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鸡蛋治好糖尿病(每天一个鸡蛋能增加糖尿病风险吗)
每天一个鸡蛋,可以降低这两种慢性病风险
鸡蛋的营养其实很丰富
每周吃够一定数量鸡蛋的人
有助于延长寿命
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患糖尿病和高血压风险也更低
鸡蛋每周吃够这个量
让你更长寿
鸡蛋简单易得、食用便捷,富含优质蛋白质、卵磷脂、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2025年1月17日,发表在《营养素》上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周吃1~6个鸡蛋,有助于延长老年人寿命并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与不吃鸡蛋的人群相比,每周吃1~6个鸡蛋的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降低29%、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5%。
即使是血脂异常的参与者,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也可降低27%。
每天一个鸡蛋
可以降低这两种慢性病风险
2023年,来自美国波士顿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营养素》上发表的研究显示,每周摄入≥5个鸡蛋,患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风险分别降低28%和32%。
如果同时增加膳食纤维、鱼类和全谷物摄入,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会降低26%~29%;保证乳制品、水果和蔬菜摄入,则会使高血压患病率降低25%~41%。
现阶段,《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一般成年人群每周可摄入300~350克蛋类,健康人群每天吃一个全蛋,是比较合理的。
鸡蛋你吃对了吗?
特殊人群注意:
● 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及高风险人群,虽然需要对胆固醇摄入量加以限制,但也不必完全拒绝鸡蛋,可隔天吃1个鸡蛋。
● 疾病康复期患者,当其他动物性食物摄入不够时,可每天吃1~2个鸡蛋。
● 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孕期妇女、哺乳期妇女、健身增肌人士,可每天吃1~2个鸡蛋。
怎么吃?
水煮蛋口味清淡,不需要额外加入油盐,营养保留全面,好消化好吸收,好吃又健康。
鸡蛋汤、蒸鸡蛋羹、水煮荷包蛋也是不错的吃法,但不建议你常吃煎鸡蛋。相比煮、蒸、炒的做法,煎的做法对鸡蛋中营养的破坏更严重。另外,煎鸡蛋需要油,还容易导致脂肪摄入超标,因此建议少吃煎鸡蛋。
整理| CCTV生活圈
来源: 长江日报
鸡蛋让糖友犯难,胆固醇真会捣乱?一天一个刚刚好
鸡蛋这东西,糖尿病人到底能不能吃?这个问题真是让不少糖友犯了难。有人说鸡蛋营养好,蛋白质高,适合吃;有人又说鸡蛋胆固醇高,吃了怕血糖血脂出问题。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鸡蛋和糖尿病到底是啥关系,糖友们吃鸡蛋得注意啥。
鸡蛋的营养,大家都知道,蛋白质那是顶呱呱。一个鸡蛋能提供6-7克优质蛋白,特别适合需要补充营养的人。关键是,鸡蛋含糖量几乎为零,这对控制血糖的糖友来说,简直是个好消息。
可问题来了,鸡蛋黄里胆固醇高,一个蛋黄就有280多毫克,这让不少人担心。过去大家都觉得,胆固醇高的食物吃多了,会让血脂飙升,血糖也跟着不稳定。糖友们一听这个,赶紧把鸡蛋拉进“黑名单”。
不过,科学可不是靠感觉说话。最新研究早就给鸡蛋“平反”了。膳食指南已经取消了对胆固醇的严格限制,因为吃进嘴里的胆固醇,对血液里的胆固醇影响其实很小。换句话说,吃鸡蛋不会直接让你的血糖血脂“炸锅”。
哥伦比亚大学有项研究,专门看了鸡蛋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结果发现,早餐吃鸡蛋的糖友,血糖控制得更好。鸡蛋里的营养,尤其是蛋黄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帮身体更好地调节血糖。这可不是随便说的,是真有数据撑腰。
还有芬兰的研究,跟踪了一群男性好几年。发现每周吃4个鸡蛋的男人,得2型糖尿病的概率比不吃鸡蛋的低了38%。研究人员还考虑了体重、运动、抽烟、吃菜这些因素,结论还是站得住脚:适量吃鸡蛋,对预防糖尿病有好处。
那为啥鸡蛋有这本事?原来,鸡蛋里的蛋白质消化慢,能让你感觉饱的时间长。这样一来,糖友就不容易嘴馋去吃高糖高脂的零食。血糖自然更稳定,体重也更容易控制。
当然,啥东西都不能吃太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说了,如果你的饮食均衡,奶、肉、鱼都吃得够,一周吃7个鸡蛋没啥问题。算下来,一天一个鸡蛋,刚刚好。喜欢吃鸡蛋的糖友,也不用非得把蛋黄扔了,蛋黄里的营养可是宝贝。
要是你平时奶、肉、鱼吃得少,或者健身需要多补蛋白质,稍微多吃一两个鸡蛋,也不会出啥大问题。关键是,不能一口气吃一盘子鸡蛋,那样肠胃也受不了,营养再好也得悠着点。
鸡蛋的做法也有讲究。糖友最好选清蒸、水煮这种简单的烹饪方式,少放油盐。煎鸡蛋、炒鸡蛋虽然香,但油多了对血糖血脂可没好处。偶尔吃吃没问题,天天大油煎可不行。
说到这儿,可能有糖友会问:鸡蛋这么好,是不是随便吃都行?还真不是。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一样,比如有的人本身血脂就高,或者有其他慢性病,吃鸡蛋前最好问问医生。毕竟,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
还有个小提醒,鸡蛋虽然好,但不能当饭吃。糖友的饮食得均衡,蔬菜、水果、粗粮一个都不能少。鸡蛋只是健康餐盘里的一员,搭配好了,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鸡蛋这事儿,归根到底就是个“适量”的问题。一天一两个鸡蛋,既能补营养,又不会给身体添负担。糖友们大可放心吃,别被老观念吓得不敢碰鸡蛋。
最后,鸡蛋好吃又实惠,家家户户都少不了。你是不是也有啥关于鸡蛋的妙招?是水煮蛋配粥,还是蒸蛋羹最香?欢迎大家聊聊自己的经验,说不定还能给其他糖友一点灵感!
一天一个鸡蛋,糖尿病的几率大大增大?医生:这几类人别跟风吃
鸡蛋,这个几乎每个中国家庭餐桌上的常客,真的如某些网络传言所说是糖尿病的"催化剂"吗?
小小的蛋壳内,到底藏着健康的秘密还是疾病的隐患?面对铺天盖地关于"鸡蛋与糖尿病"的争论,许多人陷入了困惑的旋涡。
鸡蛋与糖尿病:科学真相大揭秘糖尿病,这个被称为"沉默杀手"的代谢性疾病,如同一位不请自来的"不速之客",悄无声息地占据了现代人健康的堡垒。它不仅仅是血糖高那么简单,更是一场关乎全身的代谢风暴。
而鸡蛋,这个看似简单的食物,却在糖尿病预防与管理中扮演着复杂的角色。
李医生在门诊中遇到了一位55岁的张先生,他是一位养生爱好者,每天雷打不动地吃两个水煮蛋,认为这是补充优质蛋白的最佳方式。
然而近期体检发现空腹血糖异常,他惊慌失措地质疑是否与多年的鸡蛋摄入有关。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李医生发现张先生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因素,加上近年缺乏运动,体重也悄然增加了十几斤。鸡蛋并非罪魁祸首,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鸡蛋与糖尿病的关系,堪比春秋战国时期的复杂政治局势,绝非简单的"是"与"否"可以概括。多项研究显示,适量食用鸡蛋对健康人群而言,并不会显著增加糖尿病风险。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健康成年人每天摄入40-50克优质蛋白质,而一个中等大小的鸡蛋可提供约6克蛋白质,营养价值不容小觑。
五类人需慎重考虑鸡蛋摄入量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无限制地享用这一"蛋白质宝库"。
就像唐代诗人白居易《观刈麦》中所描述的"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不同人群对食物的需求与限制也各不相同。以下五类人群需要特别注意鸡蛋的摄入量:
已确诊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者,需根据个人情况调整鸡蛋摄入频率。
就像清代医学家王士雄在《随息居饮食谱》中提到的"病者之食,当随其证而增减之",饮食调整需要个体化。
血脂异常人群: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偏高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控制鸡蛋摄入。
鸡蛋黄中的胆固醇含量较高,一个鸡蛋黄约含200-300毫克胆固醇。
肾功能不全患者:鸡蛋富含优质蛋白质,但肾脏病变患者通常需要限制蛋白质摄入,避免增加肾脏负担。这就像古人所说的"因人而异,量体裁衣"。
痛风患者:鸡蛋虽不属于高嘌呤食物,但也并非完全"零嘌呤",痛风活动期患者需谨慎。
对蛋白过敏者:这几乎是不言而喻的,就像有些人天生无法欣赏春天的花朵一样,对鸡蛋过敏的人需要完全避免接触。
关于鸡蛋的食用方式,民间流传着各种"独门秘籍":有人坚持只吃蛋白不吃蛋黄,有人信奉生吃最有营养,还有人认为早上吃鸡蛋效果最佳。这些说法就像雾里看花,各执一词。
科学的鸡蛋食用方式应该考虑个体差异和烹饪方式。煮鸡蛋优于煎炸,可最大限度保留营养而减少有害物质产生。
将鸡蛋与蔬菜搭配,不仅增加膳食纤维摄入,还能减缓血糖上升速度。
曾有研究比较了不同鸡蛋烹饪方式对血糖影响的差异,结果发现,软嫩的水煮蛋相比于油炸蛋,对血糖的影响要温和得多。这就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厨师,知道火候的掌握决定了菜肴的最终品质。
纵观中国饮食史,鸡蛋从古代的珍贵补品到现代的常见食材,经历了漫长的变迁。
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一个鸡蛋曾是无数中国家庭中孩子眼中的"奢侈品"。而如今,过度消费反而成为了健康隐患。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像一部快进的电影,从"吃不饱"到"吃太多",仅用了短短几十年。这种变化带来的不仅是物质满足,还有健康课题的重新审视。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鸡蛋"养心安神,滋五脏,益气力",但也强调了适量食用的原则。这种古老智慧在今天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
关注单一食物与疾病的关系,就像隔着窗户纱看风景,总是模糊不清。
糖尿病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饮食只是其中一环。遗传因素、体重管理、运动习惯、压力水平等都在共同编织着糖尿病风险的网络。
健康的饮食模式应当是丰富多样、平衡适度的整体,而非单一食物的简单相加。
就像一幅精美的山水画,需要点、线、面的和谐统一,而非单一颜色的堆砌。
中国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道出了均衡饮食的精髓。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我们更需要汲取这种古老智慧,建立健康饮食观。
鸡蛋作为优质蛋白源,在平衡膳食中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对于大多数健康人群而言,每天一个鸡蛋是完全合理的。但对于前文提到的特殊人群,则需要个性化调整。
饮食习惯如同参天大树的根系,一旦形成,便难以轻易改变。但正如一株幼苗尚能改变生长方向,我们的饮食习惯也可以通过科学引导而逐渐优化。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2. 王爱惠,赵文华,等.鸡蛋摄入与2型糖尿病风险关系的前瞻性研究.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8,52(4):365-369.
3. 李光辉,陈伟.鸡蛋摄入与心血管代谢健康:现有证据与争议.中国循环杂志,2021,36(5):433-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