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 终身服药(糖尿病终身服药会影响寿命吗)

扬子晚报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必须终身服药?专家:“体重管理+早期干预”可实现“逆转”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糖尿病患者达2.33亿人,相当于每7人中就有1名患者。以往,糖尿病一直被认为是“不可逆”的慢性疾病,需要终身用药治疗。近年来,糖尿病“逆转”的治疗理念逐渐成为新目标。据悉,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糖尿病逆转中心”自6月成立以来,通过逆转缓解方案,已帮助20余名患者成功实现了糖尿病缓解,有望实现“逆转”。

230斤超重男子确诊糖尿病

戒烟酒控体重是“逆转”关键

7月15日下午,中国首届“国之名医”、糖尿病逆转领域的领军专家邹大进教授,在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糖尿病逆转中心坐诊。

邹大进教授

“医生,我一个月前体检,空腹血糖值超过了13mmol/L,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您看我的血糖还能降下来吗?”三十多岁的陈先生(化名)满脸愁容地走进诊室,邹大进教授查看了他的检查报告,发现陈先生的血糖、血脂、尿酸等多项指标都偏高。

“可能是遗传吧,我从小就胖,平时还爱喝高糖饮料,烟酒也一直没断过。”陈先生坦言,自己20岁时体重就200斤出头,但那时候体检血糖一直正常。可如今体重飙升到230斤,身体就出了问题。

“你现在胰岛素抵抗问题比较严重,我们当下要做的就是帮你回到健康的轨道,关键是要控制所有导致疾病的危险因素。”邹大进教授解释,抽烟、喝酒再加上肥胖,正是引发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随后,他为陈先生制定了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处方”。

邹大进教授指出,对于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早期管理格外重要。“我们现在强调体重管理和血糖管理的‘双正常化’,最终目标是帮助患者摆脱对降糖药物和胰岛素的依赖,同时避免出现药物越吃越多、病情却越来越严重的不良后果。”

他进一步补充,在刚确诊时就积极把血糖管理到正常范围,能让患者在未来二、三十年获益。相反,如果等到五六年后才将血糖控制正常,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因为此前长期的高血糖已经对血管和器官造成了累积性损害,而这些损害很难完全逆转。“尽早让新诊断的患者实现血糖正常化,正是我们推动糖尿病逆转的初衷。”

哪些糖尿病患者可实现“逆转”?

病程五年内、超重者更易成功

哪些糖尿病患者适合进行“逆转”?邹大进教授指出,胰岛功能尚可、超重或肥胖且病程在五年之内的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早期干预更容易实现糖尿病“逆转”。

与传统内分泌科治疗糖尿病的方式不同,“糖尿病逆转中心”会时刻监控患者在家的饮食、睡眠、运动等情况,力求“实现患者生活方式完全的、彻底的、革命性的改变”。传统糖尿病治疗仅采用药物处方,而糖尿病逆转则运用了营养、运动、心理、中医、药物、手术六张“处方”。

“大约三分之二的糖尿病发病都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一旦患者开始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有可能‘逆转’病情,摆脱糖尿病的困扰。”邹大进教授认为,这里面医生的作用占三分之一,更多要依靠患者自身的努力。

据介绍,通过为期三个月到半年的管理干预,约50%的患者能改善状况,不再完全依赖胰岛素;若再进行半年的强化管理,这一比例有望提升至80%,仅约20%的患者可能需要继续接受更深入或持续的治疗。

糖尿病逆转中心首例

一个月减重15斤,血糖回归理想

29岁的张先生(化名)是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糖尿病逆转中心”的首位患者。当天,他准时前来复诊,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经过一个多月的规范治疗,他的血糖控制已取得显著成效。如今空腹血糖稳定在 5.5mmol/L左右,餐后血糖维持在6-7mmol/L之间,体重也减轻了15斤。

张先生减重前后对比图

张先生因工作原因,饮食和生活作息不规律,还经常暴饮暴食。前两年体检时,他的空腹血糖就已达到7mmol/L多,但当时并未重视,只是购买降糖药偶尔服用,也没规律坚持。直到今年体检,其空腹血糖骤升至18.2mmol/L。

经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内分泌科及糖尿病中心主任唐伟介绍,张先生成为了“糖尿病逆转中心”的首位入组者。

住院期间,张先生接受了胰岛素泵治疗与药物干预双管齐下的方案。唐伟主任还特意组建了包含营养师、康复科主任在内的专属微信群,为他提供全天候、多维度的健康指导。营养师根据他的体质和生活习惯,量身定制了详尽的饮食计划——从食材选择到每日摄入量,再到需严格控制或避免的食物,都标注得十分清晰,让他在忙碌的工作中也能轻松遵循。

尽管血糖已趋于正常,但减重仍是接下来的核心目标。按照唐伟主任的治疗方案,他需要再减重40斤,以达到150斤的标准体重。“我计划在半年内完成这个目标。”张先生充满信心地说,“等体重降下来,就有机会减药甚至停药了。”

“逆转”成功不是终点

长期健康生活才是关键

“我从二十年前就投身于糖尿病‘逆转’治疗工作,很多患者已经彻底摆脱了对药物和胰岛素的依赖,至今都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邹大进教授强调,但“逆转”成功并不意味着进了“保险箱”,患者仍需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维持正常的健康状态。

过去,患者往往被动接受治疗,医生让吃什么降压药、打什么胰岛素,就照做,而现在通过“逆转”治疗,患者转变为主动追求健康的状态。“他们了解了自己应该吃什么、吃多少、如何运动,以及如何与糖尿病抗争,从而避免糖尿病损害健康。”

邹大进教授坦言,少数患者可能因胰岛功能损害严重或有特定家族史,逆转会很困难。对于无法完全逆转的患者,他认为关键在于规范用药,严格控制血压、血脂、血糖等所有心血管危险因素。这样即使不能完全逆转,也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维持较好的生活质量。

通讯员:穆婷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万惠娟

校对 石伟

糖友注意:长期服用达格列净,会给身体带来这6种影响,3好3坏

各位糖友们,说起降糖药,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像二甲双胍、阿卡波糖、格列美脲、胰岛素制剂等都是临床上比较常用的口服降糖药。

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达格列净,它属于SGLT2抑制剂,和传统降糖药的作用机制不太一样,主要是让肾脏多排出些多余的葡萄糖,从而把血糖降下来。它不光可以降糖,还能保护心脏、肾脏这些重要器官。

不过,任何药物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应,达格列净也不例外。长期吃这个药,身体会出现6种变化,有好有坏,你知道几个?

达格列净基本介绍

咱们的肾脏在过滤血液时,肾小管会把葡萄糖重新吸收回血液里,而达格列净能抑制这个吸收过程,让多余的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去,这样血糖自然就降了下来。

而且研究发现,它在降糖的同时,还对心脏、肾脏等靶器官有额外的保护作用,这也是它受关注的重要原因。

长期服用带来的3个好的变化

1.血糖达标

对于糖友来说,控制好血糖是头等大事。达格列净在这方面表现挺不错,多项研究都证实了它的降糖效果。

比如DECLARE-TIMI 58研究就显示,它能让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近2-3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指标)平均降低0.7%-1.0%,帮很多糖友把血糖稳稳地控制在目标范围内,减少了血糖波动带来的伤害。

(注:DECLARE-TIMI 58 研究是一项针对SGLT2抑制剂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心血管和肾脏结局的大型国际多中心研究。)

2.体重减轻

这对很多超重或肥胖的糖友来说可是个好消息,因为葡萄糖带着热量随尿液排出了,身体就少吸收了一部分热量。

有数据显示,服用达格列净的患者,体重平均能下降1-3公斤(服药6个月左右)。当然,这也得配合饮食和运动,效果才会好。

3.保护心血管

糖友们往往面临着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而达格列净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CANVAS研究结果表明,它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的发生风险,降幅达到14%。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糖友来说,这个保护作用就比较重要了。

长期服用带来的3个不好的变化

1.小便增多

这是因为药物让更多的葡萄糖从尿液排出,同时也会带走一部分水分,所以尿量就会增加,排尿次数也会比以前多。

这是药物的正常反应,大家不用太担心,但晚上睡觉前可以少喝点水,避免起夜影响睡眠。

2.尿路感染

葡萄糖是细菌的“养料”,尿液里葡萄糖多了,就容易滋生细菌,从而增加尿路感染的几率,尤其是女性糖友。

有研究显示,服用达格列净的患者中,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大概在4%-5%。

大家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多喝水、多排尿,能有效降低感染的风险。

如果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3.血压下降

这是因为尿量增加,身体里的血容量稍微减少,血压就可能会有轻度的下降,一般收缩压会下降3-5mmHg。

大多数人可能没什么感觉,但少数人可能会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

如果本身血压就偏低,或者正在服用降压药,就要多监测血压,及时和医生沟通,看看是否需要调整药物剂量。

最后还是要提醒各位糖友,服用达格列净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要自己随便换药、停药。

定期复查血糖(3-6个月/次)、肝肾功能、尿常规(监测是否有尿路感染)等指标,有任何不舒服及时和医生沟通。

只有这样,才能在控制好血糖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药物带来的不良影响,让咱们的身体更健康。

中国首创!超长效降糖药,保护心血管,改善心肾功能!两周吃一次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你以为糖尿病只是“血糖高”?其实它最致命的,是悄悄毁掉你的心和肾!我们总是盯着“血糖值”,却忽略了糖尿病背后的“真杀手”。心梗、脑梗、肾衰竭,才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结局。

更可怕的是,不少人血糖控制得不错,还是死于这些并发症。但现在,中国自主研发的“超长效降糖药”来了,不但控糖,还能保护你的心和肾,每两周吃一次,效果堪比“慢病防线的升级版”。

药不是越吃越多,而是越吃越少

不少糖尿病患者每天吃药、打针像打仗。长期多药使用,不仅副作用多,还容易“越控越焦虑”。新的国产超长效降糖药——替尔泊肽(商品名:华诺泰),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

它属于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家族的一员,但特别之处在于:一针可以管14天!这意味着,从“天天吃药”变成“两周一次”,药效持续稳定,波动小,更适合忙碌、记性差、生活节奏快的人群。

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指出,GLP-1受体激动剂已成为推荐用于超重、肥胖伴2型糖尿病人群的重要治疗策略。而替尔泊肽,更是中国原研、国际首创的双周制剂,在国际上都被高度关注。

控糖更狠,但副作用更轻

你可能担心:“药效这么长,不会副作用更大?”恰恰相反,GLP-1类药物不是强行降糖,而是“智能辅助”身体调节血糖。它能增强胰岛素分泌,还能抑制胰高糖素释放,不容易引起低血糖。

替尔泊肽的副作用主要是轻微的胃肠反应,如恶心、食欲下降,但大多数人适应后会自然缓解而与传统降糖药相比,它还有两个“隐藏技能”:

第一,显著减重。这不是“副作用”,而是治疗目标之一。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最大推手。替尔泊肽能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从根上“断糖”。

第二,心血管保护。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糖尿病患者的心梗、脑卒中发生率是普通人的2-4倍。

而GLP-1类药物已被多项研究证实具有心血管获益,替尔泊肽也在开展相关心血管结局临床研究,未来有望纳入一线治疗方案。

不止控糖,更是“心肾守门人”很多糖尿病人不是死于“糖”,而是死于“并发症”。肾衰、心衰、视网膜病变,才是糖尿病真正的“终极Boss”。

GLP-1类药物的另一大亮点是:它们不仅控糖,还能减缓糖尿病肾病进展。目前研究认为,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减轻肾小球高滤过、减少蛋白尿、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等机制,延缓肾功能下降速度。

这对已经肾功能异常或蛋白尿的糖尿病人来说,是“救命稻草”。而替尔泊肽的研发临床路径中,也将肾功能指标纳入主要观察终点,具有明确的肾保护潜力。

更值得一提的是,它的体重控制作用和血压轻度下降效果,也能间接减轻心肾负担,是一种“多靶点”慢病管理新策略。

为什么说这是“中国式创新”的突破?

糖尿病治疗市场长期被进口药主导。替尔泊肽是由中国药企和科研机构历时多年自主研发,是全球第一个双周制GLP-1药物。

2024年正式获批上市后,已纳入多省医保,价格大幅低于进口同类药物利拉鲁肽、司美格鲁肽,极大减轻了患者负担。这不仅是药物的突破,更是中国慢病管理“自主可控”的重要信号。

更重要的是,它的给药方式是预充式一次性注射笔,操作简单,患者自己在家就能打,完全不需要医院操作。这对很多不方便频繁就医、行动不便或农村地区的患者来说,是非常现实的利好。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但这是未来趋势

当然,不是每个糖尿病人都适合用替尔泊肽。它目前主要适用于BMI≥25的超重或肥胖型2型糖尿病人群,尤其是合并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肾病风险者

如果你体重偏轻、胃肠功能差、存在胰岛β细胞功能严重衰竭,医生可能会建议其他方案。但从趋势看,这是糖尿病治疗的重大方向:

从“降糖”走向“全身保护”,从“多药依赖”走向“少药精准”,从“医院管理”走向“家庭自控”。替尔泊肽代表的,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慢病管理新范式。

参考文献:

①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 315-409.
② 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