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可以喝米粥吗(糖尿病可以喝米汤里的汤吗不吃米)

雷医生聊健康 0
文章目录:

确诊糖尿病后,就不能喝粥了吗?不一定!建议:6种粥可以适量喝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参考文献:

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04): 315-364.

李翠萍, 刘海燕. 不同烹调方法对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及餐后血糖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0, 26(5): 20-24.

王荣,张静. 粥类食物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关系研究.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22, 30(1): 45-49.

陈伟, 李明. 低升糖指数食物在糖尿病饮食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23, 31(2): 112-115.

周翔, 孙玉芬. 膳食纤维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 37(3): 278-282.

糖尿病确诊后,很多人都听说不能吃粥,觉得粥升糖太快。不少患者为此放弃了早餐熬粥的习惯,甚至连家庭聚餐时的一碗暖胃的粥都不敢喝了。真的所有的粥对糖尿病患者都不友好吗?答案是否定的。关键在于粥的制作方法和原料选择,有些粥确实可以适量喝。

粥在我们中国人的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尤其是早餐和生病时,一碗热乎乎的粥能给人安慰和温暖。很多人习惯了用粥来养胃,突然不能喝粥,心理上也很难接受。

很多人都知道糖尿病患者要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而粥被认为是升糖指数高的食物。这是因为传统的白米粥在烹煮过程中,大米被充分煮烂,其中的淀粉被完全糊化,更容易被消化酶分解,进入血液变成葡萄糖的速度也就更快,导致血糖迅速升高。

但糖尿病患者真的就一滴粥都不能沾吗?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从原理上说,影响食物升糖速度的主要有几个因素:食物的加工程度、膳食纤维含量、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以及食物的烹饪方式。对于粥来说,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这些因素,制作出更适合糖尿病患者的粥品。

第一种可以喝的粥是糙米粥。糙米保留了麸皮和胚芽,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这些膳食纤维能够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使血糖上升更平缓。

而且糙米的升糖指数比精白米低,更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在制作糙米粥时,可以先将糙米浸泡几小时,然后慢火熬煮,保持适当的硬度,不要煮得太烂。

第二种适合的是燕麦粥。燕麦含有β-葡聚糖这种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够延缓胃排空,减慢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对控制餐后血糖有明显帮助。做燕麦粥时,可以选择钢切燕麦而不是即食燕麦片,因为加工程度越低的燕麦升糖指数越低。

第三种推荐的是绿豆薏米粥。绿豆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植物蛋白,薏米则有助于利水消肿,两者结合不仅升糖缓慢,还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制作时可以先煮绿豆和薏米,等它们八成熟时加入少量大米一起煮,这样既能保证口感,又能降低整体的升糖指数。

第四种是杂粮粥。可以将小米、黑米、红豆、小麦等多种粗粮杂豆混合在一起熬粥。这样的混合粥不仅营养更全面,由于各种食材的消化速度不同,能够使血糖上升更为平缓。

做杂粮粥时,可以先将硬度较高的杂粮如红豆、薏米等提前浸泡,然后慢火熬煮,最后加入容易煮烂的小米等。

第五种是加入蛋白质的粥。在粥中加入鸡蛋、瘦肉、豆腐等蛋白质食物,能够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粥的整体升糖反应。比如皮蛋瘦肉粥、鸡肉粥等,不仅口感丰富,对血糖的影响也比纯米粥要小。

第六种是蔬菜粥。在粥中加入各种蔬菜,如南瓜、胡萝卜、西红柿、菠菜等,不仅增加了粥的营养价值和口感,蔬菜中的膳食纤维也能够减慢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糖尿病患者在喝粥时还有几个小窍门要注意。一是控制好粥的量,不要因为粥容易下咽就多喝,一般一碗八分满的粥就足够了。

二是粥的稠度不要太高,不要熬得太久太烂,保持适当的硬度。三是最好在粥里加些蔬菜、蛋白质食物,平衡营养的同时也能减缓升糖。四是可以在喝粥前先吃点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如鸡蛋、坚果等,这样能够减缓胃排空时间,降低餐后血糖反应。

做粥的时候,水和米的比例也很关键。传统的白米粥通常水米比例很高,可以达到8:1甚至更高,使得米粒完全糊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可以适当减少水量,控制在5:1左右,保持粥的颗粒感,减少淀粉的糊化程度。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说了这么多可以喝的粥,那有哪些粥是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喝的呢?典型的就是精白米熬的稀粥,尤其是那种熬得很烂、看不到米粒的白粥。

还有加了大量糖的八宝粥、甜粥等,这些粥中添加的糖会直接导致血糖快速升高。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需要注意的不仅仅是单个食物的选择,更重要的是整体的膳食模式。

粥只是主食的一种形式,无论选择哪种粥,都要注意与其他食物的搭配。比如喝粥的同时,可以搭配富含蛋白质的菜肴、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等,形成平衡的一餐。对于习惯了喝粥的糖尿病患者来说,突然完全禁止喝粥可能会带来生活质量的下降。

与其完全禁止,不如学会科学选择和控制。合理选择粥的原料,控制好粥的量和稠度,注意饮食搭配,粥依然可以成为糖尿病患者饮食中的一部分。

最后想说,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部分,但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放弃生活的乐趣。学会科学选择和适量食用,糖尿病患者同样可以享受丰富多样的饮食。对于粥这种传统食物,关键在于聪明地选择和制作方法,而不是简单地一刀切地禁止。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糖尿病患者更科学地看待粥这种传统食物,既能控制好血糖,又能保持饮食的多样性和生活的愉悦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章开头已标注文献来源。本文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寻求线下医师帮助。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糖尿病患者能否喝粥?医生来支招

粥是居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道餐食,随着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关于糖尿病患者能否喝粥的问题也是众说纷纭。徐汇区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汇成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护士长周叶告诉记者,喝粥确实影响血糖,但影响相对短暂。喝粥后,血糖升高速度快,但下降的速度也快。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喝粥并非完全的“禁区”,可以借助一些小技巧帮助控制升糖。

在食材的选择上,煮粥时可以加入豆类、杂粮,或者用荞麦米、燕麦米、薏米、青稞米来代替淀粉含量高的大米和糯米。

荞麦米中的铬元素能调节胰岛素活性,有降糖作用,还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可降低血脂和胆固醇,软化血管。燕麦食用后可以减慢血糖的上升,能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疲劳。薏米富含膳食纤维,可扩张血管和降血糖。青稞米有降血脂、降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它们中含可溶性膳食纤维,形成黏稠物质包裹食物,可有效延缓血糖的吸收,应作为糖尿病患者的主料食材。

荞麦米(图片由AI生成)

燕麦(图片由AI生成)

薏米(图片由AI生成)

其次,大枣、葡萄干、桂圆等含糖多的食材可以不放,可改为红豆、绿豆、黑豆、芸豆、小米、紫米、莲子、核桃仁、山药、杏仁等食材。

周叶告诉记者,熬制越久、越稠的粥,血糖生成指数越高。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不要长时间熬煮,若想要粥浓稠且入口软烂,熬粥的食材可以用清水充分浸泡2小时以上,再放入高压锅焖煮20分钟左右即可。在熬煮过程中,以粥不干,无汤为宜。

糖尿病患者食用粥时,应放凉再喝,且要放慢喝粥速度,再搭配一些富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鸡蛋、绿叶菜、豆制品等。先吃绿叶菜,这样既可以摄入充足的膳食纤维,又能较好地稳住血糖。

记者从周叶处了解到,这些小技巧只能帮助稳定血糖,并不意味着糖尿病患者可以“敞开了”喝粥,患者应该通过血糖监测了解血糖变化,血糖居高不下或波动幅度较大时,谨慎喝粥。

记者:沈艺飞

图片由长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

编辑:邱彩红

校对:耿洁玉

审校:韦丽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确诊糖尿病后,就不能喝粥了吗?未必!建议:5种粥可以适量喝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我有个老朋友,姓张,五十岁刚出头,身子骨一直挺硬朗。可有一天,他拎着一袋刚买的药,脸色比饭馆里没煮熟的面条还难看。

“医生说我糖尿病了。”他叹了口气,“让我少吃米饭,别喝粥。”

这话一出,我差点没笑出来。不是嘲笑他,而是觉得这世道变化太快,以前家里穷,天天稀饭度日,现在条件好了,粥倒成了“洪水猛兽”了?

糖尿病人真的不能喝粥吗?不见得!关键看怎么喝,喝什么粥。

喝粥,真的是“血糖杀手”吗?

很多糖尿病人都怕喝粥,觉得粥一进肚,血糖就蹭蹭往上窜。这事儿得分开说。

普通的白米粥,确实升糖快。米饭本身的淀粉含量高,煮久了,淀粉糊化程度增加,吃进去就像给血糖按了个加速键,容易让血糖飙升。但如果换一种方法煮,或者选对食材,粥不但不会让血糖失控,反而能养胃护肠,还能提供稳定的能量来源。

有研究发现,同样一碗米饭,如果煮成粥,它的血糖生成指数(GI值)更高,也就是说,喝粥比吃饭更容易让血糖上升。但如果加点粗粮、豆类,或者搭配合适的食材,血糖上升的速度就会慢下来。这就像开车下坡,一旦有了刹车,速度就能稳住。

这5种粥,糖尿病人可以适量喝

1.燕麦粥——让血糖“慢下来”

燕麦是个好东西,它里面的β-葡聚糖,就像是给血糖按了个缓冲器,让糖分慢慢释放,不会一下子冲上去。燕麦粥有点“糙”,比普通白米粥耐嚼,吃起来更有饱腹感,能减少其他高糖食物的摄入。

要注意别选那种速溶燕麦片,那玩意儿加工太厉害,反而升糖快,最好挑整粒的燕麦,自己煮成粥。

2.红豆薏米粥——去湿又稳糖

红豆和薏米的组合,别看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祛湿神器”,它的低GI值(血糖生成指数)对糖尿病人也很友好。红豆富含膳食纤维,能减缓糖分吸收,薏米则能帮助代谢,让身体里的湿气减少,整个人都轻松不少。

但要提醒一句,薏米偏凉,胃寒的人少放点。

3.南瓜小米粥——温和的能量来源

很多人听说南瓜能降血糖,南瓜本身含有一定的糖分,吃多了反而可能升糖。但如果搭配小米一起煮,情况就不同了。

小米属于全谷物,消化速度慢,可以帮助稳定血糖。而南瓜中的果胶还能延缓糖分吸收,这两样搭配在一起,既能提供稳定的能量,又不会让血糖大起大落。

4.山药黑米粥——增强胰岛功能

山药的粘液蛋白,是个对胰岛功能挺友好的东西,它能帮助保护胰岛细胞,减少血糖波动。而黑米富含花青素,有抗氧化作用,对血管和代谢系统都有好处。

这碗粥煮出来色香味俱全,山药的软糯加上黑米的嚼劲,养胃,还能让血糖稳稳当当。

5.绿豆百合粥——清热又润燥

绿豆本身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夏天喝上一碗,能让燥热的身体舒服不少。而百合则是润肺养胃的高手,两者相结合,既能降火,又能让消化系统更舒适。关键是,这碗粥的血糖生成指数不高,糖尿病人偶尔喝点,不会有太大问题。

喝粥的正确打开方式

有人会问,这些粥虽然升糖慢一点,但糖尿病人到底能不能天天喝?要回答这个问题,得看两点:怎么喝,喝多少。

1.粥不能单独喝

只喝粥是个大忌,它消化得太快,容易让血糖波动大。最好搭配一些蛋白质,比如吃点鸡蛋、豆制品,或者加点粗粮,一起吃能让血糖更稳定。

2.粥不能煮太稀

太稀的粥,水多,淀粉分解得更彻底,升糖速度更快。稍微浓稠一点的粥,能让糖分释放得慢一些,对血糖更友好。

3.适量为主,别贪杯

糖尿病人喝粥,量比种类更重要。一碗200毫升左右的粥,基本就够了,别一喝就是几大碗,那血糖肯定压不住。

说到底,糖尿病不是“粥的错”

张哥听完这些,长舒了一口气,“合着不是粥不能喝,是得看怎么喝。”

是这么回事。糖尿病的关键,不是单纯地禁食某种食物,而是学会平衡饮食,让血糖稳定。如果一味地忌嘴,结果搞得自己吃饭没了乐趣,反而容易暴饮暴食,得不偿失。

好好吃饭,选对食物,合理搭配,血糖自然能稳住。糖尿病人不是不能喝粥,而是要喝对粥。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资料: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李晓晖等.《糖尿病患者的膳食管理及血糖控制》.中国医学杂志,2021.

王丽.《血糖生成指数(GI)与糖尿病饮食管理的研究进展》.中国糖尿病杂志,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