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 雪梨(糖尿病雪梨膏能喝吗)

糖尿病之友 0
文章目录:

咳嗽嗓子疼,糖尿病病友该吃什么梨?雪花梨、鸭梨、香梨…梨家族升糖能力排行

如果糖尿病病友“阳”了,或者因天气、暖气等原因导致咳嗽嗓子疼,吃梨来缓解是个不错的方法。

1. 糖尿病患者吃梨的好处

中医角度:

《中药大辞典》记载,梨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治热病津伤烦渴,消渴,热咳,痰热惊狂,噎膈,便秘”的功效。

营养学角度:

  • 润喉:梨含水量高(如雪花梨含水量88.8%),含有较多的果糖、山梨醇,使梨具有很好的润喉效果。
  • 低GI(血糖生成指数):梨的GI值只有36,对血糖影响相对较小。
  • 缓解便秘:梨含有较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还可以延缓食物的消化吸收,利于血糖控制。
  • 抗氧化:梨中含有类黄酮、花色苷等多种抗氧化物质,在人体抗氧化反应、 清除体内自由基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来源:参考文献[1])

  • 补钾:梨中的维生素C含量较低,但钾元素含量丰富,如100克雪花梨含有85毫克的钾。适当补钾有利于钠排出,可以降低高血压风险,起到保护心血管的作用。

梨的品种有很多,你知道哪种最适合糖尿病病友吃吗?

2. 梨家族升糖能力排行榜

名称

含糖量

能量(千卡)

酸梨

9.8%

33

红肖梨

10.5%

36

雪花梨

10.6%

42

鹅黄梨

10.7%

41

鸭梨

11.1%

45

酥梨

11.4%

45

软梨

11.7%

32

马蹄黄梨

12.5%

50

冬果梨

12.8%

46

巴梨

12.9%

51

苏木梨

13.1%

52

紫酥梨

13.3%

51

明月梨

13.3%

54

库尔勒香梨

13.4%

42

早酥梨

13.6%

50

香梨

13.6%

51

京白梨

13.7%

57

苹果梨

13.9%

53

锦丰梨

13.9%

51

莱阳梨

14.1%

54

长把梨

14.9%

62

鸭广梨

16.5%

60

雪梨

20.2%

79

(数据来源:《中国食物成分表 2018 第六版》)

从含糖量和能量来看,酸梨、红肖梨、雪花梨等品种含糖量和能量较低;而雪梨、鸭广梨、长把梨则是梨子家族中含糖量和能量较高的梨品种。

如果糖尿病病友吃酸梨、红肖梨或雪花梨,每天可以吃250~320克;如果吃鸭广梨、长把梨,每天的摄入量则需要控制在120~200克

3. 咳嗽嗓子疼,首选雪花梨

雪花梨的能量和含糖量较低,含糖量为10.6%,100克雪花梨仅产生42千卡能量

雪花梨价格也便宜肉质细腻,脆甜多汁,不管是生吃、还是蒸煮,都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糖尿病病友的首选

糖尿病病友炖梨汤、蒸梨或熬梨膏时,不建议放冰糖或蜂蜜,以免导致血糖飙升。而雪花梨含有较多果糖,本身就具有甜味,即使不放糖味道也很好

血糖控制较佳的糖尿病病友每天可以吃1个拳头大小的雪花梨(约200~250克)

雪花梨 VS 雪梨

雪花梨和雪梨是两个不同的品种

雪花梨热量低,含糖量只有10.6%,可食部占86%,含水量88.8%,果皮较厚色偏黄,果核偏大,果肉雪白。

雪梨热量高,含糖量20.2%,可食部达93%,含水量78.3%,果皮薄色白,果核小,果肉多。

糖尿病病友一天可以吃250克雪花梨,如果换成雪梨的话,只能吃120克左右。

250克雪花梨 ≈ 120克雪梨

4. 梨,生吃好还是熟吃好?

生吃:生津润燥 清热

梨生吃脆甜爽口,偏清热降火。梨性偏凉,脾胃虚弱的人不适合吃生梨。

熟吃:生津润燥 滋阴

炖煮后的梨清甜软绵,偏滋阴润燥。

注意:受寒导致的咳嗽咳痰(咳白稀痰)吃梨无效。

参考文献:

[1]刘畅,马萍,吴玉霞,何天明.5个梨品种果实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J].中国果树,2021(07):17-21.

7种看起来很甜,却适合糖尿病患者吃的水果,不懂吃可惜了

糖尿病患者吃水果,这事儿怎么说呢,真的挺让人纠结的。

想吃,怕血糖飙;不吃,又总觉得嘴里淡出鸟来。水果这东西吧,天生自带“甜蜜感”,但偏偏“甜”这俩字,对糖尿病人来说,就是个有点敏感的词。

这个字,听着就像个“叛徒”,哪怕是水果天然的果糖,也容易被误认为是“陷阱”。

问题来了:水果能不能吃?吃了是不是就血糖“坐过山车”?是不是只能眼看着别人啃桃子、嗦西瓜,自己啃黄瓜、啃萝卜?

答案没那么极端。水果不是洪水猛兽,但不是每一个都能放心大胆地吃。

关键在于——你得知道哪些水果虽然“看起来很甜”,但其实升糖不高,甚至还能带来一点点“血糖友好”的小确幸。

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7种被误会很深的“糖友级”水果,不懂吃,真的是白亏了。

别让“甜”骗了你,升糖指数才是关键。

很多人选水果,全靠味觉判断,“这个好甜啊,不能吃”。但甜不等于升糖高。

比如香蕉不算特别甜,但升糖指数(GI)能冲到70以上;而一些看着甜得发腻的水果,GI反而很温柔。

这个升糖指数,就是衡量某种食物引起血糖升高速度的指标。一般来说,GI低于55的,都算“低升糖”,可以适量吃一点。

关键是“量”和“搭配”,而不是一刀切。

来,上干货。

先说个出人意料的——苹果。这位“水果界的老实人”,其实非常适合糖尿病人。

它的果胶含量高,能在肠道里拖慢糖的吸收速度,相当于给血糖上了个“缓冲器”。而且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大概只有15克碳水,不会让血糖炸锅。

脆甜的口感,也能满足嘴巴的“甜瘾”。

很多人不知道,猕猴桃其实也很“糖友友好”。

虽然吃起来酸甜可口,但GI只有50左右。它的维生素C含量爆表,而且富含膳食纤维,对肠道和血糖都有好处。

关键是,它的“饱腹感”很强,吃一个就觉得挺满足,避免暴食也是控糖的一种方式

说到夏天必吃的水果,大家脑海里第一个跳出来的可能就是西瓜,但糖尿病人要小心,它虽然水分多,但GI非常高。有个被忽略的“绿皮水果”反而意外地适合——青柚

它的GI在25-30之间,属于非常低的那一档。而且含糖量也低,吃完没有太大“血糖震荡”。

而且柚子自带一点点苦味,反倒更能控制食欲。

蓝莓,这个小小的“抗氧化炸弹”,也非常值得推荐。别看它甜甜的,其实糖含量并不高,而且含有大量的花青素,对胰岛素敏感性有积极影响。

有研究甚至指出,每天吃一小把蓝莓,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对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来说,简直是“天然补救剂”。

你要说中国人对水果的执念,怎么能少了

尤其是秋天来一口脆梨,爽得很。很多人以为它很甜,其实糖尿病人可以适当吃点雪梨或黄梨,因为含水量高、糖分相对分散,升糖速度不快。

记得别榨汁,整颗吃比液体好太多。

还有个常被忽略的选手——草莓

它是典型的“看起来像个甜炸弹,其实升糖很稳”的反差果。它的GI大概只有40左右,而且富含多酚类抗氧化物,对心血管也有些“小功劳”。

不过别沾巧克力酱和炼乳,那就从“控糖好物”秒变“高糖地雷”。

最后来个比较冷门但很值得说的——番石榴(也叫芭乐)。

它在南方比较常见,口感清脆,GI仅有20多,是控糖中的战斗机。而且它的膳食纤维含量惊人,有人甚至称它是“水果中的糙米饭”。

但要注意,它籽多,肠道不好的老人吃的时候要小心。

说到这,你可能会想:这些水果都能吃,那是不是就可以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非也。

糖尿病人吃水果,讲究的是“量、时、搭”

量要控制,建议一天水果总量控制在200克以内。时间最好选在两餐之间,比如上午10点、下午3点左右,血糖比较稳定的时候吃。

搭配上,可以和一些蛋白质类食物一起吃,比如一小把坚果,能减缓糖的吸收。

另外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是——水果不能榨汁吃。一榨汁,纤维全没了,糖分浓度一下子上去了,相当于把糖水直接灌进身体。

整颗吃,慢慢咀嚼,才是对血糖最友好的方式。

你可能还听过这样的说法:“糖尿病人不能吃水果。”

这句话其实有点误导。真正的关键不是“吃不吃”,而是“怎么吃、吃什么、吃多少”

不然,生活质量会被“控糖”两个字压得喘不过气。

越来越多的研究都在强调,糖尿病管理不等于剥夺一切口腹之欲。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情绪管理、规律作息,才是长期稳定血糖的“四驾马车”。

水果,只要选对了,就是这辆车上的“调味剂”,不是敌人。

很多糖尿病患者在“控糖”这条路上,最容易掉进的陷阱,就是“极端控制”——不吃主食、不吃水果、不碰油脂,结果反而营养不良、情绪低落、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控糖不是自虐,它是和身体谈判的艺术

水果,吃得好,是奖励,不是惩罚。

提醒一句:无论什么水果,都不能替代正餐,也不能“以果代药”。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对话”,你得学着和它“和平共处”,而不是躲着、怕着、逃着。

别再让“甜”的表象,误导了你对健康的理解。

吃得对,比吃得少更重要。

参考文献:

1. 高建英,李红.《糖尿病患者水果摄入的营养指导与实践》.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38(12):945-949.

2. 赵志刚,刘海燕.《不同水果对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影响的研究进展》.中国糖尿病杂志,2021,29(10):850-854.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欢迎评论区留言交流讨论!

9岁女孩吃冰糖雪梨后突然昏厥,医生提醒这种糖尿病儿童高发

来源:钱江晚报微博

一名9岁的小女孩吃了冰糖雪梨后,不到一小时就出现昏厥,被紧急送往四省边际中心医院(衢州市人民医院)急诊。

经检查发现,小女孩患有I型糖尿病,并出现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酮症酸中毒,情况凶险。经过抢救,小女孩已转危为安,目前血糖稳定。

接诊医生仔细询问得知,近1个月来,小女孩总是口渴想喝水,上厕所次数频繁,体重还轻了好几斤。在被送急诊的前三天,家长看她咳嗽,每天炖冰糖雪梨,没想到竟吃进了急诊儿科。

人们很少会将糖尿病和小孩联系在一起,但数据显示,近年来儿童糖尿病发病率逐渐上升,近期衢州市人民医院已经接连收治了5例“小糖人”,都是出现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后才被发现的。

什么是I型糖尿病,衢州市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毛中美给出了医学科普。

和成人不同,在儿童糖尿病中I型糖尿病患者约占90%,好发于4-6岁和10-14岁,最小可以发生在出生后1个月,患病率男、女无差异。

●症状不明显,如何识别?

糖尿病主要有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即三多一少)等症状。

但儿童I型糖尿病的发病症状并不典型,可表现为乏力、呕吐、腹痛、遗尿、消瘦、关节或肌肉痛、呼吸深长、呼气中带有酮味、神志淡漠、意识不清、昏迷等,大部分就诊时即处于酮症酸中毒状态。如不及时治疗,病情会进一步恶化并危及生命。

●如何防治?

I型糖尿病儿童一经确诊,往往需要终身依靠外源性胰岛素替代治疗,同时还需要辅以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及病情监测。

1.饮食治疗

I型糖尿病患儿往往血糖波动较大,合理安排饮食非常重要。

每日每餐的热量分配应基本固定,可将全天食物热量按1/5、2/5、2/5分配到早、中、晚三餐,同时每餐留少量食物作为餐间加餐。

一天的食物中,糖类应占总热量的50%~55%,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30%。蛋白质应以动物蛋白为主,脂肪应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蔬菜选用含糖较少者。此外,每日要摄入足够的蔬菜或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

2.运动治疗

不宜剧烈运动,以免引起血糖大幅波动,但可以进行慢跑、游泳、做广播操、骑车、跳绳、踢毽子、爬楼梯等运动。

运动时间建议选在餐后半小时或1小时内进行,时长在30至60分钟之间。如果患儿血糖过高(≥15mmol/L)或有感冒、发热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则应卧床休息。

运动前,胰岛素注射以腹部为宜,尽量不要注射四肢,以免运动时局部血流增加,加速胰岛素的吸收而导致低血糖。

为避免低血糖症的发生,在增加运动量时可酌情减少胰岛素的用量,或运动前后适当加餐。并可随身携带少许饼干、烤馒头干及水果糖等应急。

3.胰岛素治疗

I型糖尿病应以胰岛素治疗为主,口服降血糖药(如二甲双胍、α-糖甘酶抑制剂等)只能作为辅助治疗。

温馨提示:胰岛素剂量调整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注射的部位需要定时更换,且做好消毒。

●日常监测要注意什么?

1.每天测血糖

血糖监测可以了解病情变化,也是调整饮食及胰岛素剂量的重要依据。应在每餐餐前及餐后2小时、睡前及凌晨8个时点测血糖。若血糖稳定,后续可以减少凌晨测血糖次数。

建议将血糖控制在目标值内:餐前在4.0-7.0mmol/L,餐后在5.0-10.0mmol/L,睡前在4.4-7.8mmol/L,凌晨在4.5-9.0mmol/L。

2.定期检查

3-6个月定期到医院进行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测,并进行眼底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发症,更好地控制血糖。(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盛伟 通讯员 徐莉 游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