的DSPN可能是无症状的,如果未被识别且未实施预防性足部护理,则增加患者足部受伤的危险。

01

糖尿病患者出现这4种症状时,要警惕神经病变

01手脚麻木、疼痛

手脚麻木、疼痛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典型表现,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10%~20%。

初期主要影响感觉神经,仅表现为感觉减退,容易被患者忽视,可发生肢体远端部位的烫伤、烧伤等不必要的意外损伤。

患者最常见的表现是四肢末端起始对称性出现麻木、疼痛、针刺感、蚁走感、踩棉花感或是痛温觉异常等,一般是从双足或双手的手指开始,由远端向近端逐渐蔓延,形成典型的“袜套样”和“手套样”感觉。

疼痛呈刺痛、灼痛、钻凿痛、刀割痛,似乎在骨髓深部作痛,有时候犹如截肢样巨疼痛,可有昼轻夜重,有时有触觉过敏出现,当运动神经累及时,肌力常有不同程度的减退,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失眠、焦虑、抑郁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神经病变一旦发生,往往是不可逆的,应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改善预后。

02消化系统问题

长期高血糖可能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胃肠神经,降低胃蠕动,导致胃排空延迟或胃幽门-十二指肠动力异常等,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症状。

当神经病变造成胃瘫痪时,医学上习惯性的称为胃轻瘫,是指胃里面的东西没法排到肠子里,患者可能会常感到没胃口、嗳气、恶心、呕吐、腹胀等,一吃东西肚子就饱。

当小肠发生病变时,可能突然发生腹泻,少的每天 3~5 次,多的一天 20~30 次,一般以晚上更严重,量很多,像水泻,但是一般没有腹痛、便血,出现这个情况还要注意是否因双胍类药物引起。

如果是大肠发生病变时,最为常见的可能是便秘,甚至引起肠梗阻,有的患者便秘与腹泻可交替出现。

这种情况,往往容易被认为是肠易激综合征,但其实是糖尿病引起的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

03出汗异常

糖尿病患者如果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自主神经受损,影响汗腺的正常调节功能,进而引起排汗异常。

这种异常可表现为局部出汗增多,如头部或躯干出汗,而四肢尤其是下肢排汗可能减少甚至无汗。

这种情况,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以减轻自主神经病变的症状,必要时可以考虑使用针灸、电生理疗法等辅助治疗手段。

04心血管症状

当糖尿病引起自主神经病变猴,可出现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率的变异性差,导致迷走和交感神经累及,出现无痛性心梗,严重心律失常和心衰等,甚至还可导致猝死。

这种情况,一般通过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检查可发现异常。

另外,2型糖尿病患者多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高胰岛素血症等代谢紊乱,都可以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导致心血管疾病。

02

如何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

1. 有效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基础,空腹、餐后、糖化血红蛋白蛋白尽量都控制在正常值内。

2. 有针对性的应用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抑制炎症因子、抗氧化应激的药物,可以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

3. 定期进行筛查及病情评价,特别是合并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患者。

4. 应用药物治疗患者的基础疾病,控制血脂、血压、尿酸,控制代谢紊乱等,能有效预防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生。

5. 改善生活方式,饮食上要控制,多进食粗纤维食物及谷物等,一日三餐要按时吃,细嚼慢咽;适量进行体育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如打太极拳、瑜伽、散步等。

6. 加强足部护理,坚持每天洗脚,水温不宜过高,使用中性润肤霜,防止脚部干裂,以降低糖尿病足溃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神经并发症学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办公室.国家基层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治指南(2024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

[2] 陈广垠编著,糖尿病家庭医生百科[M].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04.

[3] 李乐愚主编,林泽宏,梅全喜副主编,糖尿病的中西医治疗[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11.

#糖尿病##关注糖尿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哪些表现#

@有来医生,掌握更多健康、情感心理科普知识,有健康,享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