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糖尿病血管病变(什么糖尿病血友病等许多疾病都是可遗传的)
糖尿病为何易出现血管病变?做好4点对抗动脉硬化
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后,易患有心梗、脑中风、肾功能衰竭以及神经病变和性功能障碍等疾病。持续性高血糖会使得动脉内皮功能受到损伤,从而引起动脉硬化,发生动脉硬化后没有控制好血糖,可导致动脉管腔狭窄,进而诱发脑梗和冠心病,那为什么糖尿病病人易出现血管病变,该如何正确应对呢?
为什么糖尿病易出现血管病变?
1、脂质代谢发生紊乱
虽然糖尿病患者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会升高,但甘油三酯水平却升高,进而增加患上冠心病风险。
2、高血糖症
持续性高血糖可使得血红蛋白跟血糖结合,生成糖基血红蛋白,从而降低携带氧气能力,导致组织缺血和缺氧。高血糖也会通过醛糖还原酶生成山梨醇,进而刺激动脉平滑肌细胞,同时成纤维细胞也会增生,最终导致血管病变。
3、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
高胰岛素血症可促进动脉壁脂质合成以及摄取,胆固醇清除受到影响,使得动脉壁平滑肌细胞增殖,进而加剧动脉粥样硬化。
4、内皮细胞异常以及激素调节失常
内皮功能发生紊乱以及血小板功能失常,还有胰岛素、儿茶酚胺以及生长激素等激素异常也会导致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如何预防动脉硬化?
1、控制总热量和胆固醇以及脂肪摄入
碳水化合物能为身体提供热量,但一定要控制总热量摄入,也就是控制每天的主食量,每顿饭感觉到7~8分饱即可。可选择低热量且高维生素以及高膳食纤维的粗粮、杂粮和绿叶蔬菜,如全麦面粉豆类和芹菜等。同时也要限制胆固醇摄入,这样才能降低总胆固醇以及坏胆固醇,有效防止动脉硬化,少吃动物内脏、蟹黄和蛋黄等。另外要限制脂肪摄入,每天摄入量不能超过20~25克,掌握科学的烹调方法,以蒸煮炖和凉拌来烹调食物,少吃煎炸食物和人造奶油。
2、戒烟
吸烟可升高血液中一氧化碳含量,降低携带氧气能力。动脉硬化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心脏动脉受到阻碍,若想要病情缓解,必须有足够氧气供应,吸烟势必会导致病情加重。另外吸烟也可抑制脂蛋白酯酶活性,升高甘油三酯,降低好胆固醇含量,进而破坏内皮细胞功能,导致动脉痉挛。因此必须戒烟,而且要远离二手烟环境。
3、增加纤维摄入
水溶性食物纤维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可以从大麦糙米、燕麦以及豆类中获取,不过纤维可吸收食物中矿物质,需合理补充。另外适当吃洋葱能对抗高脂血症以及动脉硬化。
4、多参加体育锻炼
腹型肥胖的人内脏脂肪多,易出现代谢综合症以及胰岛素抵抗,因此需多参加体育锻炼来消耗体内多余脂肪,维持正常体重。根据身体情况以及心脏功能状态来选择缓和的运动,如骑行、打太极拳或慢跑等,
温馨提示
糖尿病病人要保持规律作息和积极乐观情绪,不能让身体过度劳累,定期去医院做血管检查,积极控制胆固醇。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大血管病变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发展历程
2020年11月25-27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CDS)在苏州市召开,202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重磅发布,指南中明确指出:根据最新的流调数据,依WHO诊断标准,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上升至11.2%。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变化
从指南中我们可以看到:糖尿病患病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患病人数不断增多。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大血管病变,一类是微血管病变。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糖尿病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包括是心脏,颅脑,颈部的以及下肢多处的大血管,发生了动脉粥样硬化,并且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速度较快,出现血管严重的狭窄,甚至出现了闭塞。
由于超生理剂量胰岛素可刺激动脉壁中层平滑肌增生,加强胆固醇、胆固醇酯即脂肪合成而沉积于动脉管壁,还抑制脂肪分解和胆固醇酯分解,形成高脂血症,促进动脉硬化形成。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根本原因就是血液中的血糖过多,使得血液粘稠,从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引发堵塞。
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可以使患者出现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等多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从而引起患者心肌梗死和脑梗塞,出现下肢动脉闭塞引发糖尿病足。”
研究表明有75%的糖尿病患者有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糖尿病死亡的患者中,有80%也都有相关部位的动脉硬化;糖尿病住院治疗的患者,相关的动脉硬化达到70%。
总而言之,大血管并发症主要是糖尿病长时间控制不好,出现了血管的硬化甚至狭窄,比如糖尿病下肢外周的血管病变,还有合并心梗、脑梗、糖尿病足,都和大血管是相关的。
所以糖友们要控制好血糖、血脂,还有血压,解除三高,做好预防。
注:部分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中医优势病种)的中西药治疗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概念
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包括糖尿病眼底病、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血管病,是中医的优势病种。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亦属于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
治疗原则
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叫正、疽、白、干,多半的病人都会表现出冷、酸、胀、麻的,皮肤肢体的异样感觉,比方感觉到像蚂蚁一样的爬,像火烧火燎的疼痛或者是凉,甚至到了严重的阶段,肢体的感觉就会异常,会很难得感觉一些细小的刺激或对温度的变化,甚至感到皮肤出现溃破、溃烂等情况。一般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相互支配、相互影响,常同时并发,故应综合治疗,其具体治疗如下:
1.首先控制血糖,有助于减少或延缓并发症;2、外周血管循环差,需扩血管、抗凝(改善循环);3、发生动脉硬化时,应使用降脂药;4、神经支配血管较差时,需应用营养神经药物。5、要适当地控制感染。
药物治疗
西药:临床上常见的口服扩血管药物:
(1)酚妥拉明,它能够直接扩张小动脉和毛细血管,主要用于肢端动脉痉挛性疾病,血栓性脉管炎等。
(2)苯丙酚氨,它对骨骼肌的血管扩张作用较好,皮肤血管的扩张作用最强,因此在治疗末梢动脉硬化、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等具有很好的疗效。
(3)前列腺素类药物,临床上最常用的就是前列腺素类药物,代表药物是西洛他唑、贝前列素钠等,有强烈的扩血管作用,是临床和医疗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外周动脉、静脉疾病的口服扩血管药物。在扩张血管药物作用之外,同时也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因此这类药物的应用比较广泛。
中成药:临床上常见的口服活血化瘀药物
(1)木丹颗粒:主要是具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床上着是四肢末梢以及屈干部麻木、疼痛、感觉异常。
(2)血府逐瘀胶囊:主要用于治疗,由于身体淤血内阻,气滞等因素导致的胸闷、头痛、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冠心病、心绞痛血管疾病以及外伤等因素导致的头部疼痛等症状。另外,对于身体出现的气滞血瘀,心肌供血不良以及皮下血液循环不良,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3)筋骨痛消丸:用于血瘀寒凝、膝关节骨质增生引起的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
另外,三七片、丹参片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