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健康网

糖尿病瘫痪(糖尿病瘫痪了能治好吗)

糖尿病之友 0
文章目录:

糖尿病患者不注意这一点,可能会导致瘫痪,这个常识你得知道

张大爷是糖尿病患者,早上突然神志不清,并且左侧肢体瘫痪。

送入急诊后,急查CT,报告:轻度脑萎缩,余无异常。护士给张大爷测血糖,血糖只有1.6mmol/L。原来张大爷昨晚测的血糖有点高,于是自行加量胰岛素,导致低血糖。

医生开了医嘱静脉推注高渗糖和葡萄糖液维持静点,1小时后,张大爷神志转清,偏瘫症状消失。

当前,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可伴发多种并发症,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较常见的急性并发症,是影响血糖控制的最主要因素,同时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因此糖友一定要警惕低血糖现象,切莫掉以轻心。

低血糖诊断标准:

1) 有低血糖症状,如心慌、手抖、出冷汗、饥饿感等等,进食或输入糖后,症状缓解。

2) 发作时血糖≤3. 9 mmol/L。

低血糖的危害有哪些?

1. 心血管系统

表现心率加快,脉压增加,静息期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2 .神经系统

低血糖可能导致嗜睡、昏迷甚至瘫痪,血压下降。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会使脑细胞产生不可逆的器质性损害,严重者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3 .眼睛、肾脏

出现视网膜剥离,眼底出血。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加重肾损伤害。

4 .其他

一过性低血糖引发血糖波动,增加治疗难度,也对动摇患者的治疗信心。

什么情况容易导致低血糖

1。 饮食不规律

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血糖,会特意控制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比例;过度节食;两餐间隔时间过长;用药后没有及时进食;或者过早吃晚餐导致凌晨低血糖。

预防措施:

  • 要按时进餐,每餐食量相对固定。
  • 若由于某些原因不能进食,延迟进食或进食过少要相应地减少药量或者暂停注射胰岛素。

2.药物过量

胰岛素是导致低血糖发生的首要药物,注射的胰岛素剂量过大,不遵循医嘱,自行增加胰岛素用量,都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口服降糖药物中磺脲类是导致低血糖的常见原因,主要因为部分患者对药物的成分不熟悉,自行随意增加降糖药剂量。

预防措施:

  • 糖尿病患者应熟知各类药物的种类、剂量及作用高峰时间等。
  • 治疗过程中要遵医嘱,不可随意增减药物剂量。

3. 运动量过大

运动可以增加血糖消耗、胰岛素的敏感性及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控制血糖和体质量。但过度运动或不注意运动的方法也可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预防措施:

  • 糖尿病患者可选择快走、慢跑等有氧运动,以运动后不感觉劳累为宜,有效运动的脉搏范围为: 脉搏 ( min) =170-年龄 (岁) 。
  • 不宜空腹进行,可在餐后 1 小时进行,此时血糖相对较高,不易发生低血糖。
  • 一旦在运动中出现低血糖反应前兆,立即停止运动并适量进甜食。

4. 酗酒

糖尿病患者过量饮酒及空腹饮酒可诱发低血糖。

由大量饮酒引起的低血糖现象有两种情况: 一种为餐后酒精性低血糖症,发生于饮酒后3-4 小时,由于乙醇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多,过多的胰岛素造成血糖下降;

另一种为空腹大量饮酒,发生在饮酒后 8~12小时, 主要为乙醇阻碍能量代谢,抑制肝糖原异生,储存的肝糖原耗竭之后出现低血糖。

预防措施

  • 饮酒应适量,避免空腹或饥饿时饮酒过多过快。
  • 在喝酒前,最好吃一些比较油腻的东西,以保护胃黏膜,也可以适量食用一些碳水化合物。
  • 喝酒后出现低血糖,应当立即让患者卧床休息,并迅速补充葡萄糖。

5. 空腹做检查

有些糖尿病患者因为需要空腹检查而进食延迟导致低血糖。

某些检查项目如腹部彩超检查需禁食10小时,或者检查期间因排队等候等多种原因很容易出现低血糖。

预防措施

  • 与医生护士协商,适当调整做检查的顺序。
  • 随身携带糖果、饼干等食物,一旦发生低血糖症状可以视情况进食。
  • 如有特殊检查,如结肠镜,检查前1天需做肠道准备进半流食,降糖药物可以适当减量,避免当天低血糖。

发生低血糖了怎么办?

1 .如果患者只是轻度低血糖状态,能自主思考以及活动,应立即给予含糖食物,如一杯糖水、几块巧克力饼干或者几颗糖果。主食糖转化很慢,不推荐进食主食。

2 .卧床及就地休息。

3 .如果出现中重度低血糖症状的话,比如举止异常、昏迷等症状,立即拨打120送医。如果要给予食物,要注意防止误吸。

另外要注意,低血糖症状非常具有迷惑性,比如心慌、出冷汗会被误以为是心绞痛;情绪异常、行为怪异会被以为是精神疾病;昏迷、偏瘫则被误会是脑中风等等。

所以糖友一定要注意规律进食、用药,定期监测血糖,定期随访调整血糖治疗方案。

作者:楚门

什么是糖尿病胃轻瘫?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有很多,其中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自主神经病变,可表现为内脏器官的异常,比如指挥胃肠道的神经出问题了,就表现为糖尿病胃轻瘫。正常人在进食后都可以正向蠕动往下,但是胃轻瘫的患者是逆蠕动,常感到上腹饱胀、恶心、呕吐。据统计,约30%的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胃轻瘫,且患病人数还在继续增加。

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长期高血糖的慢性损害、胃肠神经病变是主要因素。这类糖友早期常表现为早饱、餐后腹胀,也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严重时会出现胃肠道吸收障碍,甚至完全不能进食。这种情况会造成电解质紊乱,进而诱发营养不良。而且,食物和药物在胃内的时间明显延长会影响其吸收。药物吸收延缓会造成药效下降,食物吸收延缓会使餐后血糖与注射胰岛素作用时间不匹配,增加低血糖风险。糖友出现上述症状后,排除器质性病变、机械性梗阻外,应考虑胃轻瘫的可能,通过胃排空试验进一步确诊。

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应主要从控制消化道症状、营养神经和稳定血糖等方面来进行。早饱、恶心等消化道症状的治疗主要用胃肠动力药。糖尿病胃轻瘫发生与血糖控制不佳密切相关,因此合理应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达标是关键。有研究发现,消化道症状明显的胃轻瘫患者使用胰岛素疗效优于其他降糖药。

饮食方面,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尽量少食多餐,忌烟酒。平时,糖友可适当将饮食中纤维素类食物比例降低,杜绝油炸等高脂肪烹饪方式,以加速胃排空。 (来源: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严重可致瘫痪?有出现下列症状的“糖友”可要注意了

王大爷患糖尿病已经十余年了,血糖一直控制欠佳。近一个月以来,他总感觉手脚疼痛、麻木,严重影响了睡眠及日常生活。在诊室里,他挠着头,显得十分苦恼,“这毛病一上来啊,有时候感觉像蚂蚁在手脚上爬,有时候感觉像穿着厚厚的袜子,有时候还觉着挺疼的,晚上睡觉疼得睡不好,这一天天太难熬了,医生,帮帮我吧!”

我听了王大爷的苦恼,忍不住皱起了眉头,经过仔细检查后,果然,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惹的祸。此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常因起病隐匿被糖友忽视,是糖友致残的重要原因。今天,我觉得自己有必要当一回科普小能手,帮助糖友们正确认识这一慢性并发症。

一、什么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血糖控制水平关系密切相关,具体指糖友长期高血糖导致微血管损伤,继而引起神经细胞缺血缺氧,代谢异常和氧化应激,周围神经损伤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严重可致肢体瘫痪。

二、糖尿病神经病变会有哪些征兆?

糖尿病神经病变早期症状比较明显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四肢有针刺、灼烧、蚂蚁爬的感觉,轻微刺激比如盖被子穿衣服也感觉疼痛,夜间较为严重

2.肢体麻木,感觉缺失,对冷热感觉不敏感

3.步态不稳,容易跌倒,感觉“脚下没跟” “像踩在棉花上”

4.头面躯干部大汗,四肢汗少

5.排尿感觉有障碍,大便失常,腹泻和便秘交替

6.突然站立时发现有头晕眼花的症状

7.听力视力下降,发生复视斜视等情况

以上这些症状都是糖尿病神经病变早期容易出现的症状,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类似情况,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避免出现糖尿病足等病情恶化情况。

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用药

前面说过,这种并发症起病隐匿,这就需要我们火眼金睛识症状了,常见的症状如手脚发麻、瘙痒或蚁爬感;感觉减退的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有些“糖友”以疼痛为首发表现,折磨得他们晚上夜不能寐,痛不欲生。

那么如何解决这一苦恼呢,目前有一款新药——HSK16149胶囊正在开展临床研究,符合下列条件即可免费用药。如感兴趣可点击左下方“了解更多”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