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什么保健品对糖尿病(什么保健品对糖尿病患者有辅助作用)

5分钟健康课 0
文章目录:

医生:糖尿病最怕的7种“天然胰岛素”!厨房就有,现在吃正当时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你可能不知道,你餐桌上那些习以为常的食材,竟然藏着控制血糖的大秘密。

真正让糖尿病“发抖”的,并不是药,而是这7种天然食物。它们不是保健品,不靠广告,也不贵,几乎家家厨房都有!

有人吃了5年降糖药,血糖还是不稳;有人坚持每天吃这几样,血糖竟然越吃越稳。这不是神话,而是我们常忽略的饮食智慧。

这些食物被称为“天然胰岛素”,不是因为它们真的是药,而是它们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胰岛素工作、调节血糖波动,甚至被临床研究证实有助于糖尿病管理。

那到底是哪7种食物?它们真的有用吗?怎么吃才安全?背后有没有科学依据?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健康谜团。

糖尿病,如今已成现代人难以回避的“生活病”,尤其是中老年人群中患病率高达11%以上

很多人一听糖尿病,就以为是甜食吃多了;糖尿病的根本问题是胰岛素作用不足或抵抗,导致葡萄糖无法被细胞有效利用,最终堆积在血液中形成高血糖

吃药、打针固然重要,但饮食管理才是血糖稳定的“根”。尤其是那些具有降糖活性的天然食物,不仅安全,还能长期调养身体。

苦瓜被誉为“植物胰岛素”。它所含的苦瓜素、苦瓜甙等活性成分,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拟胰岛素的功能,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

中医认为苦瓜性寒,清热解毒,现代研究更发现它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对2型糖尿病患者有辅助作用。

但别以为多吃就好,苦瓜寒凉,脾胃虚寒的人要少量食用,建议饭后吃,避免空腹。

第二是洋葱。这不是普通调味品,它含有二烯丙基二硫等成分,能促进胰岛素释放、改善血糖代谢

有研究显示,洋葱中的硫化物可以增强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尤其适合胰岛素抵抗型糖尿病人群

生吃效果好,但气味重,建议与凉拌菜搭配,或轻微加热,保持活性成分。

南瓜,看似甜,其实是血糖的“好朋友”。它富含果胶和多糖类物质,有助于延缓糖类吸收速度,减缓血糖升高

南瓜中的南瓜多糖在体内还能起到调节胰岛功能的作用,尤其适合血糖波动大的糖尿病人。

南瓜偏甜,建议搭配粗粮或豆类食用,缓解升糖速度

第四个食物是黄豆,或者其他豆类。豆类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能减缓碳水化合物分解速度,控制餐后血糖上升

不仅如此,豆类中的异黄酮还可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对女性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其有益。

每天一小碗煮黄豆或豆浆,能为你提供稳定能量,远比精米白面更值得信赖。

第五个不得不提的就是紫薯或山药。它们是低升糖指数食物,不同于普通淀粉,它们在体内分解慢、释放能量均匀。

尤其是山药,富含黏蛋白,能保护胰岛细胞,延缓葡萄糖吸收,是糖尿病饮食中不可多得的主食替代选项。

但要注意,山药一定要蒸煮熟透,避免生食或油炸

第六种是我们经常忽略的苦荞麦。它富含芦丁膳食纤维,并且升糖指数极低,是非常适合糖尿病人用作主食的谷物。

长期吃苦荞面、苦荞粥,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调节血脂、稳定血糖,尤其对有并发症风险的人群意义重大。

最后一种,是醋泡花生。你没看错,花生虽富含脂肪,但在用食醋浸泡后,能显著降低其油腻属性

同时,花生中的单不饱和脂肪酸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葡萄糖代谢效率

研究发现,每天吃5-10粒醋泡花生,有助于餐后血糖稳定,但需控制量,避免摄入过多脂肪。

看到这儿,也许你会问:这些天然降糖食物真的靠谱吗?会不会只是民间说法?

这些食物的降糖潜力,已经被多个临床研究证实

它们不能替代药物治疗,但可以作为饮食辅助的一部分,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血糖。

有个老糖友告诉我:“不是每天吃什么神药,而是每天吃对了,血糖就不乱跳。”

糖尿病不是一天形成的,血糖控制也不是一朝见效。靠吃药压血糖,不如靠饮食养血糖

真正的智慧,是从日常饮食中找到“天然帮手”,让身体自己恢复平衡。

而这些“天然胰岛素”,关键就在于:安全、好吃、不贵、易得,只要你愿意,就能从今天开始调整。

不过也要提醒大家,任何食物都不是“万能钥匙”,它们只是调养的一部分。

合理运动、规律作息、监测血糖、按医嘱用药,才是糖尿病管理的“四大基石”。

如果你已经确诊糖尿病,或者是糖尿病高危人群,不妨从这7种食物中挑选适合自己的,逐步加入日常饮食。

很多人觉得,控制血糖就意味着远离“好吃的”。会吃的人,从来不需要牺牲口福

糖尿病并不可怕,怕的是盲目吃药、不懂饮食;掌握了方法,糖尿病也能“稳稳地活得久”

生活中真正的“胰岛素”,也许就藏在你每天打开冰箱的一瞬间。

糖尿病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吃对;不是不能享受生活,而是要学会管理生活。

一个人的血糖控制,不在医院,而在厨房餐桌上。

7种“天然胰岛素”不是神药,但它们是你血糖最忠实的守门员。

从今天起,学会吃饭,也是在学会爱自己。

参考文献:

张勇,李华.苦瓜多肽对糖尿病大鼠降糖作用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0,26(2):112-116.

陈玉梅,刘丽.洋葱中活性成分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9,29(12):98-102.

王静,赵春阳.南瓜多糖调节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的实验研究[J].中华糖尿病杂志,2021,13(3):157-161.

糖尿病人记好1个中成药,清热润燥、益气养阴,中西医都认可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便于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成分。喜欢的话点赞、收藏、加关注,每日为您分享健康小知识!评论区期待留下您的观点,共同讨论健康之道!

那年,广西柳州的夏天热得让人发狂。一个六十出头的老中医,每天挎着药箱走街串巷,嘴里不紧不慢地念着:“糖尿病火气大,得清热;身子虚了,就得补气养阴!”很多人听了直摇头,觉得这话“玄乎”,可谁知那年他救过一个几近昏迷的糖尿病人,靠的就是一味中成药——玉泉丸

你没听错,不是啥高科技的进口药,也不是新上市的西药组合,而是一个古法传承、被现代医学“盖章认证”的中成药。如今在北京协和医院、上海中山医院,甚至国外的糖尿病研究中心,都开始关注这颗“老药新用”的中医良方。

小时候以为是“上火”,长大才知道是“糖尿病”

小时候,谁家大人不说这句话:“你嘴巴干,是不是又上火了?”但到了四五十岁,这“上火”的症状就变得复杂了:口干舌燥、尿多、身乏力——一查血糖,吓一跳,原来是糖尿病

在中医眼里,糖尿病被归为“消渴”范畴,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其中提到:“消者,饮一斗小便一斗也。”这个“消”,指的是体液大量流失,而“渴”是因为体内阴液不足、火热内生。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所致,导致血糖升高。而在中医看来,这种“高糖”状态,其实是气阴两虚、燥热伤津的结果。换句话说,身子亏了,火气又大,才会引起这一系列“消渴”的表现。

为啥老医生总念叨“清热润燥”?不是玄学,是经验沉淀

老百姓常说:“糖尿病人怕热。”这话没错。很多糖尿病患者动不动就口干舌燥、喉咙发炎、皮肤痒得要命,夜里起来喝水好几次,甚至尿频到影响睡觉。

这在中医里有个说法叫:“内热未清,津液受损。”什么意思?就是体内的“火”还没灭,水分又被蒸干了,自然就燥得不行

所以“清热润燥”不是噱头,而是糖尿病调理的根子所在。而玉泉丸,正是为这种“气阴两虚、内热未清”的体质量身打造的。

玉泉丸是啥来头?别小看这颗“黑丸子”

别看它外形不起眼,一颗颗黑不溜秋的,但玉泉丸的配方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清代《医宗金鉴》。它集中了麦冬、天花粉、玄参、地黄、五味子、黄芪、人参等十几味药,这可不是胡乱拼凑。

麦冬润肺,地黄养肾,黄芪补气,五味子敛津。这些药材组合起来,不光是“补”,更有“滋、润、清、收”四重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也发现,玉泉丸能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说白了,不只是“补个虚”,还真能让血糖稳下来。

西医怎么看它?我们也想知道答案

有些人一听中药就皱眉:“西医才科学,中药都靠玄学。”但你可能不知道,玉泉丸已经被列入多个三甲医院的糖尿病辅助治疗方案中,尤其是针对2型糖尿病早中期患者。

2019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指南明确指出:“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可选用玉泉丸等中成药进行辨证调理。”

更有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的一项课题研究发现,连续服用玉泉丸三个月,患者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了近20%,尤其是口干、乏力、视物模糊等症状缓解明显。

我小时候也不懂这个理儿:补气和降糖有啥关系?

小时候听大人说“补气就是补元气”,可糖尿病不是血糖高吗?降糖和补气有啥关系?其实关系大了。

中医讲:“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糖调控能力下降。黄芪、人参这些补气药,能增强机体代谢功能,提高胰岛素利用率

你可以把人体想成一个大锅炉,气是柴火,糖是锅里的水,柴火不旺,水就不循环,越烧越多。所以补气不是加重糖,而是让糖“流得起来”,消得下去

很多人搞错了:不是所有糖尿病人都适合玉泉丸

虽说玉泉丸好评如潮,但也得看体质。它适合“气阴两虚”的糖尿病人,也就是那种口干多饮、易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的人

但如果你是那种湿气重、痰多腹胀、舌苔厚腻、尿糖多泡沫的类型,吃玉泉丸反而可能加重症状。这种偏“痰湿阻滞型”的糖尿病,得用清利湿热、化痰通络的方子,比如葛根芩连汤加减。

所以中医讲“辨证论治”,不是每个人都一把抓。吃错了药,不但没效果,还可能“火上浇油”。

别再把中药当保健品了,它也讲“剂量、周期、配伍”

很多人吃中成药就跟吃糖豆一样,今天吃一粒,明天忘三天,后天又补回来。这种“看心情吃法”,对玉泉丸这样的中药来说,简直是暴殄天物。

中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更讲究时间、剂量、搭配玉泉丸要“饭后温水送服”,一般建议连续服用8到12周一个疗程,才能看到明显效果。

更不能和某些西药如二甲双胍、阿卡波糖同时空腹服用,容易引起胃肠不适。这不是保健品,而是药,得有章法地用

糖尿病调理,不止是“降糖”这么简单

很多人以为控制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就完事了。但在中医看来,糖尿病是个“虚实夹杂、寒热交错”的复杂状态,调理的目标是“扶正祛邪”,让身体恢复自我调节能力

玉泉丸的好处在于,它不只是控糖,更能改善睡眠、缓解疲乏、预防并发症。这才是“治未病”的中医智慧。

现代医学也逐渐开始接纳这种“整体调理”的思路,不再一味追求数字,而是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状态

总结几句不唠叨,但很顶用

糖尿病不是一天得的,也不是靠一瓶药就能搞定的。玉泉丸作为一款“老方新用”的中成药,的确在“气阴两虚型”糖尿病调理中表现亮眼。但关键还是得辨证、得坚持、得讲究方法。别把中医当神话,也别把西医当万能,两者结合,才能把这慢性病管得服服帖帖。

温馨提示:玉泉丸适用于特定体质的糖尿病患者,并非万能药。使用前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辨证施治,切勿自行购买服用。如有严重症状,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钟雪梅,陈敏,凌雅韵,等.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肌少症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25,36(06):732-736.
[2]王晓东,李建军.玉泉丸治疗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型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23,30(12):45-48.
[3]陈立新,黄小勇.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4,32(3):189-193.

海豹油是 “万能保健品” ?能治糖尿病,还抗炎抗衰?

近期,社交平台掀起 “海豹油热潮”,不同社交平台上都有博主推荐海豹油,宣称其能降血脂、控血糖、抗炎抗衰、减肥增强免疫力,甚至效果 “秒杀鱼油”。商家大打 “极地稀缺” 牌,强调海豹油含独特的 “超级 Omega-3”——DPA,声称这是因纽特人低心脏病率的 “长寿密码”,将其包装成包治百病的 “高端万能保健品”。但,海豹油真的这么有效吗?

海豹油能治糖尿病?

据研究,海豹油中富含 Ω-3 的不饱和脂肪酸,而这种脂肪酸对防治糖尿病并发症起到了重要作用。与不饱和脂肪酸关系比较密切的 II 型糖尿病,在减少饱和脂肪酸的堆积、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后,也能对病情发展有根本性的帮助。它能有效地促进四肢的血液循环,缓解糖尿病带来的疼痛和炎症,而 Ω-3 可以降低葡萄糖耐受性的侵害,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海豹油因富含 Ω-3 系列的脂肪酸,对糖尿病确实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但是,这并不能根治糖尿病,不能完全将工作不正常的胰岛调节成正常工作的胰岛,而且富含Ω-3系列的油不只海豹油一种。其实Ω-3系列的脂肪酸主要包含三种: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第一种来源于植物,比如亚麻籽和奇异籽;第二和第三种来源于鱼类;除了海豹还有深海鱼类和海藻。

可见,海豹油只是因为其含有的其中一种物质对糖尿病的治疗有促进作用,并不能完全治疗。而且,如果一味靠吃海豹油来治疗糖尿病,不仅会对病情的治疗有妨碍作用,还会由于油脂的过量摄入导致肥胖,因为油毕竟还是脂肪。另外,为了得到海豹油大肆杀害海豹,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得不偿失。糖尿病是慢性病,有效控制血糖变化可延缓病情发展。

海豹油能调节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病?

DHA、EPA作为多不饱和脂肪酸,能调节脂类代谢、保护心血管,DHA还对视网膜和大脑神经细胞发育至关重要,有 “脑黄金” 之称。这些结论已被诸多研究证实。

海豹油中除了有 DHA、EPA,还有DPA。DPA被证实具有调节血脂、抑制血小板凝集等作用,已应用于临床。国内外研究者对海豹油的脂肪酸组份分析显示,尽管各研究数据因海豹品种、加工方式等因素存在差异,但总体来看,海豹油中DHA、EPA含量低于鱼油,DPA含量高于鱼油。尽管不少产品推广词指出,DPA在调节免疫系统、修复血管方面效能远超EPA和DHA,但这并不意味着海豹油在调节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效果一定比鱼油更好。

首先,海豹油中DPA的占比并不算很高。其次,虽有研究证实海豹油在动物实验中表现出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等效果,也有针对人群的对比实验发现海豹油减少血栓风险的效果优于鱼油,但研究样本仅10人,证据强度弱。同时,也有研究对比海豹油和鱼油降低血压、血脂的效果,未发现明显差异,且该研究样本仅16人,证据强度不足。

2025年,一项高质量研究系统分析了242项以人群为对象开展的随机对照试验,分析海豹油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最终纳入9项研究和626名患者,得出结论:目前尚无足够确切的证据表明补充海豹油对心血管脂质生物标志物(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有显著影响。由此来看,海豹油在调节血脂代谢、保护心血管等方面的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海豹油能抗炎抗衰、减肥增强免疫力?

抗炎抗衰:DPA在一些动物实验中的确表现出抗炎潜力,但人体抗衰是复杂系统工程,且所有Omega-3(包括鱼油)均有类似作用,海豹油并无 “独家优势”;

增强免疫力:目前仅停留在 “通过抗炎间接改善免疫” 的理论层面,未有研究直接证实海豹油能提升免疫力;

减肥:海豹油本质是脂肪,过量摄入必致热量超标。海豹油虽能调节血脂代谢,但血脂改善≠体重下降,减肥依赖热量缺口,而非某类油脂。

重金属污染风险远超想象

海豹作为海洋哺乳动物,处于食物链更高层,其脂肪层极易富集海水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表明,海豹体内的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等有毒物质含量,较普通鱼类高数倍至数十倍不等。这些污染物不仅具有神经毒性和致癌性,还可能干扰人体内分泌系统,长期摄入对健康的潜在威胁不容忽视。

相比之下,市售海豹油价格通常比鱼油、藻油高出2~5倍左右,性价比不高,且鱼类及藻类的污染物富集程度更低,安全性更有保障。想补充多不饱和脂肪酸,没必要盲目追捧海豹油,选择有保健食品认证 “蓝帽子” 标识的鱼油、藻油产品,或者通过亚麻籽油、茶籽油补充也可以。

原标题:《海豹油是 “万能保健品” ?能治糖尿病,还抗炎抗衰?》

阅读原文

来源:绿色青浦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