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饮食的图片(糖尿病饮食图片宣教)
糖尿病人要适当多吃,这4类食物吃对了,身体越来越好
"得了糖尿病就得饿肚子?"这是很多糖友的误区。
北京协和医院的一位内分泌科医生曾接诊过一位患者,严格控制饮食到营养不良,血糖反而更加不稳定。调整饮食方案后,血糖平稳了,人也精神了。
其实,糖尿病饮食不是吃得少,而是吃得对,最新发布的《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指出,适当增加以下4类食物,不仅能稳定血糖,还能改善胰岛素抵抗,让身体状态越来越好。
优质蛋白:身体的"修复工"很多糖友不敢吃肉,结果肌肉流失越来越严重,事实上,优质蛋白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为什么要多吃?延缓胃排空,蛋白质消化慢,能延长饱腹感,避免餐后血糖飙升。
保护肌肉:肌肉是消耗葡萄糖的主要场所,肌肉量不足会加重胰岛素抵抗,推荐食物,鱼类,尤其是深海鱼(三文鱼、带鱼),富含Omega-3脂肪酸,能降低炎症反应。
豆制品,豆腐、豆浆的血糖生成指数(GI)低,且富含植物蛋白,鸡蛋,每天1-2个全蛋,不会增加心血管风险,反而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注意,避免油炸、红烧等高油高糖的烹饪方式,选择清蒸、水煮或凉拌。
很多糖友的饮食里主食多、蔬菜少,结果血糖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膳食纤维才是真正的"血糖稳定器",为什么要多吃?
减缓糖分吸收,可溶性纤维(如燕麦、苹果)能在肠道形成凝胶,延缓葡萄糖进入血液,改善肠道菌群,膳食纤维是益生菌的"食物",健康的肠道能减少胰岛素抵抗。
推荐食物,绿叶菜,菠菜、油菜、空心菜,几乎不含糖,还能提供镁、钾等矿物质,菌菇类,香菇、金针菇富含多糖类物质,能增强免疫力。
十字花科蔬菜:西兰花、卷心菜含硫代葡萄糖苷,帮助肝脏解毒,注意,土豆、南瓜、莲藕等淀粉类蔬菜要算入主食量,避免过量。
健康脂肪:别怕吃油,关键吃对油"糖尿病人要少吃油",这句话只对了一半,健康的脂肪不仅不会升高血糖,还能保护心血管,为什么要多吃?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单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能改善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
降低炎症水平,Omega-3脂肪酸能减少血管内皮损伤,推荐食物,坚果,每天一小把(约15克)核桃、杏仁,能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橄榄油,凉拌或低温烹饪,避免高温破坏营养成分,牛油果,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适合代替部分主食,注意,猪油、黄油等饱和脂肪要控制,加工食品中的反式脂肪(如植脂末)更要避免。
低GI水果:甜蜜不升糖"糖尿病人不能吃水果"是最大的误区!选对水果,不仅能满足口腹之欲,还能补充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为什么要多吃?
提供天然抗氧化剂,水果中的多酚类物质(如蓝莓的花青素)能减少氧化应激,预防并发症,柑橘类水果的维生素C能保护血管内皮。
推荐水果,浆果类,草莓、蓝莓、树莓,GI低且富含抗氧化物质,苹果、梨,带皮吃,纤维更丰富,柚子,含柚皮苷,能增强胰岛素敏感性。
注意,香蕉、荔枝、龙眼等高糖水果要限量,最好在两餐之间吃,避免一次性摄入过多糖分。
糖尿病人最容易犯的3个饮食错误不吃主食,反而血糖更高,突然大幅减少碳水,身体会启动"糖异生"机制,分解蛋白质和脂肪来供能,反而可能导致酮症酸中毒,正确做法是选择低GI主食(如糙米、燕麦),控制每餐总量。
只吃素,结果营养不良,长期缺乏优质蛋白,会导致肌肉流失,反而加重胰岛素抵抗。荤素搭配才是王道。
迷信"无糖食品",很多"无糖饼干""无糖蛋糕"只是不加蔗糖,但淀粉和油脂含量极高,升糖速度可能比白糖还快。
一日三餐这样吃,血糖稳稳的早餐,蛋白质 膳食纤维,燕麦片 奇亚籽 水煮蛋(燕麦选需要煮的,不是即食型),全麦面包 牛油果泥 无糖豆浆
午餐,荤素搭配 低GI主食,糙米饭 清蒸鱼 蒜蓉西兰花,荞麦面 鸡胸肉 凉拌菠菜,晚餐,蔬菜为主 适量蛋白,豆腐海带汤 炒青菜 少量杂粮饭,香菇炖鸡 凉拌黄瓜
加餐,上午10点或下午3点可吃一小把坚果或低GI水果(如苹果半个)。
糖尿病饮食不是苦行僧生活吃对了,血糖稳了,身体反而比得病前更健康。记住这4类食物,不用饿肚子,照样控好糖。
参考文献: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2022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2, 14(8): 721-727.
膳食纤维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1, 55(3): 345-349.
不同脂肪酸对胰岛素敏感性的调节作用[J].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0, 26(5): 68-72.
声明:"非诊疗建议,如有不适请就医"。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旨在科普健康生活,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涉及人物侵权、图片版权、事件部分存疑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内容!
提醒百遍,糖尿病患者适当多吃,这7类食物吃对了,身体越来越好
糖尿病,这个听起来“有点熟”的名字,其实早已悄悄走进了无数中国家庭。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突破1.4亿,全球第一。它不是猛兽,却像一只慢悠悠的“温水青蛙”,让人体在不知不觉中被糖“慢煮”。
但你有没有想过,吃对东西,不仅不会“火上浇油”,反而能“逆风翻盘”?那么问题来了——糖尿病患者真的能“适当多吃”某些食物吗?吃对了到底有什么玄机?
咱们今天就来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吃,是人生第一要事,尤其是糖尿病人,吃得对,才能活得稳、活得久,活得从容。
你是不是也常常听到医生说“控制饮食”,然后就以为得吃得像个“苦行僧”?其实不然,科学饮食不是“少吃”,而是“会吃”。那问题来了,哪些食物是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多吃”还对身体有益的呢?我们今天就来聊聊这“7类宝藏食物”。
豆类,是糖尿病人的“贴心小棉袄”。别小看了厨房里那一把黄豆、绿豆、黑豆,它们可都是天然的“血糖调节器”。
豆类富含 植物蛋白,比动物蛋白温和,还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可减缓糖分吸收,避免血糖“上蹿下跳”。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摄入30克豆类,可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东北的小伙伴不妨多喝点五谷豆浆,广东的朋友可以尝试绿豆百合糖水(当然无糖版),既养生又地道。
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如燕麦、荞麦、高粱米,是血糖的“缓释器”。粗粮不像精米白面那样“糖来得快走得也快”,而是慢慢地将糖释放出来,让身体有时间“缓一缓”。
你知道吗?燕麦中的β-葡聚糖有助于延缓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减少餐后血糖波动。广西百色地区的红薯、贵州的荞麦粉,都是上好的粗粮来源,搭配一些绿叶蔬菜,更是营养加倍。
说到蔬菜,深绿色叶菜是糖尿病人的“护身符”。菠菜、油菜、芥蓝、空心菜,这些绿叶菜中富含镁、维生素K和抗氧化物质。
镁是调节血糖不可或缺的“微元素小能手”。有研究指出,每天增加100毫克镁的摄入,可使2型糖尿病风险下降15%。四川人炒一盘蒜蓉苋菜,湖南人来一碗剁椒炒空心菜,这些看似家常的小菜,其实都是“血糖卫士”。
低糖水果也是可以适当吃的,只要吃得巧。比如柚子、猕猴桃、蓝莓、草莓,这些都属于 低GI值水果,升糖速度慢,对血糖友好。你知道吗?
蓝莓含有花青素,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浙江台州的黄岩蜜柚、云南保山的草莓、山东烟台的蓝莓,不仅口感好,还富含抗氧化物质。适量摄入这些水果,不仅满足口腹之欲,还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C和纤维。
别忘了坚果,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零食,其实是糖尿病人的“压糖良方”。杏仁、核桃、腰果、巴西坚果,含有优质脂肪酸和维生素E,有助于改善血脂、增强饱腹感。
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每日食用28克坚果,可有效改善血糖控制状况。当然,坚果虽好,也要注意“不过量”,而且要吃原味无添加的,别被“糖衣炮弹”迷了眼。
海藻类食物常被忽略,却是宝藏食材。海带、紫菜、裙带菜,含有丰富的 可溶性膳食纤维、碘和镁,能够帮助调节血糖代谢,改善胰岛素抵抗。
福建沿海、山东荣成、浙江舟山的家庭常年食用紫菜汤、海带炖豆腐,既健康又美味。你或许想不到,一碗清淡的海带汤,竟可能比一颗“降糖药”来得温和而有效。
最后说说发酵食品,比如无糖酸奶、纳豆、泡菜。它们富含益生菌,可以改善肠道菌群,促进葡萄糖代谢。别以为这只是“外国研究”,多项中国临床研究也指出,肠道菌群失调与2型糖尿病密切相关。湖南剁椒泡菜、东北老坛酸菜、蒙古族的酸马奶,都是各地文化与健康的结合体。
适当多吃这些食物,并非放纵嘴巴,而是科学地“吃回健康”。当然,食物虽好,也不能“敞开了吃”。控制总热量、均衡饮食、定时定量,仍然是糖尿病饮食管理的铁律。
说到这,可能你会问:“这些食物我都吃了,但血糖还是控制不住怎么办?”这就像练武功,只靠招式不够,还得讲究“心法”。除了吃,还需搭配生活方式的整体调整。
规律运动是血糖的“天然胰岛素”。不必非得上健身房,快走、打太极、跳广场舞都行。广西桂林的“太极老人团”就因每日打太极,血糖控制得稳稳当当。研究显示,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显著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作息规律也至关重要。常熬夜、作息紊乱,会导致激素紊乱,使血糖波动加剧。你知道吗?褪黑素与胰岛素分泌息息相关,长期睡眠不足会使血糖“失控”。广东中山一位60多岁的大伯,改掉了晚睡打麻将的习惯,坚持每天11点前入睡,三个月后血糖明显下降。
心理调节也不能忽视。情绪紧张、焦虑、压力大,都会通过激活皮质醇增加血糖水平。云南大理的“心灵冥想营”通过冥想、正念训练,帮助参与者缓解情绪波动,间接稳定血糖。
当然,还有一点不可忽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中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的饮食结构、气候条件、经济水平差异巨大。
比如,北方人偏爱面食,应减少白面、增加全麦制品;南方人爱吃米饭,可尝试混米饭(如糙米、黑米、小米混搭),降低升糖速度。
四川重庆喜欢麻辣重口,建议减少火锅蘸料中的糖分,改用香醋、蒜泥等天然调料。
新疆吐鲁番气候干燥、果蔬丰富,糖尿病人应注意控制干果摄入;海南湿热,适合多吃苦瓜、冬瓜这类“清热降糖”的食材;东北冬季寒冷,宜多吃黑豆、黑米、牛蒡等“温补而不升糖”的食材。
糖尿病不是“绝症”,而是“生活方式病”。吃得对,动得勤,心态稳,睡得香,血糖自然就稳稳地“听话”了。
回过头来看,是否发现:原来糖尿病并非只靠“忌口”来生存,而是通过“选对口”来生活。吃对食物,不仅是控制血糖,更是拥抱生活的智慧。
你有没有被这些“能吃”的食物惊喜到?是不是也想为自己或家人做一顿既好吃又健康的饭?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家乡的“降糖食谱”,也许你的一道家常菜,就能帮助千千万万糖尿病患者重拾健康!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或你的亲人有帮助,别忘了点赞、评论、转发,让更多人吃得明白,活得健康!
参考文献:
[1]李志刚,王静,刘晓芳.豆类食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4,16(3):215-220.
[2]王燕,赵婷,陈佳欣.不同膳食结构对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5,45(5):401-405.
[3]刘建平,张琳,吴海峰.肠道菌群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24,104(17):1289-1293.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堪称“水果皇帝”,含水量达 90% !热量低、抗氧化,糖尿病也能吃
有人称,莲雾是“注了水的铃铛”,脆甜多汁、爽口润喉。它在南方较为常见,北方人吃得较少。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莲雾,更好地了解一下这种热带水果的营养价值到底如何。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长在树上的矿泉水”
莲雾,又叫洋蒲桃、金山蒲桃、水蒲桃,有的地方也叫它甜雾、棉花果等,是桃金娘科蒲桃属热带常绿乔木果树。
莲雾这种水果原产于马来半岛及安达曼群岛,目前国外栽培最多的是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在其他东南亚国家也有栽培。17 世纪时,逐渐传入到中国,目前,广东、福建、海南、广西、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地均有栽培。
莲雾在东南亚地区 3~5 月开第一次花,5~6 月果实成熟,7 月下旬开第二次花,8~9 月果实成熟,12 月还可开花结果。果实呈钟形,颜色鲜艳,果肉海绵质,略有苹果香气,口感清甜爽口,不过也有些莲雾味道寡淡,几乎没什么味道。莲雾单果重量一般为 50~80 克,有些品种可达到 100 克,更大的有 300 克。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在营养上,莲雾除了在补充水分以及抗氧化成分上有点优势以外,其他营养不是十分突出。
1
水分
我们平时吃的新鲜黄瓜,水分含量为 92%,莲雾的水分含量高达 90.75%,已与黄瓜十分接近,有人称它为“注了水的铃铛”“长在树上的矿泉水”,莲雾还有“水苹果”之称,啃上一个,那可真是补水又解渴。
2
抗氧化成分
常见水果的总黄酮含量一般只有 3~36 毫克/ 100 克,有文献数据显示,莲雾果实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为 6612 毫克/ 100 克。并且,深红色和粉红色的莲雾还含有花色苷,这两种成分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能帮我们身体抵抗慢性炎症,预防慢性疾病。
3
热量低
另外,莲雾的热量并不高,有数据显示只有 40 千卡/ 100 克左右。而且莲雾还属于 GI 和 GL 双低的水果,它的 GI 值为 67,属于中等血糖生成指数的水果。即便吃 2 个莲雾(约 128 克),GL 仅为 7,属于低血糖负荷的水果,对血糖还是比较友好的。
所以,即便是正在减肥以及需要控血糖的人群也都能放心吃,可以在加餐时吃 1~2 个。
莲雾花也能吃
不仅莲雾能吃,莲雾花也很有食用价值。
莲雾花闻起来花香浓郁,在海南当地有用莲雾花泡茶饮用的习惯,莲雾花茶拥有独特的莲雾香,汤色黄绿明亮。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莲雾花的营养很不错,膳食纤维含量较为丰富,可达 14 克/ 100 克,能帮我们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也能促进肠道有益菌的增殖,对肠道健康有益。
莲雾花的维生素 C 含量高达 259 毫克/100 克,这比我们平时吃的绝大多数水果都高,是橙子的近 8 倍。并且,莲雾花还是高钾低钠的食物,钾含量高达 515 毫克/ 100 克,钠含量<5 毫克/ 100 克,这有利于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及正常血压,可调节人体内渗透压平衡,有助于预防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另外,莲雾花还富含多酚类化合物,多酚的含量明显高于杭白菊、茉莉花和玫瑰花;总黄酮的含量为 972 毫克/ 100 克,虽然不如杭白菊,但却高于茉莉花和玫瑰花,是茉莉花的 3 倍、玫瑰花的 9 倍。
不同莲雾品种有什么区别?
莲雾的种类很多,颜色差异较大,有深红色(大红色)、粉红色、浅绿色、白色。
1
深红色品种
果色好,但果形小、单果重量 50 克左右,口感稍有涩味。
2
粉红色品种
果色好看、果形大,有些单果重量 100 克左右,甜度和口感俱佳,比如“黑珍珠”“黑金刚”“黑钻石”。
3
绿色品种
果皮翠绿色,甜味最高,并且具有独特香味,比如“绿翡翠”“青钻”。
4
白色品种
果皮为乳白色,果形较小,口感脆甜,比如“越南白莲雾”。
除此之外,还有大果品系的莲雾,单果重量可达 100~300 克,果皮大多是红色,果实较甜,比如“泰国红钻石”“红宝石”“印度红”“南鹿一号”等。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莲雾如何贮藏?
多数研究认为莲雾属于非呼吸跃变型水果,一般都是在熟透了以后才会被采摘,采摘后呼吸强度大、代谢旺盛、衰老速度快,所以极其不耐贮藏。
如果贮藏方式不当,会出现褪色、腐烂、失水、果肉变绵软絮状等情况,不仅口感风味会变差,也容易腐败变质。
温度对莲雾采后耐藏性及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在 4℃ 条件下冷藏保存能延长莲雾的贮藏期,可以减少果肉颜色变化,较好地保持果皮色泽及其营养价值。并且保存莲雾的时候,先用纸包裹之后再用保鲜袋包装起来,贮藏效果会更好,这样能有效地减少果实贮藏过程的失重,减少水分流失,保持较好的果肉硬度及果实出汁率,从而减缓莲雾果实的衰老进程,延长贮藏时间。
最关键的是,冷藏不仅能延长莲雾的贮藏期,还能让莲雾变得更好吃,口感更甜!这是因为莲雾果实中的糖主要为果糖(3.64% ~ 3.91%),其次为葡萄糖(2.52% ~ 2.74%)和蔗糖(0.23% ~ 0.68%)。果糖含量高的水果具有冷甜特性,也就是贮藏温度越低,甜度越高。
总结
在深入了解了莲雾这种热带水果后,我们发现,其实莲雾的营养价值不是特别突出,在补水和抗氧化成分上值得一提。如果有机会遇到莲雾花,可别浪费了,用来泡水喝,不仅香气扑鼻还很营养哦!
参考文献
[1]杨光华,杨小锋,李劲松,等.莲雾种质资源分类研究进展[J].中国南方果树,2013,42(01):40-42.DOI:10.13938/j.issn.1007-1431.2013.01.021.
[2]王晓红.莲雾的营养成分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04):53-54.
[3]张福平,黄晓琼,刘谋泉,等.莲雾果实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23):5821-5824.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3.23.012.
[4]魏秀清,许玲,章希娟,等.莲雾花色苷组分鉴定及其稳定性和抗氧化性[J].果树学报,2019,36(02):203-211.DOI:10.13925/j.cnki.gsxb.20180285.
[5]许丹勇,王远铭,林思鸿,等.‘南鹿一号’莲雾果实生长发育与品质的形成[J/OL].热带生物学报,1-10[2024-08-31].https://doi.org/10.15886/j.cnki.rdswxb.20240082.
[6]Bunprakong, L., et al. "Glycaemic index and glycaemic load of commonly consumed Thai fruits." (2021).
[7]任红,王作龙,白大娟,等.莲雾花营养成分的测定分析[J].中国热带农业,2018,(03):24-27.
[8]马华青,安娜,陈萍.莲雾保鲜研究进展[J].保鲜与加工,2018,18(06):162-165.
[9]魏秀清,许玲,章希娟,等.包装处理对莲雾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J].东南园艺,2020,8(04):1-4.
[10]孙勇,高乐,张先,等.莲雾营养成分及利用价值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1):23-25 31.
策划制作
作者丨薛庆鑫 注册营养师
审核丨张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博士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
策划丨王梦如
责编丨王梦如
审校丨徐来 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