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什么可以治疗糖尿病(什么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不伤肝肾)

小荷医典 0
文章目录:

治疗糖尿病的小方法,4种食物让你吃走糖尿病,吃出健康来!

很多人认为,得了糖尿病就仿佛世界末日,其实大可不必。因为糖尿病患者只要注意保健,也可以和和正常人一样,活到正常寿命,活到100岁绝对不是问题。

那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呢?今天咱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糖尿病患者一般护理:

1.饮食护理严格按糖尿病饮食进餐。

(1)热量标准对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者每日酌情增加5kcal/kg左右。

(2)营养不良或低蛋白血症者,蛋白质为每日1.5~2.0g/kg,有肾脏功能损害者,蛋白质每日小于0.6g/kg。

(3)最好是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品,如糙米、面、蔬菜等,因含粗纤维较多的饮食能增加胃肠道蠕动,促进排空,减少消化吸收,有利于控制高血糖。

(4)合理安排膳食结构,蔬菜应选择含糖分较少的小白菜、大白菜、油菜、白萝卜、空心菜、芹菜等为主。水果如香蕉、西瓜、梨子等因含糖量较高,故不宜多食。

(5)烹调宜用植物油。

2.运动的护理

(1)要求患者坚持长期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2)采取的锻炼形式应为有氧活动,如步行、骑自行车、健身操及家务劳动等。

(3)活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l5~30min为宜。此外,为避免活动时受伤,应注意活动时的环境。活动时最好随身携带甜点心及病情卡,以备急需。

食疗保健:

1.食疗方

(1)口蘑冬瓜

材料:冬瓜,口蘑,葱、姜末、食盐、味精适量,烹调油。

做法:将冬瓜去皮,切成3cm见方的片,口蘑以顶刀切片。锅内放油加热,放葱、姜炝锅,放少许清汤、食盐烧开,放入冬瓜、口蘑旺火炒熟,放味精,出锅即可。

保健功效:冬瓜是天然利尿消肿剂,对糖尿病患者有良好的消肿作用。

(2)生菜包松仁鱼米

材料:生菜,玉米,松子仁,色拉油,青鱼,豆瓣酱,盐等调味品适量。

做法:青鱼改刀成粒状,上浆。起油锅,煸炒松仁、玉米,加入鱼粒,翻炒,加盐和味精后起锅。生菜洗净,吃时用整个生菜叶包炒熟的松仁鱼米及豆瓣酱即可。

保健功效:生菜富含维生素,松仁含不饱和脂肪酸及维生素E,鱼米含优质蛋白。

(3)葛根粉粥

材料:粳米100g,葛根粉30g。

做法:将葛根洗净后,切成片,加清水磨成浆,沉淀后取淀粉,晒干备用。粳米淘净。粳米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煮,煮至米半熟,加葛根粉,再继续用文火煮至米烂成粥。

保健功效:具有解热、降血脂和降血糖的作用。

(4)山药

保健功效:用于尿频、下肢浮肿、清热降火等。

2.适应的食物

(1)科学摄入优质脂肪和蛋白质,如乌鸡肉、兔肉、三文鱼、金枪鱼、鳕鱼、鳗鱼、牛奶、酸奶、鸡蛋、花生等。

(2)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绿豆、海带、玉米面、燕麦面、菠菜、芹菜、韭菜、豆芽等。

(3)黄豆及制品,如:腐竹、豆腐丝、豆腐干、豆腐脑、黄豆粉等。

(4)清淡蔬菜和具有治疗作用的食物,如:小白菜、大白菜、油菜、山药、冬瓜、小麦、绿豆、苦瓜等。

专家: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科俞萍主管护师

糖尿病有什么好的疗法?能治愈的那种

众所周知,目前糖尿病没有治愈的方法,需要通过饮食以及运动控制血糖,如果饮食、运动仍然控制不了血糖,还要到医院去找专科医生进行药物治疗,一般是口服药物或者注射胰岛素。

不过,临床上有一种“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是指在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的基础上,通过短期、每日多次(3~4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或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可令使血糖获得满意控制的治疗方法,甚至逆转糖尿病。

很神奇是吧?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种疗法。#关注糖尿病#

为什么可以治愈糖尿病?

胰岛B细胞在高血糖等有害因素作用下,可能处于暂时的“休眠”状态而非死亡。尽早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解除高血糖对B细胞的抑制,有可能激活被抑制的B细胞功能,使血糖重新下降到目标水平。

研究发现,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能使53%的糖尿病患者在1~2年不用任何药物,维持血糖基本正常,同时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

特别是对那些起病较急、病程短的新发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胰岛B细胞功能尽快恢复,短时间内控制住高血糖,有可能达到治愈的效果。

哪些糖尿病患者可以应用?

短期胰岛素强化适应的人群有三类:

①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当糖化血红蛋白>9.0%或空腹血糖>11.1mmol/L,或伴有明显高血糖症状时;

②具有一定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两种以上口服降糖药的最大耐受剂量3个月以上,糖化血红蛋白仍>9.0%;

③具有一定病程的2型糖尿病患者,已经使用基础胰岛素或每日2次预混胰岛素且经过充分剂量调整治疗3个月以上,血糖仍然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7.0%或反复发生低血糖。

不过,老年、体质较差、低血糖风险高、预期寿命较短、伴有严重慢性并发症或伴发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不推荐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

强化治疗要多少时间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包括三种方案,即基础 餐时胰岛素注射方案、胰岛素泵治疗方案以及每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注射方案

胰岛B细胞功能修复一般需要3个月时间,因此,我国强化治疗的时间一般是两周至3个月。治疗目标是空腹血糖维持在3.9~7.2mmol/L,非空腹血糖在10.0mmol/L以内。

如果时间过短,则血糖不能达标,诱导不出缓解期;如时间过长,发生低血糖和体重增加的风险又会增多,短期强化治疗的获益就会被长期强化治疗的副作用抵消,从而达不到强化治 疗的初衷。

什么情况下可停止强化治疗

经过一段时间强化治疗后,患者空腹和餐后血糖逐渐下降,胰岛素用量也应随之减少, 此时就需要进行调节。

强化治疗2~3周后,先减少注射次数, 再减少用量, 当胰岛素剂量减少50%以上,结束强化治疗,次日空腹血糖仍<6.1mmol/L,考虑血糖临床缓解,也就是所谓的“治愈”,可暂停使用降糖药物,仅采取生活方式干预。停药后需注意每1~3个月随访监测血糖,若血糖一直维持在空腹<7mmol/L,餐后<10mmol/L,可继续随访观察。

如果强化治疗时间已到3 个月, 空腹血糖仍然> 7.0mmol /L,非空腹血糖>10.0mmol/L表明强化治疗失败,就要转为常规治疗,即恢复口服降糖药治疗方案,或在口服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胰岛素的治疗。

干细胞疗法、冷冻疗法,医学界贡献治疗糖尿病新招术

治疗糖尿病,医学界又贡献了新招术

常规的糖尿病治疗包括控制饮食、增加活动量、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等。多年来,一批一批研究人员致力于在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方面探索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各类创新疗法和干预措施。

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类代谢性疾病,现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期糖尿病。

2021年,我国20—79岁糖尿病患者总数、因糖尿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均排名全球第一,20—79岁群体因糖尿病产生的医疗费用排名全球第二。据估计,2045年我国20—79岁糖尿病患者数将上升到1.744亿人。

常规的糖尿病治疗包括控制饮食、增加活动量、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等。但这些治疗方案效果有限,且不能阻断并发症发生以及阻止病程进展。

为了突破治疗瓶颈,糖尿病领域的相关研究者在不断努力。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的治疗方向和方案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干细胞疗法 有望使患者摆脱频繁的胰岛素注射

糖尿病的病因,简而言之就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病人胰岛β细胞出现罢工或怠工,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或作用减弱。因此,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有望使胰岛素依赖型患者摆脱频繁的血糖监测和胰岛素注射。

据悉,糖尿病干细胞疗法始于1998年。到21世纪初,该领域受益于模式生物胚胎研究取得了一些突破,2010年后加速发展。目前,干细胞强大的增殖和分化潜能使其成为胰岛β细胞的潜在来源。

在干细胞疗法治疗1型糖尿病方面,该领域需要进一步提高干细胞转化生成成熟的、可产生胰岛素的β细胞的能力,还需要解决移植的干细胞衍生的β细胞免受免疫排斥并确保其纯度等重要问题。

今年年初,国际权威期刊《自然·医学》在线刊发了我国科学家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研究中取得的重要进展——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研究团队、中国医学科学院彭小忠研究员研究团队和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沈中阳教授研究团队合作,解决了高效诱导人多能干细胞(IPS)分化成为功能成熟的胰岛细胞的难题。

IPS是具有多项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可以在体外通过诱导分化成为功能成熟的胰岛细胞,但分化效率低下一直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瓶颈。邓宏魁研究团队大幅度优化了IPS向胰岛细胞的分化方案,重点解决了如何高效率地诱导从胰腺前体细胞向胰岛内分泌细胞命运特化的技术难题,从而使体外大规模制备功能成熟的胰岛细胞成为可能。

研究团队通过临床前期灵长类糖尿病模型,将人IPS来源的胰岛移植给糖尿病恒河猴,受体猴血糖控制水平较移植前得到明显改善,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下降,并且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移植的胰岛细胞存活并保持良好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研究团队在灵长类动物实验周期内,未发现移植细胞发生致瘤现象,初步验证了人IPS来源的胰岛移植治疗方案的安全性。

SGLT1/2双重抑制剂 降低葡萄糖吸收量,控制血糖水平

此前,欧盟宣布批准Zynquista(sotagliflozin,索格列净)用于胰岛素的辅助疗法,帮助1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这是Zynquista在全球首次获批用于治疗1型糖尿病。

Zynquista是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1和2(SGLT1和SGLT2)的口服抑制剂。SGLT1主要负责调控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而SGLT2主要负责调控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抑制这两种蛋白的功能可以降低人体对食物中葡萄糖的吸收,从而帮助1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

SGLT2抑制剂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也得到了权威指南的推荐。2021年12月,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发布了新版指南《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2022版)》。美国糖尿病学会指南是糖尿病领域最著名、最客观、最前沿的指南之一,每年都会依据糖尿病诊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治疗理念进行更新。

新标准推荐的治疗方案依然保留了二甲双胍一线用药的地位,但与以往不同,二甲双胍已不是唯一的一线用药。该标准推荐,GLP-1RA、SGLT2抑制剂可用于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的起始治疗,并且人们可根据降糖需要选择是否联用二甲双胍。

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类药物 修复“血糖传感器”,重塑血糖稳态

11月5日至10日,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多格列艾汀片(商品名:华堂宁),作为上海十年来医药界最新成果之一向全球进行展示。

该药品是葡萄糖激酶激活剂类(GKA)药物,是过去十年来糖尿病领域首个全新机制的原创新药,也是首次在中国推出的2型糖尿病全球首创新药。这款药物由上海企业华领医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研发,今年9月底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血糖传感器”——葡萄糖激酶在维持人体血糖稳态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这款新药以葡萄糖激酶为靶点,通过修复2型糖尿病患者的葡萄糖激酶功能,恢复人体对血糖水平变化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早相分泌和β细胞功能,重塑血糖稳态,控制和延缓2型糖尿病的进展,并有望实现糖尿病停药缓解。

截至目前,多格列艾汀片可以单独使用治疗未经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或在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效果不佳时,搭配二甲双胍使用。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该药无须调整剂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药创制”技术副总师陈凯先表示,多格列艾汀片是一款具有新概念、新机制、新结构、新技术和新疗效等特征的全球首创新药。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支持的项目中,这是一个非常有标志性、有显示度的成就。

冷冻疗法 或为无法锻炼的糖尿病患者的降糖福音

在今年的欧洲糖尿病研究协会年会上,“冷到发抖有利于降血糖”成了一个热议话题。

来自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博士生亚当·塞勒斯在会上介绍了一项初步研究结果:对超重/肥胖成年人群进行的研究显示,反复短时间的冷暴露(达到颤抖)会提高人体葡萄糖耐量,降低空腹血糖和血脂水平,并显著改善血压。

塞勒斯表示,冷暴露改善了许多与2型糖尿病等疾病相关的心脏代谢指标。他认为,这种策略有望最终成为2型糖尿病的替代治疗或预防措施。

在未来的研究中,他们计划评估冷暴露对成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塞勒斯认为,未来可能会出现像桑拿浴和蒸汽房一样的“冷藏治疗室”。

对此,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学院的综合生理学教授安娜·克鲁克博士发表评论称,这项研究证明了“颤抖”带来的代谢效应。对于那些患有糖尿病但因各种原因无法锻炼的人而言,冷暴露可能是不错的降糖选择。不过,这种治疗策略能否付诸实践最终取决于其可被接受的程度。

百年来,一批一批研究人员致力于在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方面探索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各类疗法和干预措施,包括最初的动物提取胰岛素、重组与合成胰岛素,到后来的单克隆抗体、干细胞疗法及免疫细胞疗法等。与此同时,基于发病机制的糖尿病分型与诊断不断细化,人们可根据分型不同采取不同干预措施。

目前,人类已实现了糖尿病的长期、有效管理。征服糖尿病,未来可期。(记者 代小佩)

来源: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