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 体会(糖尿病体会与反思)

丁立本尊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逆袭,点滴体会

时间回到了2025年的1月10日,这一天是星期五,我早早地起来,准备去县医院找孙医生去。

走之前我测了血糖,空腹为4.2,是用我自己买的血糖仪测的,准不准的有个参考。

之前我连续测了两天, 8日测的是4.4,9日测的是4.3,这之前也是在往下降,没现在这么明显,再降就到了正常血糖的底线3.9了。

这怎么可以?突破这个底线,我不就有得低血糖的风险了吗?

不能等,不能拖,到了临界点,必须找医生!

我去的医院是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医院,属于二甲医院。我要去的科室是内分泌与风湿免疫门诊,是专门治疗糖尿病的科室,孙医生是这个科室的主任,叫孙君雅。

我有必要提到她的名字,因为,我糖尿病逆袭,是她的功劳!

毫无疑问,我没有找其他医生看过,从一开始都是她在给治疗方案和处方。

处方好理解,开什么药吃什么药,但治疗方案则不同,这里,从我个人的理解上有一个层次,是我很看中的地方。

这么多糖尿病人,个人的体质啊病情啊都不同,一类人可能有一类人的方案,再加上各自病情在变化,到了哪个阶段该用哪种方法治疗,是需要一个好的方案的。

还是先说结果吧,前一天晚上我预约了号,见到孙医生时,我说明情况,她给我开了检测单子,下午检测结果出来我拿给她看,看完后她直接说:停药!

您没看错吧?我写的是停药!

和我当时的感觉一样,我以为我听错了呢,接着她又说了一遍:停药!

这可不能说我糖尿病逆袭,这是一次简单的治疗,我管它叫“停药治疗”。

于是,我赶紧要了一个方案,我说了两点,一个是我血糖到了多少开始吃药?一个是怎么吃?

她回答:空腹血糖超过7.0,餐后两个小时血糖超过10就可以吃药了,按第一方案吃。

第一方案我知道,是一天一次、一次一片的达格列净和一天早晚各一片的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

我答应着退了出来。

就这一点,我完全有理由说,我糖尿病停药是县医院医生给停的,不是我私自偷停。

事实也正如此。

当时孙医生给我开了两项,一项是糖化血糖蛋白(参考值为3.5—6.5),一项是葡萄糖(参考值为3.9—6.1),我的检查结果,两项值分别是5.8和5.04。

时间来到了2025年的7月10日,距离停药已过去了6个月。

6个月就是半年。

在医学上我不知道这算不算逆袭?

但我个人有理由说逆袭!

最保守的说法是逆袭了半年!

因为第一方案在我脑后装着,始终没有到过前台,又因为我没有吃药,所以检测的勤快,一开始三五天一测,后来十多天必测,空腹血糖在4.7—6.3之间波动。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我怀疑我自测的不准,1月10日那天我提出来再买一台检测仪,孙医生说医院能校对,哪天抽时间拿来校一校。

每周的一三五是她出门诊,到了下周一我拿上我的血糖仪去检测,数据显示我的误差不到0.5,算是比较准确的。

这样我就放心了,不然不吃药,还测不准,后果很可怕。

现在是停药了,我不管以后还吃不吃药及何时吃药,我管的是从前。

所谓从前。

我要这样描述,从停药往前算,我吃了6年零20天的药,即2018年的12月21日我走进了孙医生的诊室开始,那时不叫这个科室的名字,我清楚地记得叫内科3。

当时查出来的空腹血糖值为16.8。

就是这个数值,确诊了二型糖尿病!

给我的可怕感念是,得了糖尿病好不了,药要一直吃,后面的话省略。

就因为我停药,才有了这篇小文,算作存留吧,用文字总比用头脑记忆要好。

文字更精炼,能给别人看到,当然对看到的人有点启发最好,但我必须说,情况不一样,不能照搬,必须按医生的来。

那么,一个更大的问题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会停药呢?

这个我可不敢,也没必要瞎说,还是专业说了算,毕竟我不是专业人士,就是一位患者,我要说的是我能理解的点滴,是我经历过的事实片段。

第一点是开始的治疗。

我清楚地记得,在我查出糖尿病的当时,孙医生给我开了药——注射胰岛素。

买了药后我自己回去注射。

不会用啊,我去找她,她给我边演示边讲解,这件事突然的来临,我听着糊涂,我拿手机录了音,一直到现在录音我都保存着,成了证明。

这说明不了问题,说明问题的是,我去参加各种聚会,一桌上总少不了糖友,少的一两个,多的七八位,这是事实。

有糖友就会有糖尿病话题,聊上一两句,久了,我听到的是,先吃点药,吃药试试,吃药等等,打胰岛素似乎都是严重的,或者他们根本就不提。

得了病,医生提供的信息有限,孙医生还好,告诉了我一些,让我回去查查。

我用手机查,自然有推荐的视频,刚好我看到了北京电视台的视频片段,里面都是专家学者,可信度高,我认真在看,看到了一条很重要的信息,就是开始时的治疗。

视频上说,开始时要打胰岛素,先不吃药,打后再吃药。

天啊,我不就是先打胰岛素、打过两天、也不三天来着,孙医生才给我开的药嘛。

我边打针边吃药,中间一天晚上,我打了针后血糖还往上升,我给孙医生打了电话,她让我加量,这是我唯一一次给她打电话。

之后,按她起初说的打一个月的针,我现在手机备忘录里还保留着2019年1月23日停针的记录。

当时我还在想,她说打一个月的针,就真的打一个月的针,我对她有了好印象,因为之前不认识。

我个人认为,就先打针这一点,成了我能停药的基础,因为自从我血糖恢复到正常范围内,6年中就一次空腹血糖升到了6.7,第二天我立马去医院找她,她给我查了糖化血糖蛋白,告诉我血糖没事,果然两三天后血糖回到了6.1以内。

第二点是听出来的话,往往也是一味药。

在诊断过程中,医生会有意无意地说一些话,有些话看似和病情无关,但千万别当耳旁风,要记在心里,用到的时候就是一味药。

孙医生在给我开药的时候,不止一次说过:药吃的越少越好!

后来我把她这句话当成了经典话,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我私自给用上了。

情况是这样,我有时要去外地,自检结果有变化时,我不能及时去找她,这句话给了我极大启示。

我有她的联系方式,但她特别特别忙,我不好意思打搅。比如每到她出诊那天,诊室外堆堆的人在等着叫号,下午出结果,又是排排的人,而且有无数次,我去问诊或开药,我都能瞧见在刚看完走人的病人和即将坐下问诊的病人间隙,她都会击开电脑屏幕上的一个表格,迅速地敲打几下键盘,我测大概是有新的糖尿病人做的病历吧。

一位医生忙成这样了,我发条信息,正赶上她敲打键盘或正给人看病……还是算了。

有事挂个号,问诊时间是我的,直接问,我一直在这样处理。

前面说了方案,对于方案,我又说了层次,医生不会错,会按着每个层次给出对应的方案,是最佳的方案,有助于病情稳定和好转,但问题是,每个人的情况又会有变化,只要是时常检测,这变化会明明白白地显示出来。

小的变化没必要去找医生,反过来说,医生不会及时地了解到每个人小的变化,所以不会给出微调的意见,这个都好理解。

那么我有变化,我就按着孙医生经典的话来处理,在血糖平稳且往下走的时候,我把晚上的那顿二甲双胍给停了,之后把早上的给停了,历时一年半到两年时间。

达格列净我个人认为是主药,我不敢停,继续一天一片吃着,直到又出现了血糖平稳且往下降的时候,正赶上我在外地回不来,自然我会想起那句经典的话:药吃的越少越好!

于是,我大胆地把一天一片改为了两天一片,又维持了半年之久,接着就出现了我文章开篇的那个情况。

第三点是有病及时去看医生,不能拖。

大病不说,说小病,小病一拖,会拖出大病的,道理都懂,但很难做到,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就是,在看糖尿病之前,我几乎很少去医院,去也是陪人看病,我不看。

可能这是男人的通病吧,有点毛病好去药店的中医那,把把脉吃点药得了。

那时没有什么指标的概念,不像现在,自己总想知道点指标啥的。

有了指标概念,在一次检测时,我的尿酸高了,超出了420,孙医生让我饮食调理。

我是注重了饮食,可是尿酸继续升高,我去找孙医生,她给我调了降高血压的药。

尿酸还挺调皮,自测497,我又去了医院,抽血检测结果出来,值是540,孙医生没有给我开治尿酸的药,让我喝一种柠檬饮品。

到这时我才知道她开药是多么的慎重,对她那句经典的话,我又有了新的认知。

喝了饮品后,很快我的尿酸就下来了,不久就到了正常值范围内。

这件事,我的经验是及时,怕是一旦吃上降尿酸的药,以后麻烦会很多。

目前我的尿酸值在正常值范围内平稳,前提是我快一年没再喝柠檬饮品,且血糖忌口,尿酸没忌口。

写了不少,也该结束了,这篇小文,我用记录和体会的形式写出来,因为记录最真实,体会最实用,做到这一点就够了!

要说明的是,文中日期和数据得益于我有写日记的习惯,都清晰地保留下来。

最后我要谢谢,谢谢生命守护者,谢谢所有人。

2025年7月10日星期四

患糖尿病40年,身体健康,血糖达标,没有并发症,她得益于4件事

上次给大家分享了一篇糖友控糖的经历,反响热烈,很多网友都想再看一点这种例子,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患者姚女士病史是40年,她的儿子也是糖尿病患者,目前正在用她的法子一起控糖,母子二人经常交流心得。那么,为什么她的血糖一直很稳定,也没有出现并发症呢?她说得益于4件事。

患病40年,身体健康,血糖达标,没有并发症,得益于4件事

第一件事:转变心态,对疾病有一个正确认识

在患病前,姚女士听说过糖尿病,但是对它不了解,也不知道严不严重,患病后她听身边的朋友说该病治不好,一辈子都得吃药,她感觉生活一下子就没了色彩,连最喜欢的二胡都不想去碰。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她去医院复查,血糖又升高了,医生说这样下去不行,一定要转变心态,不能任其发展。

姚女士专门买了一本关于糖尿病的书,终于对该病有了一定认识,它虽然治不好,会跟着一辈子,但是它能被控制,只要按时吃药、改变生活习惯,把血糖稳定住即可,它的并发症很可怕,对眼睛、神经、心脏都有危害,所以,一定要预防并发症出现。

身边有朋友好心建议她,要不要从网上找“大师”看一看,买点“秘方”回来吃,姚女士拒绝了,她知道网上能保证治愈的药都是假的,千万不能迷信,不能病急乱投医。就算要吃药,那也是听从医生吩咐服用正规的降糖药。

第二件事:健康饮食,每顿都有肉,但是有讲究

姚女士非常爱吃肉,每顿都要吃,以前她最爱吃红烧肉、糖醋排骨,所以身材很胖,如果让她把肉戒了,简直比登天还难,她后来想到一个方法,既能顿顿吃肉,又不会对血糖产生影响,其他爱吃肉的糖友也可以借鉴。

姚女士吃肉有“三个原则”,红肉不吃、肉皮不吃、不放调料,在看了相关书籍后,她了解到经常吃红肉对身体不好,尤其是加了大量调料和食用油烹饪出来的肉,从那以后,每次吃肉优先选择鱼肉、虾、鸡肉,而且不吃皮,烹饪的方法很简单,用水蒸或者用砂锅炖,豆瓣酱、花椒、猪油都不吃,只放点葱姜蒜增香。

另外,在整体饮食上她还把握了六个原则,那就是粗粮为主、荤素搭配三七分、规律进餐、绝不多吃、先喝碗汤、禁烟酒。晚上8点以后坚决不加餐,实在饿了会喝一杯牛奶或吃个苹果,油炸的食物一口都不会吃。

第三件事:适度锻炼,每天都有专门的运动时间

姚女士之前没有运动的习惯,吃饭后喜欢坐在那修剪花草,有时也会出去遛遛狗,连广场舞都很少跳。患病后她一反常态,买了一双运动鞋和一身运动服,每天晚上人少的时候去跑步。她165斤,个子不高,刚开始跑的时候不到五分钟就喘个不停,两条腿发软,心里只想放弃,但是转念一想,这不光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家人,一定要坚持下去,凭着这股毅力,从五百米坚持到了3公里。

运动后她发现自己的血糖降得很快,从15mmol/L,降到13mmol/L、10mmol/L,现在餐后血糖已经能控制在7以下。因为她太心急了,运动三个月后发现自己膝盖疼得厉害。

医生检查后告诉她运动过度了,减肥控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一定要注意两个“度”,一个是运动的难度,一个是运动的速度,要适合目前的状态,从简单的有氧运动做起。姚女士调整了运动量,从3公里降到1公里,膝盖就不再疼了,血糖也很稳定,身材有肉可见地瘦下来,肚子上的游泳圈都变小了。

第四件事:按时吃药,运动和饮食只是辅助

不能因为你运动了、吃得少了就不吃药了,要知道自己是糖尿病,不是血糖轻微偏高。吃多少药、怎么吃,应听从医生指导,同时还要把复查结果告诉医生,根据当前的变化考虑是否需要调整。再提醒一句,不要害怕吃药对身体不好有依赖,它没有那么可怕,如果经常换药,很有可能造成血糖波动,不能乱听别人忽悠。

姚女士最后想告诉大家,关于糖尿病的注意点还有很多,每一天都不能放松,不想并发症找上门,就要端正态度,从饮食、运动、吃药三个方面着手,同时还要定期测量,血压、血糖、体重、腰围都可以在家自己测,抗糖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但是为了健康,这些就不算什么了。

我患糖尿病7年,从不吃药,血糖稳定无并发症,就靠这“五不”

#秋日生活打卡季#

我有一位患者,7年的糖尿病史,从不吃药,但血糖控制的很好,也没有发展并发症,院里的一些病友会经常去请教他是怎么做到,今天,就请以患者自己的视角跟我们讲述一下他的控糖故事吧!

我是在7年前体检后发现空腹血糖8.4mmol/L,餐二血糖14.8mmol/L,去医院检查后确诊了糖尿病,我想,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合理(高热量、高油脂、高糖食物摄入过度)、过度肥胖是导致高糖的主要原因。

当时确诊后医生要求我注射胰岛素降糖,并建议我住院,但我拒绝了,我经过了反复的思想斗争和大量的学习控糖知识,最后终于下定决心,跟医生提出想通过饮食和运动来控制血糖。

在7年的坚持与努力下,我的血糖状况越来越好,各项指标也都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我的主治医师曾说“那些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在你身上都发生了”,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7年是怎么做到“裸奔”控糖的?

常有病友问我,这7年的时间里我是怎么做到“裸奔”控糖的,在没有服药和打针的情况下,我一直坚持用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控糖,做到定期监测血糖、严格控制碳水、坚持运动、保证良好心态、定期进行复查,虽说偶尔也会出现高血糖情况,但我已经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

大家有没有像我一样,坚持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持之以恒到现在,并且努力认真的去做?

我的控糖心得分享

控糖七年多,一路走来,控糖关键在于多学习、多听、多问、多思考、多运动。

以下是我的5个控糖心得分享

1、不断学习控糖知识,摆正心态。

2、管住嘴,按时按点按顺序进食。

3、迈开腿,坚持并合理进行运动。

4、按医嘱定时复查。

5、保持积极平和的心态。

面对高糖,其实我在此收获了很多,比如说让我养成了勤勤恳恳做事,不偷懒不拖延的习惯;遇事积极处理,不躲事的态度;性格也发生了一些小变化,比以前更懂得了珍惜。

如果你有任何糖尿病问题,都可以评论区咨询我,我会第一时间回复你!

#糖尿病##关注糖尿病##控糖##糖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