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预防糖尿病(近视预防糖尿病吗)
血糖控制住了,也有失明风险!这样做延缓糖尿病“上眼”
那一年他30岁,整个世界五彩缤纷,璀璨明媚;6年后,他被送进了医院,双眼失。
医生连连摇头,表示无能无力。
世界从此一片黑暗!
他是一名糖尿病患者,6年前他有机会守护光明,可是他浑然不在意,因为他不了解糖尿病的可怕。
“不就是一个糖尿病吗?又不是癌症,不会死人”让他眼睛失明的,正是糖尿病引发的视网膜病变,这是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也称为“糖网”,患病率达到34.6%,患病人数有3000万!
这是一张黑压压的“网”一旦患上糖尿病,发生视网膜病变失明的风险,就要比非糖尿病病人高出10-25倍。
正常眼底
视网膜病变眼底
患病越久、血糖控制越差,风险会越高!
病程≥10年时,50%的糖友坠入“糖网”
病程≥15年时,80%的糖友坠入“糖网”
(来源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与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研究流行病学研究)
患上糖尿病,眼睛为什么会首当其冲?长期的高血糖环境,会对血管内皮造成损害,而人眼底的血管又是最容易,受到高血糖损害的微血管非常脆弱,遭到破坏后就像有裂缝的水管,发生渗漏出血,导致视网膜的血液供应不足。
为保证有足够的血液供应,就会生成新的微血管,但是这些新生血管并非正常的血管更容易发生破裂,引发视网膜的病变。
当出现这些症状,可能开始出现病变了黑影浮动:眼前有发黑的物体漂浮
出现重影:看东西出现了重影
视野缺损:眼睛能看到的范围较以前明显缩小
视物不清:眼前好像隔着一层烟
视力减退:夜间视力减退明显,或近视程度加重
定期检查
患上2型糖尿病后,推荐每1-2年检查一次,若已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应缩短随访间隔时间:
轻度患者,每年检查一次
中度患者,每 3-6个月检查一次
重度患者,应每个月检查一次
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应尽量控制自己的血糖水平,包括健康饮食,科学运动以及合理用药等。
同时,还可以关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指标,它能够反映患者近3个月内的血糖平均水平。
控制血脂血压
高血压和高血脂,同样会增加视网膜病变的风险,糖尿病患者需要同时控制好血压水,避免血脂紊乱。
戒烟戒酒
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
需要说明的是,视网膜病变早期很难察觉,很多人也就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
因此提前预防,定期检查,及早治疗非常重要!不要觉得视网膜病变离自己还很遥远,不要在失去光明坠落到黑暗的深渊后,再许下这样奢侈的愿望: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本内容仅供健康知识科普之目的,不能替代医生诊断,不属于医学诊疗建议,也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请谨慎阅读。本文为因数健康原创文章,未经本平台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或引用请后台留言,征得平台同意后才可进行,转载或使用请务必注明来源,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若本内容存在侵权行为,请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关注眼健康,从“一老一小”开始
今年6月6日是第26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的眼健康”。“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大规模线上教学的开展,给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带来了新的巨大挑战。”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刘庆淮教授表示,2020年教育部公布的青少年视力调查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与2019年相比,我国中小学生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增加了15.2%;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与年龄相关的眼病也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正常生活。
通讯员 谢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目“浴”阳光 预防近视
为进一步呼吁全社会增强爱眼护眼意识,重点关注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两大群体的眼健康问题,6月5日,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刘庆淮教授带领团队来到溧阳市人民医院,开展大型爱眼日宣传暨义诊活动。
“刘教授,宝宝4岁,幼儿园体检,视力低于1.0,需要配眼镜吗?”义诊现场,张女士拿着孩子幼儿园视力筛查报告,向刘教授咨询。
刘庆淮教授表示,随着眼球的发育,小朋友的视力是逐渐提升到1.0的,因此家长看到视力筛查低于1.0的检查结果时不要着急,要先了解孩子的视力水平是不是达到所处年龄段的标准。“小朋友的视力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提高,3-4岁时,视力通常可达0.5;4-5岁时,视力可达0.6;5-6岁时,视力高于0.7,大多数能够达到0.8-1.0。这些数字看起来可能很复杂,简单点说,3岁时0.5是及格线,此后每年增长一排,6岁时可以达到1.0。”
刚出生的婴儿大部分呈现为远视状态,我们也称之为“远视储备”。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远视储备逐渐降低,完成正视化的过程。“远视储备”可以看做眼睛的不可再生资源,因此一定要节约节约再节约,尽量保证充足的户外运动,目“浴”阳光可增加视网膜多巴胺的分泌,每日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有效预防近视的发生。还应避免长时间近距离读写及使用电子产品,注意坐姿及环境照明条件。
刘教授建议,如果小朋友筛查视力值不到同年龄段的最低值,屈光度有一定异常倾向时,一定要到医院就诊,以免错过视保证力的最佳矫正时间。对于已经发生近视的孩子,可采取以下方法减缓近视发展的速度: (1)验配适当的眼镜:每半年1次屈光状态检查。(2)角膜塑形镜:夜间佩戴,可逆性降低近视度数,令患者日间获得较好的裸眼视力,但验配有严格的适应症和指征,佩戴时遵医嘱定期复查。(3)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近期研究表明,0.01%阿托品滴眼液有助于控制近视的发展速度。
眼底一张照,眼病早知道
义诊现场,60岁的张爷爷向刘教授咨询:“刘主任,我最近右眼视力下降明显,是白内障加重需要手术了吗?”张爷爷五年前确诊糖尿病,患病期间一直觉得视力正常,就在今年年初他突然发现右眼眼前出现黑影,伴视力下降,仅为0.5。刘教授为其进行了眼底照相的检查。
“只听咔一声,我还没什么感觉就检查好了。”眼底照相1分钟后,张爷爷拿到了眼底照相的报告。
报告显示,张爷爷右眼视网膜上出现了少量微血管瘤和出血、渗出。刘教授告诉张爷爷,引起视力下降的“真凶”并不是白内障,而是糖尿病引起的眼底病变,下一步需进行眼部荧光血管造影检查以及内分泌科就诊监测血糖。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高度近视、糖尿病等引起的眼底病变以及年龄相关性眼病如老年性白内障、青光眼、老年性黄斑病变,这类眼病的绝对数和相对数都在上升,需引起人们重视。许多眼病都是可防可控的,只需要一张清晰的眼底照,就能查清楚80%的眼病。”刘教授介绍,眼底照相是眼科检查眼底最常用的手段之一,这张照片可清晰显示患者眼底状况,便于医生观察视神经、血管、视网膜的形态变化。同时,通过不同时期的眼底照片对比,可以看出疾病的变化过程,方便后续治疗。刘教授建议,慢病患者更应该定期进行眼底筛查。
相关数据>>
中国近视患者达6亿
青少年“小眼镜”超半数
中国到底有多少人患有近视?世界卫生组织此前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教育部联合国家卫健委开展的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情况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学生为71.6%,高中学生已经达到81%。2019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0.2%,受疫情影响,2020年较2019年有小幅上升。
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小学生线上学习时间增加,用眼过度问题更加突出。据媒体2020年9月报道,教育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近半年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增加了11.7%,其中小学生的近视率增加了15.2%。另外,除了发病率高,国内儿童青少年中的高度近视比例也呈上升趋势。国家卫健委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高三年级学生高度近视占比达到21.9%。新华社、中新
作者:杨彦
来源: 扬子晚报
湖南启动“集爱三湘·爱光助视”项目 贫困眼疾患者可获免费救助
来源:华声在线
华声在线1月14日讯(通讯员 范丽娟)“太感谢了,让我找到了重见光明的希望。”今年55岁的邱清算感慨地说。来自洞口县黄桥镇黄桥村的他因患有先天性高度近视,双眼视力仅有光感,至今仍单身,属建档立卡贫困户。近日,他来到长沙,成为“集爱三湘·爱光助视”项目的受益者,准备接受免费治疗。
据了解,早在去年10月,湖南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爱光爱心助残专项基金在长沙成立。基金发起者、出资人聂爱光教授捐赠30万元,用于救助高度近视并发症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贫困患者,并在湖南开展高度近视并发症的预防与控制相关救治工作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工作。
今年97岁高龄的聂爱光教授1948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曾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教研室副主任。聂爱光教授长期工作在医、教、科研第一线,是我国著名眼科学专家,眼底病学开创者之一,湖南省眼科眼底病、视网膜病、玻璃体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先驱人物,为我国眼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据聂爱光教授的学生、中南大学湘雅附二医院眼科副主任朱小华教授介绍,目前,“集爱三湘·爱光助视”项目已经正式启动,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寻找高度近视并发症患者以及糖尿病患者各50名。其中,高度近视并发症患者属建档立卡贫困户可补贴5000元/例,非建档立卡贫困户平均补贴4700元;糖尿病患者可补贴4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