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88是糖尿病吗(血糖88正常吗)
糖尿病患者的致命信号!数据显示:88%的患者都忽视了它!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知道血糖异常会带来很多健康问题,但很少有人意识到那些不起眼的小症状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重要警告。
最新医学调查数据令人震惊:高达88%的糖尿病患者忽视了一个可能危及生命的重要信号!这个被大多数人忽略的信号,正悄悄地威胁着数百万糖尿病患者的生命。
那个被忽视的致命信号是什么?说到糖尿病,大家通常关注血糖、饮食和运动,但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足部的微小变化。足部问题就是那个被88%糖尿病患者忽视的致命信号!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全球每30秒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因足部问题而被截肢。糖尿病足不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会大大缩短患者的寿命。
为什么足部问题会如此危险?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高血糖状态下,身体的末梢神经首先受到损伤,导致足部感觉迟钝甚至消失,患者可能连踩到钉子都感觉不到疼痛。这种感觉丧失让许多微小伤口被完全忽视,直到情况严重才被发现。
血管病变则使得足部血液循环不畅,伤口愈合能力下降,极易导致感染。一旦感染,由于糖尿病患者免疫力普遍较低,感染可迅速扩散,轻则形成顽固性溃疡,重则发展为坏疽,不得不进行截肢手术。
糖尿病足并非一夜之间形成的,它有明显的早期信号。掌握这些信号,及早干预,就能有效避免悲剧发生。
足部皮肤异常变化:足部皮肤干燥、脱皮、裂口是最早期的信号。许多患者误以为只是普通的皮肤问题,用些护肤品就完事了,殊不知这可能是神经病变的早期表现。
足部感觉异常:麻木、刺痛、灼热感或像踩在棉花上的感觉,这些都是神经病变的典型症状。不要觉得这只是暂时的不适,这很可能是糖尿病足的前兆。
足部形态改变:脚趾变形、足弓异常或出现胼胝,这些形态上的变化往往被忽视,但它们可能导致异常压力点,增加溃疡风险。足部颜色改变:足部发红、发紫或苍白,说明血液循环出现了问题。血液循环不良会严重影响伤口愈合能力,使小伤口变成大问题。
足部温度异常:一侧脚明显比另一侧冷或热,这可能是血管问题的信号。温度变化常被认为是环境因素造成的,而忽略了它可能是疾病信号。
糖尿病患者应该养成每天检查足部的习惯。使用镜子检查脚底,注意任何变化。如发现伤口,即使很小,也应立即处理并密切观察。定期足部检查可以救你一双脚!
尽管糖尿病足如此危险,但大多数患者仍然忽视了它的存在和重要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多方面:首先是知识缺乏。很多患者只知道控制血糖,不了解糖尿病的并发症。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也导致许多患者没有接受到全面的糖尿病教育。
其次是神经病变本身的特性。由于感觉迟钝,许多患者即使脚上有伤口也感觉不到疼痛,这种"无痛性伤口"往往被完全忽视。没有疼痛并不意味着没有问题,这是糖尿病患者必须牢记的事实。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心理因素。许多患者对并发症存在恐惧心理,采取"不去看就不存在"的鸵鸟心态,刻意回避足部检查。逃避问题只会让问题变得更严重,早期发现才能早期干预。
文化和生活习惯也是重要因素。在一些地区,赤脚行走或穿不合适的鞋子很常见,这大大增加了足部受伤的风险。不适合的鞋子是糖尿病足的隐形杀手,却常常被忽视。
糖尿病足的预防与管理预防永远胜于治疗,对于糖尿病足尤其如此。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
血糖控制是基础。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减缓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的进展。坚持规律服药和合理饮食,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每日足部检查至关重要。使用镜子检查脚底,注意任何变化。洗脚后,彻底擦干脚趾间的水分,预防真菌感染。定期足部检查是最简单有效的预防措施。
选择合适的鞋袜。鞋子应宽松舒适,避免过紧或有硬物摩擦。糖尿病专用袜子没有紧绷的松紧带,能减少对血液循环的影响。正确的鞋袜选择能有效预防足部问题。
保持足部清洁与保湿。用温水洗脚,避免过热水温(应低于40°C),洗后涂抹保湿霜防止皮肤干裂。干裂的皮肤是细菌入侵的通道,务必认真护理。
定期专业足部检查。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专业足部评估,高风险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检查。医生会检查足部血管和神经功能,及早发现问题。
足部运动也很重要。简单的足部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神经病变症状。坚持做脚趾弯曲、脚踝旋转等简单运动,对足部健康大有裨益。
如果已经出现足部问题,及时干预是避免恶化的关键:对于小伤口,应立即清洁并覆盖无菌敷料,避免感染。定期更换敷料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即使是针尖大小的伤口也不可忽视。
对于已经感染的伤口,必须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感染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疗,严重感染甚至需要住院治疗。减少患处受力也很重要。特殊的减压鞋或器具可以减少伤口受力,促进愈合。不恰当的行走方式会使伤口难以愈合,必要时应使用拐杖或轮椅减轻足部负担。
糖尿病足不仅是医疗问题,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糖尿病足相关的医疗支出占糖尿病总医疗费用的近三分之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糖尿病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截肢后的患者面临活动能力下降、社交障碍和心理创伤等多重问题。糖尿病足的预防远比治疗更经济更人道。
幸运的是,目前社会上已有多种资源可供糖尿病患者利用。各地的糖尿病协会提供教育和支持服务,一些医院设有专门的糖尿病足门诊。了解并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大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技术进步也为糖尿病足管理带来了新希望。先进的伤口敷料、智能监测鞋垫和远程医疗技术使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治疗更加便捷有效。新技术的应用让糖尿病足管理迈入了新时代。
糖尿病足是严重但可预防的并发症。通过提高认识、定期检查和适当护理,绝大多数糖尿病足问题都可以避免。当你了解了那个被88%患者忽视的致命信号,并采取行动,你就掌握了保护自己健康的重要钥匙。
记住:关注足部健康就是关注生命健康。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每一步都很重要,从现在开始,给你的双脚多一分关爱,给你的生活多一分保障!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9
《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指南》,2019版
《糖尿病足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中华糖尿病杂志,2022
《糖尿病足早期干预的临床价值研究》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糖尿病足的关系》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1
馒头升糖快,糖尿病人不能吃?和面时有1个小窍门,让老人放心吃
馒头,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食用主食中的主力军。虽然之前因为南北方的差异,南方人的主食都喜欢以白米饭为主,北方人则是以面食为主。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南北方的主食都会吃面食,如馒头、花卷、烙饼、馅饼等等。
但同时人们也非常关心的是,馒头中的热量以及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很多人都说馒头是高热量食物,并且还是高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
确实,馒头在各种主食上,无论是大米饭还是其他面食,馒头的水分含量少,且热量更高。一个普通大小,基本上是100g的馒头,其热量为236千卡。这个热量是米饭热量的2倍之多,是大米粥的5倍之多,是面条的2倍左右。
可见,馒头的确是一个热量大户,是我们不能轻敌的美食。对于馒头的血糖生成指数,它也是名副其实的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它的血糖生成指数是在88左右,甚至会更高。那这样的馒头是不是糖尿病患者就不能食用了呢?对于喜欢吃馒头的人, 改善几点后也可以吃。
现如今,人们吃的馒头松软有嚼劲,一是用了精细加工后的小麦粉,这样的食物在加工时去掉了其中的糊粉层、胚芽、膳食纤维等有益成分,只留下了最为精致的胚乳。大家在制止的基础上还加入了部分泡打粉或者是糖,让馒头更加不健康。
糖尿病人群食用这样的馒头,很有可能会升高餐后的血糖水平,对自身病情不利。而我们需要改善的首先就是把小麦粉换成全麦粉,对于现代生活中有减肥计划的人群,用全麦粉制作馒头再合适不过了。
全麦粉和小麦粉相比,没有经过精细加工,其中留有大量营养物质,还富含膳食纤维。虽然在口感上会差一点,但好在的是,用全麦粉烹饪过后的馒头,很有咀嚼的口感且还会有一丝丝甜味,整体上味道是非常不错的。
如果你实在不喜欢,还可以荞麦粉、土豆粉、紫薯粉等代替高热量的精致小麦粉。
大家还可以改善的地方是,可以在精致小米粉的基础上加入豆粉,豆粉可延缓糖尿病人群餐后的血糖水平,适量吃的前提下,不会有加剧病情的危险,也是供大家选择的方式。
各位朋友,你喜欢食用美味的馒头吗?会如何做?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水果血糖指数排行榜新鲜出炉
最近我听到有“专家”打着控糖的口号宣传“禁食水果”,他们声称“水果普遍含糖量高,控糖就要禁水果”“水果里的糖分容易导致肥胖,不能吃”。宣传控糖是好的,但让大家禁食水果就不应该了。要知道,国民普遍的饮食问题之一就是水果吃得太少!
当然,这也不代表就能无节制地吃水果,毕竟少数水果提升血糖的能力较强,有慢性病的人尤其是糖尿病人,需要特别注意。(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顾中一)
适量吃水果对心血管好
全球顶级学术期刊《柳叶刀》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饮食问题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高钠、低全谷物、低水果饮食。而导致中国高死亡率的饮食结构问题中,钠严重超标排首位,第二位就是水果吃得不够。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21年完成的一项大规模研究显示,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特别是水果,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降低早亡风险。在0—600克/天的范围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风险随着水果和蔬菜摄入总量增加而下降,不过超过600克/天则不会再下降。研究还发现,每天多吃200克水果和蔬菜,可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减少5%。如果每天摄入大于400克的水果和蔬菜,就可降低6.4%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控糖和禁水果是两码事
时下,养生迷们都在控糖,那么控糖就是要禁水果吗?
世界卫生组织在《成人和儿童糖摄入指南》中建议,游离糖摄入最好不超过每天供能的5%。《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建议,添加糖的摄入不超过每天供能的5%,折算成具体的量大概就是不超过25克。这些指南都明确要求控制游离糖和添加糖,而没有对水果和乳制品中天然存在的糖加以限制。游离糖和添加糖指的是可以被快速吸收的单糖和双糖,富含这类糖的食物包括白砂糖、冰糖、红糖、糖果、甜食、甜饮料、蜂蜜、果汁和糖浆等。
多数水果升糖能力较弱
其实,水果虽甜,但多数水果的血糖指数并不高。一般而言,血糖指数≥70的为高血糖指数食物,这些食物消化快、转化为葡萄糖的速度快,血糖会迅速升高;数值为56—69的为中血糖指数食物;≤55的为低血糖指数食物,其消化慢、转化为葡萄糖的速度慢,血糖升高也慢。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多数水果属于低血糖指数水果。
此外,血糖指数还与食物的摄入量有关系。比如,西瓜的血糖指数为72,100克西瓜中可消化碳水化合物才6.6克,要达到吃50克可消化碳水化合物的标准,差不多要吃一斤半西瓜。馒头的血糖指数为88,100克馒头中可消化碳水化合物约45克,达到50克可消化碳水化合物的标准,吃一个馒头就够了。
部分人确实不宜多吃水果
其实,大家在生活中,无需在意这些条条框框的东西。上述数据,只是想给大家做一下科普,以及让大家更放心吃水果。
对健康人而言,即便偶尔多吃一些水果,也不会破坏血糖的代谢过程。水果中的膳食纤维让碳水化合物升血糖的作用比较缓和,不像饼干、甜点、果汁等食物对血糖的冲击力那么大。当然,对孕妇、血糖需要控制的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人等特殊人群来说,确实不能过量吃水果,具体情况可以咨询相关医师。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