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农保 糖尿病(农保糖尿病人慢病买胰岛素能报销吗)

戏说三农频道 0
文章目录:

继医保现“断缴潮”后,新农保也“遇冷”!啥原因?无外乎3点

现阶段,我国并行两套基本社会保障制度,一套是城乡居民养老与城乡居民医保;另一套是城镇职工社保,主要包括医疗、养老、生育、失业以及工伤5大项。与成熟的社保体系相比,农村基层的医保与养老制度并不完善,两者之间在缴费标准及福利保障方面存在差异。

提及农村医保与养老,咱农民最为熟悉不过。以农村居民医保为例,依照国家医保局公布的缴费标准,2021年度参保人最低需承担320元,且全部纳入统筹账户,不再有个人账户一说。与职工医保不同的是,城乡居民医保在县市级医院使用时,只能是住院病人才能报销。

近些年来,医保政策不断调整与完善,报销范围进一步扩大,将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用药纳入到了医保报销范围。同时,综合的报销比例再次提升,尤其是大病保险最高的报销比例可达70%,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然而,意外的是,医保费用征缴却频频受阻。

不少农民认为,新农合的缴费标准已经翻涨二三十倍,不仅缴费的金额越来越贵,农民看病所花的钱更是越来越多。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有医保与无医保两者之间的费用花销差距并不大,且许多药品在参了保之后仍然需要农民自费。如此背景下,参保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事实上,不只是新农合的征缴“遇冷”,就连新农保也开始有人不愿意再参与了。众所周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尚未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并轨之前,多数地区一直落实的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俗称新农保。且遵循“多缴多得、少缴少得”的基本原则,每年只需缴费一次。

与医保不同,养老保险不会涉及到报销,且无论自己缴纳多少钱到了60岁之后都会按月以“养老金”的形式返还。不夸张地讲,参与养老保险其实从本质上来看就是为自己“存钱”,年轻时交的越多,60岁之后能够领的养老金也就会越多。然而即便如此,农民也不想交。

那么,为啥继城乡居民医保遭遇“断缴潮”之后,农村养老保险在费用征缴方面也频频遇冷呢?总结来看,无外乎3点原因:

其一:农村养老金水平偏低,几乎不起作用

与城镇职工明显不同,农民参与养老保险一方面没有用人单位承担部分的缴费比例;另一方面农村居民养老保障体系并不健全。以小编家乡为例,许多年龄超60岁的农民其每月能够领到手的养老金不足300元,还包括国家发放的基础养老金。按照目前的物价标准,这300元不足以解决温饱问题,甚至几乎不起作用。如此来看,每年都要参保交钱,到头来却只领这么一点,真的有点得不偿失!况且,农民本身的收入就不高,索性就不再参与养老保险。

其二:年轻人经济压力大且距离养老尚远

年轻人经济生活压力大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尤其是二三十岁的农二代在其父辈们并不能给予良好经济基础条件的背景下,这类群体终将面临房子、车子以及高额彩礼钱等等一系列的经济难题。在农村,许多年轻小伙仅仅为了讨一个老婆便欠下不少外债,在这种情形之下,年轻人压根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考虑晚年的生活,能顾得上眼前维持开支已经算非常不错了。

其三:有人认为交养老保险不如存银行

存银行与交养老保险相比,哪个更划算?真的有人算过这笔账,如若是将自己的积蓄存银行几十年,然后到老了之后每年取出来一部分维持生活,其实比缴纳养老保险更划算!如此一来,交养老保险不如存银行的说法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然而,这并不符合事实依据,与存银行比起来,养老保险的利率较高,且有国家补贴与基础养老金发放,如此对比,养老保险会产生更高收益,且随着国家养老政策的完善与调整,未来养老保险或将发挥更大作用。

其实,如若以小编的观点来看,甭管是新农合还是新农保,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咱农民都应该积极参与。虽然年轻的时候无论是新农合也好、新农保也罢,其发挥的作用都还很小,而一旦上了岁数,随着赚钱能力的下降及身体素质一天不如一天的演变,新农合与新农保都将是农民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对于文中所述新农合遭遇“断缴潮”及新农保“遇冷”,你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村干部通知:新农合缴费开始,今年涨40元,可享4大福利,该缴吗

今天路上遇到村干部,他朝我招招手,我寻思着有什么事情,赶紧停下车。和他交流了一会后,这才知道他是问我“新农合”有没有上交,直接在手机上就可以交,不需要再排队等候。我看了看,发现今年费用为一人320元,尽管相比去年涨了40元,但想着新农合好处多多,直接就在手机上交了。

临走前,村干部让我在村子里多宣传宣传,提醒大家赶紧上缴,如果可以的话,让我帮村里年龄大的人交一下。同时,村干部还告诉我别看新农合费用上涨,但今年可享4大福利,还是值得缴的。

回到家后,我和邻居们说了一下,大家听到新农合又涨了40元后,明显不是太开心。一个大娘说:“怎么年年上涨啊,一年不是涨30元就是40元,这涨了10多年了吧,一人320元,像我一家8口人就要2560元,再涨下去可就交不起了。”

另一个大爷说道:“这新农合交了没什么用,小病报销力度不大,报不报开支基本差不多。而自己身体硬朗,根本没什么大病,感觉还不如不交。”

还有人说,新农合的报销门槛比较高,住院报销需要2000元以上,如果医疗费用是5000元,那报销部分就是3000元,且报销比例为50-60%左右,这样实际报销的部分不是太多。

听了大家七嘴八舌地对话,我这才知道原来大家对“新农合”的误解这么多,赶紧和他们澄清。别看新农合费用上涨,但实际上国家财政补贴580元/人,这样就大大增加“新农保”的资金池财政金额。此外,还有下面4个福利:

1、报销比例提升

在新农合刚推出时,医疗报销比例才不过35%,但如今报销已提升至70%左右,这样一来大家的医疗压力大大减轻。同时,国家也重点提高了大病报销比例,前年为50%,但去年就已涨至60%,这样一来10万元医疗费用可报销6万元,大大减轻患者的压力。

同时,如今县级医院门诊也可报销了。在往年,只有卫生所、乡镇医院才能享受门诊报销的好处,其报销比例在45-55%,住院报销为80%左右。但如今县级医院门诊也可享受报销,这样就可减轻病人的看病压力。

2、慢性病报销

在过去是没有慢性病报销这个说法的,毕竟慢性病主要是吃药缓解,这些药物多半没有列入医保名单内。实际上,慢性病人多半是老年人,没有太多收入,但每个月的药物花费也不少。国家看到了这些老人的难题,去年就提出了慢性病药物报销,将高血压、糖尿病药物列入其中。

今年,国家又表示要全面普及慢性病报销,让所有人都可享受报销福利。同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扩大报销范围,可将心脑血管、痛风等列入报销名目。

3、跨省报销

在过去,新农合是没有“跨省报销”福利的,想要报销需要满足特殊条件,且报销比例也不过30%左右,比在本市报销偏低。同时,报销需要的材料较多,来回折腾还不够路费的,很多人要么自费要么回老家看病。

这给外地务工的农民工带来了很多困扰,为此,如今国家也已准许跨省联网报销,这样就可为农民工看病带来方便。不过,目前只有27个省市准许跨省结算,国家规定2022年底前,保证每个县都要有一家医院准许跨省直接结算。

同时,如今国家也已准许异地参保,只要有当地的居住证,就可以直接在当地参保,这样就不需要纠结跨省报销问题。

4、不设等待期

过去,总有一些人怀着侥幸心理,认为自己很健康,没有疾病。直到生病后,才后悔自己没参保。不过也有人过去钻空子,生病时参保,这显然不太公平。为此,国家设立了等待期,在等待期内是无法享受医保福利的。

不过明年开始,新农合等待期就被正式取消,断交3个月内的居民以及新生儿、低收入人群,参保没有等待期,随时生效。

可见,新农合的福利可谓多多,当然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群、残疾人、低保户等,也可享受减免福利。

目前不少地方已启动新农保缴费工作,如四川省规定,2022年新农保缴费时间为2021年9月1日到12月25日,其缴费金额为成人345元/人,学生、婴幼儿为320元/人。山西运城也表示,从 9月1日到12月25日为缴费周期,但每月1-25日是缴费日,费用为320元/人。

总得来说,新农合的福利多多,大家不要抱着侥幸心态,抓紧缴费才是王道。朋友们,你们认为该不该缴?

新消息!21年新农合最低缴费320元,再涨40元,农民都要交

在过去多年里,农村人的收入水平不高,他们生活上省吃俭用,不肯多花钱,即便是生病了也不会第一时间去医院,认为医疗花费太贵了,有什么小病忍忍就过去了,实在不行就拿点药。时间长了,农民身上的小病也积累成了大病,等真正入院检查后已经晚了。

为了解决农民的看病贵问题,国家从2003年时起就推出了新农合制度,到了2008年就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截止2019年,城乡居民医保上交的费用为8451亿元。

只不过,近两年里,新农合却遭到了“埋汰”和嫌弃。原来,最初时参保费用为10元/人,但2009年就涨至20元,2020年涨至280元,这11年里新农合每年都会上涨,且涨幅基本在30-40元/年。

因缴费成本的加大,不少农民不愿意上交,他们抱怨自己一年用不了几次,甚至一次都不用,却年年上涨,一家5口人就要1400元,这可是两亩地的收入。

从官方数据来看,2019年城居医保参保人数为10.25亿人,相比18年少了268万人;2020年再次缩减,参保人数只有10.16亿人,但我国的总人口却在缓慢递增,可见每年“断交”的人增多。

至于为何大家不愿意上交,其实还是对新农保的不理解,只是认为费用年年上涨,报销麻烦。实际上,新农保早就实现了“即时报销”、“异地报销”政策,且医疗报销门槛降低。

如今又迎来了一个好消息,近日官方发布了《关于做好2021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工作的通知》,其中指出新农保再次上涨40元,最低缴费320元。不过就算新农合缴费负担增加,但大家也可享受4大福利,大家要看。

1、财政补贴提高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看病人群也在逐年增加,各大医院可谓是人满为患,且大病年轻化趋势明显,这也意味着医疗压力和负担增加。正因如此,官方才逐年上调新农合缴费。

不过为了能让更多人享受更高的医疗报销福利,官方也加大了财政补助,2021年医保人均财政补助再次上涨30元,其补助金不低于580元/人。可见,在大家多交保费的同时,享受的补助金也在提高,这样城居医保基金池资金充裕,报销比例才能最大化提高,让所有农民享福。

2、落实慢性病报销

农村人忙碌了大半辈子,到了老年后身体总有一些慢性病,这些病尽管不威胁性命,却让老人疼痛难忍,且每个月都会产生一笔负担。

为此,国家也出台了慢性病报销制度,对于高血压、糖尿病药物,各地门诊部门要落实报销工作,让这两类慢性病人能够享受报销福利,减轻身上的负担。

同时,国家还提议,有条件区域可将心脑血管等慢性病纳入报销名录内,从而让更多人享受医疗福利。

3、继续发挥医疗托底保障

在过去多年里,国家对那些低保户、特困户、五保户等特别帮扶,为其减免新农保,让其免费参加医保,避免因“大病致贫”的现象出现。

不过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就意味着我国扶贫工作取得了圆满成果。不过《通知》中明确强调,要落实“四不摘”,落实好脱贫人员的医疗保障待遇,优化医保扶贫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继续加大救助保障,并建立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

4、医保支付试点

接下来,各地还要进一步简化医保定点工作,将符合条件的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名录,并推进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对30个DRG付费试点地区、71个DRG试点城市率先展开实际支付,完善门诊付费机制,让农民看病花钱更方便。

以上这四个利好福利,让大家可享受更多的医保福利,也能减轻大家的实际医疗花费,且医保报销的痛点问题也会在今后慢慢解决。而作为一种惠普医疗保险,它帮助了成千上万人的医疗看病问题。

看似上交320元/年比较贵,但一旦碰上什么大病,那花费远不止320元那么简单。就拿笔者的亲戚,因这两天农忙意外发生事故,结果送到医院治疗,医疗费6万多元,昨天出院了,问了亲戚报销了75%,最后只花了一万多。

可见,新农合在大病报销范畴一点也不含糊,医疗报销福利高,让老百姓得到了切实的保障。当然,如果你已经参加了职工医保,那就没必要再上交新农合了,毕竟两者并不能一同报销,大家要记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