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皮疹(糖尿病性皮疹的临床表现)
- 1、糖友起疹子,不都是过敏!真菌感染、脂质代谢异常、神经病变等都会导致
- 2、警惕!糖尿病的这8种皮肤病变,你一定要知道!症状治疗都在这了
- 3、糖尿病的皮肤病很严重?糖尿病的并发症,容易引发这六种皮肤病
糖友起疹子,不都是过敏!真菌感染、脂质代谢异常、神经病变等都会导致
受访专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 杨淑霞
春季是皮肤病高发时段,糖友出现的各类皮肤异常,常会被简单地认为是过敏。对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杨淑霞说,糖尿病有很多并发症,有些就可能表现在皮肤上,如果仅当过敏就会贻误病情。
皮肤瘙痒。糖友皮肤发痒,可以是全身泛发或是局限于身体某些部位。其可能原因主要有三:神经病变、皮肤干燥或是糖尿病导致肾损害后引起的瘙痒。糖尿病合并的瘙痒一般较为顽固,可以没有任何皮疹,普通的止痒治疗对其效果不好。需提醒的是,北方春天风较大,再加上目前处于抗击新冠肺炎阶段,洗澡、洗手次数增多,可能会使干燥加剧,从而加重瘙痒症状,甚至引发乏脂性湿疹;糖友干燥问题严重导致手脚干裂,尤其是脚后跟,若护理不及时就易继发细菌感染,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皮肤温度升高,严重者可能发生坏死性筋膜炎,甚至导致溃疡。
发疹性黄瘤。这种情况多是糖尿病合并脂质代谢异常引起的,是一种全身散发的黄红色小疙瘩(即结节或丘疹),因此常被人误以为是过敏起的皮疹。实际上两者有比较明显的差别:过敏导致的皮疹通常为红色,质地一般不硬,有瘙痒;发疹性黄瘤摸起来略硬,且表面有光泽,一般无瘙痒。
皮肤潮红。这一般是由于皮肤毛细血管弹性比较差和异常扩张,导致皮肤出现持续性潮红斑,好发于面、颈和上肢。过敏性红斑会伴发瘙痒,远离过敏原后,红斑会消失;糖友的这类潮红不痒,在血糖控制后可缓解。
真菌感染。天气转暖,糖友某些部位出汗较多,再加上糖友机体抵抗力差,容易引发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性间擦疹,好发于大腿根、乳房下、腋下,局部皮肤出现红斑、小丘疹或小脓包;手癣、甲癣、脚癣也容易在此时加重,还可传染到大腿根、臀部、脸部等处。糖友如果把以上情况当成过敏涂抹激素药膏,会使皮损扩大,并使原本的表现变得不典型。因此,当糖友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请医生鉴别。
细菌感染。在天气潮热、皮肤清洁卫生不够时更易继发细菌感染,大大增高毛囊炎、疖肿等的发生几率。
病毒感染。春季也是一些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如带状疱疹等。它可发生在身体任何地方,表现为群集的红色丘疹、丘疱疹和水泡。大多数患者在皮疹出现前几天甚至几周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局部麻木、刺痛、灼痛、跳痛以及瘙痒等症状。
为了防止糖友出现皮肤问题,引发严重并发症,杨淑霞给出了以下建议:1.严格控制血糖;2.饮食搭配要合理;3.注意身体养护,糖友皮肤易干燥,在洗澡、洗手、洗脚后要及时涂抹润肤产品;皮肤某些容易潮湿浸渍的褶皱部位,应保持清洁和舒爽,可适当用些爽肤粉,穿纯棉衣物。4.及时处理。发现皮肤问题应及早就诊。▲
警惕!糖尿病的这8种皮肤病变,你一定要知道!症状治疗都在这了
糖尿病人容易出现血糖波动、升高,皮肤干、痒、过敏等情况,临床遇到这种情况,应警惕糖尿病的皮肤病变。
本期嘉宾糖尿病皮肤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主要与糖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神经病变、皮肤感染及药物过敏等因素有关。
病人皮损的表现多种多样,有些是糖尿病人所特有,有些则属于非特异性表现。
皮肤病变(如黑棘皮病、皮肤瘙痒等)还可作为发现糖尿病的重要线索。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因此,早期识别、积极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皮肤病变,对阻止患者病情进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皮肤瘙痒症多是由于高血糖刺激神经末梢所致,在血糖控制欠佳的糖尿病人当中比较常见,据统计,瘙痒症在糖尿病病人中发生率可达7%~43%。
患者表现为全身瘙痒或只局限于外阴及肛周,因有尿糖的刺激和局部感染的影响,外阴部瘙痒更加多见。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积极控制血糖,酌情服用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忌食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对鱼虾、海鲜过敏者也应忌食。
2、 感染性皮肤病由于糖尿病人的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并发细菌、真菌及病毒感染,引起各种感染性皮肤病,其中又以真菌感染最为常见。
皮肤真菌感染可引起手癣、脚癣、甲癣、股癣、体癣、口腔及外阴白色念珠菌感染等等;
细菌感染最常见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导致皮肤疖、痈、毛囊炎、汗腺炎等等;病毒感染则是以带状疱疹及单纯疱疹最为常见。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根据感染的病原菌不同,给予针对性的杀菌或抗病毒治疗。平日要注意皮肤、口腔及外阴卫生。
3、 胫前色素斑多见于病程较长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属于糖尿病的特征性皮损,一般没有自觉症状,特征为双下肢胫前多发性色素沉着斑,
起初皮损为大小、数目不等的圆形或卵圆形暗红色红斑、丘疹,随后皮疹表面出现鳞屑,并逐渐呈现局部萎缩,最终遗留色素沉着而自愈,但新的皮损可陆续发生。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也无需治疗。
4、 类脂质渐进性皮肤坏死本病发生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有关,是由于糖蛋白在小血管壁沉积,逐渐引起血管闭塞、组织缺血坏死所致。
皮损好发于小腿胫前及外踝部,偶见于大腿及足部。
本病呈渐进性发展,最初表现为多发性、边界清楚的红色斑丘疹,以后逐渐融合成硬皮样斑块,中央凹陷呈蜡黄色,边缘呈暗红色。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积极控制血糖,同时可服用一些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己酮可可碱。另外还可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霜剂。
5、 糖尿病性水疱病通常发生在重度糖尿病且伴随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患者。患者往往在毫无诱因的情况下,突然出现无痛性水疱,
水疱好发于四肢肢端,多发或者单发,直径0.5~10厘米不等,疱壁菲薄,疱液清亮,颇似烫伤引起的水疱,但周围无炎症性红晕。1~2周后水疱干燥结痂,愈后不留疤痕。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积极控制血糖、预防感染、纠正低蛋白血症。小水疱可自行干瘪,不必处理;
大水疱可用注射器抽出液体,再用无菌敷料包扎,定期清洁、更换敷料。
6、 丹毒样红斑发生于糖尿病人小腿胫前或足背的界限清楚的红斑,看上去颇似“丹毒”,但不伴有发热、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使之有别于丹毒。
其发生可能与下肢微循环受累导致微血管功能障碍有关。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积极治疗糖尿病,改善微循环。
7、 糖尿病性黄瘤病糖尿病性黄瘤好发于面部(特别是眼睑周围)、四肢伸侧、躯干、臀部的皮肤上,群集或散在分布,从米粒到黄豆粒大小的黄色丘疹或斑块。
这种黄瘤表面有光泽,质地比周围皮肤略硬,大多不痒。患者常常伴有严重脂代谢紊乱。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积极纠正糖、脂代谢紊乱。
8、 黑棘皮病黑棘皮病是指局部皮肤变黑、增厚,呈疣状增生,好发于颈后、腋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部位。与肥胖所致的严重胰岛素抵抗有关。
本病多见于严重超重及肥胖的2型糖尿病人。黑棘皮征是预测青少年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的一项重要指标。
糖尿病 健康 苯海拉明 高血压 心血管病
治疗:减肥是治疗本病的最佳方法。此外,这类患者降糖宜选择双胍类或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一般不用胰岛素。
如果您还有疾病预防方面的问题,头条关注南方健康,三甲医院医生顾问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
糖尿病的皮肤病很严重?糖尿病的并发症,容易引发这六种皮肤病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糖尿病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多数人都知道糖尿病最可怕的地方是会引发各种并发症,促使多个器官受到累及,这其中也包括皮肤。经临床统计发现,尿病患者大约有50%以上会出现皮肤病变。
1、 皮肤感染
血糖处于比较高的状态时,皮肤组织的含糖量也比较高,会使皮肤成为霉菌、细菌以及病毒生长和繁殖的适宜环境,另外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力相对比较差,因此很容易发生皮肤感染的情况。据统计发现,大约有1/3的糖尿病患者会合并出现皮肤感染的情况,其中以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最为常见,大多是由于念珠菌感染导致的。
2、 皮肤瘙痒
大约有1/5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皮肤瘙痒的情况,且由于糖尿病引发的瘙痒比较顽固,一般的药物得不到明显的效果,只有血糖慢慢得到控制之后,瘙痒才会逐渐的减轻。同时瘙痒的程度与血糖值的大小成正比,一般血糖值越高,瘙痒的情况越严重。因此当糖尿病患者出现顽固的皮肤瘙痒时,最好监测一下血糖。
3、 糖尿病坏疽
糖尿病坏疽在糖尿病引发的并发症当中相对比较严重,因为患者常常会伴有大动脉闭塞和阻止溃疡。一般患上糖尿病坏疽的病人都是因为血糖长期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导致的,比如病程比较长、患病之后依然吸烟、经常不服药或者擅自停药的病人。
4、 糖尿病性大疱病
糖尿病性大疱病也是糖尿病比较容易引发的一种并发症,具体表现为:手脚无故出现像烫伤一样的水泡,两个星期之后水泡会慢慢的干燥并结痂,而且还不会留下疤痕。另外糖尿病性大疱病一般不会带来明显的症状,虽然水泡当中含有浆液,但是周围并不会出现发炎的症状。糖尿病性大疱病大多会发生在糖尿病病程比较长的患者身上。
5、 糖尿病性黄色瘤
糖尿病性黄色瘤也是糖尿病比较容易引发的一种皮肤疾病,这种疾病大多会发生在病人的脸部、膝部、肘部、背部和臀部的皮肤上面,患病部位会出现成群的黄色丘疹以及小疙瘩,而且丘疹表面比较有光泽,摸起来稍微比周围的皮肤硬一些。
6、 糖尿病性皮肤潮红
糖尿病性皮肤潮红也是糖尿病容易引发的一种并发症,此类患者的脸上会突然出现特殊的玫瑰色潮红斑块,如果病情比较严重,掌跖上也会出现玫瑰色的皮疹。这种类型的皮肤病大多是由于糖尿病患者毛细血管弹性比较差或者异常扩张导致的。
温馨提示
因为糖尿病很容易引起各种类型的皮肤疾病,因此糖尿病患者要针对皮肤进行保护,首先要保证皮肤清洁,其次要避免皮肤受损,另外还要针对皮肤进行保湿,建议洗澡之后涂抹润肤霜。当皮肤出现不适时,也要及时地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