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不好控制(糖尿病控制不好会有什么症状)
- 1、医生坦言:糖尿病患者做到这6点自律,血糖想不受控制也难
- 2、糖尿病如何控制血糖?医生给出5个小建议,让你的血糖稳稳的
- 3、八旬老太突然手舞动停不下来,一查竟是高血糖惹的祸!糖尿病患者应如何控制血糖?
医生坦言:糖尿病患者做到这6点自律,血糖想不受控制也难
张阿姨还记得5年前,血糖仪屏幕上“13.8mmol/L”的数字像针一样扎眼。
前一天她贪嘴吃了两块糯米糍粑,以为“偶尔一次没关系”,却没想到血糖会飙到这么高。
内分泌科医生拿着化验单叹气:“您看,这就是饮食不自律的结果,血糖就像脱缰的野马,不控制好会引发心脏病、肾病等一堆并发症。”
从那天起,张阿姨开始学习控糖自律法,如今她的空腹血糖稳定在5.6mmol/L左右。
医生说:“张阿姨,您这自律劲儿,血糖想不听话也难!”
饮食要注意对于“糖友”来说,一顿饭没控制好,血糖就会像坐过山车一样。
但其实饮食自律不是“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而是“会吃才是本事”。比如饿的时候先测血糖,要是空腹血糖超过了7.0mmol/L,那就别着急吃东西,可以先喝一杯温水垫垫,等到1小时后再测。
如果血糖正常的话,也只吃七分饱。吃的时候可以用手掌比划着,蛋白质跟掌心差不多,主食别超过拳头大小,蔬菜可以吃两拳头。这样吃下来,既能保证营养,又不会影响血糖稳态。
主食3不吃1.黏腻主食
像年糕、糍粑这类糯米做的食物,里面的成分80%是支链淀粉,其消化速度接近直接饮用葡萄糖溶液,易导致血糖快速升高。有糖友试过吃100g糍粑,2小时后血糖就飙到了13.2mmol/L,后来吃饭换成了蒸玉米、煮红薯,血糖就稳定多了。
2.油炸主食
油饼、手抓饼这些“油糖组合”就是油脂裹着淀粉,看着香但吃下去血糖会先猛涨后猛跌,还会让血脂跟着升高。临床上不少“糖友”就是没管住嘴,结果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正常值应<3.4mmol/L,超标15%即>3.9mmol/L)高出正常值15%。
3.“无糖”糕点
有些糕点尽管标着“无糖”,但也是精白米面加黄油制作而成的,升糖指数能达到72(纯葡萄糖是100)。但将这些若是换成燕麦(GI=55)、糙米(GI=56)、芸豆这些全谷杂粮就不一样了,有“糖友”把60%的主食换成杂粮,3个月规范饮食后,糖化血红蛋白从7.8%降到了6.5%。
营养均衡“绿叶蔬菜 优质蛋白”这对黄金组合是“糖友”餐桌上常见的“控糖搭档”,是每餐都得有的。
像菠菜、芹菜这种绿色蔬菜,里面的膳食纤维就像是专门给血糖安装的“刹车装置”,它可以裹住糖分不让它太快被吸收。有“糖友”试过吃200g清炒菠菜,餐后血糖峰值能低2.3mmol/L,建议“糖友们”每天至少吃500g。
如果说膳食纤维是“刹车”,那么蛋白质就是血糖的“稳定器”。每天1个鸡蛋、300ml无糖酸奶、50g豆腐再加1两瘦肉,这些摄入的蛋白质能让胰岛素慢慢地释放,避免血糖忽高忽低。
科学加餐如果“糖友”在两餐之间饿了,千万别硬扛,低血糖可比高血糖还要可怕。
低血糖可能引发心慌、手抖,严重时甚至昏迷,建议在上午10点、下午3点左右加餐,选择7颗扁桃仁 1个小苹果(总热量≤150千卡),像牛油果、草莓这些低升糖组合(GI<55)既能防止血糖骤降,又不会给下一餐添负担。
当血糖低于5.6mmol/L时,可按此标准加餐,不过避免选择巧克力、蛋糕等高糖零食。
吃饭不快也不慢对“糖友”而言,吃的太快了就会因为大脑没收到“吃饱”的信号,而容易吃多。
平时建议“糖友”每顿饭吃20分钟以上,可以用小盘子、小碗来盛饭,减慢吃饭的速度。每口饭咀嚼20次以上,可降低餐后血糖峰值约20%。饭前可以先喝一小碗清汤,然后再吃蔬菜,最后吃主食和蛋白质。
有糖友坚持“先菜后饭”的原则,3个月瘦了5公斤,餐后血糖平均降了1.8mmol/L,这就是“慢吃出健康”的道理。
饭后适量运动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餐后45分钟开始运动效果最好,比如游泳、广场舞等中等强度运动。有位“糖友”坚持了3年,不仅血糖稳了,连脂肪肝也消失了。
不过,注射胰岛素的糖友应避开药物作用高峰时段运动,还有切忌空腹运动,容易造成低血糖,也别刚吃完饭就动,会影响消化。
糖尿病如何控制血糖?医生给出5个小建议,让你的血糖稳稳的
导致糖尿病发生的原因比较多,遗传和环境因素以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均可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患者需要控制好血糖,才能避免后期出现其他的并发症,而血糖的控制要从饮食、药物、运动等方面入手,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控制血糖的升高,保证身体的健康稳定。有效帮助血糖稳定不升高的方法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糖尿病如何控制血糖?
1、降糖药物的正确使用
糖尿病患者需要正确合理的服用降糖药来控制血糖,特别是糖尿病严重的患者,光是控制饮食效果并不明显,要坚持使用胰岛素等降糖类的药物,但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来使用,最好是定期的去医院检查身体的情况。
2、饮食的控制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管理特别的重要,不合理饮食很容易容易导致血糖急速升高。患者每天的饮食要控制糖分的摄入,少吃南瓜、红薯等含糖较多的食物,还有奶油蛋糕、饮料等也要注意合理食用,水果也要少吃。饮食的控制是需要长期坚持的,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要拒绝,尽量的清淡饮,比如多食用粗纤维食物,但是要注意饮食上营养的均衡搭配。
3、坚持运动
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稳定血糖,比如游泳、跑步等运动方式,在进行有氧运动之后,可以消耗糖分,加快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避免肥胖。但对于身体太差的患者,是不建议过量的运动,每天适当的走动,促进血液的循环。
4、避免过量饮酒
糖尿病患者是不建议喝太多的酒的,过量饮酒会影响血糖,甚至会诱发严重并发症,对于在坚持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喝酒。但在血糖得到控制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喝酒。
5、情绪稳定最重要
有很多患病的人,被病情所影响,情绪时常不好,甚至还有抑郁等情况。糖尿病患者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的面对,不要自暴自弃,因为好的心情才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只要平时坚持控制饮食、服用药物、运动等,是可以很好的控制血糖,使其保持平衡,好的心态的面对疾病最有利的方法。
糖尿病患者病情轻微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饮食与运动来控制血糖,其实是不需要用药治疗的。但是病情严重,血糖总是波动的情况,还是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合理的使用降糖药,当然饮食控制与坚持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
版权声明:图文无关,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八旬老太突然手舞动停不下来,一查竟是高血糖惹的祸!糖尿病患者应如何控制血糖?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通讯员 沈文礼 记者 何丽娜 许紫莹
律动的音乐,欢快的舞姿,听起来是如此和谐美妙。然而,在一位老人这里,她只想大喊:我要控制我自己!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家住杭州余杭区的郑奶奶(化名)今年84岁,两天前,她的左手突然不自主地舞动,起初她还没太在意。后来,左手动起来完全不受控制,看着像在跳舞一样,动作幅度也越来越大,甩得手臂很痛,郑奶奶才赶紧告诉了家里人,家人立马带她来到杭州市西溪医院就诊。
医院神经内科邵森主任医师接诊了郑奶奶。经询问病史了解到,郑奶奶患有糖尿病,平时喜欢吃甜食、糯米制品等,平时对自身血糖、血压等情况也没有好好检测。结合CT检查结果,患侧肢体对侧纹状体CT高密度灶、边界清晰、无明显水肿。邵森预判郑奶奶患的是“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一测血糖竟高达20.9mmol/l,邵主任的判断被证实。
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是一种什么病?郑奶奶及其家人从来没有听说过,感到很疑惑。
邵森介绍,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又称糖尿病性非酮症偏侧舞蹈症)是较为少见的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多发于亚洲老年女性、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发病时可同时伴发多种神经功能障碍,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楚,目前认为,糖尿病性偏侧舞蹈症的发生主要与未控制的非酮性高血糖症及微血管病变引起的出血和缺血病变有关。
郑奶奶有多年糖尿病史,还伴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糖尿病血管病变,曾接受过降糖治疗,但出院后便自行停用了糖尿病药物,加上平时饮食上没有注意,导致高血糖,从而引起舞蹈症发作。
针对郑奶奶的情况,神经内科医护团队为她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一方面强化降糖治疗,另一方面针对肢体的不自主运动进行治疗。经过悉心的护理,郑奶奶病情得到缓解,肢体不自主运动症状明显好转。
邵主任进一步介绍道,此病的患者常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肢体出现快速、不规则且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以及挤眉弄眼、咂嘴、伸舌、张口困难、下颌摇动等异常的面部表情,多发生于单侧,一般上肢更严重。通常预后良好,通过积极控制血糖,症状可好转或消失。但易复发,复发原因主要为血糖未有效控制,但也有其他因素如外伤、精神障碍等。
邵森主任强调,对于有糖尿病史的患者,一定要注意“五驾马车”的自我管理,即饮食、运动、健康教育、血糖监测和药物控制治疗。
饮食方面:注意少食多餐、合理搭配,告别高热量饮食,以低脂、低糖、低盐的植物性食品为主,严格限制脂肪、烟、酒及含糖饮料。值得注意的是,许多老年人喜欢喝粥,认为喝粥清淡健康,事实上粥却是升糖指数极高的一种食物,长期喝粥不仅食物多样性得不到保障,反而容易引发血糖升高。
运动方面:专家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150至30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但运动并非“多多益善”,尤其是血糖易波动的糖尿病患者,过度运动易引发低血糖,从而出现头晕、心慌甚至抽搐等症状。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在科学指导下进行运动,找到适合的运动量和感兴趣的项目,如散步、快步走、打太极拳、健美操、跳舞、跑步、游泳等。
此外,血糖升高是糖尿病的主要表现,因此无论是预防糖尿病还是控制病情,都应定期监测血糖,了解自己的血糖变化,为调理好饮食和运动作为参考,同时一定要遵医嘱,正确服用药物,不可自行减量或增量。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