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补肾吃什么药好(糖尿病补肾吃什么中成药最好)

黄药师手记 0
文章目录:

7种用于糖尿病的中成药,降血糖,滋阴补肾,生津止渴

和高血压一样,在古代,中医没有糖尿病这个病,但是,中医有一个病和糖尿病的症状非常像,就是“消渴症“。消渴症的名字就反映了这个病的表现——消耗得多,又容易渴。不论是糖尿病还是消渴,都存在“三多一少”,即喝得多、吃得多、尿得多,但体重在减少,人会逐渐消瘦。

糖尿病的西医治疗,以胰岛素(1型)、降血糖药物(2型)及饮食疗法为主。特点是降血糖快,但需终生用药,且病人血糖虽降,但多饮、多尿等伴随症状也长期得不到改善。

中医是针对“消渴症”进行治疗,用中药后,既可降血糖,又能有效缓解伴随症状。对1型糖尿病,可减少胰岛素用量;对2型糖尿病,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可以获得临床治愈,进而停止服药(约占5%~10%)。

有条件的,还是建议到本地医院找医生辨证治疗,因为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也有一部分糖尿病病人“三多一少”不明显),用药也有区别。今天黄药师说说用于糖尿病的中成药。

一、玉泉丸(胶囊、颗粒)

图片仅供参考,已隐去厂家品牌

组成:葛根、天花粉、地黄、麦冬、五味子、甘草。

用于因胰岛功能减退而引起的物质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紊乱,血糖升高的糖尿病(消渴症),肺胃肾阴亏损,热病后期,症状偏于口渴喝水多,尿频量多,但仍口干舌燥,舌边红、苔黄的患者。

二、消渴丸

图片仅供参考,已隐去厂家品牌

组成:葛根、地黄、黄芪、天花粉、玉米须、南五味子、山药、格列本脲。

用于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体倦乏力,失眠,腰痛,尿糖及血糖升高,属于气阴两虚型消渴症。

使用注意:

1、本药中含有西药成分,服用本药时严禁加服其他的降血糖化学类药物,否则,容易出现低血糖。

2、服用本药时,容易因为进餐延迟、剧烈体力活动,引起低血糖,进食后可缓解。

3、孕妇、哺乳期、肝炎、肝肾功能不全、少年糖尿病、老年糖尿病(超过65岁)、酮体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性昏迷患者不宜服用。

三、降糖甲片

图片仅供参考,已隐去厂家品牌

组成:黄芪、酒黄精、地黄、太子参、天花粉。

补中益气,养阴生津。降糖甲片是国内第一个用于糖尿病的新中药制剂,用于气阴两虚型消渴症(2型糖尿病),症状为除“三多一少”之外,倦怠乏力、心慌气短比较明显。

四、渴乐宁胶囊

组成:黄芪、酒黄精、地黄、太子参、天花粉。

益气养阴生津。适用于气阴两虚型消渴病(2型糖尿病),症见口渴多饮,五心烦热,乏力多汗,心慌气短等。

五、参芪降糖胶囊(片、颗粒)

图片仅供参考,已隐去厂家品牌

组成:人参茎叶皂苷、五味子、黄芪、山药、地黄、覆盆子、麦冬、茯苓、天花粉、泽泻、枸杞子。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要用于消渴症、2型糖尿病偏于心悸、颜面潮红、乏力、口干等症状者。

六、消渴灵片

图片仅供参考,已隐去厂家品牌

组成:地黄、五味子、麦冬、牡丹皮、黄芪、黄连、茯苓、红参、石膏、天花粉、枸杞子。

用于气阴两虚所致的消渴病,症见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气短乏力;2型轻型、中型糖尿病见上述症状者。

七、消渴平片

图片仅供参考,已隐去厂家品牌

组成:人参、黄连、天花粉、天冬、黄芪、丹参、枸杞子、沙苑子、葛根、知母、五倍子、五味子。

用于气阴两虚同时还有阴虚燥热消渴症,症见口渴喜饮、多食、多尿、消瘦、气短、乏力,尤其还有手足心热等阴虚症状的患者,2型糖尿病见上述症状者。

黄药师小贴士

1、以上药物请在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

2、如以上药物与西药降糖药联合用药时,要及时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反应发生。

3、用于糖尿病的中成药多数性凉滋腻,因此脾胃虚弱、腹胀、食欲不振、大便稀者慎用。


本文为黄药师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来自头条号黄药师手记。

文中涉及药物,均已隐去厂家品牌,仅供学习、参考,不作商用。

黄药师每日更新大家最关注的中药、中成药以及健康知识,有问题欢迎与我探讨,祝诸君身体健康,诸事顺心。

用于防治糖尿病肾病的经典名方肾气丸,是如何调理人体的整体状态

糖尿病在中医称之为"消渴病"。虽然说消渴病的基本病机为内热伤阴,但内热伤阴耗气,日久多见气阴两虚,进一步发展,阴损及阳,又可表现为阴阳俱虚。

中医认为:五脏之虚,穷必及肾,所以消渴病晚期患者常常可表现为肾阴阳俱虚,而出现神疲乏力,头晕耳鸣,畏寒肢冷,肢体麻木疼痛,腰脊酸软、冷痛,夜尿频多,尿有余沥不尽,或见浮肿,男子阳痿,女子性欲淡漠,舌体胖大,脉象沉细无力等一系列表现,而金匮肾气丸能滋阴补肾,温阳益气,所以,适合于糖尿病及其相关病证肾虚患者,尤其是糖尿病晚期并发症阶段临床表现为肾阴阳俱虚的患者。

《金匮要略》指出:"男子消渴,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首先指出消渴病有表现为肾虚者,多饮多尿,方剂可用肾气丸治疗,以补肾固摄。后世名医赵献可《医贯》曾对该方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口渴多饮未必就是内热伤津,更多因肾阳不足,命门火虚,不能蒸腾津液上承于口舌所致者,以其肾阳不足,肾气不固,导致了水谷精微(营养物质)下流,故而表现为尿多、尿甜。所以,消渴病治疗不能单纯清热,常需补肾温阳益气,上承津液,固摄精微。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千金要方》论消渴病发病机理,也认为是"肾气虚冷,谷气下流",所以治疗应选用肾气丸补肾温肾、固摄精微。

金匮肾气丸方剂原出于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包括论外感病的《伤寒论》和论述内伤杂病的《金匮要略》。

肾气丸实际上是出于《金匮要略》一书,原方由桂枝、附子、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知母、黄柏八味中药组成,因此又称八味丸,实际上就是六味地黄丸的药物加桂枝、附子而成,故而又称桂附八味丸。

方中以地黄滋阴补肾为主,用桂枝、附子温阳补肾,实际上阴阳两补之方,由于该方是以滋阴为主,是基于阴阳可以互相滋生的认识,通过滋阴补肾,而达到阳气振奋、肾气充实的目的,是阴中求和,与单纯的壮阳补肾药不同,所以方名肾气丸,而不称之为肾阳丸。该方作用,总的说与滋阴补肾的六味地黄丸相比,兼可温阳,所以,其具体适应证和六味地黄丸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古人认为主要适用于肾气不足、阴阳俱虚的病证。

唐代的另一位名医王焘,是一位孝子,据传其父患有消渴病,王焘不仅亲自煎药,而且观察过小便之后"诸蚁聚食"的情况,亲自尝过尿甜,富有实践精神。其著作《外台秘要方》引隋代名医甄立言《古今录验方》指出:"渴而饮水不能多,小便数,阴萎弱,但腿肿,脚先瘦小,此肾消病也"。此所谓"肾消病",临床表现为口渴饮水不能多,尿频,阳痿,下肢浮肿,足部肌肉萎缩,实际上是糖尿病肾病、糖尿病性阳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种血管神经并发症并存的情况。

当然,金匮肾气丸用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同样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临床上常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随证加用其他药物,或与其他方剂同时应用。

如糖尿病肾虚患者,若出现情志抑郁、胸胁胀满、嗳气、太息、妇女月经不调,舌苔有沫而脉弦,则说明有肝气郁结,肾气丸可配合加味逍遥丸;大便干结,数日一行,舌苔厚者,是兼胃肠结滞,可配合新清宁、麻仁胶囊;若出现周身沉重、腰腿酸重、大便不爽,或外阴瘙痒,舌苔黄腻者,则说明肾虚兼有湿热下注,可配合二妙丸、四妙丸;若肾虚,脾气也虚,疲乏、气短、纳呆、腹胀、便溏者,可配合参苓白术丸;阴阳两虚,阳痿、性欲淡漠症状突出,可配合右归丸、五子衍宗丸加味。应用中成药也应强调辨证论治,以突出个体化治疗的特色。

更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中医认为久病入络,久病多瘀,所以临床上常需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如糖尿病合并神经源膀胱排尿异常,小便不利,尿有余沥,可用金匮肾气丸配合癃闭舒等,也可选用济生肾气丸治疗。

至于金匮肾气丸的禁忌证,关键应注意明辨肾阴虚、肾阳虚,还是肾阴阳俱虚。一般说来,肾阴虚,多见烦热,咽干,失眠,性欲亢进,遗精早泄,便干,尿黄,舌红,脉细数,应该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之类。对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若为阴虚为主,尤其是阴虚同时兼有内热者,肾气丸则是不合适的。具体的说,可能引起口渴多饮,烦热,咽干,失眠,性欲亢进,遗精早泄,便干加重,而表现为头痛、牙痛、口腔溃疡等所谓"上火"的症状。

总之,应用中成药,也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温馨提示:

总之,今天把这些中医的知识总结出来,供大家来对照自己。如果怀疑自己证属此类,也不要急着应用,一定要在专业中医师的辩证指导下,确认无误之后再进行运用,切勿擅自服用,以免耽误病情。毕竟,中医讲究辩证施治,一人一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己的问题。

请把这篇文章转发给所有糖尿病患者看到

最后,我还想提醒各位朋友,健康人生拒绝糖尿病,每天锁定这里,关爱身体健康从阅读一篇有价值的中医知识开始。

六味地黄丸治慢性肾炎 高血压病 糖尿病 甲亢等9种病 效果好

六味地黄丸,是北宋儿科名家钱乙所创立的。

是钱老前辈从《金匮要略》中的名方"肾气丸"中,减去桂枝、附子形成的方剂。肾气丸是医圣张仲景为了治疗肾阳不足的病证,而设立的方剂。

钱老前辈从肾气丸八味药中,减去温阳补火的桂枝与附子,余下的药及其用量比例仍和原方一样。

师古而不泥古,变化而不离宗,传承与创新,这是很多医生追求的境界。

本方原治小儿"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㿠白"的"五迟"证候。

明代医家薛己又将治疗作用扩大到成人的肾阴不足证。

六味地黄丸现在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广泛应用于肾阴虚引起的各种病症。

六味地黄丸的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萸肉、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

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的功效。大补真阴,滋养肾水,是为君药。

山萸肉与山药同为臣药

山萸肉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的效果。起到一个收敛的作用,使补益之力作用于肝肾。

山药健脾,固肾,益精。通过补益脾胃的后天之力,来反补先天。

熟地黄的补益肾水的作用,在臣药山萸肉和山药收敛和补益的共同作用下,作用于肝肾。

肝肾有同源之说,肝肾同源于精血,一般补肝肾或者补精血,都是肝肾同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补到此时可以不?当然是不行的。所谓的因势利导,又有给邪以出路。要在补之时,还要给予泄之,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泄热。可以对熟地的补益作用有一个疏导的作用,使补而不滞,还可以清去因为阴虚产生的虚热之邪。

牡丹皮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可以治疗因为阴虚引起的火旺症状。还可以缓解山萸肉和熟地补益作用,引起的副作用。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之功效。可以健脾益增强后天的生化之源,又可以泄阴虚之旺火。

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是三补。三补是三味药,也是补益作用的3个部位,肾肝脾3个部位。

牡丹皮、茯苓、泽泻是三泄。是3味药,也是泄的3个部位,肾肝脾3个部位。

三补3味药,补的是肾肝脾3脏,方中熟地的用量较大,以补肾为主。

三泄的3味药,泄阴虚引起的虚火,又泄3补的热性。

补中有泄,补泄并行,一起标本兼治,治疗因为肾阴虚引起的虚火等各种临床症状。

什么是阴虚的表现呢?一般是阴虚体质的人比较多。

这样的人一般比较适合服用六味地黄丸。患者形体比较消瘦,或者胖瘦适中。嘴唇发干,眼睛干涩,,两颧较红,舌质较红。

要是患者虚火比较旺,就要加入知母、黄柏加强其清热的作用。出现其他的症状,要根据辨证加减。

六味地黄丸现在常用于治疗肾阴虚引起的各种疾病。

比如慢性肾炎、高血压病、糖尿病、肺结核、肾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前列腺炎、黄褐斑、更年期综合征等9种疾病,用到的比较多,效果比较好。

什么药物都有不能服用的情况,六味地黄丸也是如此。

六味地黄丸因为是补阴的药物,肾阳虚的患者不宜服用。因为补得是肾阴,肾阳虚的患者服用,容易加重肾阳虚的阳虚症状。

是补阴药物,补得是阴,患者患有其他的阳虚的症状也不宜单独服用。比如脾阳虚、脾肾阳虚等阳虚症状。

要是患者的形体肥胖,动则气喘,或者患者有水肿症状,一般不宜服用。要是患者有各种感染的情况,也不宜服用。

六味地黄丸虽然是一个平补良药,就是药不对症,一般也不会引起严重的情况。但是毕竟是药物,服用的时候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要是服用以后,体重增加或者发胖或者水肿了,就要注意,很可能不适合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