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尿毒症症状(糖尿病的尿毒症可以换肾吗)
糖尿病患者注意,如果出现这4个症状,说明尿毒症或已找上门
刘先生今年50岁了,患糖尿病6年了,最近感觉排尿异常,便去医院就诊,后来检查出是肾脏出了点小毛病,幸好及早发现。
通过医生的治疗,刘先生并没有大碍。不过医生也提醒他:糖尿病需要及早对肾脏引起重视,生活中也要注重保护肾脏,因为糖尿病肾病导致的尿毒症是非常痛苦的。
其实,糖尿病属于代谢性慢病,如果长期血糖没有控制好的话,就很容易导致各类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肾病就是其中的一种,没有没有及早发现及治疗,可能会演变为尿毒症。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还是很重要的,如果身体出现以下4个症状,提醒尿毒症的来临!
泡沫尿
如果患者朋友们在排尿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尿液中很多泡沫,并且这些泡沫在短时间内也不会自动消失,就要格外当心了,这可能是蛋白尿,可能是肾损害的早期症状。
很多人在排尿之后,并不会怎么看自己的尿液是否有泡沫,因此很多人肾脏有病变也没意识到,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因此,日常生活中糖友们可以对尿液进行观察,并定期复查尿微量白蛋白。
身体浮肿
如果长期高血糖影响了肾脏健康,我们肾脏受到损伤之后,肾脏的排水功能也容易受到影响。
身体的水分大量堆积在体内,容易让身体出现浮肿的情况,患者同时还容易出现全身乏力,恶心等症状,日常生活也要多加注意。
恶心呕吐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能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尤其是在吃了不干净食物之后,如果糖友在正常饮食的情况下,出现呕吐、食欲减退的情况就要引起重视了。
因为肾脏病变也会影响身体的排泄,身体的运转容易出现问题,因此也要及早做好相关检查。
血压升高
如果糖尿病患者朋友出现血压突然升高,也需要关注肾脏健康,肾损害可能引起肾性高血压,高血压进一步加重肾损害,最终出现尿毒症。
所以,我们日常除了做好血糖管理外,也要注重血压的管理。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管控好血糖,注意饮食清淡,低油,低盐,坚持运动,提高身体体质,同时要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预防尿毒症的发生。
糖尿病发展到尿毒症有六大预兆,远离尿毒症,请控制好6个指标!
糖尿病肾病是一个沉默的杀手,它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友生命危险的主要原因之一。
肾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一旦病情发展到3期末就很严重了,无法逆转了,会渐渐地走向第5期,也就是尿毒症,所以我们要重视肾病的预防。
尿毒症的常见症状有哪些呢,大家要注意了:
1、夜尿增多
这个糖尿病肾病的最初表现,当糖友突然夜尿增多,而血糖控制正常,这个时候要尽快去医院泌尿外科检查尿常规、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
2、泡沫尿
很多糖友咨询尿液泡沫比较多,那到底是不是糖尿病肾病并发症前期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医师滕杰指出如果属于下列情况,那么尿液中泡沫增多影响并不大:
(1)男性尿道中存在精液成分,可以引起泡沫尿。
(2)排尿过急时尿液强力冲击液面,空气和尿液混合在一起,容易形成泡沫,但较易消散。
(3)在饮水过少、出汗过多、腹泻等情况下,人体因水分不足引起尿液浓缩,造成尿液中蛋白及其他成分浓度较高,容易形成尿中泡沫增多。
以上情况无需太担心,但是糖友们需要警惕的是:
糖尿病肾损害的泡沫尿特征是尿液表面漂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久不消失。
3、浮肿
糖尿病肾病到了一定程度, 会因为肾脏排水障碍,引起体内水钠增多,水分常积聚在最疏松的组织或身体最低部位,如眼睑或下肢,导致眼睑及下肢浮肿。
4、尿蛋白
因为糖尿病没有得到控制,肾脏进一步损害,肾小球损害严,就会发现尿蛋白或潜血阳性。
确诊糖尿病后,应该每年检查血液、尿液、神经、血压、血脂等。如果有浮肿,应及时查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
5、头晕贫血
当糖尿病肾病发展到肾功能不全时,就会出现头晕、乏力。一般慢性肾功能不全时间长达5年,糖友常伴有贫血、乏力、头晕、面色苍白会等症状
6、食欲减退、恶心
肾病患者肾功能不全发展到早期尿毒症时,经常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皮肤瘙痒等表现,而且伴有高血压、贫血等。
其实这个时候已经为时已晚,需要经常去做透析,生命质量也不能得到保障,所以最好是在前期就发现并发症征兆预防进一步恶化噢。控制好以下6个指标,相信你也可以远离尿毒症。
1、控制血糖达标
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有效预防肾病,延缓其发生发展。
一般建议糖友们把糖化控制在7%以内,空腹血糖控制在7毫摩/升以内,餐后血糖控制在10毫摩/升以内。
说到这里,诺诺有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我们推出了一款糖化498,领取可以减200,还送一个大礼包,
2、控制血压达标
高血压会与肾病互相影响,互相加重。建议糖友们最好把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这样才能够避免肾脏恶化。
3、控制血脂达标
高血脂也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同时会和高血压、高血糖互相加重,造成更大的健康危害。
建议控制标准为总胆固醇<4.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mmol、甘油三脂(TG)<1.5mmol/L。
4、控制体重
体重越重,血糖和血压就越高。建议糖友们通过控食和运动来控制体重,运动以缓和、低强度的运动为主,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提升免疫力,不应做剧烈运动。
5、控制饮食
遵从低盐、低糖、优质低蛋白饮食的三原则。每日食盐量控制在5克以内,蛋白质以优质的动物蛋白为主,像鸡蛋、牛奶,豆制品等也可以,但植物性蛋白质不应太多。
6、控制蛋白尿
控制尿蛋白:尿蛋白应控制在7.0%以内,要求糖友至少每年一次检查尿白蛋白及肾功能,尽早发现肾脏损害,早干预早获益。
最后,还要求糖友做到以下2点:
1、不滥用药物,用药一定要遵医嘱,不可擅自寻求偏方,擅自换药加药,否则会对肾脏造成负担,诱发或加重肾病。一般采取联合用药,能够减轻药物的肝肾副作用。
2、定期检查肾脏,最简单的是查尿常规,但尿常规易漏诊早期肾病。因此建议做24h的尿蛋白定量以及尿微量白蛋白,以发现早期的肾脏病变。
糖尿病整出尿毒症,没症状没感觉?糖肾有没有?看尿就知道?
“深读君,好端端的肾,咋就被糖尿病玩坏了?”
“深读君,喝的是水尿的是泡,咋肥四鸭?这就是传说中的糖肾?”
肾有多能干,坏了就有多麻烦。
糖尿病和肾到底有啥瓜葛?爱恨情仇纠缠个“肾”?深读君带你抽丝剥茧慢慢聊。
先去肾脏的过滤工厂看看。
血液涌进肾小球,就像是把血液倒进一个过滤器。
那么问题来了,谁能留在过滤网上,谁又要漏下去呢?
答案就在这张牛叉的过滤网上,医学上叫做肾小球滤过膜!
“深读君,你是不是傻了?这网上有洞,比洞大的留在网上,比洞小的流下去,这么简单的问题,你也要问?”
机智啊,兄台!
这个由网洞大小来决定谁留谁走的筛选机制,医学上叫做机械屏障。
“深读君,大家都要过筛子,你也挤,我也挤,洞洞被挤破了咋整?”
再来一波骚操作。
洞洞不是你想靠近就能靠近的,这可是张电网呦!
洞洞周围有很多带负电荷的蛋白质,血液中的红细胞、蛋白质这样的大咖也带着负电荷。
本着同性相斥的原则,这些大咖们根本没机会靠近洞洞,这就是医学上说的电荷屏障。
简单来说,肾小球这个筛子只允许块头小、且不带负电荷的东东通过。比如,水、钠离子、钙离子、葡萄糖等等。
那么糖肾到底是咋回事呢?
糖肾,就是肾小球这个筛子,在长期高糖的情况下被玩坏了。这个玩坏的过程,很多科学家是这么说的。
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友,高血糖可就来了。
糖特别爱和细胞里的蛋白质啦、核酸啦、脂质勾搭,搞出个叫糖基化终末产物的东东,洋名AGEs,深读君就称它为小A吧。
小A这货最爱毒害蛋白质。
肾小球滤过膜上的蛋白质遭殃了,构建网洞的蛋白质被毒害了,带负电荷的蛋白质也被毒害了。
日久天长,再来看这个滤过膜,说好的电网呢?没电了。
说好的网洞呢?歪七扭八,有变小的、变大的、拉长的、拧歪的、堵死的,总之没个正形了。
于是,像蛋白质这样原本不能通过的东东,偶遇一个突然拉大的洞洞,趁机钻进了尿里,蛋白尿就来了。
血液中的蛋白质就像海绵,可以牢牢吸住水分,蛋白尿会导致血液中的蛋白质大量流失。
血液中的水少了蛋白质的吸引,就会溜出血管,搞出水肿。
随着病情加重,被毒害的蛋白质沉积在滤过膜上,还会导致滤过膜变厚。增厚的滤过膜挤压着毛细血管,最后连血都流不进来,这个肾小球就算是被玩死了。
随着被玩死的肾小球的数量增多,肾脏功能不断下降,最后,能进入肾脏的血液越来越少,尿液就越来越少,肾脏的生命进入了倒计时,这就是医书上说的终末期肾病了。
“Wuli深读君,你真是我的宝藏男孩!介么复杂的知识都讲得介么清楚!跪了!”
“深读君,糖尿病这是要把肾玩死的节奏呀,糖肾到底该怎么查?如何治?”
了解疾病,才能更好地预防疾病。
当你看着13的血糖值无所畏惧时,当你不遵医嘱用药、想吃就吃,不吃拉倒的时候,当你为了偷懒不测血糖的时候,请你叉会腰,问问你的肾,还好吗?
下期深读君带你走进《糖肾查与治》。
科学控糖,深读君是认真的,下集见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