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苦荞茶 糖尿病(苦荞茶治糖尿病吗)

往史不如烟 0
文章目录:

当糖尿病遇上苦荞茶很神奇

苦荞麦是一种富含营养的物质,含有苦荞黄酮、膳食纤维、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等。据科学证实,苦荞茶对糖尿病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苦荞麦是谷类作物中唯一集合了七种营养素于一身的作物,被誉为“五谷之王”,三降食品(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被国际营养协会称为“天然黄金搭档”。

富含苦荞黄酮、膳食纤维、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等,口感清香,是一种原汁原味、无污染高原健康饮品。据科学证实,苦荞茶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等病人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苦荞的食疗作用

1、抗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延缓衰老,预防和治疗肿瘤、癌症

2、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对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脑梗塞、脑出血、中风有效

3、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

4、辅助治疗糖尿病,是糖尿病患者主粮的最佳选择

5、促进眼部血液微循环,增进视力,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有效

6、开胃健脾、通便润肠、治疗慢性泄泻、疗胃炎,对胃酸过多有抑制作用,适合有胃溃疡史的患者食用;“莰菲醇”,有抑制幽门螺旋杆菌(一种能引起胃溃疡的细菌)的作用7、消炎、止咳、祛痰、平喘;桑色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和伤寒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桑色素50ug/ml有抗疱疹病毒的作用,

8、治疗烧伤、创伤

9、治疗牙龈出血、口腔溃疡

10、治疗胆结石

11、治疗贫血

12、可安神、活气血、清热肿风痛,《齐民要术》记载:“头风畏冷者,以面汤和粉为饼,更令罨出汗,虽数十年亦愈。”

13、具有减肥美容、排毒养颜的功效

“上医医未病之病,谓之养生;中医医欲病之病,谓之保健;下医医已病之病,谓之医疗。”

苦荞兼具“养生、保健、食疗”三重功效。老少皆宜。胃寒患者用苦荞米和大米1:2(即苦荞1份大米2份),对促进胃部的血液循环有好处。苦荞虽为寒性,但它能强心健脑,保护血管,促进血液微循环,对人体属于辩证治疗。苦荞的内部结构图就像太极图案一样,如今科学家还无法解释这一神奇的自然现象。

喜欢养生的朋友加微信XTW119

别让喝茶成负担,二型糖友看过来,这些茶喝着超安心​

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而言,日常饮品的选择至关重要,不当的饮品可能会影响血糖的稳定。而茶作为一种广受欢迎的健康饮品,其中一些种类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来说是较为合适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适合二型糖尿病患者饮用的茶。

一、绿茶

绿茶是未经发酵的茶,保留了较多的天然成分。它含有丰富的茶多酚,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适量饮用绿茶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辅助调节身体状况。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绿茶含有咖啡因,过量饮用可能会让人产生兴奋感,影响睡眠,所以每天的饮用量要有所控制,一般建议每天饮用不超过三杯,且避免在睡前饮用。另外,冲泡绿茶时,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破坏其中的有效成分,以80℃左右的水温为宜。

二、红茶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经过发酵后,茶多酚的含量相对减少,产生了一些新的成分。红茶的口感醇厚温和,对胃肠道的刺激性较小,适合一些肠胃功能相对较弱的二型糖尿病患者。而且,红茶在饮用时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适量添加一些牛奶,但要注意不能添加蔗糖等糖类物质,否则会影响血糖。同时,红茶也含有一定量的咖啡因,虽然含量比绿茶略低,但同样不能过量饮用,每天饮用两到三杯即可。

三、乌龙茶

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兼具绿茶和红茶的部分特点。它含有多种有益成分,适量饮用有助于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乌龙茶的口感清爽,香气浓郁,适合大多数二型糖尿病患者饮用。冲泡乌龙茶时,可以采用多次冲泡的方式,充分释放其中的营养成分,但要注意每次冲泡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茶汤过浓,影响口感和饮用效果。每天饮用乌龙茶的量也需适中,一般以三到四杯为宜。

四、普洱茶

普洱茶分为生茶和熟茶,熟茶是经过渥堆发酵而成的。它含有一些特殊的成分,有助于促进消化。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适量饮用熟茶可能更合适,因为生茶的刺激性相对较强,而熟茶的口感更为温和,对肠胃的适应性更好。饮用普洱茶时,建议选择品质有保障的产品,并且要注意冲泡的方法,洗茶环节不可忽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杂质。每天饮用两到三杯熟茶,对身体有一定的益处。

五、金银花茶

金银花茶属于花茶的一种,具有独特的风味和一定的保健作用。它性寒凉,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合体质偏热的二型糖尿病患者饮用。在炎热的夏季,适量饮用金银花茶还能起到消暑的作用。但由于其性寒凉,体质虚寒的患者不宜过多饮用,以免引起肠胃不适。另外,金银花茶不宜长期连续饮用,可间隔一段时间饮用一次。

六、菊花枸杞茶

菊花枸杞茶是由菊花和枸杞搭配而成的茶饮。菊花具有清利头目、清热解毒的作用,枸杞则含有多种营养物质。二者搭配在一起,口感清新,且营养搭配较为合理。对于二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适量饮用菊花枸杞茶有助于缓解疲劳、明目。不过,枸杞的用量要有所控制,因为枸杞中含有一定的糖分,过量食用可能会对血糖产生影响,一般每次放入五到十粒枸杞即可。

七、荷叶茶

荷叶茶是以荷叶为原料制成的茶饮,它含有多种活性成分。适量饮用荷叶茶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对身体的代谢有一定的帮助。荷叶茶的味道清淡,适合二型糖尿病患者日常饮用。冲泡荷叶茶时,可以将干荷叶撕碎后用开水冲泡,焖几分钟后即可饮用。但荷叶性寒凉,脾胃虚寒的患者要谨慎饮用,避免引起腹痛、腹泻等不适症状。

八、苦荞茶

苦荞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茶,而是将苦荞麦的种子经过加工后制成的饮品。它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多种氨基酸,这些成分对于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一定的作用。苦荞茶的口感略带苦味,但回味甘甜,适合二型糖尿病患者饮用。饮用苦荞茶时,可以直接用开水冲泡,也可以在煮粥、煲汤时适量加入。每天饮用两到三杯苦荞茶,能够为身体补充一些必要的营养物质。

综上所述,二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的茶品有很多,如绿茶、红茶、乌龙茶、普洱茶、金银花茶、菊花枸杞茶、荷叶茶和苦荞茶等。这些茶品在一定程度上各有其特点和优势,但需要注意的是,茶并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它只是一种辅助的健康饮品。二型糖尿病患者在饮用这些茶时,要控制好饮用量和饮用方法,避免添加糖类物质,同时要结合自身的体质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茶品。此外,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定期监测血糖,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调理,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维护身体健康。

糖尿病与喝茶有关?医生告诫:患有糖尿病的人,这4种茶尽量少喝

“医生,我爸血糖控制得还算平稳,可他每天非得喝几杯茶,一到夏天更是茶不离手,这样真的没问题吗?”

门诊上,一个中年女儿搀扶着年迈的父亲,满脸焦急地问我。

这不是个例,每年夏季一到,类似的疑问总会频繁出现:糖尿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喝茶?*喝茶是养生?还是“隐形杀手”?尤其是某些特定茶种,是不是在无形中“偷走”了血糖控制的努力?

我们都知道,喝茶是中国人骨子里的习惯。绿茶清热、普洱养胃、乌龙降脂,这些既是口感偏好,也承载着一代代的生活智慧。但当这些习惯遇上糖尿病——一个被称为“沉默杀手”的慢性病时,我们是否也该重新审视这杯“看似无害”的茶?

很多人以为,只要不喝含糖饮料、不吃甜食,血糖就能稳如老狗。可实际上,控制血糖的“陷阱”,往往藏在我们最熟悉的生活细节里。

比如,某些茶看似天然,但其成分、冲泡方式、饮用时间,甚至与药物的相互作用,都有可能对血糖产生不利影响。

尤其在端午节刚过,天气逐渐炎热,不少人习惯用“凉茶”、“花茶”来解暑,这本是传统智慧的一种体现。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不加选择地喝,反而容易“好心办坏事”。

我还记得一个病例:刘阿姨,62岁,患糖尿病五年,平时血糖控制尚可。入夏后,她迷上了喝一种“花草代餐茶”,号称降火排毒。结果一个月后复查,空腹血糖飙升到9.3mmol/L。

仔细一查,原来那款花茶中含有甘草、蜂蜜颗粒,不仅有升糖成分,还影响了她服用二甲双胍的药效。

很多人以为茶是“天然”的,就一定是“无害”的。但中医讲“药食同源”,茶也是一种“药性存在”的饮品,并非人人适宜。

尤其是以下四种茶,糖尿病患者应格外注意:

第一类是含糖茶饮,如瓶装的“乌龙奶茶”、“蜂蜜绿茶”等。这些茶饮虽然口感清爽,但其中的隐形糖分极高,一瓶就可能含有20克以上的糖,相当于5块方糖。对糖尿病人来说,这无疑是在“饮糖如饮毒”。

第二类是凉茶类饮品。不少凉茶中含有甘草、麦冬、胖大海等中药材,从中医角度讲确有清热作用,但这些成分多数偏“甘温”或“甘凉”,容易刺激胰岛素波动,甘草本身还具有一定升糖作用。若长期饮用,可能导致血糖波动,甚至诱发低血钾等问题。

第三类是某些代用花茶,如玫瑰花茶、茉莉花茶等。花茶虽香,但市面上不少混合型花茶会添加香精、糖粉,或者与红枣、桂圆搭配冲泡,这些食材多属高升糖指数,对血糖控制非常不利。

第四类是浓茶或深焙茶,如浓普洱、老火乌龙。这类茶含有较多的咖啡因和茶多酚,可能刺激胃液分泌、加快心率,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心悸或胃部不适,尤其空腹饮用时更易出问题。

其实,茶本身并不是洪水猛兽。适当饮茶,对糖尿病人也有益处。研究显示,中等浓度的绿茶、白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抵抗。但关键在于“怎么喝”、“喝什么”,而不是“喝不喝”。

从中医角度讲,糖尿病属“消渴症”,多因阴虚燥热、气阴两虚所致。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茶应以“清润、平补”为主如苦荞茶、桑叶茶、决明子茶等,既可清热明目,又有辅助降糖之效。

但即便如此,也需因人而异。比如苦荞茶虽好,但偏寒凉,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饮;决明子虽有通便功效,但肠胃敏感者易腹泻,糖尿病合并腹泻者应慎用

我在门诊中常建议糖友遵循以下几点饮茶原则:

一是“宁淡勿浓”。 茶水要淡,不宜泡太久、泡太浓,尤其高血压、心律不齐伴发者更应注意。

二是“不空腹饮茶”。 空腹喝茶易损胃气,也可能导致低血糖反应,尤其是在服药前后要避开饮茶时间段。

三是“看成分、查来源”。 尽量选择正规品牌、配料单清晰、无添加的茶饮,拒绝来路不明的散装“养生茶”。

四是“少喝调味茶”。 加奶、加糖、加果粒的茶饮对糖尿病人来说无异于“甜蜜的陷阱”。

值得一提的是,茶与药的相互作用也不容忽视。例如,绿茶中的儿茶素可能影响某些降糖药如格列本脲的吸收效率;而含咖啡因的茶类则可能加重某些糖尿病并发症,如焦虑、失眠、心律紊乱等。

更重要的是,饮茶不能代替治疗。我们常见一些老年糖友“迷信茶疗”,一听说某种茶能“降糖”,就擅自减药甚至停药。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手段,科学规范的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管理才是根本。

当然,茶也有它的美好——它是一种文化、一种情感寄托,是老年人生活的一部分。我常跟患者说,喝茶可以继续,但要科学饮、适量饮、个体化饮。

比如张大爷,70岁,糖尿病十年,血糖控制平稳。他每天上午9点泡一壶淡苦荞茶,下午3点换成桑叶茶,饭后半小时喝,每次约150ml。多年下来,既未影响血糖,又享受了泡茶的乐趣。这才是“喝茶养生”的正确打开方式。

写到这里,不禁想起一句话:“糖尿病不是你一个人的战争,它需要你对生活每一个细节都足够认真。”而这杯茶,看似风轻云淡,其实也是你血糖管理中的一个“关键变量”。

最后提醒一句:不是所有看似健康的习惯都适合你,尤其是当你已经被糖尿病“关注”时,更要学会甄别和取舍。

愿每一位糖友都能喝对茶,喝出健康,喝出安心。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 315-409.

[2]李红,张慧,王志强. 桑叶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3, 30(5): 92-95.

[3]张晓燕,刘建波. 苦荞茶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脂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2, 26(15): 99-102.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