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糖尿病治愈(未来糖尿病治愈率高吗)
- 1、《科学》重磅!美国发现糖尿病逆转开关,或根治全球4.6亿患者
- 2、2025年糖尿病治疗领域都有哪些新突破?能否彻底解放糖尿病人?
- 3、糖尿病有望被“击败”?干细胞疗法让83%患者完全摆脱胰岛素依赖
《科学》重磅!美国发现糖尿病逆转开关,或根治全球4.6亿患者
你敢相信吗?现代科学已经强大到可以修复胰岛细胞,从根源上控制糖尿病的程度了。
美国密歇根大学团队在顶级期刊《科学》上,发表重磅研究,可能会改变全世界对于糖尿病的认知。
他们发现了一种可以让胰岛素细胞重新变得聪明的方法,让它能够更精准地控制糖尿病,如果真的可以实现的话,或将根治全球4.6亿患者。
相比于传统的控制糖尿病,这种方法才是根本性的解决措施,甚至在未来会造福更多的人。
那么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目前来看效果怎么样呢?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细胞失去了该有的功能,无法控制血糖。
很多人会认为,这是因为我们的胰岛细胞不管用了,其实并不是,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这时的胰岛细胞并不是失去了功效,而是它变傻了。
是的,你没有听错,胰岛素细胞之所以无法发挥作用,是因为它们像喝了假酒一样,失去了该有的身份认同,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尤其是其中的胰岛β细胞,它本来应该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却突然像失忆了一样,什么也干不了了,由此导致了后续一系列的病症。
传统方法误认为胰岛细胞已经没用了,所以只能想办法延缓病症,但是这一发现让人们重新找到了希望。
或许我们可以通过专业的手段,让已经变傻的胰岛细胞重新聪明起来。
换言之,让那些原本失去工作效能的细胞们重新拥有工作能力,这样一来它们或许就可能像从前一样控制住血糖了。
当然,光靠胰岛细胞也是不够的,科学家们还发现,真正的始作俑者是我们身体内的线粒体,它是身体内的能量供应弹,是细胞的发电厂。
线粒体失去了识别的功能,就会向胰岛细胞发送错误的信号,从而使其变傻。
正是因为线粒体失去了主导的功能,所以现在的胰岛细胞才会开启防御开关,它们主动降低了智商以等待救援。
所以,现在我们只需要重新打开开关,就能让这些胰岛细胞重新活过来。
究竟是什么神奇的东西,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叫mtISR的信号通路,它就是打开胰岛素细胞智商的钥匙。
他们先在小白鼠身上做了实验,结果发现,植入这个信号通路之后,小白鼠体内的胰岛细胞真的重新变聪明了起来,开始了正常的工作,有效控制住了小白鼠体内的血糖。
不光对胰岛细胞,就连对肝脏细胞、肾脏细胞等身体内的其他细胞,这个开关也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也就是说,未来如果这些部位也发生问题的话,或许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去根治。
注意看,不是缓解,不是控制,而是根治。
这才是该种方法区别于传统方法,最为关键性的一点。
糖尿病一直是困扰全球健康问题的一大元凶,而且现在,糖尿病已经有了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近日,上海市卫健委方面披露,在上海35岁以上常住居民糖尿病患病率高达21.6%,即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
然而糖尿病的知晓率却只有53%。
意思就是说,在所有患糖尿病的人中,只有一半的人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其余的人还傻傻地以为自己是健康的。
所以,糖尿病的科普以及糖尿病的防治至关重要。
如果真的如我们上面说的那样,能够打开启动胰岛素细胞的钥匙,让胰岛细胞重新恢复工作的话,这样绝对能够稳准狠地根治糖尿病,让全世界的糖尿病治疗工作前进一大步。
现在的情况是,已经在初期小白鼠身上进行了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后期还会进入临床实验之中。
根据实验数据,考量该种方法的可行性,如果真的如我们所说的那样有奇效的话,那相信用不了多久它就可能会普及开来,到时候糖尿病患者都会因此而得到治愈。
为什么我们会期待这种神奇的疗法到来呢?
首先,它主张的是修复身体的细胞,而不是控制。
相比于传统的方法,它更有效更快速,副作用也会更小。
以往很多糖尿病的根治方法只是暂时减缓了症状,用不了多久,患者就会重新被疾病困扰,如此反复,无穷尽也。
如果真的有方法能够从一开始就根治我们的糖尿病,让患者不再有复发的担忧,那绝对会让大多数人减轻对于糖尿病的恐惧,让越来越多的糖尿病患者重拾幸福。
最重要的是,该类方法提醒全世界的糖尿病治疗工程,真正让糖尿病痊愈的,或许就是让我们身体的细胞重新记起它的工作内容。
是不是觉得很科幻,也很梦幻?
科学家们正在帮助那些失忆的胰岛细胞重新找回它们的记忆,让它们重新回到原来的岗位上,履行自己的责任。
一旦他们回归了原来的自己,那么我们的身体也会自动被修复,糖尿病人也会痊愈了。
现在这种方法并没有应用到临床之中,但它为整个医学界带了一种新的思考模式,或许我们身体内的很多细胞并不是坏了,而只是忘记了自己的工作。
找到打开他们的钥匙,就能让身体重新焕发活力。
现在全球有4.6亿糖尿病患者,未来他们都会因此而获益,延伸到其它疾病治疗领域的话,那这个数字就不可估量了。
我们共同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你觉得此类治疗糖尿病的方法可行吗?你觉得它什么时候能够应用到临床之中呢?
欢迎留言来聊聊你的看法。
参考资料
[1]光明网《约一半患者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20241118
[2]中国新闻网《最新研究综述:中国糖尿病呈复杂化流行趋势 肥胖是主要影响因素》202501115
[3]科学杂志《逆向线粒体信号调控代谢组织的特性和成熟度》2025
2025年糖尿病治疗领域都有哪些新突破?能否彻底解放糖尿病人?
2025年的阳春三月已经到来了,美好的事情正在进行着。一起盘点一下糖尿病治疗领域的新突破吧。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糖尿病真的会被人类攻破,糖尿病人将彻底被“解放”,从而重获自由。自由的呼吸,自由的吃、自由的玩,自由的为所欲为......
一、干细胞疗法
通过注射干细胞来治愈糖尿病已经不是新话题了,去年长征医院通过干细胞技术使一位糖尿病人摆脱胰岛素33个月的病例曾引起了医学界的强烈反响。
干细胞可以称之为“原始细胞”,分化能力很强,通过注射干细胞,在体内可以转化为我们需要的细胞,当然也包括胰岛β细胞。糖尿病人之所以血糖失控,说到底还是胰岛β细胞出了问题。如果通过干细胞疗法能使胰岛β细胞重生,理论上就可以彻底根治糖尿病了。可见,干细胞疗法的前景非常广阔。
当然了,目前干细胞治愈糖尿病还处在研究阶段,其过度增值和排斥反应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但依然是值得糖尿病人们期待的。
二、基因疗法
糖尿病大多都有遗传因素参与,遗传信息是由基因决定的,因此,精准修复一些不好的基因就成为了糖尿病治疗的一个方向。
目前还没有基因疗法治愈糖尿病的先例,但前景无疑是非常美好的。如果有朝一日能通过基因疗法彻底根治糖尿病的话,那必定会成为医学界划时代的里程碑。
三、人工胰腺
人工胰腺其实就是胰岛素泵,早已在临床应用多年,但完全闭环的胰岛素泵是近几年才实现的技术。
所谓完全闭环,是指利用人工智能自动测出血糖值,并反馈给胰岛素泵,胰岛素泵根据血糖值自动调节应该输注的胰岛素剂量,完全不用人工干预,实现了闭环。
闭环胰岛素泵已经在临床上应用,但其测得血糖的准确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如果血糖测量出现较大误差,那就会“误导”胰岛素泵,进而对患者产生不利影响。
人工胰腺虽不能根治糖尿病,但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血糖控制也会变得更加容易。
四、口服胰岛素
胰岛素无疑是治疗糖尿病的最强“武器”。但很多糖尿病人不愿意接受胰岛素治疗,其原因是目前胰岛素只能注射给药,不能口服。
如果有朝一日胰岛素可以像普通药片一样口服给药,那就大大方便了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是一种大分子的蛋白质,目前口服胰岛素研制的最大瓶颈就是摆脱不了胃消化酶的降解,使胰岛素还没有到达血液里就失去活性了。不过,这个问题一定会被科学家攻破的,大家期待吧。
五、一周注射一次的胰岛素
一周仅需注射一次的胰岛素已经在去年成功上市,我国不少医院已经开出了依柯胰岛素的首张处方。
依柯胰岛素是由诺和诺德公司研发的一款基础胰岛素,一周仅需注射一次,糖友们再也不用为随身携带胰岛素而犯难了。当然,依柯胰岛素也不是万能的,它只适合控制空腹血糖,对餐后血糖还是有点力不从心的。
总结:糖尿病治疗日新月异,将来一切都有可能。所以,糖友们一定要充满信心,根治糖尿病也许就在不久的未来。
糖尿病有望被“击败”?干细胞疗法让83%患者完全摆脱胰岛素依赖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最新数据,2024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5.89亿,其中,中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的“重灾区”,患者总数达1.48亿,预计2050年将增加至8.53亿。
糖尿病是一种并发症多、危害大,且越来越年轻化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一直是全球范围内难以攻克的医学难题,主要可分为1型和2型两大类。
- 1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约占总病例5-10%,多发于儿童;
- 2型糖尿病约占90%,常与肥胖、久坐等生活因素相关,虽多见于中老年人,但是近年来患者发病年龄已逐渐年轻化。
- 有没有办法能使糖尿病发展的速度变慢?
- 有没有什么措施能帮助患者远离并发症?
- 有没有机会能跟糖尿病和平共处甚至找到逆转的节点?
随着医学的进步与发展,干细胞技术被认为是未来攻克乃至治愈糖尿病最有前景的方向之一。
近年来,干细胞被广泛应用于糖尿病治疗研究,并通过多种使用方式给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变革,包括干细胞衍生的全分化胰岛细胞疗法、干细胞再生胰岛组织以及直接回输成体干细胞等方式。
突破性临床研究:83%患者完全摆脱胰岛素依赖
Vertex Pharmaceuticals(以下简称「Vertex」)在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第85届科学会议上公布了其干细胞疗法 zimislecel(原 VX-880)治疗1型糖尿病的1/2期突破性临床研究数据。
Zimislecel是Vertex 在研的一种同种异体干细胞衍生的、完全分化的、产生胰岛素的胰岛细胞疗法。该疗法有望通过恢复胰岛细胞功能,包括葡萄糖响应性胰岛素的产生,来恢复身体调节葡萄糖水平的能力。
临床试验结果令人惊喜:
- 血糖控制达标:83%的患者在12个月内完全停用了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糖控制显著改善,平均目标血糖区间时间从49.5%提升至93.3%,接近正常人水平。
- 胰岛素减量显著:平均每日外源胰岛素用量减少92%。
- 功能恢复:受试者的自身胰岛功能显著恢复,体内C-肽水平明显升高.
- 安全性良好:所有患者输注治疗后,未在任何受试者中观察到严重不良症状。
重要的是,这一研究成果也被《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同期在线发表。Zimislecel已获得美国FDA的再生医学高级疗法(RMAT)及快速通道资格认证,欧洲和英国监管机构也授予优先药品和创新通道许可。
这是全球首次通过干细胞衍生的胰岛细胞替代疗法,成功取代传统胰岛素注射治疗,标志着1型糖尿病治疗迈入全新时代。目前,相关疗法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最快有望在2026年获批上市。
1型、2型都被“击败”?
干细胞对不同类型糖尿病的作用
1型、2型糖尿病致病机理:
1干细胞对1型糖尿病的作用
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正常情况下胰岛素能够调节人体的血糖水平,以此来保持人体内的血糖稳定。
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能够分化为人体所有具有特定功能的细胞,经诱导后能够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并分泌胰岛素,从而补充因胰岛B细胞受损而导致的胰岛素分泌不足,调节人体的血糖水平,维持血糖稳定。
我国科学家邓宏魁团队采用了化学重编程技术诱导而成的CiPSC(化学诱导多能干细胞)来衍生胰岛细胞。
其实验组在成功将其衍生为胰岛细胞后,进行了首例人体实验。
一位病史长达11年的1型糖尿病病人成为试验第一人,接受移植后,她恢复了内源自主性、生理性的血糖调控,并在移植75天后完全脱离胰岛素注射治疗。
2干细胞对2型糖尿病的作用
2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会出现胰岛β细胞的损伤或功能减退,干细胞可以通过分化生成新的β细胞,进而恢复胰岛的功能。
通过自体干细胞或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的技术,可恢复或替代这些受损的细胞,以恢复胰岛素的正常分泌,从而改善血糖水平。
(1)国外研究案例:
马来西亚研究者曾收集2014-2022年利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治疗301位2型糖尿病的患者。
他们发现:单次静脉输注50-100×10⁶单位的UC-MSCs能在12个月内持续降低患者血糖、减轻全身炎症,并对早期肾损伤具有修复作用。
还有研究者运用干细胞再生胰岛治疗胰岛功能受损的2型糖尿病患者。
2024年国际期刊《Cell Discovery》发布了一则“世界首例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来源的自体再生胰岛移植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
一位爆发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尿毒症),胰岛功能几近衰竭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奇迹般”地脱离外源胰岛素,截止成果发出时,该患者已经彻底脱离注射胰岛素33个月。
(2)国内研究案例:
近年来,我国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领域也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的创新研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2型糖尿病。
研究发现,患者在接受为期3次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静脉注射后,仅用9周时间(约3个月)就显著提升了胰岛功能、延长了血糖达标时间(TIR),甚至部分患者在不额外使用药物的前提下实现了血糖达标。
干细胞:开启糖尿病治疗新纪元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临床试验注册网站ClinicalTrials显示,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正在开展的糖尿病细胞疗法临床试验数量多达351个。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不管是1型糖尿病,还是一些严重的2型糖尿病,都无法摆脱胰岛细胞功能衰竭、长期依赖外源性使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的命运。
干细胞疗法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一种革命性的新治疗手段,特别是对那些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干细胞疗法有望帮助他们改善血糖水平并缓解并发症。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干细胞疗法能成为糖尿病治疗中的常规手段,也为糖尿病的治疗甚至是"治愈"带来了新的希望,帮助更多患者摆脱糖尿病带来的困扰。
参考资料:
[1] Reichman TW, Markmann JF, Odorico J, et al. Stem Cell–Derived, Fully Differentiated Islets for Type 1 Diabetes. N Engl J Med. 2025;392(25):2356-2366.
[2] Loudovaris T, Jacobs S, Young S, et al. Correction of diabetic nod mice with insulinomas implanted within Baxter immunoisolation devices[J].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 1999, 77: 219-222.
[3] Papas K K, De Leon H, Suszynski T M, et al. Oxygenation strategies for encapsulated islet and beta cell transplants[J].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2019, 139: 139-156.
[4] Bruin J E, Rezania A, Kieffer T J. Replacing and safeguarding pancreatic β cells for diabetes[J].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5, 7(316): 316ps23-316ps23.
[5] Hayek A. Processing, storage and experimental transplantation of human fetal pancreatic cells[J]. Ann Transplant, 1997, 2: 46.
[6] Henry R R, Pettus J, Wilensky J O N, et al. Initial clinical evaluation of VC-01TM combination product—a stem cell–derived islet replacement for type 1 diabetes (T1D)[J]. Diabetes, 2018, 67(Supplement_1).
[7] Ramzy A, Thompson D M, Ward-Hartstonge K A, et al. Implanted pluripotent stem-cell-derived pancreatic endoderm cells secrete glucose-responsive C-peptide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J]. Cell stem cell, 2021, 28(12): 2047-2061. e5.
[8] Keymeulen B, De Groot K, Jacobs-Tulleneers-Thevissen D, et al. Encapsulated stem cell–derived β cells exert glucose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J]. Nature biotechnology, 2024, 42(10): 1507-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