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 冰棍(糖尿病吃的冰棒)

光明网 0
文章目录:

一根冰棍差点要了命,浙江男子心梗入院!夏季这些行为也要当心

来源:健康时报(ID:jksb2013)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夏日炎炎,无论男女老少,似乎都抗拒不了冷饮的诱惑!冰镇西瓜、冒着凉气的雪糕,一口吃下去,凉爽和幸福感爆棚。

但最近,有人却因为一根冰棍差点要了命!

一根冰棍差点要了命!

中年男子吃完2小时后心梗

浙江邵逸夫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徐晟杰6月8日在医院公号上分享了这样一个病例:

50岁的张先生,吃了一根冰棍后2小时,突发心前区剧烈闷痛,大汗淋漓,烦躁虚弱。到邵逸夫医院下沙院区急诊室就诊,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小时内急诊紧急手术开通血管,手术中发现前降支近段起完全闭塞,于是进行前降支血栓抽吸,并植入支架。在手术后,患者胸痛症状就明显缓解。

患者介绍自己并没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三高”的病史,仅有的危险因素是每天1包烟,而诱发心梗的东西他怎么也想不到,竟然是小小的一根夏天美食——冰棍。

为什么吃冷饮会诱发心梗?

徐晟杰医生解释,因为大量喝冷饮,会致使血管突然收缩,血压升高,尤其是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更容易诱发心肌梗死、脑卒中。

其实,这样的事情不是个例,尤其是对于本身存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

早在1996年的《急诊医学》杂志里,就有过类似一例因为进食100克冰冷西瓜而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例。

以往的夏季,都有发生类似的事情。据青岛新闻网报道,60岁的徐先生身体一向很好,在家做完晚饭后,感觉热,于是吃了一块冰镇西瓜,随后感觉胸前区剧烈疼痛,大汗淋漓,去医院检查是急性心肌梗死。

为这位患者救治的青岛阜外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蒋文彬介绍,该患者突发心梗,与长期吸烟、吃油腻食物有关系,而高温下吃冷饮或冰冷食物容易诱发心梗。

不仅仅是冷饮!以下这些都是夏季要命的“冷刺激”!

夏季,远离要命“冷刺激”!

随着年纪增长,人本身的血管弹性会下降,可能存在一定的硬化或者堵塞的情况。普通人吃个冷饮没什么,但是对于本身可能存在心血管隐患的人群,却是要命的!

1. 洗冷水澡:一桶冷水,就可能阴阳相隔

夏天不少人有洗冷水澡的习惯,觉得凉快降温。然而2017年6月3日浙江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丁亚辉曾发微博讲述了一个病例:

“炎热的天气让患者觉得浑身难受,他光着膀子,去打了一桶水,从头上浇了下来,瞬间感到凉快了不少,但没多久,他就出现胸闷、出虚汗……

三小时后,心肌出现了大面积梗死,血压也越来越低,心源性休克,心跳呼吸骤停,几次抢救,用了大剂量的强心剂和升压药,还是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类似的悲剧还不少:

2013年辽沈晚报报道,沈阳40岁的周先生晨跑后洗了一个冷水澡,结果引发心梗,倒在浴室再也没有抢救过来。

2010年新商报报道,大连一位40岁男子加班后,在宿舍洗冷水澡,造成心脏病突发,猝死身亡。

突然的冷刺激不仅仅会造成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有时甚至会导致冠状动脉的严重痉挛,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如果习惯在夏天洗冷水澡,最好遵循渐进的原则,换句话说就是给身体一个适应冷热变化的时间。

首先,不应该在大汗淋漓的时候直接洗,应该等身体自然降温后。

其次,洗的时候先把手脚淋湿,然后用冷水浸湿毛巾擦拭前胸后背,再将冷水淋湿全身。洗完后很快擦干至皮肤发红,自觉爽快就说明有好的效果。如感到寒战,应缩短淋浴时间或升高水温。

2. 大汗淋漓吹空调:一场冷风,可能就吹进医院

夏季室内都习惯用空调,但是使用不当也可能要命。尤其是大汗淋漓的直接吹冷风,而且还把温度设的很低的时候。

2017年新晚报报道,40岁的张先生和朋友到江边烧烤、钓鱼,在太阳下暴晒一天,回家感觉热,就站在空调封口下使劲吹,结果晚上心脏便开始疼痛不止,倒在了地上。而正是室内外一冷一热的刺激,让血管舒张、收缩,导致里面的斑块脱落,造成血管堵塞。

2017年武汉晚报报道,53岁的的张先生怕热,出门前便将空调设好了24℃,没想到当他大汗淋漓地钻进空调房,不一会儿便发生了急性心梗。

所以,夏季从室外进入室内,不要立即开空调,避免血管快速收缩,引发心脑血管意外。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浙江一男子连吃几天棒冰,结果中毒了!体重骤减20斤…

来源:温州晚报

连日来,骄阳似火

高温的天气让市民闷热难耐

市面上的棒冰等降温解暑冷饮

一度成了畅销货

↓↓↓

吃冷饮解暑虽然舒服

可并不是任何人都适合哦!

海宁一位陈大伯(化名)

就连吃几天棒冰

导致体重骤减20斤还住了院!

……

到底怎么回事?

暑热难耐!

眼馋别人吃棒冰解暑…

陈大伯患糖尿病、高血压病多年。平时,他没有严格地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和降糖药。今年入夏以来,天气渐渐变热,时常觉得酷热难耐的陈大伯见身边不少人吃棒冰解渴,一时没管住嘴的他也连续几天吃起了棒冰。

棒冰虽然凉爽味美,但含糖量极高,这对糖友们极不友好。果不其然,没过几天,陈大伯出现了口干、恶心、呕吐的症状,体重也在短时间内直线下降,减轻了20斤

陈大伯急匆匆地来到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医生发现他的血糖中仅葡萄糖这项指标就高达79.53mmol/l,同时合并有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被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进而收治住院作进一步的治疗。

到底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指糖尿病患者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胰岛素明显不足,升糖激素升高,造成的高血糖、高血酮、酮尿、脱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病理改变的征候群。”陈大伯的主治医生介绍,像陈大伯这样的病情如果再拖延下去不进行及时的治疗干预,后期就会引发高渗性昏迷

医生这些叮嘱

千万别当儿戏

陈大伯在医院进行了为期10天的治疗。这段时间内,除了药物治疗,护士们也不停地向他讲解日常饮食运动的注意事项,他的各项指标很快降了下来,24小时动态血糖检测仪上的数值也趋向稳定。

陈大伯出院当天,他的血液中葡萄糖值也从刚入院前的79.53mmol/l降为9.5mmol/l。医生表示,陈大伯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出院后还是要严格遵医嘱,口服降糖药改注射胰岛素,同时要保持良好的日常饮食,外加配合适当的运动量,切不能再因为贪图一时凉快,拿起棒冰往嘴巴里送了。

夏日酷暑难耐,医生提醒糖尿病患者,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特别注意日常饮食。具体来说,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

●要合理控制总热量,维持和保证标准体重,每日的热量组成碳水化合物常需在50%到60%,蛋白质的占比在15%到20%,脂肪的占比需要到20%到25%,荤素搭配合理。同时要注意补充矿物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可以吃含糖量比较低的水果,如樱桃、苹果、梨。如果是素食主义者注意吃大豆类食品来补充蛋白质,也可以喝牛奶,避免缺钙。

●注意主食不要只是精白面,可以用杂豆、薯类等粗粮替代部分主食。

●烹饪时注意少放盐,少用含盐高的调料。

●尽量不喝酒。

●需要定时定餐定量,不随意更改饮食及调整药物。

●一定要记得多饮水。

两瓶下肚险些丧命!糖尿病患者最怕的一种饮料!夏天尤其注意远离

“医生,我爸喝了两瓶这个,差点没抢救过来!”电话那头的女儿声音颤抖,连“这个”是啥都顾不上说清。等我一问,才知道——是冰镇的运动饮料

这还不是第一次。每年夏天,急诊科的床位上总会躺着几个“清凉中毒”的糖尿病朋友。他们不是喝酒、不是吃冰棍,而是喝了几瓶“看起来很健康”的饮料。所以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糖尿病患者最该远离的一种饮料,到底是怎么一口一口把人送进ICU的。

看起来像水,实则糖比可乐还高

说起运动饮料,很多人脑子里浮现的画面就是——挥汗如雨的球场、跑步后的补水、健身房里肌肉男的标配。

但你知道吗?很多运动饮料每瓶的含糖量,能顶上一碗米饭。一瓶600毫升的主流运动饮料,含糖量轻轻松松就超过30克。而这30克糖,相当于7块方糖!

糖尿病患者最怕的不是糖本身,而是血糖剧烈波动带来的并发症。这种“喝一口升两行”的饮料,简直是血糖的“超级电梯”。

而且这些饮料中的糖,并不是我们炒菜用的那种白砂糖,而是葡萄糖、果糖、蔗糖的“混合轰炸”,升血糖速度堪称火箭发射。它们喝起来还不腻,有一种“越喝越渴”的魔力。

“我喝的是无糖的,应该没事吧?”

这个问题我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你以为“无糖”就安全?不一定。

市面上有些饮料虽然打着“无糖”旗号,但其实只是换了个马甲,用的是人工甜味剂,比如阿斯巴甜、安赛蜜、甜蜜素。这些甜味剂虽然不会直接升血糖,却可能扰乱你的肠道菌群和胰岛素反应

别小看肠道菌群,它们就像你身体里的“健康军团”。一旦被甜味剂搅乱了节奏,糖耐量也会跟着出问题。有研究指出,长期大量摄入人工甜味剂的人,胰岛素抵抗增加的风险也会升高。

所以别光看“无糖”两个字,还得看它背后的成分表。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夏天更容易中招?

夏天热,糖尿病人更容易出汗。出汗多了,体内的电解质、尤其是钠和钾流失得快,人就容易口渴、乏力、头晕。这时候如果刚好手边有瓶“冰镇运动饮料”,一口下去——哎呀,舒服了。

但你不知道的是,这种舒服只是短暂的,背后却是血糖飙升、脱水加重、电解质紊乱的三连击。

我见过一位50多岁的糖友,下午在工地上干活,口渴得厉害,一连喝了两瓶含糖运动饮料。晚上就因为高渗性昏迷被送进急诊,血糖测出来已经爆表,快接近40mmol/L,差一点命都没了。

糖尿病人最怕的不是“糖”,而是“糖 脱水 炎热”

糖尿病不是“甜”出来的病,而是胰岛素在身体里“罢工”了,或者说,身体对胰岛素反应变钝了。这种情况下,一旦进食高GI(升糖指数)的食物或饮料,血糖就像疯了一样往上冲。

夏天本身就容易脱水,血液更粘稠。再加上喝下大量含糖饮料,血糖一高,肾脏就开始拼命工作,把多余的糖排出去。结果就是——尿得多、更脱水、血糖更高,形成恶性循环。

这就像你家里电闸坏了,灯忽明忽暗,你还非要开空调、烤箱、吹风机,结果就是——跳闸、黑屏、宕机。

有些饮料,比糖还坏

除了运动饮料,糖尿病患者还得特别提防一些“伪健康”饮料。

比如“某某果味水”。听起来像是水果榨的,实际上只是加了点香精和色素,糖比果汁还多,维生素却少得可怜

再比如“茶饮料”,尤其是那种瓶装的乌龙茶、绿茶。你以为是茶,其实是“加了几勺糖的茶味水”。这些饮料对血糖的伤害,比你直接吃块蛋糕还隐蔽

还有人爱自制“蜂蜜水”来养生。一勺蜂蜜下去,含糖量轻松破表。别忘了,蜂蜜里70%以上是果糖和葡萄糖,糖尿病患者喝这个,无异于自掘坟墓。

那到底能喝啥?

不是说糖尿病人就只能喝白开水。其实好喝又安全的选择多得很。

自泡的淡茶——绿茶、苦荞茶、蒲公英茶,都是不错的选择。它们不含糖,还能帮助调节血糖、抗氧化

柠檬片泡水。柠檬本身糖分不高,泡水后还能增加口感,清新解渴。就是别放蜂蜜!

还有一种方法特别妙——加几片黄瓜或薄荷叶泡水,既有味道,又不升糖,夏天喝着特别清爽。

糖尿病也不全是吃出来的,别再怪你那碗饭了

很多人得了糖尿病第一反应是:“是不是我吃太多了?”其实不完全是。糖尿病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肥胖、慢性炎症、睡眠障碍、压力过大……

有些人天天喝奶茶也没事,有些人吃两口米饭血糖就飙升,这就是胰岛素敏感性的差别。

所以管理糖尿病,不是简单地“少吃点糖”就行了,而是要全面调整生活方式,比如保持规律作息、管理情绪、适度运动、避免暴饮暴食

冰镇饮料虽爽,血糖账本却写得清清楚楚

就像你信用卡刷得爽,月底账单也不会放你一马。夏天喝冰镇饮料确实爽口,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每一口都可能写进“血糖黑账本”里。

喝了含糖饮料后,血糖升高的速度和幅度,就像你房间里突然跳出一只老虎,你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在屋里乱窜。

哪怕再嘴馋,也得管住手。实在想喝点“有味道”的,试试前面说的柠檬水、淡茶、黄瓜水,又健康又解渴,关键还不惹血糖生气。

结语:糖尿病不是不能活得潇洒,但你得会打算盘

糖尿病是一场与身体的“长期谈判”。不是你输我赢,而是彼此妥协、互相配合。你对身体好一点,它自然也不会跟你作对。

不是所有饮料都叫“解渴”,有些只是血糖的“暗器”。特别是运动饮料、果味水、瓶装茶这种“伪健康饮料”,糖友们可要多个心眼儿。

天热可以喝水,但别喝“带糖的水”。那不是解渴,是上头。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4):315-409.

[2]刘晓红,王磊.人工甜味剂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物与营养,2024,30(6):88-92.

[3]王旭东,李春燕.夏季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及其管理[J].中华内科杂志,2023,62(10):8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