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经方(糖尿病经方治验)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经方传承者·穆睿】千年岐黄薪火传,五脏同调破局糖尿病

【医者匠心】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到现代临床,她用中医智慧重塑生命律动。

在成都双流甄养堂互联网医院的诊室里,一场又一场的糖尿病治疗革命正在悄然进行。

穆睿是成都双流甄养堂互联网医院的中医内科主治医师,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从医近三十载,国家中医药经方学的传承人。她始终坚信,千年中医的辨证哲学与现代医学的精准诊疗并非对立,而是互补共生的良伴。

从《伤寒杂病论》的经方传承到结合“五脏辨证降糖法”,解码糖尿病治疗新范式

穆睿的医学探索始于对《伤寒杂病论》的痴迷。她发现,古人所言“消渴症”与现代糖尿病虽病名有异,但其“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病机却与现代医学的代谢紊乱理论不谋而合。

她传承的经方学以《伤寒杂病论》中的六经辨证为框架,结合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辨证,与成都双流甄养堂互联网医院主张的“五脏辨证降糖法”基于《黄帝内经》五脏系统理论的基础虽有不同,但在糖尿病诊疗中各有优势:前者擅治急性、实证,后者精于慢性、虚证。两者的融合均需以“辨证精准”为基础,结合患者体质、病程阶段灵活选用策略,例如急性期用经方攻邪、慢性期用五脏辩证固本,或通过合方化裁实现标本同治。

在这样的基础上穆睿医生融合掌握了两种不同的辩证法,在遇到不同病症的糖尿病患者都能对症下药;经方学中的“六经体质”与五脏辩证的“五脏体质”可交叉参考;急性期用经方攻邪,慢性期用五脏辩证补虚,形成“先标后本”的治疗路径。

【患者见证】这里不仅是医院,更是生命的加油

“穆医生教会我的不仅是控糖,更是如何与疾病和解。”——患者李女士(38岁)

在穆睿医生的指导下,她通过“药膳 八段锦 后期食疗”调理,3个月逆转糖耐量异常,重拾健康体态。

“中医不是慢郎中,而是精准调控的艺术。”——患者张先生(52岁)

接受穆睿医生“诊、疗、养三体合一治疗法”后,血糖波动减少80%,彻底摆脱夜间低血糖困扰。

【未来蓝图】打造中医控糖生态圈,让千年智慧惠及全球

“中医的精髓在于‘治未病’,我们要让世界看到,传统医学同样能为人类健康带来颠覆性变革。”穆睿如是说。 千年中医,今朝破局;五脏调和,逆转人生。 穆睿医生用实践证明:在控糖这场持久战中,中医智慧不仅能“雪中送炭”,更能“锦上添花”。

来源:消费日报

总是渴、总是多尿?用两个经方,合力巧妙缓解糖尿病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临床以多饮、多食、多尿以及消瘦等为主要表现。糖尿病在中医应归于消渴的范畴,消渴最早见于《内经》:”二阳结谓之消”“胃热则消谷,谷消则善饥”。后世世家又以三消立论,如《医述-三消》云:“消病有三:曰消渴,曰消中,曰消肾。现分享我一医案。

石某某,男,61岁,2022年4月15日初诊。患者有糖尿病史10年余,近1年血糖控制不佳,近因小便困难来就诊。刻诊:渴欲饮水,小便多,大便干结,饥而不能食,食则胃感胀满,心烦,舌红,苔黄腻。

证属:湿热水气,弥漫三焦。

治则:清解邪热,化气行水。

拟方:五苓散合白虎′汤加减。

处方:猪苓15g,茯苓15g, 白术15g,泽泻15g,桂枝10,寒水石15g,先煎十分钟,滑石15g,布包,石膏45g,先煎十分钟,知母15g,粳米15g,甘草6g。7剂,每日一剂,每剂分7次服。4月22日复诊:患者小便通利。再以前方继服7到。

4月29日三诊:患者诸症基本控制,血糖明显下降,继方7剂。

5月6日四诊:患者诸症己基本消除,血糖正常,守方续服以善后。

体会:《金匮要略》第十二4条:”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其病机是水湿内停,膀胱气化不利,津液不得输布,故见消渴。在中焦有饥而不能食,食则胃感胀满,在下焦有小便困难且短小色黄,参合舌红,苔黄腻辨证为湿热水气弥漫三焦。以白虎汤清热泄浊,以五苓散利水渗湿,温阳化气,寒水石,滑石解热除湿,粳米,甘草固护胃气,方药相互为用,以建其功。

温馨提醒:国医国术,巧拨千斤。具体应用的时候,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来化裁。因人而异、辨证施治、一人一方,才是中医治病的特点。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欢迎转发给更多的人。您的转发、点赞和评论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中医院士用药经验:黄芪治糖尿病,5个组方标本兼治,共奏奇效

上文我们讲到了黄芪汤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优势,作为黄芪汤的主药,黄芪的治消渴作用得到了共识,很多读者留言要求再写一写黄芪的方子,今天我们以中科院院士仝小林教授的用药心得来分析黄芪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用药经验。

仝小林院士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方面建树颇丰,硕果累累,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在《伤寒杂病论》记载的含有黄芪的7个方剂中,其中常用于糖尿病临床治疗的为黄芪桂枝五物汤、防己黄芪汤、黄芪建中汤、乌头汤、桂枝加黄芪汤。这五味方剂仝院士都有应用,下面我们一一来分析。

黄芪桂枝五物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方本是用以治疗血痹,现代将其用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因为周围病变涉及肢体、筋脉,以麻、木、凉、痛为其临床主要特征。仝院士认为久病入络耗气伤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气虚血瘀为基本病机,气血虚弱为本,气滞血瘀为标,治当益气养血、行气活血通络,标本兼顾 。而黄芪自古就是补气之要药: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使气旺则血生,黄芪可益气升提,托疮生肌,对其他并发症如下肢感染、坏疽、糖尿病足等亦有预防与治疗作用。

仝院士在应用该方治疗周围病变有自己的见解:黄芪善补经络之气,堪称经络补气之圣药。 此方臣桂枝、白芍而益营,以治不仁;佐生姜、大枣以和营卫。 方中各药配伍切中消渴气阴两虚之本质,标本兼治,共奏奇效。

黄芪建中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

黄芪建中汤为小建中汤内加用黄芪一两半,《金匮要略》记载功效:“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此方以甘温健脾立法,不仅可充精血,且可复阴虚之阳,能调理气血,补营益卫,平衡阴阳。 糖尿病性胃轻瘫以呕吐为主要症状,其病机可以概括为中焦气机逆乱,脾胃升降失常。 消渴日久,气阴两伤,以致脾胃受损,运化功能失司,最终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而发生胃轻瘫。仝院士常用黄芪建中汤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主要针对病胃瘫日久,诸虚渐重,患者一派中焦虚寒之象,当以益气健脾、温中散寒为治则。

防己黄芪汤治疗糖尿病合并痛风

防己黄芪汤出自《金匮要略》,原方主治卫表不固、外感风邪、水湿泛滥之风水、风湿证,仝院士临床中运用防己黄芪汤为主方治疗痛风急性期发作屡奏良效。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肾脏微血管病变,可导致肾缺血和肾血流量下降,从而引起尿酸在肾脏的排泄减少,继而引发高尿酸血症,进一步可发展为痛风 。《金匮要略》记载:“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基于此,防己黄芪汤治疗糖尿病合并痛风效果显著。

桂枝加黄芪汤治疗糖尿病泌汗异常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云:“瞤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该方有调和营卫、固表止汗的功效。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引起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影响到汗腺自主神经时就会出现汗液分泌异 。本病属中医汗证范畴,仝院士认为本病多由糖尿病病久,热耗气伤阴所致,基本病机为阴阳失调。以中小剂量 10~20 g 治疗多汗,并合用煅龙牡,取得较好疗效。

综上所述,黄芪类经方可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病证与降糖兼顾,标本兼治,具有卓越的效果。

参考自赵天宇,郭敬,王明琦等.《仝小林以黄芪为主药辨治糖尿病并发症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 2015,34 (11):87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